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

屏東

屏東縣位於台灣最南端,也是台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屏東縣境內的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同時也是極富盛名的觀光景點。屏東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黑珍珠蓮霧及黑鮪魚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屏東屏東

台灣省重要製糖縣。位於台灣本島南部,西北界高雄縣,東界台東縣。海岸線西起高屏溪口,東至恆春半島東北岸。面積2775平方公里,人口89.33萬。縣府駐屏東市。17世紀後期、閩移民先後入墾,至18世紀初,北至旗山,南至枋寮,農業已盛,屏東市成為南部農產一大集散中心。清光緒元年(1875)設下淡水縣丞。日本侵台後,幾度改制,1933年稱屏東市,隸高雄州。台灣光復後,1950年設縣。

縣境平原氣候暖熱,年均溫達24.5℃,雨量豐沛,年均降水超過2000毫米,惟9月~翌年4月少雨。平原區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水稻、甘蔗、香蕉、鳳梨等生產甚盛,亦產椰子、檳榔、瓊麻等。屏東市和東港鎮為重要製糖基地,東港亦為重要漁港。近年屏東市工業已有較大發展。鐵路西通高雄市,南下經林邊至枋寮,支線通東港。1991年南迴鐵路建成通車後,屏東成為台灣環島鐵路運輸必經之地。公路東逾中央山脈通台東。台灣南迴鐵路計畫將循此向東,與東部鐵路系統相接。自屏東市南下,公路循海岸至恆春、鵝鑾鼻;繞東岸北上可抵台東;自西岸楓港亦有公路循河谷跨越山地與東部海岸公路相接。

屏東平原以東,山地起伏,南盡於恆春半島的南灣,其間多為山地高山族分布區。全縣共有8個山地鄉,為台灣山地鄉最多的縣。1874年以反抗日本武裝侵略聞名的牡丹村及石門古戰場,即在恆春以北的四重溪流域。石門下游有四重溪溫泉,南灣之東有墾丁公園、鵝鑾鼻燈塔以及東海岸的佳樂水等,皆為台灣南部著名遊覽勝地。縣轄琉球嶼距東港西南約3海里,面積在7平方公里,自東港有機帆船聯繫。

該縣是本省主要農業區之一。稻米產量居全省第二,香蕉產量占全省一半,鳳梨產量超過全省五分之一,西瓜也頗負盛名。特產有檳榔、木瓜糖、椰子等。本縣工商業發展較為緩慢。除擁有較大規模的屏東糖廠外,還有合板、木材加工、罐頭食品、橡膠製品等工業。該縣的畜牧與水產為台灣南部縣市之冠。漁業產量躍居全省漁港第二位,被列為本省一等漁港。

歷史沿革

根據史籍記載,屏東市的開發大約在清朝康熙21年間,即公元1684年,由大陸福建海澄縣的居民渡海而來,先在市區建立簡單的村落,然後再逐步擴展為具規模的市鎮。
民國38年台灣光復後,屏東市曾與鄰近的萬丹、長治、九如三鄉合併,成立由省政府管轄的省轄市,直到民國39年台灣省行政區域調整,才將屏東市單獨分出,成立縣轄市。

地名由來

屏東市昔稱「阿猴」,是原住民方言諧音;後來又成為平埔族阿猴社民的部落,所以也稱「猴社」、「阿猴寮」。又由於全市的地形好像一隻坐著的猴子,故稱「阿猴」,日據時期因猴字不雅而將「犬」部改為「糹」部。後來發現此地是位於高雄半屏山之東,所以按照位置來取名為「屏東」。

農業狀況

該屏東縣是本省主要農業區之一。稻米產量居全省第二,香蕉產量占全省一半,鳳梨產量超過全省五分之一,西瓜也頗負盛名。特產有檳榔、木瓜糖、椰子等。本屏東縣工商業發展較為緩慢。除擁有較大規模的屏東糖廠外,還有合板、木材加工、罐頭食品、橡膠製品等工業。該屏東縣的畜牧與水產為台灣南部縣市之冠。漁業產量躍居全省漁港第二位,被列為本省一等漁港。

旅遊資源

鵝鑾鼻燈塔鵝鑾鼻燈塔

著名風景區有墾丁國家公園、琉球嶼以及四重溪、恆春古城門、萬金天主教堂及興建中的山地文化園區等。屏東開發甚早,早期有魯凱、排灣及西拉雅等原住民族居住在此,接著又有閩、客移民前來拓墾,在不同時期留下了不同的足跡:佳冬蕭宅、屏東孔廟、萬金天主堂、舊好茶部落、恆春古城、鵝鑾鼻燈塔等,皆是著名的古蹟。目前,閩南人多分布在平原地帶,萬巒、佳冬、內埔等地為客家人聚集區,原住民則多分布在東側的山區。親走一遭霧台、三地門,欣賞原住民擅長的手工藝,或深入內埔、萬巒體會客家風情,或直驅東港、小琉球來趟水鄉之旅,都是不錯的旅遊選擇。

東部山區蘊藏著許多山林、瀑布美景,尤其林邊溪上游的來義鄉,更有"瀑布之鄉"美稱。座落在恆春半島東側的牡丹、旭海,則以亮麗的草原和遼闊的海景,嶄露頭角。

境內結合自然生態與觀光遊覽首推墾丁公園,除了擁有珍貴的生態資源外,耀眼的陽光、碧綠的海洋,令北部人羨慕不已;綿延的沙灘、五彩的珊瑚礁,更洋溢著南太平洋島嶼般的慵懶氣氛。加上每年10月於滿州、社頂過境的赤腹鷹、灰面鷲,或冬春二季避寒於龍鑾潭的雁鴨,讓墾丁更成了名聞遐邇的觀鳥聖地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位於台灣的最南端,地勢東陡西緩,沿岸布滿珊瑚礁。“鵝鑾”一詞為排灣族語,有“帆船”之意;鵝鑾鼻的地標為鵝鑾鼻燈塔,也是台灣尾的代表。燈塔塔身全白,呈圓柱形,高18公尺,周長110公尺,分4層,光力可達20海里之遠,強度幾為亞洲燈塔之冠,有“東亞之光”的美譽。

公園位在燈塔右後方的海岸邊,占地59公頃,是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為主的風景區,有一條賞景路線貫穿好漢石、妙妙洞、滄海亭、迎賓亭、獵豬石、相逢谷、古洞、虬榕、非非洞等18處勝景。而白色的“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側看象拇指,清楚的標示出地球上台灣最南點的所在位置。

巴士海峽和太平洋的滔滔白浪經年在此澎湃交鋒,而鵝鑾鼻燈塔聳立海岸邊,始終靜默護衛著台灣的最南線。

南灣

距恆春約4公里的南灣,如今是墾丁水上新潮活動的大本營。從恆春沿屏鵝公路南下,經過核三廠大門前的一個緩坡後,眼前豁然開朗,寬40餘公尺、綿延達600公尺的細白沙灘,以優美的孤度,迤邐在眼前,襯著藍澄的海天,是墾丁最著名的代表景觀之一。

南灣海岸平坦、波浪適中,不論在海域游泳、滑水、駕帆船,或在沙灘上打排球,漫步、日光浴,均十分適合;每逢颱風過後,波浪較高時,可又見到許多好手,踩著衝浪板馭浪而行。海灣兩側的珊瑚礁區,地形極富變化,盛產熱帶魚、貝類、海百合等生物,景觀非常豐富;南灣還成立了規模龐大的“人工魚礁區”,更吸引著潛水愛好者前來;而業者新近自日本引進的“海底漫步”,更可讓不會游泳的旱鴨子,在毫髮不濕的情形下,一覽海底世界的奧妙。

南仁湖保護區

南仁山位在墾丁公園東北部,泛指八瑤溪以南、港口溪以北的5000餘公頃山區,受到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景響,孕育著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囊括了1200餘種高等植物、129種蝴蝶、近百種的鳥類及多種哺乳、爬蟲動物;而南仁湖座落其中,聲名在外。

南仁湖主要是由路口的宜蘭潭、中央水域和獨立的南仁湖所組成,前二者為人工湖泊,所以真正的南仁湖僅為單一湖泊。最早的南仁湖原是沼澤一片,當地居民引湖水灌溉,築渠放水、建擋水堤,長久下來使得沼區匯集了附近山頭的雨水和山泉,形成狹長的水埤,而成今日的南仁湖。

沿著步道而行,不僅風光清麗,同時亦是生態觀察的最佳地點:對照著解說牌,可認識到欖仁舅、倒卵葉楠、恆春楊梅、印度栲等稀有植物,一路行來,竹雞在林下偶現行蹤、小彎嘴畫眉也婉轉輕唱,不進還可欣賞到蝶群翩翩的舞姿。

南仁湖畔則以水生植物為主,螢蘭、水毛花、野荸薺銀蓮花等都是主要而常見的。放眼遠眺,湖的周圍環覆著低矮的熱帶雨林,還有一大片平坦的青草地。草地上的候鳥觀測站,是觀察到各種候鳥生態的最佳地點,冬季時,這裡更是小水、綠頭鴨、大白鷺蒼鷺渡冬的好所在。

小琉球風光

屏東風景屏東風景

小琉球位在主屏溪口之南,東港西南約15公里處,是台灣附近唯一的珊瑚礁島嶼,整個島嶼北寬南狹,周圍12公里,面積約6.8平方公里,地勢略向東北緩斜。從高屏溪口遠望,小琉球似一平扁的盤子,接近時,才發覺近岸處儘是高聳的海崖,礁岩在海浪的侵蝕下,崢嶸嶙峋,只有少數地區才有小面積的沙灘。

靠海吃海,海洋不僅是小琉球居民最重要的生計來源,亦是島上觀光最大的本錢。小琉球被裙礁環繞,海岸線上幾乎處處是美景,其中美人洞、烏鬼洞是島上兩大風景區,皆以奇岸怪礁著稱;碧波之下淺海處,叢生著一葉葉美麗的珊瑚,色澤瑰奇的熱帶魚梭巡其中,加上海星、海膽、貝殼、夜光……,熱鬧多彩,令人眼花繚亂,只要簡單的裝備,就可一親海底世界的芳澤。

面對變幻難卜的海洋,討海維生的小琉球人對於超自然力量也有一份出乎尋常的敬虔。小小的島嶼上林立著眾多廟宇,其中以靈山寺、三隆宮、碧雲寺最為知名;而三隆宮3年一科的王船祭,更是島上最重要的祭典。

前來小琉球旅遊,行程上以兩天一夜為佳,除了環島一周,參訪各景點外,不妨安排個半天時間,乘坐拖曳傘、香蕉船,或進行體驗潛水,以海陸空的立體玩法,親體小琉球多采多姿的世界。

來到素有“海上樂園”之稱的小琉球,千萬別錯過一覽海洋世界的大好機會。小琉球是台灣所屬島嶼中唯一的一座珊瑚島,除了沿岸各色奇岸怪石令人嘆為觀止之外,海底世界更教人大開眼界。珊瑚隨海潮款擺生姿,群礁間孕育聚集著各式魚類,五彩斑斕的魚群在水中輕盈梭游,舞姿一流的水母正跳著水中芭蕾,還有龍蝦、海葵、法螺、夜光螺……,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龍蝦洞、美人洞一帶的澄澈海域,以及白沙尾東南海濱,是小琉球最適合潛水的海域,但前二者海流較急,並不適合初學者。聖弘娛樂漁業有限公司提供包含潛水、浮潛在內的各項水上娛樂活動。此外,亦可在白沙碼頭搭乘“海底觀光潛水船”,透過透明船艙,一窺神秘的海底世界。

花瓶岩

東港開來的船駛進白沙港前,遠遠就可看到矗立灘邊、高約9公尺的花瓶岩,儼然是小琉球的守護神。花瓶岩是塊上寬下削的珊瑚石灰岩,因長期受海水沖蝕,形成今天頭大腳細的外觀;岩頂上還長有青青草木,遠看就像插了花草的花瓶,也有人稱它“毛菰岩”。

美人洞

相傳有位蘇州美女,因海難漂來小琉球,獨居在此洞內,後人便稱此地為美人洞。洞內奇石陳列、花草叢生,洞外碧波萬頃;風景區分海濱與山坡兩個遊憩地帶,共有12景:曲徑通幽、天外天、蝙蝠洞、情人坪、仙人洞、仙人泉、望海亭、海上樂園、怡然園、迷人陣、一線天和榕岩谷,多以珊瑚礁海岸景觀為主。

小琉球

為一天然洞穴,因傳說早年有矮黑人居住而是名,惟後遭英軍屠殺殆盡;其人種究屬傳說中的台灣矮黑人,抑為荷蘭據台期間引進的南洋黑奴,仍眾說紛紜。入口的礁岩上有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區內有甘泉、碧波亭、怡橋、洌池等勝景。走入洞穴,恍如走進迷宮陣,曲折幽暗、深不可測,據說有側洞可直通靈山寺。

恆春古聚落風情

風景風景

恆春半島早在清朝時期即因農漁業的發展,而於今日恆春、車城沿海及滿州等地產生不少聚落,交通的不便及其特殊的地理、氣候因素,使得半島上的村舍所呈現出的風貌,大異於台灣各地常見的閩式建築,反因漁事上的往來,而與澎湖的傳統建築相近,加上當地居民特殊的生活習性,間或受日據時期仿歐風格的影響,在台灣地區自成一格。

半島上的建築深受生活機能影響,基本形式概以供奉祖宗牌位的神明間為中心,向左右延伸成正身,形成所謂的“一條龍”。一條龍式的屋舍沿著主要街道毗鄰排列,呈帶狀發展,是恆春、車城沿海聚落常見的景觀;後因家丁繁衍而增建護龍,再形成“轆轤把”或三合院的形式。然不論何種型制,此地的民宅普遍有寬敞的前埕,除了作為農漁時的工作場所外,亦是孩童嬉戲、家人休憩及聯絡鄰里的重要場所。

隨著村落的發展,新的屋舍層疊錯落在主街道後方,各住戶間有巷道相連,並圈造出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間,這些空間由於阻擋了強風,且因接鄰各住家而成了閒話家常、聯絡感情的地方。對造訪的遊客而言,這也成了走訪古聚落風情的最佳漫步途徑,在恆春萬里桐一帶仍保留相當完整,走進巷弄間,恆春半島的強風熾日頓時隔絕於外,另有一番悠閒感受。

恆春半島每逢秋冬便會吹起強大的落山風,因此建築上也可看到不少防風措施,形成恆春古厝的重要特徵。例如,屋舍正面多砌有內外兩堵外牆,兼具防風隔熱的功用;為防強風掀頂,此地的出詹短而窄,並多於其上砌一短牆,稱為“女兒牆”;“耳”的設計,則是為了懸掛木板,提供門窗又一層的保護;此外,屋頂、牆體也因防風而砌得厚實牢靠,雖看不到飛詹走壁之精美,卻另有一番樸實的風味。

目前恆春半島上保存較完整的古聚落,以恆春鎮的萬里桐和大光最具代表,而萬里桐韓宅、大光吳宅、白砂陳宅,以及車城鄉的射寮清河堂、後灣許宅和滿州鄉的尤宅等,是其中最值得探訪的古宅。

節慶活動

春天吶喊:號稱是台灣地下音樂嘉年華的“春天吶喊Spring Scream”,由來自全球數百個地下樂團輪番競秀,進行馬拉松式接力演唱。每年4月初都在墾丁舉行。
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是本地知名的觀光活動,列名東港三寶黑鮪魚,魚汛期約在每年的4月中旬到6月中旬,目前台灣的黑鮪魚漁獲量占全世界第一。屏東縣政府特舉行盛大遊街活動及拍賣會,為“黑鮪魚文化觀光”季預先拉開序幕。
東港迎王平安祭,每3年一次,農曆9月在東港鎮東隆宮舉辦。該活動擁有百年的歷史,將奉玉旨的千歲爺由海邊接上岸,經由數天的遶境,希望代天巡狩的千歲爺能將地方上的不淨鬼怪收服,同時接受東港民眾的香火祭祀,賜福予東港百姓。在平安祭典後,代天巡狩的千歲爺須回天庭繳旨,為了表示地方百姓對千歲爺的感激和虔誠,送走儀式絕對隆重、莊嚴,所以建造華麗王船做為千歲爺離開的交通工具。
恆春半島藝術節,於10月至翌年1月在恆春半島舉辦。整個活動由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進駐屏東開始,進行為期數周進行自由創作,藝術家們所創作的作品將逐日於特定的地點展出。除了讓一般人了解藝術創作時的神秘面紗外,對於有心的學習者,更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特色美食

屏東的東港鎮、小琉球都以海鮮著名,特別是東港鎮的黑鮪魚季為屏東的一大盛事,另有各色生猛海鮮,令人無法抵擋其美味誘惑。墾丁作為南台灣迷人風景的代表,其美食餐飲也呈現多元,既有本地海鮮和特色小吃,也有各式浪漫西餐融合進來。而屏東縣萬巒鎮的豬腳可說是“上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軟Q軟Q的豬皮加上鹵得恰恰好的味道可是會讓您回味無窮,白飯淋上醬汁就令人無法阻擋。以林海鴻的海鴻飯店最有名,是萬巒豬腳的創始者。還有位於萬巒鄉黃金地段的熊家萬巒豬腳也是非常有名的老字號。

交通狀況

鐵路
台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
六塊厝車站
屏東車站
歸來車站
捷運:高雄捷運屏東延伸線(規劃中)
省縣道公路
台1線
台3線
台24線
台27線
縣道189線
公共汽車及公路客運
高雄客運
屏東客運
屏東市公共汽車
航空:屏東機場

教育狀況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國立屏東高中
國立屏東女中
國立屏東高工
縣立大同中學
屏榮高中
私立陸興中學
私立華洲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私立民生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私立明德高級中學
屏東縣立明正國中
屏東縣立中正國中
屏東縣立公正國中
屏東縣立至正國中
屏東縣立鶴聲國中
私立大同高中(國中部)
私立陸興高中(國中部)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中正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海豐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公館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鶴聲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凌雲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勝利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前進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唐榮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民生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建國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忠孝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復興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和平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信義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瑞光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崇蘭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大同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民和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高朗國民國小
屏東縣屏東市鹽埔國民國小

民俗風情

屏東屏東

“魯凱族聖地”霧台鄉,地處中央山脈南端的大武山區,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左右,由於位處山林深處,年均溫約攝氏17~18度,即使盛夏亦涼爽宜人,而境內峰巒疊起,長年白霧繚繞,景色迷人。

全台的魯凱族總人口數大約為7千餘人,散布在高雄縣、台東縣一帶,尤以霧台鄉為大本營。鄉境內以霧台為核心,環繞著伊拉、吉露、阿禮、佳暮、大武等村落,霧台既是行政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其他村落的交通轉運站。

24號省道自屏東市區經三地門至霧台,串連起繁榮的現代城市及淳樸的山間村落。道路經水門後,開始沿山勢蜿蜒爬升,來到三地門,眼前景觀不變:壯麗的北大武山、井步山山勢雄渾,隘寮北溪切割其間,造成深峻溪谷,景象懾人;沿著山道盤鏇攀高,沿途鳥囀蟲鳴,山壁上多處白練高懸。伊拉是進入霧台鄉的第一個村落,公路上夾道矗立著板岩構築的山門,雕塑著百步蛇、人頭等圖騰,歡迎人們到來;穿過山門,公路繼續迂迴於水聲潺潺、雲霧漫漫的山間,之後才抵魯凱之鄉的最大聚落——霧台村。

百合盛開的民族

處在一片青蔥蒼翠中的霧台聚落,多數房舍已平地化,偶有改良式石板屋及雕刻圖騰點綴期間,洋溢著幾許魯凱風味。路旁山坡梯田栽種最多的是山芋小米,兩者都是魯凱人的主食,而象徵著純潔與堅忍不拔的百合花,常可見於當地住家庭院或路旁,是魯凱族人的族花;夏秋時節,高山絕壁上裝點著朵朵紅色的高山杜鵑,更添高山聚落之美。

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統頗為神似,兩個部族均以嚴明的社會階級、精緻的工藝傳統著稱。昔日的貴族階層享有許多神話上的特權,包括血緣的優越性、土地所有權與經濟特權,甚至從住屋和服飾上的花紋與雕刻來顯示身分的不同。只有在特殊祭典如豐年祭等儀式上,還能看到傳統魯凱精神的傳承。

霧台最熱鬧的時節在每年8月中旬的豐年祭,離鄉在外的魯凱族人也回到家鄉共襄盛舉,感謝上天賜予作物的豐收,並祈求平安。從舉行的前夕村落便籠罩在濃厚的節慶氣氛中,家家戶戶一面忙著縫製傳統舞衣,一面忙著用稻米摻小米釀造甜酒;祭典當天是熱鬧滾滾,迎靈、獻祭、山地歌舞、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等傳統民俗活動輪番登場,一直到深夜才結束。

而盪鞦韆是魯凱族豐年祭中最盛大的活動,鞦韆以四根長竹為骨架,單索的未端環繞成一個圓圈,女孩兩腳合併踏在圈內用力盪高,男子在旁協助,因而成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管道。

精雕圖飾的石板屋

除了豐年祭以外的時日,隱匿山中的霧台只是一片寧靜,唯有登山露營者及喜愛探訪部落風情的遊客尋幽而來。石板屋與創作工藝是魯凱族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傳統的魯凱族住家乃就地取材山中的黑色片岩築成,而昔日的貴族擁有裝飾權,也因此發展出精湛的雕刻、刺繡、制陶技藝,反映在家屋圖飾及生活器物上,呈現豐富活潑的藝術風貌。人物、臉譜及百步蛇圖案是常見的裝飾題村,從大開支的石板桌或祖靈柱、人頭門框,到小型的木杵、湯匙等生活器皿,樣樣精巧。而傳統魯凱禮服則大量運用細緻的編織,並以彩珠、貝殼、銀飾串繡出繁縟圖案,亦為精湛的手工藝表現。如今來到聚落,仍可尋訪到這些傳統的魯凱之美。

魯凱族的文化特色

魯凱文化以刺繡和木刻藝術見長,人物、臉譜及百步蛇圖案是木雕中常見的題材,百步蛇是貴族特有的紋飾,將百步蛇圖案套用在住屋的木雕、身體的刺青、陶壺的紋飾及服飾的刺繡上,是身份的表徵。魯凱的傳統服飾編織精細,彩珠、貝殼、銀飾、針繡構成繁複的圖案、色彩鮮艷,充分體現魯凱族人的優秀的工藝技巧和創作才華。

服裝配戴的飾物,對魯凱族人而言也是一門學問,山豬牙象徵狩獵的驕傲,須親自獵殺到山豬的魯凱族勇士才能配戴;而魯凱族的族花——百合,則是善獵的勇士與貞潔的女子才能配戴,百合的含苞、盛開,又各自有不同的意義。

充分利用山地特產石材搭建的石板屋,是魯凱族人建築上的精華,所有的石材都是就地取材,再以人工切鑿、搭蓋而成,連屋頂、圍牆、內部全部都是石材,住起來相當涼爽舒適。而陶壺則是珍貴的祖傳禮器,象徵貴族的名分、價值,只有貴族、英雄、望族才能擁有,其形狀大小、有無耳、有無紋飾,及花紋的樣式圖案,都代表不同的家族地位。

卡拉瓦之家•冒煙屋•大魯凱民宿

卡拉瓦的家在狹窄的中山巷內極為搶眼,整座建築由黑色片岩砌成,實心木的門扉刻有人像浮雕,屋頂上也雕了臉譜作為鎮風石;庭院裡綠地雅石、涼亭流水,幾株檳榔樹交織出十足風味。室內佇立著高大的祖靈柱,而同樣出自卡拉瓦之手的雕刻品、陶罐,將精巧的室內烘托得一片藝術風,為仿頭目住屋形制的代表。

冒煙屋位於鄉公所下方的公路旁,竹編屋內,黑陶燈罩、琉璃珠飾與石板桌交織出粗獷真璞的工藝之美。每逢假日,這裡也有燒烤豬肉、芋頭、地瓜等小吃,提供過路的遊人小息。

石板外牆嵌上大片玻璃窗的大魯凱民宿,在霧台村頗引人矚目。屋內兼具現代的舒適設備及傳統風情,展出主人多年來收藏的魯凱族衣帽服飾、生活用品。門楣的人頭雕飾、屋內垂掛的草蓆、木雕的座椅、成排的陶壺、狩獵的獸骨、以草繩編成的壁飾……琳琅滿目的陳列,在灑進室內的金黃陽光襯托下,更添雅致韻味。

夜宿霧台,更能感受山居生活的恬靜溫馨。當涼風徐徐、夜幕低垂,寧謐的霧台村彷若沉沉入睡了似的,而翌日清晨天未亮,教會裡嘹亮渾厚的清唱聲,劃破天際,為新的一天拉開序幕。霧台周邊有神山瀑布可尋訪,沿著路往高海拔行去,更可通小鬼湖

魯凱族舊好茶部落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的舊好茶部落,被魯凱族人尊奉為“雲豹的故鄉”,相傳為魯凱族的發源地,目前雖已無人居住,但因保有全台最大最多的傳統石板屋遺蹟,被劃定為二級古蹟,是台灣唯一以保存原住民聚落為主的古蹟。

其古樸蒼勁的石板屋以及舊時村落的原始風貌,體現了真正的魯凱之美。舊好茶海拔920公尺,面對魯凱族的聖山北大武山,部落中除幾戶依傳統形式修復的石板屋外,均為斷垣殘壁,破落的礎石、石板、立柱,散置的古瓮、陶片,透著蒼蒼古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