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圓通須菩提

意根圓通須菩提

須菩提是梵文subhūtir的音譯,意為“善現”。

意根圓通須菩提

11法空-意根圓通須菩提11法空-意根圓通須菩提

據《撰集百緣經》、《增一阿含經》卷三等載,須菩提是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人,是婆羅門族。但他出生時家裡早已衰敗,倉庫是空的,筐篋是空的,鍋”(一切事物和現象皆非客觀獨立的實體,而是如幻如化,虛妄不實)著稱,故稱“解空第一”(參見《十大弟子》一節。

詳解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恆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眾生證得空性。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為無上。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注釋】

“須菩提”:義為空生,又稱善現。
“曠劫”:久遠劫。
“心得無礙”:“心”在此為意根;以解空故心得“無礙”。
“自憶受生如恆河沙”:表示多生多劫以來,便有生得之宿命通,沒有“隔陰之迷”。
“初在母胎,即知空寂”:這是指今生,最初在母胎的時候,即知四大本空、五陰非有,當體空寂。此指悟“人空”。
“如是乃至十方成空”:這是指出胎以後,如是乃至由本悟之“人空”,進而悟“法空”,悟了十方世界、森羅萬象,皆悉空寂。這境界與深心菩薩一樣,悟人法雙空,屬於自利之行。
“亦令眾生證得空性”:出家以後,自行化他,廣為有情,宣說人法二空之理,故亦能令眾生證得二空之性。這是屬於利他之行。
“蒙如來發性覺真空”:須菩提雖悟了人法二空,但尚未了知空性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蒙佛開示顯發,才得悟“性覺真空、性空真覺”之究竟極理。“性覺真空”的“性覺”,指本性所顯之覺,這是相對於須菩提前所自悟、依於六根、六識之覺,亦同於畢陵伽婆蹉的“雖覺覺痛”之覺,皆非屬真覺,故依此覺所知之空,亦非真空。惟有“性覺”上所顯之空,才是真空,以其為合於真如之性之空,究竟無分別之空。
“空性圓明”:“圓”,圓滿,因為此真空之性不墮偏空,故是圓滿的。“明”,又此真空之性不落斷滅空,故屬明覺之空,為明覺之性之所顯現,具有明覺之力用,故非空無所有,不同於斷滅。故此空性即是空如來藏之妙真如性,契證圓明。
“解脫性空”:“解脫”,為真實解脫,以證空而不住空,故不為空縛,因此是真解脫,非同一般二乘,沈空滯寂,非真解脫。“性空”,契合真如性之空。
“我為無上”:以須菩提所證之空,為真空不礙妙有,故是無上。
“諸相入非”:“諸相”。有情相及法相。“非”,非有,即是空也。人法二相都入於空,會歸於空性,即人法雙空:人法二相雖有無量,究竟觀之,皆歸於同相或一相之本字空寂。
“非所非盡”:第一個“非”,是能非,即能空,指能空之智。“所非”,所空,指所空之法。“非所非”,即能空與所空。合言之即:能空與所空皆悉滅盡,能所雙亡,達於無能無所,諸相平等之境。此“非所非盡”與觀音法門之“空所空滅”相吻合。
“旋法歸無”:“旋”,轉。“法”,指諸法之相。“無”,空性。旋轉諸法之相,會歸其本元第一義之空性。

【義貫】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從“曠劫”以“來”,即能“心得無礙”如虛空,且“自”能以生得之宿命智力“憶”知曾所“受生”其數“如恆河沙”數之多。我今生“初”處“在母胎”時,我之本識“即”能了“知”自五蘊身心本自“空寂”,悟知人空,“如是乃至”出母胎後,因與外在器界直接接觸,更由人空而悟得法空,於是悟知“十方”世界森羅萬象,皆悉“成空”,如是證悟人法二“空”之“性”。我雖悟得人法二空,然尚未了達空性即是如來藏之妙真如性,幸得“蒙”佛“如來”為我開示顯“發性覺”(本性之覺)所顯之空,方為究竟“真空”,性空真覺,因此悟入如來藏妙真如性之“空性”,得十方“圓明”,而證“得阿羅漢”道,“頓入如來”所行“寶明”妙性真“空”性“海”,廣大無邊,無量莊嚴,故得於實際理地“同”於“佛知”佛“見”,證入現量,佛“印”許我“成無學”道,雖證二空,不被空縛,得真“解脫”,契入真如“性空”,不礙妙有,故“我”所證“為無上”究竟之理。今“佛問圓通,如”依“我所證”者,則以證悟人法“諸相”實皆“入”於“非”(空),而能“非”之空智及“所非”之法亦悉“盡”(空寂),如是以勝義智力“旋”轉諸“法”之相,會“歸”於本元第一義之“無”相,無有少法可得,“斯為第一”最妙圓通法門。

二十五圓通菩薩

圓通,圓滿周遍,融通無礙之義。蓋眾生之機緣萬差,故得圓通之法亦各不同。二十五,謂六塵、六根、六識及七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