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村

三星村為一地名,在我國浙江省、江蘇省、雲南省以及湖南省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三星村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三星村

三星村地處塘棲鎮的南大門,塘康公路、石塘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共分為24個村民小組,805戶人家,總人口數約為3043人,其中農業人口為3020人。全村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土地總面積有2184畝,其中耕地1756畝,枇杷等果園地137畝,魚塘291畝。該村農業主要以種植茭白、茹菇、水稻為主,有蔬菜生產基地1520畝。蛋鴨養殖,蛋產品也為該村的一大特色產業[1]。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西崗鎮三星村

三星村位於江蘇省金壇市西崗鎮,該村北面田間有三塊巨石露於地表,因其造型十分奇特而顯眼,居民世代相傳此石是從天上墜落的“星”,三星村的名稱即由此而得。1993年至1998年,為配合村鎮建設工程,保護古代文化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聯合考古隊對三星村遺址進行了連續六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發掘面積總計525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墓葬1000餘座,房址4處、灰坑55個,出土玉器、石器、陶器及骨角牙蛙器等各類文物標本近4000餘件(組),同時還出土了大批保存較好的人骨標本及距今約6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碳化稻米標本。三星村遺址面積之大,保存之好,文化內涵之豐富,出土文物數量之多,器物造型之奇特精美,學術研究價值之高,在迄今為止發掘的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同期文化遺址中極為罕見。三星村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榮獲國家文物局頒發的“1996—1998年度田野考古三等獎”。遺址的考古資料整理和編寫被列為“200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考古學研究已列入“南京師範大學‘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該遺址目前已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出土的器物形制特點與馬家浜文化、北陰陽營文化、崧澤文化及龍虬莊遺址相對比,三星村的文化特徵多與北陰陽營文化相同,與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及龍虬莊遺址存在聯繫,其年代略早於北陰陽營文化而相當於馬家浜文化中晚期至崧澤文化早期,距今約6500—5500年。 三星村遺址以其規模宏大、遺存豐富、出土文物精美、研究價值極高已為世人所矚目。該遺址的發現再次有力地證明了長江下游地區早期的原始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三星村地處長江下游太湖原始文化區與寧鎮原始文化區的交界地帶,以往這一區域的考古工作基本屬於空白,長期以來對兩大原始文化區之間關係問題的研究終未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而三星村遺址為研究這一課題提供了一批全新的資料,填補了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區域上的空白。 2006年5月25日,三星村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三星村

鄉村概況 位於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西首,村域面積7.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56畝,全村農戶1291戶,總人口4130人,有29個自然組。村工業經濟以五金、鋼圈為主,全村擁有41家個私企業。村農業經濟以種養業為主,糧經比例達到10:90。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畜禽養殖、個私企業為輔的農村產業新格局。村級經濟逐年壯大,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公益事業不斷發展,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四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幾年來,先後被評為區級文明村、區級村莊整治工作先進村、區級先鋒工程“五好”先進黨組織。 特色農業 三星村水蜜桃種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素有“水果之鄉”美稱,以出產優質水蜜桃而久負盛名。2005年全村水果種植面積已達到4200畝,2001年被浙江省列為萬畝林果特色基地。“鳳橋”牌水蜜桃獲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會金獎、2002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3年經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極具規模的桃、梨、葡萄種植,使三星村這塊土地顯現春華秋實,每到夏秋季節,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果香四溢,各地的顧客紛至沓來。三星村挖掘水果特色產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歷史文化 石佛寺位於三星村東部,距鳳橋鎮僅1公里,又因地形如一朵五瓣梅花,四周皆河,所以也稱梅花洲。石佛寺始建於南朝永初三年,經歷代重建擴建,規模十分宏大。後來幾經戰亂,梅花洲原有的建築大部分遭毀,遺存甚少。雖然梅花洲的繁華已去,但我們仍然能在這些遺存中找到它的千年神韻,感受它深厚的文化積澱。被列為嘉興古樹名木的兩棵銀杏樹,隔河相對,枝幹挺拔,猶如兩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守護,見證石佛寺的千年滄桑。爬滿青藤的三步二爿橋構思巧妙,造型優美,令人留戀。石佛寺遺址及所在的梅花洲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殘存的文物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有關部門已規劃將對其進行開發建設。 農家生活 每年的陽春三月,遍野的鮮花競相開放,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黃的油菜花吸引著無數遊客流連忘返的腳步。一年一度的桃花觀賞活動在此美景上錦上添花,人們攜妻帶子,用相機記錄下一個個美麗的畫面。在區、鎮兩級政府的規劃指導下,桃源風情“農家樂”活動2008年首次亮相,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乾農家活、認農家樹,全面體驗農村風情,充分享受農村樂趣,得到了各方遊客的青睞和社會各界的好評。首批24戶農家樂家庭共接待遊客25000人次,既結交了朋友,又打開了水果銷路,同時增加了經濟收入。計畫09年將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接待水平,真正把本村的休閒觀光農業做大做強。[2]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虞山鎮三星村

位於虞山鎮莫城管理區西南,西臨元和塘和辛莊鎮楊園相鄰,南與辛莊鎮金盪村相接,東南分別與東始村長瑞村毗連,北接三和村。系原池巷、徐巷凌橋三村經二輪行政村資源整合而成。全村總面積6.75平方公里,總人口4200人,下轄4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達4575畝。 三星村區位優勢獨特,水陸交通便利,錫太一級公路自西向東穿村而過,全長2.3公里,西臨二級航道元和塘,沿河總長約4公里,依託良好的水陸交通優勢,總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虞山工業園錫太工業集中區已通過規劃論證,是各界客商投資興業的福地,特別適宜於倉儲、物流。 村內現有常熟市天力包裝有限公司、常熟市利特文具辦公用品製造有限公司等骨幹企事業,常熟市十大內資項目——常熟市夢成服飾有限公司已準備落戶三星。[3]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八嘎鄉三星村

該行政村隸屬硯山縣八嘎鄉,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40公里。轄三星一、二、三組、二台坡一、二組、新發寨水淹壩、石岩腳、梅子屏、三星上寨、新店、大洞子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89戶,有鄉村人口2962人,其中農業人口2962人,勞動力19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34人。  全村國土面積4.9平方公里,海拔118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業、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44.64 畝,人均耕地0.56畝。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三星村

河洑鎮三星村位於常德市武陵區北大門,東與該鎮楊橋村相臨,南抵岩橋村,西抵全美、白合,北與鼎城灌溪鎮接壤,207國道貫穿全村,“三馬”路通過漸河橋直達河洑山。 三星村現轄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13人,黨員37名,總面積1568畝,耕地面積857畝,其中水田830畝,村級主幹道2800米,組道3500米,主渠道400米,2005年疏通2500米,排灌渠3500米,2005年疏通3000米,2005年自來水入戶率達100%,2001年至2005年共改廁200戶,普及率占80%。 截止2007年底,三星村有工業企業七個,總產值73萬元,實現利稅40萬元。全村以種植水稻、蔬菜、花卉、養殖為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養和勞務輸出,2005年人均純收入4080元。[4]

黑龍江哈爾濱木蘭縣柳河鎮三星村

三星村位於木蘭縣柳河鎮中部,蒙古山南麓,松花江北岸。幅員8.7公里。全村85%的耕地在坡崗上,15%在松花江行洪區內。其土質多為黃粘土及沙化土,特別是三星村靠山臨水,所轄區內光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三星村也因此時常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真是“旱年受災一大片,澇年受災江兩岸”。為此,水土流失,結構單一,已成為全村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三星村共有三個自然屯,467戶農戶,農業人口1489人,耕地面積11,449畝。其耕地全部為旱田。全村畜禽飼養量4.850頭(只)其中大牲畜350頭(匹),生豬430頭,禽類4,070隻。 三星村農民至今以延襲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模式,因循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村民的全部收入緊緊依賴了那本已貧瘠的土地,二OOO年,全村糧食總產3009600公斤,人均產糧240公斤,畝產僅為300公斤。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07元,在全縣屬中下游水平。更為嚴重的是,467戶中有151戶是貧困戶,占全村農戶的33%,貧困人口453人,占全村人口的30%。貧困不僅影響著村民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也阻礙著村級公益事業的發展。三是村交通、通訊、教育設施落後,醫療衛生條件極差,農民整體素質低下。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桑州鎮三星村

三星村位於桑洲鎮前崗片,下有三個自然村:上堂 老屋基 白石坑,距鎮區6公里左右,全村312戶,917人,共有耕地面積431畝,山林面積1728畝。村班子健全,有黨員36名,其中女黨員8名,後備幹部3名。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3646元,村級集體經濟空白。全村共有勞力262人,在家勞力以務農為主。[5]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石湫鎮三星村

溧水縣石湫鎮三星村地處鎮西南部,北靠明覺集鎮,南臨石臼胡,該村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自然環境優良。目前,三星村村轄區面積為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100畝,水面500畝,山林700畝,共有9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人口2155人,黨員64人。 三星村水、電、通訊到戶率,衛生戶廁率,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主幹道硬化率等均達100%,農民居住區綠化率達40%以上。目前建有社區活動中心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個。三星村平均每年投入經費10多萬元進行村莊整潔行動,投入近2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全村村民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三星村農業方面以水稻、小麥、油菜種植為主,近年來水產養殖和特種水產養殖取得良好的發展,產出穩定,農民收益良好。近年來,村黨總支、村委會,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發展經濟、強村富民為己任,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村級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村級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各項工作都取得良好的成績。截止2007年末實現村級經濟總產值近8000萬元,村可支配收入達5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8920元以上,2008年完成經濟總產值0.9億元,實現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50元,曾榮獲、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江西省萬載縣黃茅鎮三星村

林深木茂,梯田如練,溪水潺潺,炊煙裊裊,這就是江西省萬載縣黃茅鎮三星村的早晨。 三星村位於萬載縣西部邊境花炮重鎮黃茅鎮,面積較小,村委會地址在三星國小旁,距黃茅鎮政府(位於街區)約1.5千米。該村東接柯樹村,南臨新泉村,西邊為黃茅村與和平村。人口未詳,主要為本地人,也有部分清初梅州地區遷來的客籍人分布,有劉、湯、傅、黃、朱、鍾、等姓氏分布,其中劉、湯、傅、朱為本籍姓氏,黃、鍾為客籍姓氏,客籍黃姓據族譜為梅州黃氏峭山公之九子城公之後,黃氏第十四世祖其祥公在此開創家業。三星村有贛語本地話與客籍話,絕大多數客籍人亦通萬載本地方言(“本地聲”),客籍有習武之風,亦有部分人懂宜春話瀏陽話(湖南瀏陽離該村不遠,不到十公里)。 該村地處九嶺山脈南段,境內低山、丘陵、小谷地間雜。低山森林茂密,樹種繁多,林間有野雞、蛇、畫眉、麻雀、貓頭鷹、烏鴉、白鶴等等動物。丘陵、小盆地多已開發為耕地,丘陵上多旱地,山間谷地多為梯田(水田)。境內有源自山間的幾條小溪,溪水較為清澈,無大河,冬季部分小溪斷流。 該村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可接近40度,冬季溫度可低至接近零下10度。 該村工業主要有幾個小型花炮廠、掛麵廠等;也有少量雜貨店間布於鄉間。農業是主要經濟部門,其中又以種植業為主,水稻最為重要。谷地主要種植水稻,多數為一年兩季水稻,冬季種白菜、蘿蔔、油菜或者休耕;旱地種甘薯、棉花、小麥、玉米及辣椒、茄子、冬瓜、南瓜、豆角、蠶豆、土豆、香菜(非北方香菜,實際為“羅勒”)、小蔥、大蒜、白菜、青菜、蘿蔔等等農作物;山上及丘陵地帶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樹類有油茶、油桐、楊梅、柚子、李子樹、柑橘、板栗、毛竹、杉樹、樟樹等;谷地多水塘,用於養魚、灌溉、洗衣等。 該村民風淳樸,勤勞、善良、勇敢,重視家族與文化教育。該村居民飲食上愛米飯,嗜辣(幾乎每頓飯必須有含較多辣椒的菜),不少家庭一日三餐均食米飯(乾),菜類主要有各種時令蔬菜,肉類以豬肉為主,做法主要有煮、炒、燉、蒸、炸等。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永豐鎮三星村

由東張、西張、南倪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該村現有耕地面積239公頃,總人口數2066人,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825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4594元。[6]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三星村

鄞州區古林鎮三星村百家園葡萄基地三星村地處古林鎮西部,距寧波市區20公里,櫟社機場10公里,2004年三村合併,取名“三星村”。全村總耕田面積1700畝,在冊總戶數550戶,人口1500人,另有山林面積817畝,區域面積2.3平方公里,緊靠段梅公路。從2004年開始,該村立足村情,緊緊圍繞強村富民的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村級集團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究根尋源,堅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黨建,堅持以人為本,全村黨員幹部團結一致,艱苦奮鬥,拼搏創新,走經濟和社會事業共同發展的道路。 2006年7月底,全村總收入4849321元,上半年到7月底全村工業總產值300578萬元,銷售250383萬元,利潤3047萬元。 全村具有個私企業30餘家,其中:500萬元以上企業2家,籌建中億元企業1家,主要生產產品有汽車配件、振動棒、家庭日用電器、塑膠製品、米粉製品、石材製品等等。 目前現有蔬果基地350畝,其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00畝。百家園葡萄基地已初見成效,取田養魚30餘畝,萬頭以上養鴨專業戶2戶,百頭以上養豬專業戶1戶,全村剩餘1500餘畝耕田,主要經營一季藺草,一季晚稻為主,獨有的公益性惠山墓園一家建在本村。目前全村電話入戶率在85%以上,閉路電視入戶率95%以上,全村大小道路都澆上水泥路面,綠化成行,路闊水清,環境整齊,這幾年本村多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黨支部,文明衛生村,科普示範村等榮譽稱號。[7]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三星村

三星村有住戶約1100戶,人口3700餘人,雖然現在村里大部分地方仍然不具備寬頻、有線電視接入以及運營商村級代辦點等基本的信息化條件,但是,本村的醫療信息化作為農村信息化的先鋒首先將政府對農村的優惠政策落到了實處,相信隨著醫療信息化的迅速推進,定將帶動本村其他方面信息化工作開展,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煙墩鎮三星村

三星村煙墩鎮三星村位於煙墩鎮東部,318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面積15.3平方公里,人口2343人,戶數708戶,22個村民組。全村主要經濟來源為林業、水稻、蠶桑等。 全村有一個黨總支部,共有黨員67名。[8]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黃龍鎮三星村

該村坐落於距縣城17公里處的S218公路旁,全村257戶,973人,有水田589畝,旱土3620畝。20世紀90年代前的三星村,是一個以貧窮和野蠻出名的“明星村”,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1995年,該村頗有經濟頭腦、喜歡鑽研農業科學技術的經濟能人陳忠祿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該村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民收入逐步提高。從2006年開始,該村採取做大做強臍橙主導產業、建設高標準的產業基地、延長產業鏈條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村經濟發生巨大變化,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800元上升到2008年的近8000元,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倍。[9] 三星村地勢、土壤適合發展臍橙產業。該村利用旱土資源擴大臍橙種植面積,改良了500餘畝臍橙品種,新擴了900畝臍橙面積,全村臍橙種植面積達到2210畝。2006年,全村臍橙產量達393萬公斤,產值786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4200元。 三星村原來的村莊道路不成型,農業基礎設施差。該村把改善基礎設施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的同時,組織民眾投資投勞,2006年累計籌措資金45萬元,投入勞力1000餘個,硬化水圳9.8公里,硬化水渠4.5公里;修築了5.2公里水泥路,打通了連線白沙鎮月漢村的斷頭路,形成了基地連基地的環型網路交通,並進行了全村的農網改造。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吸引了外來客商的投資,同時也激活了民間資金,目前該村已成為全縣最大的臍橙集散基地,11月份還成功地引進資金100萬元,修建臍橙冷藏庫。 與此同時,該村全力實施三項工程:一是認真推進民居改造工程,每戶村民平均投入6000餘元,全村累計投入50餘萬元進行民居改造;同時對1500米入戶道路進行硬化,對25000多平方米房屋牆壁進行粉刷,對9000多平方米房屋進行裝修。二是認真抓好村容淨化工程,修建了垃圾處理場,聘請了專門的衛生人員,成立了環境衛生監督小組,實行了相關的激勵措施,並在全村開展了“十佳衛生戶”評選活動,每月評選十戶“最佳衛生戶”,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三是創建生態家園工程,極力改善村容村貌,對全村2210餘畝森林實行一級保護,共購置8000餘株樟樹、海桐、女貞等苗木作為村道綠化樹木,並實行改水改廁,興建沼氣池100個,基本做到廢舊資源循環利用。 如今的三星村,被定為全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產業興旺,村莊秀美,設施完善,生態和諧,村民年純收入超過6000元,呈現出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風貌。[10]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壽山鄉三星村

壽山鄉三星村現有常住人口3300人,土地面積10057畝,轄7個自然屯,位於鄉政府西北側5公里,西距縣城3公里,交通便利。村中有黨員66名,領導班子由14人組成,政務公開一年四次。村中有國小一所,診所三個。該村為先進黨支部、文明村。村中農作物主要以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為主。養殖業以黃牛、肉雞、魚為主,魚業占水面面積100多畝。勞務輸出:該村務工人員多在日本、韓國務工。[11]

湖北省隨州市厲山鎮三星村

走進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厲山鎮三星村,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一片片的養魚池塘,那就是三星村民自己建起的現代化養魚示範基地。 三星村是3個村合併而成,養魚水面達到2000餘畝。 如今的三星村基本建成了運轉機制靈活、管理有效的科學養魚體系和市場運作體系。該村現已建成成片養魚示範基地20處,養魚專業戶30餘戶,戶均養魚面積達到4畝。2007年全村出成魚200萬公斤,創經濟收入近800萬元。 養魚成了三星村的富民產業鏈。山上養雞,山坡封山育林,山下攔水建池塘養魚,全村形成了以養魚為主導產業的養殖產業鏈條。每畝養魚水面年產成魚1000公斤,每畝年純收入1500元左右。 三星村黨支部、村委會充分利用養魚的有利特點,積極尋求市場機遇,盡力做到“貯低售高”,以獲取最大經濟效益,避免生產大起大落。 在養魚布局上,三星村充分尊重農民的傳統養殖習慣和客觀的自然條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揚長避短的原則和專業化、區域化、板塊化的標準,科學制訂養魚發展規劃。按照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的要求,統一設計,統一規劃。 目前,三星村已經形成了“養殖示範基地+養雞鴨大戶+養殖戶”的經營模式,全村湧現出一大批像徐開志一樣的懂科技、善經營、會管理的知識型新農民,促進了養殖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12]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三星村

三星村位於嘉澤鎮西北角,地理位置偏僻。全村耕地面積 3714 畝, 24 個村民小組, 750 戶農戶,村民 2250 餘人 , 外來人口 360 多人。全村只有幾家小規模的私營企業,大多數農戶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經濟較為薄弱,是一個貧困村。多年以來道路交通不便,水利基礎設施陳舊,嚴重製約該村經濟發展。 2007 年下半年,在上級政府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全體村幹部和村民齊心協力,想方設法,多方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 2007 年— 2008 年全村硬化村組道路 9 萬多平方米,整合地下渠道 5000 多米。改建河閘 6 座,修建河壩 12 處,拓寬公交線路 2000 多米,石駁河岸 750 米 ,翻建危橋 2 座。盤活集體資產,增加村級收入,整理灘田、溝窪,復耕土地 120 畝。利用復耕土地和殘聯建立一個食用菌基地,引進花木經紀人成立一個盆栽花基地。建造了一個建築面積為 2416 平方米集超市、菜場、店鋪及公共服務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較強的物業用房,年內可交付。鞏固三清成果,建立長效管理制度。成立專職保潔員,做到垃圾有專人收集,道路有專人清掃,河道有專人管護,全村清淤大小河道 150 多條。在村主要道路進行綠化,和區城管局、台辦、地震局共植樹 3000 多株。由於該村遠離集鎮,村民文化生活十分單調,該村籌建了兩個市民廣場和一個室內健身俱樂部,年內都將完工。指導農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引進江陰陽光集團建立 200 畝設施容器育苗農業基地一個,流轉土地 1000 多畝。引導農戶規模性養殖和種植,該村現有 100 頭規模以上的養豬專業戶 6 戶, 15000 只規模以上的養雞場 7 個。[13]

.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柏樹鄉三星村

三星村地處柏樹塬腹心地帶,土地面積廣闊,飼草資源豐富。 近年來,崇信縣 柏樹鄉三星村依託資源優勢,積極動員民眾投資建辦養殖示範園區,帶動民眾大力發展養殖業,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鄉村兩級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走“以畜富民”的路子,在村支部書記孫小平的倡導下,採取分戶集資的辦法,一次性修建了養畜溫棚20棟100間1600平方米,配套氨化池20個,生產用房5間,創辦了三星肉牛養殖園。同時,吸收了15個販運大戶參股成立了畜產品交易公司,實現了公司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到目前已向平涼、涇川、蘭州、銀川等地出售肉牛265頭,實現利潤5.3萬元。在園區的帶動下,全村養牛量達到895頭,發展養殖大戶48戶,人均達到1頭牛。隨著養畜量的不斷增加,民間畜產品市場日益活躍,市場中介體系逐步完善,柏樹鄉牲畜交易市場已成為全縣最大的交易市場之一,全鄉從事育肥、販運等行業的農民日益增多,使越來起多的農戶依靠畜牧業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日益富起來的三星村民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們計畫繼續加大投資,擴大種草養畜規模,把產業做大,把致富的路子拓寬。[14]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