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光[西南大學教授]

張耀光[西南大學教授]

西南大學教授,男,1955年生,四川蓬溪人,漢族,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水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南大學水產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重慶市第三屆科技顧問團成員,國家863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動物學會秘書長、重慶市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生物農學組副組長、西南大學學報(自科版)編委會副主任等職。

研究

長期從事魚類繁殖生物學、漁業生物學、形態與發育生物學研究。先後承擔和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課題20餘項,主編《四川經濟鮎類研究》、《南方鮎的繁殖與飼養》、《南方鮎解剖》等學術著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溫度對南方鮎生長影響的研究獲重慶市優秀中青年專家基金項目獎二等獎(1995),南方鮎生態特徵的能量學機理的研究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8),魚類能量學機制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9)。

學術

對我國特產名優魚類長吻鮠(江團)、南方鮎的繁殖生物學、形態學、人工繁殖與魚苗培育等有較深入的研究。在基礎理論上,重點闡明了長吻鮠、南方鮎的繁殖特性與機理:(1)發現長吻鮠的精巢尾區不產生也不貯藏精子,是人工授精失敗的重要原因。(2)發現南方鮎為一次產卵型魚類,糾正了該種魚為多次產卵型魚類的錯誤觀點。在生產實踐中:(1)成功地解決了長吻鮠人工受精的難題,使催產率、受精率、孵化率提高70%以上,苗種價格大大降低。(2)與同事們一道解決了南方鮎從親魚選擇、馴養到全人工繁殖和苗種生產的技術,此技術無償提供給有關苗種生產單位與人員,養殖成本大大降低。(3)發現了南方鮎雌性生長速度顯著快於雄性的規律,提出了雌性化制種的構想並解決了雌性化制種的關鍵技術。有關長吻鮠、南方鮎的研究促進了人工養殖的產業化進程,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成果引起日本、美國、法國、西班牙、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同行的重視和關注。 教學成果獲重慶市人民政府二等獎(2005)。

獎項

1991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1999年被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授予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重慶市科協第七屆講理想、比貢獻先進個人,2003年被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評為重慶市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被中國水產學會評為全國優秀水產科技工作者,2004 年被評為重慶市先進科技工作者。

主要學術論著

長吻鮠胚胎和胚後發育與溫度的關係

長吻鮠精巢發育的分期及精子的發生和形成

長吻鮠精巢及精子結構的研究

長吻鮠的卵巢發育和周年變化及繁殖習性研究

長吻鮠腎臟黑色素巨噬細胞發育過程的超微結構變化

唇受精的細胞學研究

長吻鮠幼魚發育的研究

從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變異分析中國鮎形目魚類的系統發育

南方鮎腦垂體發育的研究

南方鮎的繁殖生物學研究:性腺發育及周年變化

短尾擬Chang分類地位的探討

南方鯰卵巢濾泡細胞和卵膜生成的組織學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