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Marine Nationale)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事實上,它是有史以來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基本信息

簡介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法國“戴高樂”號航母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是當前歐洲最大,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核動力的中型航母,而法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

“戴高樂”號航母,標準排水量為35500噸,滿載排水量為39680噸,艦長為 261.5米,寬 64.4米,吃水8.5米,航速27.5節,航母上的飛行甲板和船體都是用超強鋼板建造,可以降低穿甲炸彈的威力,沿著船體縱向分別隔成13個密封艙段(包括1300多個艙室),在任何時刻,艦上隨時有30個損管搶修小組待命,以應付不測,堪稱是一座浮動的“海上城市”。

法國作為歐洲傳統的海軍強國,歷來注重海軍建設與發展,特別是對研發航空母艦這一“海戰利器”尤為重視,始終走在歐洲各國前列。“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它既是法國人保守與創新交織的結晶,又是法國人傲骨與短視的產物;既是法蘭西海軍的王冠,又是法國人心頭的痛。

研製背景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為了取代1960年代時建造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福熙號(FochR99)與其姊妹艦克里蒙梭號(ClemenceauR98),法國早在1970年代中期時就已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計畫,但戴高樂號的龍骨實際上卻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國船舶建造局(Directiondesconstructionsnavales,DCN)位於布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中安放起建。

然而,在一開始規劃時該艦原本是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依照法國海軍旗艦命名的傳統,命名為黎塞留號(Richelieu)以承繼二次大戰時的戰列艦黎塞留號。但在1989年實際起造時又被當時的總理、戴高樂主義派(Gaullist)的席哈克命名為戴高樂號。

建造過程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國家財政困難,原訂1996年服役的戴高樂號工期一再延誤,直到1994年5月時才完工下水,以致連就役日程也往後延至1999年。但之後由於又陸續發現核子反應爐強度不足進行補強,與斜向飛行甲板(angleddeck)長度不足無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而在2000年時又進行了甲板延長改造工程,將斜向甲板的長度增加了4米,也使得正式啟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戴高樂”號在建造過程中,確實也走了不少彎路。先是蒸氣彈射器的問題,以每套彈射器的售價高達1200萬美元,向美國購買,比國內報價翻了好幾個跟頭。接著是美國出售4架E-2C“鷹眼”預警機來裝備“戴高樂”號航母,法國又是以每架2.5億美元的“天價”領受。

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正式就役,比原本預計的就役時間足足晚了五年,進度延誤所造成的損失成為法國財政上的一個巨大黑洞。

構造與設計

開始引導E-2C進入彈射程式開始引導E-2C進入彈射程式

戴高樂號是史上第一艘在設計時加入了隱身性能考量的航空母艦,35,000噸級的該艦與美國所擁有的數艘核動力航母一樣,都是採用斜向飛行甲板,而不採用歐制航空母艦常見的滑跳式甲板設計。

然而由於噸位只有美國的同類艦隻一半,因此戴高樂號只配備了兩具艦首彈射器(美軍航母通常為四具),而艦載機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約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陣風式戰鬥機與超級軍旗攻擊機兩款法制戰機,以及美制的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
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法國最新銳的紫苑15型防空飛彈(Aster15)與薩德哈爾(SADRAL)輕型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遠超過過去法國擁有過的幾艘航母。在由法英合作的次世代航空母艦還沒登場之前,戴高樂號可能還得穩居歐洲戰力最強的航空母艦好一段時間。

後續發展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傳統上法國海軍向來會採取同時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編制,以確保縱使在其中一艘進廠維修時,也還有一艘可以值勤的配置方式。因此,除了目前擁有的戴高樂號外,法國海軍仍然需要建造另一艘航空母艦,才能完成理想的編制。

然而,由於戴高樂號的建造過分昂貴,法國政府並沒有打算建造另一艘同級艦,再加上近年來歐洲逐漸在政經軍事方面趨向統合,因此與其它國家採取相同標準以節省建造成本已是主流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下一艘法國航艦極有可能是採用與英國合作開發的方式建造。

雖然法國方面較偏好使用核動力來驅動船隻,但考慮到英國皇家海軍的低建造成本要求,2004年時法國總統席哈克曾正式公布,法國下一艘航空母艦將會用回傳統動力系統,考慮搭載燃氣渦輪引擎作為動力。

服役情況

2001年9月11日發生了911事件,為了協助美軍進行持久自由行動掃蕩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戴高樂號與隨行的護衛艦隊首度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於12月9日到達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南方的海域上。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戴高樂號上的艦載機至少進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是該艦服役以來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戴高樂號於2002年3月曾進入新加坡港進行休息補給,並於7月1日時返回母港土倫。

2007年,“戴高樂”號開始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檢修,其中包括為兩個核反應堆更換燃料以及更新螺鏇槳等大批裝備。2008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航母重新出海執行任務。

2009年4月,“戴高樂”號因傳動軸出現故障而再次停航維修,經過幾個月的維修,航母於11月底出海訓練。

2010年10月中旬,由於驅動系統一個電櫃中的絕緣體出現故障,“戴高樂”號航母決定返回土倫港。10月30日,經過維修的戴高樂號重新出海進行訓練。

2011年3月20日,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從法國土倫海軍基地啟程,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

技術數據

一架“陣風M”和一架“超軍旗”被推上彈射位置,擋流板全部豎起一架“陣風M”和一架“超軍旗”被推上彈射位置,擋流板全部豎起

• 排水量:35,000噸
•滿載排水量:42,500噸
•全長:261.5米
•全寬:64.36米(甲板);31.5米(水線)
•吃水:9.43米
•鍋爐:2×K15壓水式核能反應爐(每具150MW);4×柴油引擎
•動力:2軸推進
•功率:76,200匹馬力
•最高速度:27節(50千米/小時)
•續航距離:無限制(食物可儲存45天份)
•乘員:船艦組員1,150人、飛行大隊600人
•飛行設施:最寬處64米寬
•艦載機:40架各型飛機、陣風戰鬥機、E-2空中預警機、超級軍旗式攻擊機、AS-56豹式直升機
•裝備:4x八管史維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紫苑15型地對空飛彈;2x六管薩德哈爾•防空自衛系統;可發射西北風(Mistral)防空飛彈;8x20毫米F2近迫防衛機炮
•電子設備:DRBJ11B三維對空搜尋雷達;DRBV26D對空搜尋雷達;DRBV15C低空搜尋雷達;Arabel目標照明雷達
電戰系統:ARBR21偵測器;ARBB33反制套件;ARBG2MAIGRET攔截彈;4×Sagaie誘餌發射器;SLAT魚雷反制套件

航空母艦大全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軍艦。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統平台,發展至今已是現代藍水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列艦艇之一。

  • 美國
  • 中國
  • 義大利
  • 俄羅斯
  • 西班牙
  • 法國
  • 英國
  • 泰國
  • 巴西
  • 印度
  • 尼米茲級
  • 福特級
  • 小鷹級
  • 企業級
  • 福萊斯特級
  • 美國級
  • 塞班級
  • 中途島級
  • 獨立級
  • 約克城級
  • 列剋星敦級
  • 庫茲涅佐夫級
  • 加富爾級
  • 加里波第級
  • 庫茲涅佐夫級
  • 基輔級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戴高樂級
  • 克里蒙梭級
  • 無敵級
  • 伊莉莎白女王級
  • 光榮級
  • 卓越級
  • 巨人級
  • 威嚴級
  • 無懼級
  • 半人馬級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克里蒙梭級
  • 半人馬級
  • 基輔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