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

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

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谿縣南部,距縣城230公里,距十堰城區300公里。東與湖北堵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交界,西、南與重慶市雙陽自然保護區毗鄰,北與竹谿縣桃源鄉相鄰。保護區南北長32公里,東西寬23公里,總面積為30459.3公頃,亦稱天神峽,或龍女峽。峽長18華里,故稱十八里長峽。

簡要概述

十八里長峽十八里長峽
十八里峽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歷史悠久的人文資源及擁有數量眾多的珍奇動植物而形成多維立體厚積的旅遊風景空間。進入長峽,遠望群山,千山疊翠,懸崖絕壁高聳入雲,奇形古木崖橫生,海拔2000米以上高峰49座,最高海拔2740米,終年雲霧繚繞。絕壁挺立,似倚天長劍,似玉女望月,似佛神觀天,氣勢磅礴。近望峽谷清流蜿蜒奔瀉,公路沿河迴轉,河中巨石累累,古苔斑班,碧水中游魚可數,大鯢穿梭其間。兩岸絕壁對峙,古木藤蔓倒掛,古洞成群,流泉飛瀑比比皆是。
以山、水、石、樹為主體的30多個奇妙自然景觀巧布於2500畝原始森林內,近10個人文景觀把千年歷史長河牽引在這古樸、幽秘的密林深處,170平方公里景區,生長著132科591種植物,金釵、石米等幾百種名貴藥材,90餘種珍奇動物隱生其間,自然帶因海拔不同而呈垂直分布,針葉、闊葉植物層次分明。十八里長峽的山水峨眉的秀、華山的險、武當的俊、張家界的幽於一身,又以自然原貌的綠色植被覆蓋獨占一絕,與長江小三峽風景區僅一山之隔。開放後便引起廣泛關注,遊人置身於此,讚不絕口,流連忘返,是現代旅遊業相融山水、回歸自然的理想去處。

歷史沿革

十八里長峽風景十八里長峽風景
十八里長峽風景是大自然分化、演替形成的山、川、水、洞、植物、動物資源與景觀的自然組合體。因其獨特的地形,險峻的地勢,自古無路可走,處於與世隔絕狀態,曾被稱作妖怪峽、天神峽、龍女峽。它的發現始於一九七九年,為接通縣雙橋與外界的聯繫,興修向雙公路,經過長峽段十八里,故命名十八里長峽。一九八八年經竹谿縣政府行文[溪政發(1988)53號],正式定為縣級自然風景保護區由地方國營雙坪采育場管理,2002年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湖北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

地理環境

十八里長峽風景十八里長峽風景
【地理位置】
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位於竹谿縣南部山區。鄂、陝、渝三省(市)交界地帶。與陝西重慶直接接壤,南北長9公里,東西寬2公里,風景區面積約17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境內山脈屬大巴山東段北坡,主要由山地、河谷組成,地勢南高北低,主要地貌由兩山夾一谷構成,海拔1000—1800米,最高海拔2740米。主要岩石及成土母質有石灰岩板岩頁岩石英砂岩及部分古生物化石類。
【氣象水文】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垂直高度的影響,兼有暖溫氣候型。年均氣溫13℃,最熱月7月,月均溫24℃,最冷月1月,月均溫-3℃。年降雨量1250mm,全年無霜期4月至10月,約210天。境內有大小河流3條,均注入官渡河。
【對外交通】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境內公路是連線我縣南部邊陲與重慶、陝西的主要通道。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距本縣縣城250公里,距重慶市巫溪縣城65公里,距陝西省鎮坪縣城75公里。

生物資源

十八里長峽風景十八里長峽風景
【森林資源】
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95%以上。有森地面積26625畝,基本處於野生自然狀態,復層林由喬木、灌木、草本組成,植被類型主要由暖溫帶植被和北亞熱帶、亞熱帶植被系組成。有國家一級珍貴樹種4種:紅豆杉珙桐、光葉珙桐、銀杏;有國家二級珍貴樹種11種:蓖子三尖杉、秦嶺冷杉、刺楸、杜仲楠木、鵝掌楸、厚朴、水青樹(原生種)、椴木(原生種)、大葉櫸、連香樹;有省級珍貴樹種25種。
【動物資源】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動物資源豐富,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3種:華南虎金錢豹金絲猴,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15種:短尾猴、豺、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林麝、蒼鷹、鳳頭鷹、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大鯢、虎紋蛙

自然景觀

十八里長峽風景十八里長峽風景
【峰崖景觀】
十八里長峽海拔2000米以上高峰49座,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860米,終年雲霧繚繞,谷深生峽,壁立千仞,峽上生峰,峽峭挺拔,似倚天長劍,似玉女望月,似佛神觀天,氣勢磅礴。峰崖景觀主要有:虎口拔牙、合歡壁、春夢殘卷、遺恨溝、太極岩、月兒屏風、偷窺岩、蒼鷹戲蛇、八仙九翁、唐人彩屏、晨鐘暮鼓、落日孤城、濟公帽。
【河潭景觀】
十八里長峽的靈性在水,近望峽谷,清流蜿蜒奔瀉,河中巨石磊磊,石苔斑斑,碧水中游魚可數,大鯢穿梭其間。河潭景觀主要有:怡情潭、蟒妖潭、隔魚塘、天池。
【瀑布景觀】
十八里長峽流泉飛瀑比比皆是,一峽兩岩白練飛空,銀珠飛濺,有幽咽嗚泉,如泣如訴,有鮫綃勁展,搗珠騰玉。瀑布景觀主要有:香汗瀑、流蘇台、三疊瀑、獨弦瀑、垂涎三尺、驚蛇狂舞、山漏、銀河飛濺。
【洞穴景觀】
十八里長峽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一峰一洞,古洞成群,大者可容納數千人,延伸曲折,深不可測,有水洞、暗河流泉、舟伐可渡,有旱洞鐘乳石,琳琅滿目,千姿百態。洞穴景觀主要有:月兒甘霖、太極洞、九江洞、乾龍洞,還有一天三潮的潮水洞、大灣天坑、黃世皮天坑群。
十八里長峽風景十八里長峽風景
【山石景觀】
十八里長峽水秀石奇,峽中大小石頭,錯落堆砌,因形得意,有天工之巧,有人工之拙,秀水奇石,自成景觀。山石景觀主要有:綠毛龜、盼月台、石靈芝、擎天石壁、神砌巨岸。
【植物景觀】
十八里長峽有原始次生林60000餘畝,幽秘的密林生長著132科591種植物,金釵、石米等幾百種名貴藥材,90餘種隱生其間,自然帶因海拔不同而呈垂直分布,針葉、闊葉植物層次分明,連綿的山峰,林木郁蔥,枝葉相交,因勢競上,顯示著蓬勃的生機。植物景觀主要有:獨善其身、偉丈夫、千楸萬榔、百年銀杏、千年珙桐、紅豆杉王、小勾兒茶。

人文景觀

十八里長峽風景十八里長峽風景
【歷史傳說】
十八里長峽地形獨特,地勢險峻,自古無路,與世隔絕,曾被稱妖怪峽,龍女峽,在當地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李顯流放房陵,路經此峽,李顯第十八個女兒月兒在長峽中與一位樵哥私定終身,演繹了一段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歷史傳說主要有:十八里長峽賦、詩哥雙橋。
【建築古蹟】
張公橋,該橋據考證建於清道光年間,為一張姓大戶所建,距今約300年,橋長近10米,橋身為兩塊條形巨石並列而成,橋頭有石碑,主要記述建橋經過。
【歷史遺蹟】
樟木寨,該寨為石壘寨堡,年代已無法考證,寨中有樟木雕成的土炮一門,故名樟木寨。
【建築小品】
十八里長峽自然景觀豐富,因景制宜建設人文景觀,必將提高景區品味,規劃建設登山棧道,高空索道和吊腳木樓(茅舍村落)。建築小品主要有:八仙居(吊腳木樓)。
【古墓遺址】
秦王墳,為唐李顯疑冢,占地5200餘平方米,文革期間毀時內藏大量典藉,現僅存一石墓室。

旅遊指南

十八里長峽——紅豆杉十八里長峽——紅豆杉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110元/人
【景區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谿縣柳林鄉十八里峽
【最佳時間】一年四季均可
【交通指南】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境內公路是連線竹谿縣南部邊陲與重慶、陝西的主要通道。十八里長峽風景旅遊區距竹谿縣縣城250公里,距重慶市巫溪縣城65公里,距陝西省鎮坪縣城75公里。
【推薦路線】
從十堰城區到竹谿縣境內的湖北十八里長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經房縣九道過竹山柳林,穿竹溪向壩鄉抵達。一條是直接取道竹山縣城過柳林鄉。路不錯,都是柏油鋪就的“通衢大道”。

十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十堰市位於武當山北麓中低山區,漢江南岸,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十堰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總面積1190平方公里,城區203平方公里。總人口40.69萬,城市人口29.33萬。是鄂豫川陝邊境的對外開放城市。
十堰在商代至元代,屬鄖陽府鄖縣管轄,清代中期,這裡的人們為謀生計,先後在百二河與犟河上築起堤壩,以蓄水灌溉農田,稱堤壩謂之堰,兩河之上築壩共十道,故名十堰。
十堰市是鄂西北旅遊中樞城市之一。它東有以“仙山瓊閣”而飲譽海內外的道教武當山;南有神秘莫測的天然動植物園——神農架;西有竹谿縣境內的楚國長城遺址;北有煙波浩渺的漢江。市內有以林海、雲海、峰巒、瀑布制勝的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有白馬寺、回龍寺、清真寺等宗教名寺。
景點楚長城遺址|慈孝溝采皇木摩崖|房縣溫泉|漢江丹江口庫區|回龍寺|驢頭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上津古城|溫泉寺|懸鼓觀|武當山|伏龍山自然風景區|四方山植物園|牛頭山森林公園|房縣神農峽風景區|學堂梁子遺址|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野人洞|黃龍電廠工業生態旅遊區|月亮湖山莊旅遊區|桃花湖旅遊度假區|九華山森林公園|五龍河風景區|虎嘯灘自然風景區|龍吟峽旅遊風景區|復真觀|紫霄宮|清末莊園|玉虛宮|滄浪湖|丹江大壩|大西溝|掛榜岩|牛頭山|松濤山莊|桃花湖|武陵峽|小太平洋|銀洞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