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九

張鎮九,湖南長沙人,1938年3月生,中共黨員,1961年中山大學物理系畢業,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武漢市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專家,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黃岡科技職業學院院長。

基本信息

介紹

張鎮九,曾任物理系主任,相對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北京)正式成員,全國高等學校熱學教材及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圖書《面向二十一世紀物理叢書》主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項目《量子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理論基礎研究》負責人,《中國物理快報》及歐洲十多個物理學術雜誌的評閱人,桂子山物理科學教育基金會會長, 華中師範大學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一年,美國波士頓大學作博士後研究一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一年,義大利羅馬大學和費拉拉大學客座教授8個月。長期從事物理、理論物理、相對論、黑洞物理學、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方面的教學及研究工作。擔任過力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電動力學、熱力學及統計物理、現代量子理論、數學物理方法、現代微分幾何與拓撲學、廣義相對論、量子統計、黑洞物理、量子計算機及量子通信與加密等二十餘門大學生、研究生及國內訪問學者的課程的教學。獨立和合作完成學術論文、著作、譯(校)作、教材共一百餘篇(本),其中:較重要的學術論文、著作72篇(本),國外發表、出版17篇(本),出版《現代相對論及黑洞物理學》(1986),《彎曲時空量子場論》(1994,合作),《相對論物理學》(1997),《Black Hole Physics》(黑洞物理學,Kluwer出版社,1998,紐約出版),《引力之謎》(譯著,科學出版社1998出版),《量子計算與通信加密》(2002)。

工作經歷

1979年為國家派出的首批中國訪問學者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1980年被聘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作博士後研究,1983年晉升為副教授,1987年破格晉升為正教授。1985年經國家教委審批為全國首批國內訪問學者導師。1994年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副導師。已培養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18名,國內訪問學者11名。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及國內訪問學者多名。分別於1983年和1988年被選為中國引力及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第二、三屆理事。1989年入選《當代中國科技名人成就大典》。1992年10月1日國務院頒發證書表彰其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應邀出席第三屆中、日、美物理教學討論會並擔任第六工作組(working group 6)組長。1994年入選《THE BIOGRAPHIES OF THE FAMOUS PERS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當代世界名人傳)》。多次出國赴美、意、俄、德、比利時、瑞典、印度、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講學和出席國際會議,並分別於1989、91、93和95年應邀赴義大利任第11、12、13、和14屆宇宙學及引力國際討論會的特邀講學者及第12屆討論會的主席。1998年到紐西蘭Waikato大學作客座教授,作《黑洞物理學》和《量子計算機》的系列講學。在澳大利亞墨爾本Monash大學作《黑洞物理學》學術報告。在澳大利亞悉尼New South Wales大學作《量子計算機》學術報告。1998年10月在《第七次全國青年計算機學術會議》作題為《量子計算機進入實驗階段》的大會特邀報告。1999年選為華中師範大學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1999年8月,譯著《引力之謎》(柏格曼著)中譯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7月在“中國光谷”作《光量子通信與加密》報告。2002年,專著《面向二十一世紀物理叢書》的《量子計算與通信加密》出版。2004年任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委員會委員、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2005年任黃岡科技職業學院院長。

張姓名人盤點(一)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續揚
張永俐
張永禮
張雪吾
張學莊
張作忠
張作武
張左王番
張尊中
張祖望
張祖廉
張緒良
張永煥
張永鴻
張宗九
張永弘
張永高
張自劭
張學雲
張自恆
張自國
張性雄
張永春
張子章
張子有
張子恭
張灼中
張燭今
張永成
張仲倫
張永昶
張忠山
張穎俊
張英漢
張中營
張稚楓
張智仁
張英昌
張智博
張致君
張應山
張治洮
張應年
張志興
張應端
張志賢
張學瀛
張翼伸
張志升
張益發
張益彬
張志美
張易謙
張懌慈
張志呈
張修社
張議經
張之奎
張之凡
張正儒
張義先
張正林
張義綱
張鎮波
張以鍾
張以茀
張一先
張秀太
張一斌
張振錄
張振堃
張業華
張振峰
張振純
張貞林
張肇濂
張肇誠
張兆銀
張兆森
張兆鈞
張戰平
張占勝
張業成
張耀亭
張展洪
張增傑
張曾譻
張澤清
張耀然
張運剛
張允武
張允什
張允平
張允漢
張勻華
張云然
張雲華
張雲貴
張雲方
張越林
張月清
張月娥
張苑岳
張遠慧
張源茂
張元林
張元初
張豫生
張毓海
張鈺鳴
張學妨
張學方
張玉乾
張玉琦
張玉民
張堯道
張玉姣
張鍚清
張雁鵬
張星蒲
張宇彰
張瑜芳
張佑清
張有山
張有明
張有均
張友三
張尤恩
張用夏
張彥福
張永照
張永鑫
張延廷
張自東
張子忠
張振亞
張振慶
張雨田
張宗珍
張志南
張秀玉
張學勇
張英俊[京劇文武老生]
張玉峰[京劇演員]
張植榮
張玉成
張正權
張學勤
張秀榮
張永明
張永奎
張耀光
張永江
張智敏
張質良
張志中
張秀敏
張運祥
張修德
張玉書
張一凡[電影剪輯師]
張玉海
張選群
張宗堯
張鎮九
張永田
張振權
張振民
張永康
張一鳴
張忠林
張忠厚
張雅林
張玉璽
張志偉
張志強
張隱西
張燕玲[作家]
張秀英[教師]
張宗禮
張永福
張永德
張自強
張仲寅
張鍾華
張亦春
張志文
張耀林
張志國
張雁鳴
張振聲
張振傑
張學忠
張學明
張玉麟
張緒光
張展霞
張宗成
張志新
張永智
張宗祜
張志和[唐代詩人]
張占倉
張直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