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斯營子鄉

必斯營子鄉

必斯營子鄉耕地面積34655畝,14881口人。2003年GDP為2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51元。必斯營子鄉位於寧城縣中南部,屬半平川半丘陵區,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6.3公里,總面積95平方公里所轄9個村為:東五家、西五家、七家、西哈腦、東哈腦、於杖子、楊樹灣子、必斯營子、水泉村。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必斯營子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菜”字,來開發、培養、使用農村實用人才。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必斯營子鄉
必斯營子鄉
必斯營子鄉位於寧城縣中南部,屬半平川半丘陵區,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6.3公里,總面積95平方公里,轄必斯營子七家水泉東哈腦西哈腦、東五家、西五家、楊樹灣子、於杖子、哈日努達10個村,58個村民組。全鄉擁有耕地面積37624畝,其中水澆地7740畝,25度以上坡耕地4860畝;總播種面積10487畝,其中玉米6287畝,水稻560畝,馬鈴薯190畝,菸葉241畝,新建日光溫室大棚104.5畝,蔬菜小區達到7個,推廣地膜覆蓋面積2128畝。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必斯營子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菜”字,來開發、培養、使用農村實用人才。鄉黨委政府在日光溫室建設和冷棚建設中,堅持政策“扶”菜、科技“興”菜、市場“活”菜、規模“出”菜的原則,並在設施農業建設過程中著重開發、培養實用人才。如今湧現出了一大批像賈相林、陳雁伍等種植型人才,孫相國張漢才等經紀人型人才,這些實用人才發揮了“傳、幫、帶”的輻射作用,實現了帶動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的實效。新建日光溫室小區4處,合計19250延長米,新建冷棚蔬菜小區4處,合計占地426畝。

人才開發

必斯營子鄉
十六大精神
赤峰市寧城縣必斯營子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菜”字,來開發、培養、使用農村實用人才。鄉黨委政府在日光溫室建設和冷棚建設中,堅持政策“扶”菜、科技“興”菜、市場“活”菜、規模“出”菜的原則,並在設施農業建設過程中著重開發、培養實用人才。如今湧現出了一大批像賈相林、陳雁伍等種植型人才,孫相國、張漢才等經紀人型人才,這些實用人才發揮了“傳、幫、帶”的輻射作用,實現了帶動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的實效。全鄉在今年,新建日光溫室小區4處,合計19250延長米,新建冷棚蔬菜小區4處,合計占地426畝。必斯營子鄉黨委、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寧城縣人才會議要求,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把人才開發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點,主抓培訓,使廣大實用人才素質不斷提高,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村實用人才異軍突起,在主導產業項目上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一是圍繞主導產業進行培訓:確立蔬菜、林果、養殖業為三大主導產業,按照“需要什麼人才就培養什麼人才”的原則,使產業與人才緊密結合,人才與培訓緊密聯繫。二是聘請縣內外專家:邀請山東蔬菜技術專家董科星在我鄉做蔬菜技術指導,董技術員除經常深入棚區進行技術指導外,還不定期在蔬菜生產集中區進行辦班指導,傳授不同時期蔬菜管理技術,通過培訓指導,培養出了一大批鄉土人才,使農民成為蔬菜種植能手。針對必斯營子鄉各項產業大多數是由農村婦女經營管理,而農村婦女的文化、技術水平又偏低的現狀,自2003年,在自治區女性研究會的幫助下,在此鄉開辦了由上海市女子函授進修學院與內蒙古女性人才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班。每年兩次定期由專家來授課,2005年共培訓了240人,今年分別於4月6日,9月15日在西五家村和邢家溝村舉辦了棚室蔬菜培訓班和果樹栽培培訓班,參加人數達到300餘人,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婦女的種植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時聘請縣蔬菜局的同志多次馬杖子村進行技術指導。
政府共投入培訓資金13萬餘元,組織外出參觀學習達400餘人,聘請縣內外專家授課9次,培訓民眾1400人,發放技術宣傳單900份。一系列措施使農村人才開拓了視野,堅定了信心,激發了熱情,帶動了主導產業快速發展,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通過“人才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促進人才培養”的路子,主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民經濟效益不斷增加,2005年在東五家村建立了釣魚台科技示範園區,截止目前園區內已有棚室648 個。通過人才的輻射作用,此鄉在原有的基礎上,今年分別在楊樹灣子村、馬杖子村建立了日光溫室蔬菜基地。

黨政建設

必斯營子鄉婦女組織
婦女組織
必斯營子鄉黨委高度重視黨群共建工作,自今年以來大力加強黨建帶團建婦建,不斷推進黨群組織建設和黨群工作。

鄉黨委於今年初先後召開青年和婦女工作會議,對今後一個時期群團組織建設和群團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並充分發揮牽頭、統籌、協調作用,大力推動黨建帶團建婦建,整體促進基層黨群組織建設工作開展。鄉黨委分別制定印發了《2008年必斯營子鄉“黨建帶群建、黨群共建”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建立專題會議制度、制定落實配套檔案制度,實現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工作部署規劃、配置力量、檢查指導、考核驗收“四個統一”,形成了統籌協同、互動互進的工作機制。黨群共建活動取得了明顯實效,全鄉各村普遍建立了群團組織。全鄉群團組織達23個,覆蓋團員青年超過8000人。婦女組織組建率達98.4%,全鄉各類婦女組織達28個。

環境整治

必斯營子鄉環境
環境
必斯營子鄉地處我縣南部,轄區內有縣級公路天旺線51公里,興哈線32公里,途經8個村;鄉級公路80公里。鄉黨委、政府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國道、省道、縣鄉公路沿線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精神,結合本鄉實際,對轄區內縣、鄉級公路周邊環境進行了徹底整治,達到了預期目標,現將整治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鄉縣、鄉兩級公路是民眾生產生活和發展經濟的命脈,也是展示我鄉美好形象的重要視窗。為回響上級號召、為迎接奧運、為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決定從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對轄區內縣、鄉級公路沿線重點是路兩側50米內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為抓好這項工作,鄉政府成立了全鄉縣、鄉公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這項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各村、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組織,專門組織實施。

二、專題研究,認真部署
2008年5月3日召開了由全體機關幹部、村幹部、鄉直機關、企業負責人參加的道路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會上傳達了縣有關檔案精神,研究了我鄉公路環境整治實施方案。與會人員積極回響這項工作,為奧運添彩,為新農村建設加油。會後各村、各單位、企業負責人簽訂了路邊環境整治承諾書。

三、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根據實施方案,實行“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鄉政府所在地,鄉黨委、政府投資1萬元人民幣對鄉政府所在地公路兩側進行了綠化美化。栽植路樹2000棵,種花5000株,裝鋪草坪1000平方米;徹底清除了路邊垃圾,拆除亂搭亂建攤點20個,塗新亂寫亂畫牆面500平方米,規範了店牌用字30處;補修了臨街殘缺建築物、圍牆、圍欄600米;規劃了機動車機車腳踏車專門停放地,停放有序;戶外牌匾條幅櫥窗做到了用字規範、準確、工整;有關鄉直單位、商業網點周邊環境做到了整潔、乾淨。通過環境整治,鄉政府所在地煥然一新,生機勃勃。村所在地公路兩側,填埋了糞坑,禽畜進行圈養,清除了糞堆、草堆、垃圾堆、石堆及堆放的固體雜物。村莊以外公路兩側清除了垃圾堆、白色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進鄉入村,有清新整潔、爽心悅目之感。

四、檢查督導,驗收評比
鄉環境整治領導小組組成檢查督導驗收組,不定期對各村、各單位的整治工作進行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和整改。7月20日對全鄉各村、各單位進行了公正嚴格的驗收評比,評出一、二、三等次,進行了獎勵。

五、交流經驗,整改提高
及時組織各村、各單位到優秀村參觀學習,交流經驗,整改提高,決心把路邊環境乃至生活環境搞好。

六、存在問題,努力方向
在整治過程中發現有的村、單位有應付心裡,只想整潔一時,沒有長期保持的打算。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努力做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維護好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必斯營子鄉以這次公路環境整治為契機,下大力氣對鄉容村貌進行了一次整治,給人民民眾創造了一個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

打擊挖盜

必斯營子鄉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富集地——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一度盜挖古生物化石行為猖獗。為了有效保護古生物遺蹟資源,寧城縣採取多種打擊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寧城縣保存了數量極其豐富、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已發現10處主要遺蹟點,已發現20多個門類的古生物化石。

2002年以前,由於保護力量薄弱,加之受利益驅動,來自各地的化石販子和當地相當數量的民眾蜂擁進入古生物遺蹟區,進行瘋狂的濫采盜挖,致使古生物遺蹟遭到嚴重破壞。2003年3月,為了加強對古生物遺蹟的保護,寧城縣國土資源局在道虎溝和土門兩地建立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區,通過開展一系列打擊破壞古生物遺蹟行為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古生物化石盜挖販賣的問題,而且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

2006年,寧城縣必斯營子鄉西三家古生物化石盜採情況曝光後,引起了國務院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寧城縣國土資源局再次把古生物化石保護擺上重要工作日程。2007年,寧城縣國土資源局成立了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辦公室,研究制定了10項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制度,成立了古生物化石保護警務室,加大了打擊盜挖行為的力度。同時,寧城縣國土資源局投資26萬元,為各看護站配備了工作、生活用品和通訊設施,並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了320萬元的保護資金,用於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硬體建設。

寧城縣國土資源局為了從根本上杜絕破壞古生物遺蹟的現象,在加強軟硬體建設的基礎上,發動民眾自覺與破壞古生物化石遺蹟的行為作鬥爭,主動參與到保護古生物化石的行列中來。為了啟發和提高保護區廣大人民民眾的思想認識,寧城縣國土資源局通過發放張貼宣傳單、走村串戶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的同時,組織部分民眾和以前的化石販子到遼寧朝陽和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等古生物遺蹟保護較好的地區進行參觀考察。

2007年,寧城縣共驅散、制止非法群采盜挖30多次,現場抓獲違法盜挖化石29人次,繳獲各類化石500餘塊,違法盜挖現象較之以前明顯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