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女集鎮

九女集鎮

九女集鎮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西南部,地理位置優越,定碭、棗曹兩條省道在此交匯,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下轄51個行政村,現有人口6.2萬人,全鎮共有農村黨支部51個,農村黨員1456人,機關支部15個,機關黨員536人。境內地勢平坦,土壤中性,溫帶氣候,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四季分明。1998年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鎮和農桐間作先進鎮;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 九女集鎮位於成武西南處5公里處, 2000年由原來的智樓鄉和九女鄉合併成為新的九女集鄉,2001年撤鄉建鎮。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146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2萬畝,全鎮共有基層黨支部62個,擁有中共黨員1903名,棗曹、定碭兩條省道穿境而過;小麥、棉花、畜牧、林業資源豐富,已成為四大主導產業,菏澤市畜牧養殖示範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2019年1月4日,九女集鎮入選2018山東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範鎮”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九女集歷史悠久,漢代已形成居民聚落,其名源於九女矢志孝雙親的傳記。東漢和帝時候,成武縣西南5公里有個村莊,莊上有戶金姓人家,乃秺侯駙馬都尉金日磾的後裔。主人金玉襄,20歲時娶龐氏為妻。一年後,一胎生下兩個女孩。此後總盼能生個兒子傳宗接代。可一連又是三個雙胞胎,全是女孩。剛剛30歲出頭的金玉襄,就有了八個女兒。時人們還是祝願他:“下一胎準生兩個兒子。”但到了他40歲出頭,龐氏卻再也不生了。一年春天,金玉襄早起到莊北鋤地,忽聽路旁有小孩啼哭聲。順著哭聲走去,見一五、六歲女孩,正在啼哭。金玉襄便背回家中,收為義女。此事很快傳遍十里八村,反而遭人議論:“別說是九個閨女,就是十個,也抵不上一個瘸腿兒啊!”
金玉襄聽到議論,回家傷心地對老伴邊訴說邊難過的掉淚。九姐妹在窗外聽到爹娘訴說的傷心話,大姐對眾姐妹說:“咱可不能讓爹娘傷心。我最大,一輩子不嫁人,叫他們十個兒也不比咱爹娘一個閨女!”大姐的一番話,打動了眾姐妹的心。九姐上前抓住姐姐的手說:“我要報答爹爹救了我,孝敬爹娘一輩子,各位姐姐放心”。眾姐妹都紛紛表示一輩子在家孝敬父母。第二天一早,玉襄夫婦還沒有起床,九姐妹就一齊跪在父母床前,大姐代表眾姐妹對天發誓:“金九女,上無兄,下無弟,為使父母安度晚年,誓不嫁人,老天為證,決不後悔。”玉襄夫婦慌忙起床勸阻。眾姐妹見父母不允,就從清早、上午,一直跪到天黑,滴水不進。老兩口看著心疼,還是暫時應允了。
此後,金家九姐妹不塗脂粉,白天下地種糧,晚上織麻紡線,日子越過越富足。好的食物留給父母吃,天熱了輪流給父母打扇,天冷了輪流給老人暖被窩。金家九姐妹孝敬父母的事跡一傳出,四鄉說媒者接踵而至。但九姐妹都以死相拒,決心一個比一個大。
轉眼多年過去了,金老夫妻白髮蒼蒼,時九姐已是30歲的老姑娘了。金家11口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後金老夫婦活到八十多歲先後過世。九姐妹安排了父母喪事,百日後一天夜裡,一起殉父母而去。鄰里鄉人敬重她們的孝行,遂將她們合葬在一個墓墳里,寫了墓志銘,起了大墳頭,俗稱“九女墳”。後人敬重這九位孝女,就在村子裡蓋了孝女祠,立了孝女坊和孝女碑。村莊也被稱為“九女集”。
九女奉孝的故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口頭流傳。明弘治六年(1493年)發生災荒,九女墓被人挖掘,出土墓誌石一塊,銘文為:孝哉九女,逾時弗嫁。甘旨奉親,溫清冬夏。風樹既悲,白華亦謝。墓可封哉,永敦風化。並有“李佑時筆也”的落款。至此,墓志銘證實了九女事跡的存在。

人文歷史

九女集鎮 九女集鎮

九女集鎮是一個古老的集鎮,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其得名淵源於一個古老美麗的故事。據明縣誌記載:“金九女,漢和帝時,老夫金姓,無子,生九女,鄉里譏之。女恥,誓不嫁,共力績纖,相養如兒。後卒,同穴而葬。”明宏治六年歲荒,有發其冢者,得志石銘曰:“孝哉九女,逾時弗嫁。甘旨奉親,溫清冬夏。風樹既悲,白華亦謝。墓可封哉,永敦風化!李佐時筆也。”墓在九女集之西,舊有詞。

此地書法藝術盛行,刻瓷藝術名聞遐邇,黑陶藝術更是特定區域條件下的燦爛文化。

經濟建設

簡介

九女集鎮按照“二十字”方針的工作目標,緊緊圍繞“四四四一”工程,結合我鎮實際,學習借鑑兄弟鄉鎮的先進經驗,決定以“四改”為突破口,突出抓好試點村工作。鎮黨委政府明確責任,強化領導,將任務目標逐一細化量化,切實把這現工作做好。九女村全部完成改水工程,完成改廁78個,改灶12個。

具體情況為:

1、加大環境衛生工作治理力度,九女集鎮認真研究,明確任務目標,組建專職隊伍,加快環衛體制改革步伐,逐步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九女集鎮鎮重點對九女新大街、棗曹、定碭兩條省道及鴻方緣路的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治理,對垃圾、雜草等做到日產日清。

2、加大城鎮建設的綠化力度。九女集鎮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的原則,明確專門人員,重點對九女新大街進行了綠化,共栽植長青樹木720棵,其中栽植白蠟樹200棵、垂柳120棵、女貞樹400棵。

3、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九女集鎮積極引導和指導有關民眾,結合自身實際,對空閒宅基地採取租賃、拍賣等方式進行建設。一年共建成高標準樓房40間,正在建設的25間。

經濟

2008年全鎮實現總產值5億元,比2006年增加0.9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012萬元,同比增加172萬元,農林牧實現總產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0.2億元,糧食總產11萬噸,增加1.28萬噸,全年造林2800畝,林木覆蓋率35.1%,工業企業34家,實現增加值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億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1億元。

特色產業

九女集鎮黨委、政府把林業生產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項支柱產業,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振興農村經濟、實現小康目標的戰略措施來抓,廣泛開展以綠色通道工程、高標準平原綠化樣板方工程、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和名特優經濟林工程為重點的植樹造林活動,大力培育經濟成長點,加快林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全鎮林地面積發展到2萬畝,占耕地面積27%;農田林網化面積1.8萬畝,占宜林網面積的93%;農桐間作面積0.5萬畝;經濟林面積1.6萬畝;活林木蓄積3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26.8%。同時,緊緊圍繞發展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三大任務,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定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收和農村穩定“三增一穩”工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為主線,以培植優質糧棉,畜牧養殖、速生林及桑蠶生產三大龍頭經濟為重點,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為主攻方向,以深化農村改革和科教興農為動力,狠抓黨的各項政策落實,千方百計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鎮現有規模養殖場12個,規模養殖戶750家,養豬密集區2個,蛋雞密集區4個,中型生豬改良站1個。 魯西南黃牛存欄2.6萬頭,生豬存欄3.2萬頭,家禽存欄40餘萬隻,2006年上半年肉類總產2112噸,蛋類總產2400噸。畜牧業產值達6300萬元,占到了農業總產值比重的42%。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畜牧業特色鄉鎮、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和防治禽流感先進單位。

農業類

農作物良種繁育

大蒜製品加工

九女集鎮的農作物 九女集鎮的農作物

麵粉、掛麵加工

果蔬脆片、果汁加工

方便食品加工

肉類食品加工

林木加工

楊木多層板加工

中高密度纖維板項目

木製工藝品項目

辦公家具加工

高檔木漿加工及造紙項目

紡織類

紡紗項目

織布項目

服裝加工項目

機電類

電磁線製造

絕緣材料加工

變壓器配件

鄉鎮轉型

成武縣九女集鎮曾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2年,工業占經濟的比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該鎮的加工企業已達百家之多,預計今年工業總值可達到5.6億元,占經濟總量的80%。

奇蹟從何而來?

從“以農興工”到“以工促農”

“山東平原綠化先進鄉鎮”、“山東桑蠶第一鎮”、“山東早春西葫蘆種植第一鎮”……基於“以農興工,富民強鎮”的指導思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九女集鎮在農業生產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2003年底,人們察覺到,幾乎成了全鎮黨員幹部口頭禪的“以農興工”變成了“以工促農”。幾個字的變化看似簡單,卻是鎮領導研究現代經濟發展規律而形成的全新發展理念。鎮機關幹部扭轉工作架式,全力以赴招商引資。與農業資源相互依存的利生面業、華辰肉食、錦源棉紡、銀信紡織以及幾處大型木材加工企業紛紛開工建設,陸續投產。

這些企業在九女集鎮落地,不僅帶來了經濟總量和財政稅收的增長,更顯現出了“促農”、“惠農”的巨大效應。3000多名農民走出田頭,在家門口轉型為企業職工;麵粉企業高價收購優質小麥,農民每公斤小麥多賣一毛多錢;肉食加工企業與農民簽訂肉牛代養契約,遭受到市場低迷重創、幾乎接近冰點的養牛業重新升溫;木材加工企業抬高了當地速生楊木的價格,農民植樹的積極性高漲,“綠色銀行”財富越聚越多……

從“小打小鬧”到“抓大壯小”

九女集鎮已經形成了規模企業集群,但工業項目從“小打小鬧”起步的為數不少。兩屆鎮領導堅持不懈“抓大壯小”,一些大型企業不斷在此落戶,一批企業幼苗迅速長大成林,加快了由農業鎮向工業化轉型的進程。

“抓大”,靠得是最佳化投資環境。利生面業投資8000萬元,日產麵粉500噸,一年吃掉相當於兩個成武縣的小麥,是九女集鎮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春天,企業剛剛投產,幾名盲人前往討要幾個喜慶錢。老闆安排人送給個百兒八十,圖個吉慶。鎮領導聞訊馬上趕來,把幾名盲人帶到鎮民政,叮囑,確有困難找政府解決,不能給企業增添任何麻煩。“這事情不大,卻說明了這裡人辦事實在、可信”,企業負責人說。正是“實在”、“可信”幾個字賦予了“九女”獨特的魅力。

“壯小”,九女集鎮一些辦法並非新奇,卻實用有效。魯成電子衡器廠起初幾間廠房像窩棚,關鍵技術靠引進,十幾個人敲敲打打搞生產。鎮領導認為,企業雖小,蘇魯豫皖中間地帶卻獨此一家,具有充足的市場和發展潛力。鎮領導每次出差都會帶上企業資料,幫助宣傳推銷產品,多次跑銀行,幫助協調貸款,擴大產銷能力。短短兩年,一個“小不點”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山東四家大型電子衡器生產廠家之一。就是靠這樣的辦法,十幾家加工作坊式企業迅速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

從“飢不挑食”到“擇優錄取”

經濟界人士將九女集鎮正陽紙業公司稱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企業”。其實正陽紙業的規模還不算很大,人所看重的是企業滾雪球般膨脹,推崇的是老闆的先進的企業運作手段和產品行銷模式。

當鎮領導第一次把正陽紙業老闆賈國民帶到鎮政府,說是請來的投資商,要在九女集鎮興辦一個大型紙品生產企業,並且聲言,今後招商引資,要從“飢不擇食”變為“擇優錄取”時,一些人大惑不解。賈國民夫婦都是本鎮和鄰鄉前幾年走出的大學生,充其量手頭不過幾十萬元資金,投資辦廠不過是菸袋鍋子炒芝麻——小打油,何來大型紙品加工企業?怎談“擇優錄取”?

賈國民很快給了所有人一個驚喜。他先從幾間舊廠房、一台破機器起家,繼而新建兩座鋼結構廠房,陸續增添5條生產線,產銷能力很快達到2000萬元。更讓人稱道的是他用以擴大生產規模、促進產銷、迅速占領市場的手段。社會資金可以購買機器設備加入正陽紙業公司生產,廠方負責原材料、技術、市場銷售等一應事情,只在銷售環節部分提成。當地人把此叫作“帶小雞”,專家稱這是世界上一種先進的企業運作模式。

像正陽紙業這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比比皆是。魯成電子衡器獲得國家質量認證,各地訂單應接不暇,正在籌備上馬三期擴建工程;華辰肉類公司投產即瞄準國際市場,產品全部出口俄羅斯和中東國家;利生面業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節能環保,產品全部網上銷售,不久將進入精深加工領域……

招商政策

為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中外客商前來成武投資興業,鼓勵各界人士為“突破成武”做貢獻,加快成武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特制定本優惠政策和獎勵規定。

優惠政策

第一條土地政策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生產加工型項目,辦理土地手續時,縣級收取的費用即征即返。辦理土地出讓手續的,對農民土地補償由受益財政負擔。

第二條稅費政策新建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自投產(營業)之年起,三年內將企業上繳的全部稅收地方所得部分的50%,由受益財政獎勵給企業。收購、兼併原有企業的,比上年新增稅收部分享受此優惠。

新建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凡由縣鄉徵收使用的各項規費,三年內一律免徵。

第三條服務政策外來投資者所需辦理的有關手續,由縣政服務中心全程負責。扎口服務由縣經濟發展環境治理辦公室負責。

獎勵規定

第四條引進縣外投資200萬元(或20萬美元)以上,新上生產加工型項目按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的0.5%,收購停產、破產企業按收購額的0.5%,參股、控股現有企業按新上項目形成固定資產外方股份的0.5%,由受益財政獎勵引資人,並根據項目對財政的貢獻進行上下浮動。

第五條引進縣外投資100萬元(或10萬美元)以上,用於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的,按形成固定資產所交納的建築營業稅地方所得的50%,由受益財政獎勵引資人。

第六條引進的無償資金(政策性資金除外),按實際到位資金的20%,由受益單位獎勵引資人。

鄉鎮企業

興盛企業

浩林木業有限公司

浩林木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固定資產850萬元,擁有現代化廠房10000餘平方米,現有員工200多人。公司以生產貼面板和桐木拼板為主,擁有先進的電腦自控大型、縱向林皮刨切機、電腦砂光機、微量塗膠機、壓刨機及兩條貼面生產線。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創利稅100多萬元。

菏澤市銀信棉業有限公司

菏澤市銀信棉業有限公司,是一個以紡織為主,兼營收購、加工和銷售棉花於一體的民營股份制企業,擁有固定資產4500萬元,3萬紗錠建設規模,擁有職工360多人,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利稅400萬元。

綠野塑編九女公司

綠野塑編九女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塑膠編織袋的民營企業,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企業融資1200餘萬元,引進大型自動拉絲生產線一套,圓織機20餘台,可生產各種規格的編織亮袋。產品透明放大,適用於大蒜、大豆、花生、麵粉等產品的包裝。

成武縣錦源紡織有限公司

成武縣錦源紡織有限公司,投資2200萬元,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東台(馬佐里)製造的細紗機。總體規模兩萬紗錠,公司安排220多人剩餘勞動力,年銷售收入可達6000萬元,實現利稅320萬元。

成武縣金陽光機電設備製造公司

成武縣金陽光機電設備製造公司是上海市山勇電力電控設備有限公司下屬公司,主要生產地埋式、半地埋式和智慧型型箱式變電站、高低壓電容自動補償裝置、各種高低壓開關設備及電動三輪車。

公司引進先進的生產和檢測設備,以及先進的工藝技術,具有多年的生產管理經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深受廣大客戶好評。

文化衛生

普通中學3所,在校學生1786人,國小22所,在校學生4166人,各類科技人員18人,衛生機構6所,其中醫院、衛生所3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3所。衛生機構有床位48張,衛生技術人員89人,其中執業醫師4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