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子

麂子

麂,俗稱麂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成體體重16~25千克,體長75~115厘米。腿細而有力,善於跳躍,皮很軟可以製革。通稱“麂子”,因其天性膽小,有點風吹草動就反應過激,南方沿海一帶也稱“黃驚”。 中國分布有三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麂子麂子
鹿科的一屬,僅雄麂具短角,角乾向後伸展,角尖內彎,不分杈或僅分1小杈,角基部在臉上形成縱棱脊;被毛短而細;四肢細長,蹄狹尖;有大的上犬齒彎曲呈獠牙狀,但較麝、獐的獠牙小;頭骨略呈三角形,淚窩顯著。本屬共6種。

生活習性

麂子麂子
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高山濕性暗針葉林。主要為夜行性,常單獨活動,喜在林緣草坡處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鮮枝嫩葉。通常5~7月產仔,孕期5~6個月,每年1胎,每胎3~5仔,麂類是重要經濟毛皮動物,其皮張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國家外貿出口的傳統商品之一。

中國種類

麂子麂子
中國有黑麂、赤麂和小麂3種。

1、赤麂,又名黃猄。為麂類中最大的1種,體長80~150厘米,肩高約55厘米;
顏面部棱長;體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鮮棕,後腹毛色從淡黃到純白,腋部有白色塊斑,鼠鼷部、臀部、尾下為純白色。棲息於密林、草叢、山地丘陵,有時也進入居民點和農田周圍。白天活動。單獨生活。性機警。以種子、嫩草、青草、樹枝等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1~2仔。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2、黑麂。為中國特有種類,是中國國家級保護動物。體型略小於赤麂,體長約120厘米,肩高約50厘米;耳短圓;側蹄較其他麂發達;體背毛色棕黑,眼周至額部有1束鮮棕色簇狀剛毛,前額、耳與兩頰間有呈V字形橙栗色暗紋,腰腹部和四肢暗黑色,臀周、尾下部和鼠鼷部純白色,邊緣深栗色。棲於地勢較高多岩石的密林和山坡灌叢中。以嫩枝、葉子、果實、蔬菜、豆類為食。主要在春季產仔,每胎1仔,幼仔約6~10個月性成熟。數量較少,僅見於中國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交界處。

3、小麂。麂類中最小的1種,也是中國特有種類。叫聲如犬吠,故又稱吠鹿或犬麂。體長70~90厘米,肩高約40厘米;臉短,顏面棱也比赤麂短;體背毛色變異較大,呈黃褐、棕黑色,頸背中央有1黑色條紋,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於赤麂和黑麂;淚窩深而圓。棲於地勢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叢。以嫩葉、幼芽、青草、果實、種子為食。全年繁殖,產後還可受孕,懷孕期約6~7個月,每胎1~2仔。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灣。3種麂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Ⅱ
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違法偷獵

據了解,賣鹿子肉的是分宜縣洞村分谷山大隊元頭坑隊的農民沈祿壽等五人。這幾十隻魔子是在奉新縣與宜豐縣交界處用套繩捕殺的。據本人說每年最少要捕殺200多隻。接連幾天我有心到宜豐縣農貿市場上觀察,平均每天5一6隻上市,大多數是獵槍捕殺的。據調查宜豐縣主要狩獵工具有3454件,名列宜春地區第一。其中獵槍110支,占槍枝總數3%;鳥槍、鳥銳3550支,占槍枝總數的97%。假設10支槍一年打一隻鹿子,那么3454支獵槍要捕殺34多隻。

文化/故事

麂子麂子

散文:麂之殤在一個溫暖的冬季,我頻繁地與一種溫和的食草動物接觸。不,確切地說,是與這種動物被肢解的屍體接觸。麂,這種在我看來很溫和的食草動物,以一種很殘酷的形式出現在我的面前。
首先與它的不期而遇是在大巴山深處的一個以風景秀麗著名的地方,那個地方有著一個世外桃源般富有詩意的名字,麂以“麻辣麂絲”的形式出現在餐桌上,每份的標價是三十元。此時,麂的屍體已經被分解成了絲狀,與它那漂亮的外形相差可謂天壤之別。與它一起並列於選單上的還有錦雞之類。一些在我們看來溫順而且富有詩意的動物在餐桌上互相殉葬。
又一次的與麂相遇是在我的裝潢還算過得去的家裡,麂的軀體的一部分出現在我的面前,它成了我先前的一個學生送給我的禮物。如果說前一次餐桌上的相遇少了血腥味兒,那么這次的相遇則以血淋淋的姿態呈現。麂不知被殺害了多久,剝皮時餘下的尖蹄上的絨毛在寒風中隱隱拂動,血液的顏色還是那么殷紅,仿佛肉體還沒有因冷卻變得生硬。麂的與我不期而遇讓我一時感到茫然,我一時不知怎樣去安置它。
面對血腥,我心裡感到憋悶。據說麂很膽小,覓食的時候每啃幾口青草或樹葉就要抬起頭來尖著耳朵傾聽,一發現可疑跡象,立即逃之夭夭。它的嗅覺也很靈敏,能遠遠的辨出深藏潛伏的敵人,即使你發現了它,也難於接近,只有悄悄迂迴到它的下風口去,才能讓其嗅覺無能為力。但是你躡腳躡手無意中踩斷的枯枝也會讓它的聽覺捕獲。我不明白獵人是怎樣高明得勝過樹妖山魈將這靈醒的獵物捕獲的。
我不知道人們在動物不足以威脅人類生命的時候,為什麼對動物的追殺還是那么熱衷,小時候在鄉間,追殺動物簡直是人們的節日,這山那嶺,人喧犬吠,男女老少齊上陣,總之是必得置之死地而後快。單單就麂而言,人們對麂肉的味道也有獨特的看法,麂分黃麂和青麂,黃麂個小如犬,毛色麻黃而肉細嫩;青麂個大如小牛,毛色青黑而肉粗糙。黃麂與青麂相比,肉味當然更加地道一些,這是我從小就在餐桌上聽大人們講過的。然而麂也確實給我們帶來過童年的歡樂。記得有好幾次,不知從哪裡跑出一隻黃麂來,不用說它的出現刺激了當時無數人本就缺少油腥的胃,一些狗也被調動了起來,在我家屋後的山樑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追捕行動,麂被攆得東躲西藏,總是沖不出包圍圈,情急之下跳下懸崖,結果落在我家菜地,順著屋檐後的水溝,躲進了牛圈,幸虧那時我家養著一頭我從小放牧到大的黃牛,人們沒有追進牛圈,麂得以躲過一劫。等我進入牛圈趕牛時它還餘悸未消,渾身顫抖著,我本想順手撫摸一下它的脊背,它露出可憐的眼神,像個孩子一樣,我終於沒有動它,讓它在一堆乾草里躺著,再在外面遮蓋一些乾草,我天真地以為它受了驚嚇應該好好睡一覺,結果晚上回來它早已沒有了蹤影。不過在我童年的夢裡,它倒是如同狐仙一樣出現過好幾回,那雙可憐的眼睛讓我仁慈了不少。
麂在動物王國之中遠沒有鹿那樣能贏得人的愛意,但這麂字畢竟又與鹿有些牽連,鹿一直被視為善良溫馴的代稱,而麂卻也差不到哪裡去。同是食草動物,同樣有山泉般明亮柔順的眼睛,同樣有如同工藝品般的流線型身體,麻黃的毛雖然泛不出多少名貴的氣色,但至少也不那么令人討厭。特別是它那雙眼睛,很令人生出憐惜之情的,陸游寫詩的時候都還拿它來做比喻,“細細桃枝竹,疏疏麂眼籬”,足見其對麂眼的喜愛。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如同一位作家所說的,嗜血的胃總比啃草的牙齒享有更愉快的消化,所謂素食主義者的自由不過是肉食主義者暫不徵用的幾枚小錢,道德從來不能敗壞後者的食慾,尊嚴也不曾給前者裸露的脖頸以適當的遮護。同其它食草動物一樣,麂的一生充滿著坎坷和陷阱,它的成長便是一次次地成功脫逃的歷史,同時它的歷程也意味著別的食草動物無數次充當了它的替身。然而它仍同其它食草動物一樣,逃不脫另一類食肉動物追殺的宿命,那便是時時威脅著它的人類。麂,它當然沒有藏羚羊、野駱駝和大熊貓之類那樣彌足珍貴,因為至少它的家族要比上述的動物略大一些,也還沒有資格列入瀕危物種之列。有一則寓言說,貓教老虎學藝,撲、撞、搶各種手藝都教會了,但唯獨留了一著,後來忘恩負義的老虎要吃掉它的貓老師的時候,貓用上了它保留的手藝――上樹。我不知道麂是否如貓一樣狡黠,但從餐桌上麂肉出現的機率遠遠高於貓來看,估計麂是少有絕活了。那么,麂,就跑吧,和肉食動物賽跑,和人類賽跑,我只有暗自祈禱,麂可得發明一種任何動物都追趕不上,甚至獵槍子彈和飛彈都追趕不上的奔跑技能,要不然就麂命難活。不知道這是麂的悲哀,還是人的悲哀?
儘管我知道我的這篇短文微不足道,我也不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但我不想像一些口頭上的環保主義者那樣呼喊一些蒼白的口號,我確實是以一種苦澀的真誠來寫下這些文字的,絕非是偽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