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溝采皇木摩崖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在湖北省竹谿縣城南28公里的鄂坪鄉慈孝溝,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所刻。崖壁長8米,寬8米。石刻文字直排楷書,正文計9行共68字。字型圓潤渾厚,剛勁有力,內容反映了當時建設皇宮在此採伐木材的情形。摩崖四周古樹附藤,參天蔽日,清幽靜雅,畫意盎然。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采皇木摩崖采皇木摩崖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位於湖北省竹谿縣中南部鄂坪鄉慈孝溝,距離縣城28公里。明嘉慶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皇帝為修故宮,下令湖北光華知縣廖希夔採伐楠木,百求不得。廖知縣歷經艱險,終在竹溪鄂坪鄉慈孝溝採得。大功告成後,遂命人刻詩紀念。在高0.7米、寬0.8米的峭壁上鐫詩三首:“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於焉躑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圖鞏矣”。石刻文字直排楷書,正文計9行共68字。字型圓潤渾厚,剛勁有力,內容反映了當時建設皇宮在此採伐木材的情形。多年來荊棘雜草復掩,碑文字跡雖受風化,仍很清晰。昔日采皇木遺址,如今新生長的楠木枝葉茂盛,生機勃勃。摩崖詩1986年經上級有關專家考證鑑定後,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竹谿縣人民政府的重點文物保護點,慈孝溝也被列為竹谿縣珍貴的楠木保護區……。

背景史料

雄偉壯觀的故宮是我國古代帝王的寢宮,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厚的文化積澱而名揚天下。相形之下,竹谿縣鄂坪鄉境內的慈孝溝卻顯得過於平淡、渺小和冷寂。但歷史卻戲劇性地將二者聯繫到一起,使之彪炳史冊,不朽於世。承擔這一媒介作用的便是稀有珍貴樹種——楠木。

在幽深險峻、樹木叢生、人跡罕至的慈孝溝內的一塊陡岩壁上,至今還保存著一幅摩崖石刻: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

求之不得,於焉躑躅;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

求之既得,奉之為玉;

木既得矣,材既美矣,

皇堂成矣,皇圖鞏矣。

此詩落款為:嘉靖戊午蒲月七日,光化知縣福人廖希夔撰典史華亭瞿華。石刻雖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但仍歷歷在目,清晰可辨。

從詩中不難看出,朝廷大臣在翻山越嶺、歷經萬苦尋找皇木未果的情況下,最終意外地在慈孝溝內發現了所求之物,心中是何等的快慰,何等的輕鬆啊!同時也說明在若干年前,竹溪就是森林密布、珍奇滋長之地。

為進一步考證皇木採伐地的真實性和具體詳情,八十年代初,當地文物工作者千里迢迢趕赴京城故宮博物院,查找了有關資料,弄清了一些史實。據《故宮史語》載:“故宮於1420年建成後,次年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即被大火焚燒。修復後,在嘉靖年間復被燒……修復這座宮殿的木料,都是由四川、貴州、廣西、雲南、湖南、湖北等地的大山採得。”據此,推斷出復修故宮所用的部分木料采自竹溪慈孝溝,並核實所采木料為楠木。1986年,慈孝溝的摩崖石刻經上級有關專家考證鑑定後,被正式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2008年被確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概況

竹谿縣地處秦嶺東槽區東段南緣,大巴山脈東段的北坡。大巴山脈是全縣山系的發源地,經過喜山地殼構造運動,成為大幅度上升的隆起區,山多呈緯向褶皺形,由西南向東北梯向延伸。堵河水系的七大支流,由南向北,順序而列,由西向東直流而下。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蔥坪海拔2740米,東北部爛泥灣海拔276米,相對高差2464米。山脈與地層走向一致,河谷曲流發育,峽谷與山間盆地相間,構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種地貌,在總體分布上,全縣可分為四類地貌地區:

(一)、北部低、中山地區。本區地處縣北邊境,與陝西省旬陽縣、本省的竹山縣接壤。土地總面積38萬畝(其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類土地20萬畝,海拔801-1200米的中w類土地16萬畝,1200米以上高山類土地2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7. 7% 。年平均氣溫12-15℃,大於等於10 ℃積溫3400-4500℃,年降水量930-1000毫米,無霜期220-240天。低山區可一年兩熟,中山區旱地間作可兩種兩收。

(二)、西部、東部低山丘陵盆地區。本區位於竹溪河兩岸。土地總面積125萬畝(其中:海拔500-800米低山類土地7萬畝,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盆地31萬畝,800米以上中山地23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25. 2%。年平均氣溫13-16℃,大於等於10’C積溫4000-5000℃,年降水量920-970毫米,年無霜期230-250天。雨量豐於北部,具有南北兼優的氣象條件。旱地間種套作可三種三收,水田水旱輪作可一年兩熟,是本縣主要糧食產區。

(三)、中部中、低山區。本區位於匯灣河兩岸,山勢陡峭_,水流湍急。全區土地面積111萬畝,(其中:海拔500米以下低山類土地45萬畝,海拔501-800米中山低土地52萬畝,800米以上高山類土地4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22.4%。年平均氣溫10-15℃,大於等於10℃積溫3200-4500℃,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無霜期210-230天。早地間作套種均可兩種兩收,並適宜發展杉、松、竹、油桐、茶葉、水果等林特產品。

(四)、南部高、中山區。本區地處大巴山北麓,位於本縣南部邊緣,西與陝西省的鎮坪縣、南與重慶市的巫溪縣、東與本省的竹山縣接壤。全區土地面積222萬畝(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類土地130萬畝,800-1200米的中山類土地52萬畝,大高山類面積40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44. 7%。年平均氣溫8-12 ℃,大於等於10 ℃積溫2200-3400 ℃,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年無霜期150-220天。雨雪充沛,熱量偏少,氣溫低,無霜期短,農作物多數為一年一熟,有利於發展林業、藥材、生漆等林特產品。

楠木資源

楠木楠木

楠木,常綠闊葉喬木,是科中楠屬(楨楠屬)及潤楠屬木材的統稱,我國有22屬約324種,其中以金絲楠木最為名貴。據《辭海》載:楠木“產於我國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浙等地”。有關古籍載楠木“乾甚端偉,高者十餘丈,粗者數十圍,氣甚芬芳,紋理細緻,性堅,耐居水中,堪為梁棟,制器甚佳,蓋良樹也”。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楠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築多為楠木構築。又因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故皇室家具、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用楠木。

清初以後,被譽為中國木材瑰寶的楠木已越來越少。1999年,國務院批准野生楠木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學術界定性為漸危物種(珍貴物種存在現狀分為:瀕危、漸危和稀有三種狀況)。在竹谿縣新洲鄉爛泥灣村,現存一片野生楠木林。據林業部門普查核實,這片林地共存活楠木144株,高15米至40米,胸徑10厘米至100厘米,占地面積約8畝。為保護這片楠木林,原規劃為5.5公里的新洲鄉馬家河到爛泥灣村的移民公路,繞行了2公里。野生楠木是漸危樹種,在竹谿縣被稱為“貢木”。據考古資料表明,北京故宮午門、闕左右門、左右順門和西六宮之一的永壽宮等處使用的木材,就有出自竹谿縣的楠木。

當地特產

地處秦巴山地的竹谿縣物產豐富,生態環境良好,作物品種繁多,文化積澱深厚。其境內匯灣鄉梅子茶葉、鄂坪鄉慈孝溝楠木、中峰鎮彭裕溝大米史稱“竹溪三貢”。

【貢茶】

產於竹谿縣匯灣鄉梅子埡。“長江三峽水,楚地梅子茶”,竹溪匯灣“梅子貢”茶歷史悠久,歷朝為皇宮貢品。現有茶園2.2萬畝,其核心基地梅子埡茶曾在春秋、唐等時期作為宮庭貢品,“梅子貢”因此得名,至今梅子埡村仍保存有37個古茶樹兜和山頂存留有數十株貢茶樹。

【貢木】

產於鄂坪鄉慈孝溝。貢木——楠木,中文科名叫樟科,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四川貴州、湖北、湖南等,是一種高檔木材之一,其色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性,遇雨有陣陣幽香。

【貢米】

竹溪自古產好,“要吃大米到竹溪”的讚譽流傳至今。而在竹溪,最好的米又產在中峰鎮彭峪溝一帶,處在溝口的朝陽村正是當年貢米原產地之一。該地平均海拔460米左右,目前貢米種植面積超過1.1萬畝。

旅遊指南

【交通】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交通:坐班車從十堰到竹谿縣,再在汽車站內轉乘到小匯鄉的汽車,之後由當地的摩托或麻木前往。

【餐飲】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餐飲:碗兒糕秦家包子小汪麵條油餅這些都是竹溪的小吃,景區內都有。

【購物】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購物:油類、菸葉茶葉、蠶繭、油桐、木籽、生漆、黑木耳香菇、柑桔、龍鬚草、五倍子等。

【提示】

旅遊時機:春秋兩季。

【住宿】

十堰市

十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十堰市位於武當山北麓中低山區,漢江南岸,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十堰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總面積1190平方公里,城區203平方公里。總人口40.69萬,城市人口29.33萬。是鄂豫川陝邊境的對外開放城市。
十堰在商代至元代,屬鄖陽府鄖縣管轄,清代中期,這裡的人們為謀生計,先後在百二河與犟河上築起堤壩,以蓄水灌溉農田,稱堤壩謂之堰,兩河之上築壩共十道,故名十堰。
十堰市是鄂西北旅遊中樞城市之一。它東有以“仙山瓊閣”而飲譽海內外的道教武當山;南有神秘莫測的天然動植物園——神農架;西有竹谿縣境內的楚國長城遺址;北有煙波浩渺的漢江。市內有以林海、雲海、峰巒、瀑布制勝的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有白馬寺、回龍寺、清真寺等宗教名寺。
景點楚長城遺址|慈孝溝采皇木摩崖|房縣溫泉|漢江丹江口庫區|回龍寺|驢頭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上津古城|溫泉寺|懸鼓觀|武當山|伏龍山自然風景區|四方山植物園|牛頭山森林公園|房縣神農峽風景區|學堂梁子遺址|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野人洞|黃龍電廠工業生態旅遊區|月亮湖山莊旅遊區|桃花湖旅遊度假區|九華山森林公園|五龍河風景區|虎嘯灘自然風景區|龍吟峽旅遊風景區|復真觀|紫霄宮|清末莊園|玉虛宮|滄浪湖|丹江大壩|大西溝|掛榜岩|牛頭山|松濤山莊|桃花湖|武陵峽|小太平洋|銀洞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