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除了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外,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

基本信息

概述

戴高樂航空母艦戴高樂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deGaulleR91)是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MarineNationale)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除了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外,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正式成軍於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事實上,它是有史以來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簡介

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中型航空母艦。1983年5月開工建造,1994年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該航母長261.5米,寬31.5米,飛行甲板最寬64.4米,吃水8.5米,標準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39680噸,2座核反應堆,8.3萬馬力,航速27節,核反應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全員編制1700人,其中艦員1150人,航空人員550人。艦上可搭載法國新型“陣風”M型戰鬥機、”超軍旗“攻擊機、E-2C預警機等各種艦載機40架。武器裝備有:4座8單元發射“紫菀”-15飛彈的“瑟弗萊爾”垂直發射系統,2座6聯裝“薩德爾”近程防空飛彈發射架,8門20毫米防空機炮、4座8聯裝AMBL2A“達蓋”干擾物發射架。電子設備有“阿拉貝爾”火控雷達、“塞尼特”8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和16號數據鏈。

開發背景

戴高樂航空母艦是法國海軍經歷租借、仿製、研製、開發,走過了50多年漫長道路而設計建造的新一代航空母艦。研製和建造這艘核動力航母,經歷將近20年的漫長歲月。1980年9月法國防部決定建造核動力航母,1986年法國防部長簽署造艦命令。1987年完成設計,1989年4月開始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7年2月法國海軍驗收,1998年中期開始海上試驗,預定1999年12月服役。戴高樂航母的標準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39,680噸。艦長261.5米,寬31.5米,吃水8.5米。飛行甲板長261.5米,寬64.4米,分為縱向甲板與斜向甲板兩部分,各裝一個美制C13-3蒸氣彈射器。據說,總研製費用至少為712億法郎(約為138億美元)以上。

先進設計

戴高樂級航母綜合了最新的造船技術、成熟的核動力裝置、增強的防護措施和完善的甲板。簡介如下:

(1)最佳船體設計從龍骨至飛行甲板間,有一雙層艦底和八層甲板,由縱橫艙壁分隔成20個水密艙,形成2200個隔間的整體式箱型結構,具有高度的抗沉性。為了減少橫搖、縱搖與偏航,在艦體外裝2對主動式減搖鰭、一對穩定舵並在艦體內一組快速調整的壓載系統,形成一個計算機控制的穩定系統,大大提高了航行的穩定性,使操縱艦載機的作戰功能顯著增加。

(2)安全、可靠、高效的動力裝置戴高樂航母採用K15型原子反應堆,性能優良,結構緊湊。節省了傳統動力裝置所需的儲油艙,可用於裝載艦載機的燃油,增加了艦載機的飛行/作戰時間。可以大幅度降低使用費用和提高續航力。

(3)增強防護與抗爆能力該艦的艦體為有2,200個隔間形成整體箱型結構,水下部分採用多層或雙層結構,因此有非常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艦上電子與電氣設備,具有承受核爆炸電磁脈衝的能力,通信功能、艦載機彈射或回收艦載機基本不受影響。

(4)完善的飛行甲板助航設備本艦的縱向飛行甲板與斜向著艦甲板上,分別裝一個美國製造設計、法國製造的C13-3蒸氣彈射器。裝有自動著艦光電助降系統。它能提供著艦機相對於著艦甲板中線的位置,最佳下滑坡道、進場高度、速度等數據,傳送給著艦機。當助降系統與著艦機的自動駕駛儀相配合,就可構成閉路導引全自動著艦助降系統。3武器設備本航母共載35—40架固定翼與鏇轉翼飛機。4座紫苑-158聯裝飛彈垂直發射器,兩座西北風六聯裝飛彈發射器,8座20FI20毫米火炮,一套ARBR-21雷達電子戰支援系統,一套ARBG-2通信電子戰支援系統;兩個ARBB33電子戰干擾機、4個CSEE賽格伊(Sagaie)干擾火箭發射器等。

作戰系統

在戴高樂航母的作戰系統內,SENIT8作戰管理系統構成了實時作戰系統核心。SENIT8用於融合、處理和顯示航母各種感測器裝置的輸入來完成實時圖像編輯、戰術數據分配、威脅評估、武器分配和控制。套用軟體模組提供空海監視,進行不斷的戰術態勢更新;威脅評估;武器系統協調和控制;航母群控制;飛機控制;以及數據鏈信息管理、相關和分配。這些功能由基礎結構軟體核心支持。SENIT8系統最多能管理2000條航跡。SENIT8用雙冗餘乙太網ED103網路。上面連結8個加固的HP公司生產的50MHzPAVMERISC處理機用於作戰。每個機櫃有兩個處理機,並且留一個空位給第三個處理機以便將來的能力擴展。ED103網路以每秒10Mb工作。優先信息的等待時間延遲以確定的方式為500微秒。用兩個充分冗餘的網路,SENIT8能同時實時運行戰術套用軟體和脫機訓練軟體。SENIT多功能控制台基於HP9000系700UNIX工作站,它使用99MHzPA-RISC處理機和BarcoRGD65/19英寸彩色顯示器。每個工作站實時地融合合成視頻和粗雷達或紅外視頻。還可調用表頁威脅優先數據。操作手接口使用一個跟蹤球和兩個軟鍵控制板;左邊的板用於一觸快速反應命令,右面的板用於專用系統參數的輸入。圖形用戶接口以工業標準的X-Windows,OSF-Mouf和starbase軟體包為特徵。構造與設計:戴高樂號是史上第一艘在設計時加入了隱身性能考慮的航空母艦。然而由於噸位只有美國的同類艦隻一半,因此戴高樂號只配備了兩具艦首彈射器(美軍航艦通常為四具),而艦載機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約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陣風式戰鬥機(Rafale即陣風M型)與超級軍旗攻擊機(SuperÉtendard)兩款法制戰機,以及美制的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

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法國最新銳的紫苑15型防空飛彈(Aster15)與薩德拉爾(SADRAL)輕型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遠超過過去法國擁有過的幾艘航艦。SENIT8有24個作戰工作站,其中15個將是雙屏系統操作手控制台,其它9個是單屏圖像顯示器。在SENIT8內還綜合了兩個Precilec戰術台。每個戰術套用編輯了近百萬條指令。感測器包括遠程搜尋、警戒、飛機導向和控制雷達,紅外搜尋跟蹤系統和雷達通信波段的電子支援措施。對空監視兩維遠程雷達工作在D波段,有一個雙機櫃32模組的固態發射機,探測距離350公里以上。DRBV15C兩維E/F波段雷達對於空中和水面目標指示。使用固態平面天線,可用於監視和飛彈探測,對海上防禦和局部空中管制提供中距離履蓋。戴高樂航母還有DRBJ11B/F波段3-D相控陣多功能雷達,提供100海里左右的飛機導向和攔截控制。島的前後裝有DRBN34A導航雷達。還裝一部NRBP20ATACAN系統。SAGEM紅外搜尋跟蹤系統提供被動探測和跟蹤。SAGEM還配備VIGY105光電跟蹤和射擊控制系統,用於對空海目標監視、識別、自動跟蹤、目標指示和火力控制。配有數據鏈11.14和16用於與其它水面艦艇和E-2C鷹眼AEW飛機交換戰術數據。另外還配有ARBR21ESM系統。

自動防禦系統

通過SENIT8管理自防禦系統(軟硬殺傷)。主要用防護敵空中攻擊。SAAM點防禦飛彈系統構成主要的硬殺傷防禦。SAAM由4座8聯裝SYVLER垂直發射系統和一個基於ARABEL相控陣火控雷達的火控裝置組成。戴高樂航母還裝兩座Sadral六聯裝飛彈發射裝置,用來發射西北風紅外尋的飛彈。有效射程約5千米,用於末端防禦。四個AMBL2ASagaie誘餌發射器負責迷惑和引誘來襲飛彈威脅。標槍發射器利用10管可鏇轉和仰射的發射器發射170毫米箔條和IR誘餌火箭。還裝有ARBB33干擾機。通信:戴高樂航母上的通信綜合在大容量多業務通信數據網路上(SDG)。SDG用THOMNET光纖網作為數據傳輸主幹,SDG有200個多功能終端,1,000部電話、200個Minitel可視圖文信息終端以及利用外部傳輸。衛星通信系統能使戴高樂航母保持同司令部、其它艦艇和友軍的通信。把上述三種情況綜合為外部傳輸系統(SYTEX),它還包括外部的HF、VHF和UHF通信、控制傳輸/接收配置的計算機管理功能以及自動信息分配。計算機為基礎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功能由AIDCOMER指揮支持和規劃系統提供。還有一個環境報告系統提供500海里以外的氣候和傳播條件的數據。使用基於PC的信息技術,支持飛行作業和甲板彈著觀察。7推進和平台戴高樂航母以兩個K15水壓反應堆(PWR)核裝置為動力,每個裝置產生150MW功率。平台管理由SSCI平台管理系統行使。SSCI包括30,000多個感測器(核裝置除外),250個模擬器(mimic)和45個控制台通過全艦範圍的FDDI網路連線起來。

歷史

為了取代1960年代時建造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福熙號(FochR99)與其姊妹艦克里蒙梭號(ClemenceauR98),法國早在1970年代中期時就已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計畫,但戴高樂號的龍骨實際上卻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國船舶建造局(Directiondesconstructionsnavales,DCN)位於布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開始規劃時該艦原本是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Mitterand)依照法國海軍旗艦命名的傳統,命名為黎塞留號(Richelieu)以承繼二次大戰時的戰艦黎塞留號。但在1989年實際起造時又被當時的總理、戴高樂主義派(Gaullist)的席哈克(JacquesChirac)命名為戴高樂號。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國家財政困難,原訂1996年服役的戴高樂號工期一再延誤,直到1994年5月時才完工下水,以致連就役日程也往後延至1999年。但之後由於又陸續發現核反應堆強度不足進行補強,與斜向飛行甲板(angleddeck)長度不足無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Hawkeye)而在2000年時又進行了甲板延長改造工程,將斜向甲板的長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啟用的日程一延再延。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正式就役,比原本預計的就役時間足足晚了五年,進度延誤所造成的損失成為法國財政上的一個巨大黑洞。同年9月11日發生了911事件,為了協助美軍進行永久自由行動(OperationEnduringFreedom)掃蕩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戴高樂號與隨行的護衛艦隊首度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於12月9日到達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戴高樂號上的艦載機至少進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是該艦服役以來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戴高樂號於2002年3月曾進入新加坡港進行休息補給,並於7月1日時返回母港土倫(Toulon)。

法蘭西大國夢

戴高樂航空母艦戴高樂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母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前後耗資800億法郎,歷時15年才建成。其排水量達4萬噸,是目前歐洲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航母一下水,就成為歐洲海軍的驕傲。正式服役僅3天,“戴高樂”號航母就趕到地中海,參加了一個專門為它舉辦的特殊的亮相儀式。參加演習的10餘艘歐洲海軍戰艦組成編隊,擺開隊形,向“戴高樂”號靠攏,以示歡迎。為了給“新夥伴”捧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特意趕來,陪著最年輕的“小兄弟”並肩行駛了一段。兩艘航母的艦載機多次起飛,並在空中為這對“兄弟”拍照留念。無論從技術水平還是從戰鬥力上來講,“戴高樂”號在歐洲海軍都獨占鰲頭。法國海軍將領曾自豪地表示,“戴高樂”號航母的建造過程就像一次“漂亮的工業探險”,“在歐洲只有法國經得起這樣的技術挑戰”。 

夏爾·戴高樂是法國現代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他身上,特別體現出一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在他逝世30周年之際,法國將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命名為“戴高樂”號,也體現出對這艘戰艦特殊的厚望,希望它能承擔起歐洲防務的重擔,像偉大的戴高樂一樣,成為歐洲的“旗艦”。法國如此重視發展核動力航母是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戰略動機的。一方面,法國認為核動力航母是維護其大國地位的重要標誌。早在1980年,法國國防委員會就批准了建造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計畫。另一方面,法國一直希望能在歐洲防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戴高樂”號航母就扮演了“旗艦”的角色。在法國參與組建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詳細計畫中,法國將派出1.2萬名官兵參與快速反應部隊,並有空軍和海軍支持,其中就包括“戴高樂”號。為了更好維護法國海上戰略,法國海軍提出更新武器裝備,全面提高海軍戰鬥力的計畫。“戴高樂”號又在其中充當了主要角色。法國海軍將在2015年前大量購買新戰機,以更新型的“陣風”戰鬥機裝備“戴高樂”號,威力強大的新一代“紫苑”防空飛彈也將在“戴高樂”號安家,2006年,新一代隱形巡航飛彈“風暴陰影”也將加入“戴高樂”號……法國海軍將領表示,這一切都表明,強大的“戴高樂”號可以在歐洲防務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歐洲海軍當之無愧的“旗艦”。

2011年參與攻擊利比亞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啟程前往利比亞

新華網巴黎2011年3月20日電(記者李學梅)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20日從法國土倫軍港出發,準備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

當地時間當天13時10分許,航母在拖船牽引下離開停泊港口,預計需要36到48小時抵達目的地。艦隊由航母和3艘軍艦、一艘補給艦和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航母上載有“陣風”戰鬥機、“超級軍旗”式戰鬥機、噴射直升機和“鷹眼”預警機等20餘架飛機。
“戴高樂”號航母是法國唯一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這艘航母自1999年試航以來一直故障不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執行海上任務。
19日晚間,法國戰機率先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摧毀了利比亞政府軍數輛裝甲車。此外,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軍和英軍軍艦與潛艇當天向利比亞發射了上百枚“戰斧”巡航飛彈,襲擊了利比亞的20多處防空設施。據利比亞官方20日宣布,目前已有約64人在空襲中死亡,另有150人受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