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鎮

東張鎮

東張鎮位於西部13公里處,距福廈公路6公里。東鄰全省最大人工湖——石竹湖(原名東張水庫),與宏路鎮相望;西面有該鎮南湖、瀨底、玉林、少林等村,與一都鎮毗鄰;南面有金芝、崔後、嶺下村,與莆田新縣相鄰;北面有東福公路與鏡洋鎮梨洋、墩頭村相連,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海拔較高,分布著低山丘陵。境內最高峰靈石林場大帽山,海拔963米,全市第三高峰;西部與莆田市尖山交界,海拔896米,境內次高峰;南湖村獅頭尾山海拔819米,全市最高海拔村委駐地;革命老區,夏季避暑勝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東張鎮東張鎮
東張地名,據傳宋時東張街有兩大姓,東邊多姓張,西邊多性董,合稱“董張”,之後演化成“東張”。又傳宋時東張街多為董性商鋪,稱為“董商”,之後中原人氏南遷,取諧音“東張”流傳下來。

唐聖歷二年(699年)福清置縣署,稱萬安。東張屬長東鄉。宋朝至元朝行政區劃相同。清宣統二年(1910年),福清縣設5鎮10鄉,東張設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福清縣劃分為9個區,東張設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福清區署調整,設4個區署,駐地海口、漁溪、高山、東張。1943年,區署撤消,全縣設六個鎮,東張設鎮。

鄉鎮概況

東張鎮東張鎮芙蓉峰靈石寺
東張鎮是福清五大古鎮之一,古稱“東鄉”,公元1910年建鎮。位於福清市西部山區,距市區21千米。面積128.5平方千米,人口3.04萬人(2004年)。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舊鎮址位於鯉魚山下,東張盆地的中心(現為水庫淹沒區),四面環山,龍江橫貫鎮的南面。東有真武殿,西有五里蘭兩個峽谷,為當時本鎮與外地來往的通道。
1958年,人民政府為改變福清十年九旱的面貌,在舊東張鎮址興建大型的東張水庫,另在甘(厝)大(洋)公路旁的玉井村建立新鎮,稱為新東張。
東張鎮位於福清市西部,據傳,宋代該村多住董姓商人,稱董商,取諧音為東張。後置長東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建制東張鎮,是福清市五大歷史古鎮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49年底為福清縣六區駐地,1958年設鎮,1984年9月改鄉,12月恢復鎮。鎮境東鄰全省最大的人工湖——石竹湖(原稱東張水庫),與宏路鎮相望;西面有南湖、瀨底、玉林、少林等村,與一都鎮區毗鄰;南面有金芝、崔後、嶺下,與莆田新縣等地相鄰;北面通過東福路,與鏡洋鎮梨洋、墩頭村相連。鎮政府駐地東張街。下轄先進、先鋒、香山、半嶺、瀨底、三星、道橋、華石、溪北、蘆嶺、嶺下、漈山、崔後、雙溪、金芝、玉林、泗洲、南湖等18個行政村(居),人口3.06萬,面積128.5平方公里,其中東張水庫庫區面積32平方公里。境內主要道路有東福路、甘吉路。東福路是東張通往融城、福州惟一便捷通道,總長9.7公里;省道甘吉線縱貫全境,通往莆田市永泰縣,總長25公里。
龍江之源自西向東流經東張鎮際山、嶺下、蘆嶺,溪北、道橋、東門盆地、石坑後注入東張水庫。

經濟建設

東張鎮東張鎮
東張鎮種植業結構已基本調整到位,形成了5萬畝水果,3萬畝棉花,1萬畝小麥,1萬畝其他作物的種植業格局。特別是棉花加工轉化和果品儲銷發展較快,全鎮投資5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廠有3個,投資100萬元的恆溫果庫有2個,大大滿足了棉農和果農的需求,效益比較明顯。另外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已成為東張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全鎮40%以上的農戶搞養殖,百頭以上的豬場達45個,存欄15000頭以上;羊存欄7000餘只;黃河沿線牛發展到500餘頭;千隻以上的雞場達20餘個,雞存欄在10萬隻以上,實現了養殖業人均增收千元的目標。下一步,我們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工作做大做強,走企業強鎮之路。

為革命老區示範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家園清潔示範村的東張鎮三星村,在發展生態農業和新村規劃建設方面邁出新步伐。三星村整合土地1000畝,引進3家現代農業企業,推廣無公害果蔬種植技術約6800畝,年產值3010萬元,民眾採取土地入股、收取租金和參加基地生產開發等途徑,人均增收3440元。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規劃先行。該村已委託天津城市規劃設計院規劃新村,在今後2—3年內,將建設面積1600平方米的老人活動中心1座,面積1200平方米的村級公園3座,架設村道路燈12.3公里並進行村道綠化,建設水泥村道4000米,建設南村、後洋兩移民自然村自來水管路5.2公里,建村衛生所及移民託兒所各1座。該村村民已捐資71萬元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東張鎮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工作。各村已經組織人員對一些農作物和基礎設施進行搶收和二次加固。此次“鳳凰”颱風對東張鎮的農作物破壞較大,受災面積達1000餘畝,預計損失28萬元。水利方面,全鎮山塘水壩共損壞16處、水渠通道受損5處,預計經濟損失達75萬餘元。公路方面,3座橋樑受損總長35米,交通路面6處遭到損壞,其中路面塌方10處,總面積逾1000立方米,預計經濟損失達45萬元。為防範暴雨侵襲帶來的進一步災害,全鎮對庫區以及167座山塘和12公里長的龍江流域堤壩進行了24小時不間斷巡邏,對檢查過的易發險情區域進行二次檢查,對危險區域設立警示標誌,對易發山洪區域的193戶共533人進行了妥善安置。東張鎮種植業結構已基本調整到位,形成了5萬畝水果,3萬畝棉花,1萬畝小麥,1萬畝其他作物的種植業格局。特別是棉花加工轉化和果品儲銷發展較快,全鎮投資5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廠有3個,投資100萬元的恆溫果庫有2個,大大滿足了棉農和果農的需求,效益比較明顯。另外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已成為東張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全鎮40%以上的農戶搞養殖,百頭以上的豬場達45個,存欄15000頭以上;羊存欄7000餘只;黃河沿線牛發展到500餘頭;千隻以上的雞場達20餘個,雞存欄在10萬隻以上,實現了養殖業人均增收千元的目標。下一步,我們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工作做大做強,走企業強鎮之路。

旅遊資源

東張鎮少林寺
東張鎮區東臨石竹山風景區、西部有南少林寺景區和南少林寺遺址,東南瀕依石竹湖,南部有國家級靈石森林公園和靈石寺。還有宋窯遺址,南湖景區等,名勝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嵩山風景區嵩山風景區位於載雲山脈五老峰下山坳盆地,以海拔668.3米嵩山為主,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景區綜合山、水、瀑、泉、松、杉、柯、竹奇觀,兼具南少林寺、古橋、蹬道、古墓、古窯、摩崖石刻等文化積澱。景區內復蓋原始次森林,植被復蓋率98%,林相整齊,群落完整。還有毛竹筍、馬蹄筍、毛芋、金銀花、松菇、雪鰻、石蟶、溪蛤等特產。南少林寺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館和福州市考古隊1995年7月起對南少林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大量少林寺文物。南少林遺址位於齊雲山脈嵩山分脈九蓮山之彌勒山南麓,朝東偏南。五老峰形似河南嵩山五乳峰,其地形地貌與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似。發掘面積6500平方米,重視當年少林寺風貌:寺總建築面積約15800平方米,九級台階式建築,分別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遺址出土文物200多件,有陶器、瓷器、石器和建築材料等,遺物上寫有:“少林院”、“少林院用”、“少林”、“少林常住”等文字,證明北宋時期此地南少林已具相當規模。2005年,經市委市政府、海內外鄉親全力支持,遺址旁重點南少林寺已具規模。中軸線主要建築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達摩殿、及觀音塑像、放生池、鐘鼓樓、附屬客廳、宿舍等已建成。信士、遊客絡繹不絕。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境內最高峰,海拔963米大帽山下,三星村南側,距福廈公路16公里,面積227公頃,森林復蓋率93%。山勢俊俏,景觀各異。其中九疊峰山上有巨石,位於通往靈石寺蔭道旁,刻有“香石”二字。傳說以手摸石,則留香手上;以鼻聞石,則清香撲鼻。“靈石山”因此得名。山上有亭,朱熹游此,題匾:“蒼霞亭”。
原始林近萬畝,闊葉林多,樹木一千多種,有珍貴桫欏、銀杏、金錢松、香樟、福建柏等。靈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於2001年批准命名,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園內曲徑通幽,林木花草蔥鬱,木材基地和旅遊觀光勝地。靈石寺靈石寺座落於靈石山主峰芙蓉峰下,始建於唐大中元年(847年),唐懿宗敕賜“靈石俱胝院”,時有庵堂36間。宋時興盛,明萬曆四十三年重修,葉向高贈詩:“靈石訪同我禪師”。1984年以後,寺院建築群及佛像逐年重修重塑,煥然一新。山門、大雄寶殿,中軸線左右兩側迴廊,兩廊旁有法堂、鐘鼓樓、禪房、齋堂、客房等。大雄寶殿肅穆壯觀,重檐歇山頂土木結構,唐代蓮花柱礎,井盆式木構架梁,藻井彩繪龍鳳、飛天、寶蓋蓮花、牡丹等圖案。寺內藏有唐懿宗敕賜“敕賜靈石胝天壽禪寺全圖”,原木陰刻。還有不同年代製作鍾、鼓、磬、淘米石及稀有鐵樹等。寺前有1100年樹齡重陽木和千年榕樹等21株名古樹更為稱奇。列為福清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石寺占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是福清市規模最大,最完整寺院,飲譽禪林。宋窯遺址宋窯遺址共有兩處。分別在石坑村厝後山和嶺下村宮後山。福清及至閩中南地區發現唯一宋代陶瓷業遺址。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教授主編《中國歷史綱要》,對此有較高評價。兩個窯址都坐北朝南,形似漏斗匣缽、瓷片、墊餅、支柱、支圈等遺物散布在方圓2平方公里地表,嶺下村還有磚砌窯基殘壁,產品有孔、盞、碟、盤等,主要銷往海外。宋窯遺址提供寶貴實物資料,彌補文獻記載不足。列為福清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竹山景區擬開發景區還有:香山寺名勝風景區、南湖風景區、金芝雙貴山風景區等。

地名擷趣

東張鎮東張鎮三星橋
東張鎮下轄18個村:先進村、先鋒村、香山村、半嶺村、瀨底村、玉林村少林村、南湖村、三星村、道橋村、溪北村、蘆嶺村、嶺下村、際山村、華石村、崔後村、金芝村、雙溪村。
香山,據傳山上有塊岩石,摩擦後發出香氣,故得名“香山”。
山腰:村莊位於山嶺腰部,取名“山腰村”。
三星橋:村莊因橋得名。
半嶺:該村位於山嶺半坡處,故名“半嶺村”。
南湖:村莊南邊有天然湖,故名“南湖村”。
吳家底陳家底楊家底:該村以姓氏命名。

教育事業

東張鎮東張中學
福清東張中學座落於福清西部旅遊重鎮東張鎮東南隅,瀕臨風光旖旎的石竹湖——東張水庫,與著名的石竹山風景區隔水相望。校內樓房建築造型典雅、錯落有致、各抒風采。假山噴池、涼亭石塔,點綴得體,綠草成茵,花木飄香,一派園林景觀。遠眺十里平湖,山光水色,怡人胸懷。自1959年建校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政海外華僑、校友鄉親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幾代領導的勵精圖治和教職工的勤勉奉獻,學校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學校現有校園面積7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校園內,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實驗樓、教工新村、學生宿舍樓與食堂大樓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各顯風采。其中新建的教學大樓有42間教室,食堂大樓能容納1800人就餐,規模大、起點高、設施配套齊全。校園綠化面積達50%以上,做到了“美化、綠化、淨化”,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優美的學習場所。學校現有42個教學班,其中高中18班,國中24班,在校生2600多人,教職工170人,中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48名。學校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電腦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圖書閱覽室、音樂美術、體育室一應俱全。建校以來,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界培養輸送了一萬多名初、高中畢業生。校友中有成為領導幹部的,有成為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更多的則躋身於國家建設的各個行列,發揮聰明才智,報效祖國,為母校爭得榮譽。學校堅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德育首位、教學中心、後勤保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領導班子團結、勤奮、求實、開拓,努力鑄造“敬業、愛生、嚴謹奉獻”的良好教風和“篤學、尊師、勤奮、創新”的良好學風,各項工作走上規範化的管理軌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聯考取得良好成績,向社會各界輸送了大量的初、高中畢業生,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了越來越多的合格新生。師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也躍上了新台階,學校多次被評為“福清市教育先進單位”、“福清市文明學校”“福清市先進單位”,社會聲譽良好。新世紀帶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了挑戰。全校師生正秉承“自尊、自律、自強”的校訓,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步伐,加大辦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兩合格”為目標,與時俱進,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辦學質量良好、社會滿意的優秀的農村完中而努力奮鬥。

江蘇常熟市東張鎮

東張鎮東張鎮
常熟市東張鎮,東距上海80公里,西與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常熟港口毗鄰,地理優越,交通方便,是常熟沿江經濟開發的黃金地。地產資源豐富,是全國最大的荷蘭豆產地,具有廣闊的食品工業開發前景。常熟市東張鎮地處溫帶,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總日照數2130.2小時,占可照時數48%;年平均氣溫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陸來的偏北風,以寒冷少雨天氣為主;夏季盛行海洋來的東南風,以炎熱多雨天氣為主;春秋兩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出現冷暖、乾濕多變的天氣。常熟是著名的江南水鄉,眾多自然景點春夏秋冬各有特色,人文景點,則具獨特魅力,各季都有特色。去常熟旅遊,四季皆宜。野生植物資源有喬木、灌木、藥材、草、蕈菌等5大類200多種。野生喬木主要有紫檀、柘樹;野生灌木主要有山楂、金櫻子;野生藥材有何首烏、蒲公英等765種;草類繁多,有蘆葦、野燕麥等20多種;蕈菌類有松樹蕈等。境內人工栽培的樹木有300多種。其中用材林有馬尾松、黑松、刺槐、水杉等,竹類有燕竹、篾竹、象竹、毛竹等,果樹有銀杏、板栗、楊梅等,特種經濟林有杞柳、桑樹、茶和觀賞性花木等。野生動物主要有哺乳類、鳥類800餘種,近年來又有人工飼養的北極狐、水貂等。此外,尚有礦類資源高嶺土、黃沙、煤、泥炭、石英砂、天然氣等,但儲量極小。
江蘇常熟東張鎮傳出喜訊,2002年,這個鎮累計收購、加工出口蒜苗、分蔥、板粟、地瓜、苞菜、蠶豆、花椰菜、荷蘭豆等2萬多噸,遠銷日本、美國、韓國、俄羅斯等三大洲的國家,創匯銷售額達到近億元,居蘇南鄉鎮榜首。常熟市東張鎮是我國出口蔬菜種植推廣的發源地。早在1984年,鎮裡就投入資金在白蓮村建起了千畝豐產示範試驗基地,並派人從日本、美國引進優良種子在示範基地進行提純復壯、品比試種,成功後再推廣到全鎮及周邊鄉鎮。1995年起鎮裡積極採取引進民資和外資等方法,先後建辦起常熟天傑食品有限公司、常寧鷹食品有限公司、台太興興(常熟)食品有限公司3家蔬菜加工龍頭企業。2004年年來,這些龍頭企業先後在上海、浙江山東、內蒙古等地建立起了20多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實行“公司+基地+農戶”聯結和風險共擔、利益均享,由龍頭企業提供種子、技術,並實行保護價收購,加工後出口國際市場。截至目前,以常熟東張鎮為中心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已輻射推廣到全國10多個省市、400多個鄉鎮,有5萬多家農戶種植的10多萬畝農田已成為這些龍頭企業的綠色車間和生產基地,預計全年共為農民增加收入1億元。常熟天傑食品有限公司,創建於一九九三年,是由常熟市綠色食品速凍廠與台灣台太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辦的。總占地16000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1600萬元,擁有1080平方米的高低溫兩用綜合庫一座,600平方米的預冷生產車間,1600平方米的挑選整理車間,1000平方米的糧油食品外貿中轉庫一座,以及其他輔助廠房800平方米。公司主要生產、加工、銷售各類出口保鮮蔬菜,生產的品種有:荷蘭豆、甜豌豆、大蠶豆、黃皮洋蔥、日本大蔥、花椰菜、捲心菜、大白菜、大蒜、蒜苗等20個產品,年生產、加工、銷售能力達1萬噸。其中80%的產品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香港、印尼等國際市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