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全艦實現了線型最佳化,水下部分十分平滑,龍骨具有漂亮的防橫搖外形。艦艏為封閉型設計,艦體前部切水破浪性能較好,航行阻力小,能有效防止甲板上浪。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全艦實現了線型最佳化,水下部分十分平滑,龍骨具有漂亮的防橫搖外形。艦艏為封閉型設計,艦體前部切水破浪性能較好,航行阻力小,能有效防止甲板上浪。
為了將甲板儘可能擴大,該艦採用了外飄設計,使甲板寬度增大許多,最寬處達到64.4米,而水線寬僅為31.5米。這一尺寸不僅較“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51.2米的甲板寬度寬了很多,且甲板寬度達到了水線寬的2倍,這樣的比例也屬罕見。此外,斜角甲板也較“克萊蒙梭”級增長了,全長200米,致使整個飛行甲板的面積大增。  

形態結構

該航母採用單一艦島,位於上層甲板的右舷。兩部升降機在艦島後側。艦島採用隱身設計,外觀上呈現出的是斜面和圓角,減小了雷達反射截面。軸向飛行甲板上的彈射器位置偏向左舷,右舷有可停放20架飛機的停機區。甲板下有飛機修理庫航空器材庫
上層建築共分四層,自下而上依次為休息室氣象室電傳室指揮室飛行指揮部。全艦共有15層甲板.由縱橫艙壁分為20個水密艙段,約有2200個艙室。艦上除作戰指揮艙室外,還設有餐廳、娛樂休閒場所和醫療艙等生活必需設施,所有艙室都從安全、方便等方面綜合考慮,作出了合理安排。
機庫位於主甲板上,長138.5米,寬29.4米,高6.1米,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機庫內可停放25架“陣風”戰鬥機或20-25架法國海軍現役各型飛機,平均每架約占115平方米。機庫兩頭為航空維修設備艙和維修器材庫。一半航空人員的住艙也布置在機庫內。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艦上搭載固定翼飛機共35架,其中E-2C“鷹眼”預警機3架,“超軍旗”攻擊機20架,“陣風”F1戰鬥機12架,分別隸屬於第4預警機中隊、第17攻擊機中隊和第12戰鬥機中隊。直升機4架,包括2架AS-565“黑豹”直升機或2架AS-322“美洲獅”直升機(空軍)或2架“超黃蜂”直升機,以及2架“海豚”搜尋與救援直升機
值得一提的是,E-2C“鷹眼”預警機法國海軍為提高“戴高樂”號早期預警能力而專門從美國引進的。雖然法國海軍一直堅持,維持最低水平的戰術至少需要引進4-5架該型機,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三架飛機的引進計畫獲得批准.第三架飛機於2004年3月2日剛部署到航母上。
作為常規起降航母,彈射器和阻攔裝置是必不可少的:“戴高樂”號使用的是2部美制C13-3型蒸汽彈射器,分別布放在軸向甲板和斜角甲板的前端。同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採用的C13-2型彈射器相比,其長度縮短為75米。由於“戴高樂”號是世界上航速最慢的航母,甲板風速低,因此採取了加大彈射器功率、增大飛機離艦速度的辦法,從而能夠彈射包括“陣風”和E-2C預警機在內的飛機。在航母的斜角甲板上有三道MK-7Mod3攔阻索,可攔阻259千米/小時(140節)、19-23噸重的飛機。此外,為防止意外還部署了一道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攔阻網。該航母一波次可起降20架飛機,但由於艦艏彈射器的遮流板布置在著艦斜角甲板處,所以飛機的起降不能同時進行。
飛機升降機部署在艦島後。共2部,可同時運送2架飛機。每部載重35噸。飛行甲板每天可保證100架次飛機起降,並能持續7晝夜。穩定裝置和傾斜補償系統的採用。使該航母可以在惡劣海況下保證飛機的起降。

核心部件

武器 航空母艦作為海上的載機平台,確保自身安全是其首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戴高樂”號對重要部位,如彈藥艙等,均布設了裝甲進行防護。
武器系統方面,“戴高樂”號裝備有歐洲艦空反導系統(SAAM)。該系統是法國義大利共同研製的,由4座“席爾瓦”A43八聯裝垂直飛彈發射架(左舷和右舷各2座)、32枚“紫菀”飛彈和一部“阿拉貝爾”火控雷達組成。系統的反應時間小於6秒。可同時跟蹤100多個目標,並同時制導16枚飛彈。“紫菀”15艦空飛彈採用慣性制導和中段修正,主動雷達尋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以上,彈頭重13千克,可攔截15-17千米內的飛機或8~10千米內的飛彈。為進一步提高防空能力,法國海軍計畫將A43發射架替換為A50,以便發射“紫菀”15和“紫菀”30飛彈。“紫菀”30飛彈最大速度超過4.5馬赫攔截飛機的射程大於90千米,攔截飛彈的射程為10~20千米。
作為“紫菀”15防空飛彈系統的有效補充,該航母還裝備有2座六聯裝“薩德爾”點防禦飛彈系統,發射“西北風”飛彈,用於攻擊低空飛機掠海反艦飛彈等目標。該系統具有反應速度快(從目標識別到發射飛彈只需5秒)、攔截目標多樣化和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等特點。飛彈採用被動紅外尋的導引頭,具有發射後不管的功能,最大射程為6千米,飛行速度2.5馬赫,彈頭重3千克,能夠攻擊掠海面3.04米高度飛行的目標。
此外,“戴高樂”號還裝備有4座“吉亞特”20F2型單管20毫米防空炮.射速720發/分,射程8千米,彈重0.25千克。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動力 作為法國的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了節約成本,法國海軍沒有為其研製新堆型.而是採用了技術成熟的“凱鏇”級核潛艇的反應堆——K15一體化自然循環壓水堆裝置。該反應堆熱功率150兆瓦,具有噪音低、安全可靠性高的特點。缺點是航母的最大持續航速只能達到27節。
“戴高樂”號裝有2座反應堆,每座反應堆重約900噸,布置於機庫甲板下中部略靠艦艉處,分設在五個隔舵中。反應堆控制艙居中,兩邊依次是兩個反應堆艙和兩個汽輪機艙。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加熱第一迴路中的高壓水,再用第一迴路中的水進入蒸汽發生器加熱第二迴路中的水.使其轉化成蒸汽,驅動汽輪機運轉。之所以稱作一體化核反應堆.就是將蒸汽發生器直接置於反應堆核心部分,連成一體,這樣可以減小體積。
核反應堆安裝在一個嚴密的水密殼體內,採用高強度的結構鋼加以防護,以防止航母受損時損壞反應堆。堆芯壽命在20年以上。
航母上的電站包括主電站、應急電站和安全電站。主電站為2台2 000千瓦的汽輪發電機。應急電站有2個,各裝3台58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組。安全電站也是2個。各裝2台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可連續向反應堆提供電力,保證反應堆安全運行。
作戰指揮系統和電子設備 “戴高樂”號作戰指揮系統的核心是“西尼特”8作戰管理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實時處理來自艦上各種感測器的信息,不斷更新戰術態勢,輔助指揮官決策,並管理和控制各種武器系統和電子對抗裝置。它可實時處理來自不同感測器的2000個目標信息,並做出恰當反應,在同類系統中性能居世界領先地位。
電子設備方面。其對空搜尋雷達主要是1部DRBJ-11B三坐標雷達和1部
DRBV-26D遠程對空搜尋雷達。二者均為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產品,DRBJ-11B的工作波段在E/F波段,對飛機搜尋距離為366千米。DRBV-26D工作在D波段,對2平方米目標的搜尋距離為183千米。對空/對海搜尋雷達採用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DRBV-15C“海虎”MK2雷達,工作波段為E/F波段,對水面艦艇的工作距離為視距,對2平方米目標的搜尋距離為110千米。對0.1平方米目標的搜尋距離為39千米,導航雷達雷卡公司的2部1229(DRBN-34A)型雷達,工作波段為I波段。火控雷達使用1部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阿拉貝爾”多功能三坐標雷達,工作在I/J波段,可跟蹤50個目標,對2平方米目標的搜尋距離為70千米,對飛彈的搜尋距離為20千米。還有一部“塔康”NRBP-20A進場管制雷達。
聲吶系統採用1套SLAT魚雷攻擊告警系統:電子戰設備主要有1套AR-BR-21截獲裝置,1套SAT-DIBV-2A“旺皮爾”紅外搜尋跟蹤系統。2台ARBB-33干擾機,4座10管CSEE“薩蓋”AMBL-2A瞄準式誘餌發射裝置,銪條射程8千米,紅外照明彈射程3千米。此外,該航母還裝備有2部“薩吉姆”Ⅵ-GY-105光學指揮儀。

不凡之作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法國雖然是世界造船工業大國之一,並且擁有豐富的艦船設計、研究和建造經驗,但是建造如此大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尚屬首次,面對造船設施和經驗等方面的限制,法國海軍並沒有妄自菲薄,是選擇了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各種先進技術的作法,最終建成了現在這樣一艘既符合本國國情,又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航母。
首先,“戴高樂”號的作戰能力較強。經過科學設計,法國海軍實現了“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措載40架高性能飛機、彈射起飛20噸重飛機的建造要求,使其能搭載“陣風”戰鬥機E-2C“鷹眼”預警機等先進的作戰飛機。目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海軍的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全球海軍中位居第二檔次。
其次,該航母具有一定的隱身性。法國在艦艇隱身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並曾成功地建造了被譽為世界第一艘隱身水面艦艇的“拉斐特”級護衛艦。在“戴高樂”號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法國海軍也充分考慮到了其隱身性能,並在上層建築的設計中採用了隱身技術。
第三,防衛系統嚴密,航母的自身防禦能力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海上威脅日趨嚴重的今天.其防禦能力更是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第一艘裝備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航空母艦,艦上裝備的歐洲艦空反導系統提供了第一道防空反導防線,而4座“吉亞特”20F2型艦炮“薩德爾”點防禦飛彈系統,作為近程防禦利器,可有效對付空中和海上目標的攻擊。輔之以“薩蓋”AMBL-2A誘餌發射裝置和ARBB-33干擾機等電子對抗設備,“戴高樂”號形成了嚴密的防衛系統。

期待姊妹花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貴為法國海軍,乃至當今歐洲海軍第一艦,堪稱歐洲海軍一顆耀眼的明星。然而由於法國海軍首次建造這樣一艘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艇,在造船設備等硬體設施以及技術經驗等軟體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注定了“戴高樂”號的明星之路並不順暢。
該航母於1999年1月開始海試。試航時,航母的船舵系統出現不正常顫動,同時發現由於斜角甲板設計長度太短,在某些情況下E-2C“鷹眼”預警機無法正常使用。為此,法國將斜角甲板延長了4.5米。2000年11月在北大西洋進行首次遠航試驗時,當其以25節航速從法屬西印度群島的瓜德羅普島駛往美國諾福克海軍基地途中,一部螺鏇槳槳葉損壞,落入海中,最後不得不依靠單槳以14節航速駛回土倫港。據法國海軍稱,事故原因是由於螺鏇槳的金屬質量或設計缺陷所致。作為應急措施,法國海軍為“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換上了退役“克萊蒙梭”號航空母艦的備用螺鏇槳。事後,又向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一個子公司訂購了兩隻螺鏇槳
上述事件作為“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問世不久的小插曲,不僅使其經受了考驗,而且也使法國海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根據法國海軍的戰略,應該有2艘航母才能滿足需求;原計畫製造2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但是2004年法國宣布第2艘航母將採用常規動力,並與英國合作建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