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倉

張占倉

張占倉,1958年出生,一直從事經濟地理學研究工作。1995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優秀專家稱號,1996年11月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現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占倉,博士,研究員,經濟地理學專家,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

張占倉 張占倉

1993年3月——2000年7月,任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一直從事經濟地理學研究工作,主攻方向為區域規劃與發展戰略研究,長期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以學術思想敏感、善於組織重大研究項目著稱,科研成果和學術論著豐碩。1995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優秀專家稱號,2005年9月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2007年12月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榮獲中國地理學會第一屆優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稱號,2010年參加中原經濟區建設規劃綱要研究,任河南省博士後創新團隊管理學學科主任,2011年參加中原經濟區政策研究,任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參加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先後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重點研究任務35項,已經完成33項科研成果。其中,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三等獎5項。主編副主編學術專著21部,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

個人檔案

姓名:張占倉 性別:男 民族:漢 出生年月:1958年5月 籍貫:河南洛陽

畢業專業:地理學 從事專業:經濟地理學 研究方向:區域規劃與發展戰略

工作單位:河南省科學院 職務:副院長 職稱:研究員 學位:博士

單位地址:鄭州市紅專路58號 郵政編碼:450002

個人經歷

1982年7月,河南大學地理系畢業,到河南省科學院科研計畫處工作。1984年,調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經濟地理學研究,1987年晉升助理研究員,1992年破格晉升副研究員,1993年3月擔任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1995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優秀專家稱號,11月破格晉升研究員,1996年11月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0年7月擔任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2005年9月被授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2007年12月榮獲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18日,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30多年來,堅持穩定的學科方向,主攻區域規劃與發展戰略研究,以了解基層,善於深入現場調查,擅長實證研究著稱。

在河南省中長期規劃、縣域規劃、中共河南省委把可持續發展列為三大戰略、諮詢產業發展、中原城市群、中原崛起及產業集群研究、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研究等重大科技活動中均有積極貢獻。

從事科研工作以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和重點研究任務35項,已經完成33項科研成果。其中,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三等獎5項。主編、副主編學術專著21部,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

任免信息

2018年4月,免去張占倉的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職務。

2018年10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聘任張占倉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科研成果

成果概述

縣域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諮詢與諮詢產業發展研究,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與實施對策研究,省屬科研單位發展戰略研究,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等。

在區域規劃理論和方法方面有重要創新,尤其是帶領團隊經過反覆努力把規劃周期縮短為兩個月的創新中貢獻突出,該方法2010年被全國學術界普遍採用。在河南省縣域規劃、中共河南省委把可持續發展列為三大戰略、諮詢產業發展、中原崛起及產業集群研究、中原經濟區建設研究等重大科技活動中均有積極貢獻。

提出並親自主持實施矽肥產業化的兩大措施和三大目標,使矽肥這種過去鮮為人知然而增產作用顯著的新型肥料,在短短几年中為廣大農民接受,被企業家認可。截至2012年中國已有800多家企業在接洽該項技術,正式投產矽肥產業25家,生產能力達52噸,1997年實際生產32萬噸實現工業產值1.1億元,利稅2000萬元以上;總推廣施用面積1000萬畝以上;農民增產獲得純利1億元以上。該成果的轉化,為農業增產做出了貢獻,也為地理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獲獎項目

1、河南省1978~1984年農業動態區劃,河南省項目,198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2、豫南大別桐柏丘陵山區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國家計委項目,1987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3、河南省糧食區域產需平衡研究,河南省項目,1987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

4、河南省黃河兩岸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河南省重大項目,1988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5、縣域經濟綜合開發與發展研究,河南省項目,1990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

6、河南省黃河兩岸地區開發治理綜合研究,國家科委重點項目,1992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7、城市發展與重點建設項目布局研究,國家建設部重點項目,1993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8、桐柏大別山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原理與策略,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5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9、區域經濟一體化試點研究,橫向合作項目,1997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

10、縣域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河南省重點項目,1998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11、澠池發展研究,河南省重點項目,1999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

12、現代諮詢與諮詢產業發展研究,河南省重點項目,2001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13、河南省縣(市)科技資源綜合評估及最佳化配置研究,河南省重點項目,2001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

14、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與實施對策研究,河南省重點項目,2002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15、省屬科研單位發展戰略研究,河南省人民政府年度責任目標項目,2005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16、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河南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2008年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17、河南省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調查研究,河南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2011年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獲得榮譽

1992年,破格晉升副研究員。

1995年,榮獲河南省優秀專家稱號,同年破格晉升研究員。

1996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8年,榮獲團中央、科技部、人事部等授予的優秀科技創業獎。

1998年,獲河南省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1999年,任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

2000年,開始擔任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2002年,擔任河南省科協常委。

2003年,擔任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家組成員。

2004年,連任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榮獲中共河南省委優秀駐村隊員稱號,獲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

2005年,擔任河南省和鄭州市“十一五”規劃專家組成員

2005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7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9年,在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上榮獲中國地理學會首屆優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獎。

2010年,擔任河南省“十二五”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全程參加中原經濟區規劃綱要研究。

2011年,參加中原經濟區政策研究,任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出席6月26至3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

2012年,成為中央聯繫專家,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專業貢獻

一直從事經濟地理學研究,主攻方向為區域規劃與發展戰略研究。

1983~1990年,作為主要業務骨幹,參加由國家計委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織的“中國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科學考察”,並在其中作為副主編主持“中國亞熱帶丘陵山區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發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獲優秀考察隊員稱號。

1987~1993年,作為主持人之一,完成國家科委和河南省科委重大軟科學研究項目“河南省黃河兩岸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河南省黃河兩岸地區開發治理綜合研究”,雙雙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1999年,受河南省科委委託,組織50多人,開展全省縣域發展綜合規劃、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由於在規劃方法上取得重要創新,使縣域規劃由過去的1~2年完成,創新到2個月左右完成,贏得全國學術界的重視和好評,並因此帶動了全國區域規劃方法的重大創新,使區域規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顯著增強。

《現代諮詢及諮詢產業》 《現代諮詢及諮詢產業》

1999年開始,接收河南省科技廳委託,開展“現代諮詢及諮詢產業發展研究”,完成的成果《現代諮詢及諮詢產業》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後,作為國內受到廣泛關注的開展諮詢師培訓的教材,已經再版三次,發行15000冊以上。

2001年,主持完成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及實施對策研究,第一次對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作出評估,提出了發展對策,深受政府領導歡迎,並榮獲2002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完成省屬科研單位發展戰略研究,得到良好反響,榮獲200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2005年10月,在河南省民營經濟維權發展促進會於駐馬店舉辦的“民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在2008年下半年奧運會之後,可能出項發展“拐點”的觀點,得到著名企業家胡葆森等高度關注,是中國經濟在2008年出現“拐點論”最早提出的學者之一。2007年初,在河南省經濟學會於河南大學召開的“新年經濟展望高層論壇”再一次系統闡述該觀點,並在《河南日報》1月9日作了比較系統的報導,迅速得到學術界反響,也遭到部分學者質疑。2008年初,在華中科技大學鄭州校友會舉辦的“管理學高層論壇”上,以六條理由,更加充分地闡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拐點論”,獲得越來越多學者和企業家關注。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已經證明該觀點非常正確。

2007年,主持完成河南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得到包括省委書記徐光春省政府副省長徐濟超等領導高度評價,2008年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2008年9月,在美國波士頓學院作“中國經濟發展的巨觀走勢”學術報告,得到與會學者的熱烈反響。回國以後,先後在鄭州大學幹部班、河南大學幹部班、河南省圖書館、新鄉市、濮陽市等持續作該專題的報告,贏得方方面面的高度評價。

2009年初,面對經濟發展困難,提出了如何從巨觀上把握大局,認識規律,推動經濟穩定較快發展的具體意見,在河南電視台錄製了長篇採訪節目,於1月11日和18日在《對話中原》欄目播出上下兩集,長達82分鐘,並引起比較大的反響。

2009年4月2日,在《科學時報》發表“人均GDP實現3000美元後怎么辦”採訪專論,系統講述來了2008年中國人均GDP達到約3300美元,提前12年實現原定到2020年小康生活的經濟發展目標以後怎么辦問題。

2009年7月29日,作為專家之一參加省委“科學應對危機,助推河南發展”專題匯報會,發言的題目是“狠抓創新 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孔玉芳主持匯報會。

2009年9月30日,在光明日報發表祝賀祖國60華誕的賀詞:“科學發展,前景無限!——張占倉 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經濟地理學專家”(“新中國:祝您生日快樂!——全國各地知識界人士祝福新中國60華誕”特刊,全國有60位知識界人士賀詞入選)

從事研究工作以來,共承擔完成重點和重大科研項目35項。其中,11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副主編出版專著15部,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

2008,正在承擔的重大項目有“河南省區域發展報告”、“河南省城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等。

2000年以來,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五項,三等獎一項。每年發表學術論文3~5篇。

工作經歷

2010年1月13日,就河南省2009年度榮獲25項國家級科技獎勵接受《河南商報》專訪,14日該報刊發一個整版的採訪報導。1月25日,列席河南省“兩會”,並就省委盧展工書記提出的“四個重在”的辯證關係接受河南衛視採訪。2月5日,在北京參加中國地理學會“面向‘十二五’規劃的人文—經濟地理學術研討會”。3月11日,在鄭州大學幹部班作“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3月22日開始,參加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組織的“中原經濟區建設幹活綱要”研究工作。4月1日,為河南省安全廳全體人員作“當代科技發展動態的若干問題”報告。4月15日,在河南電視台作“對話中原”專題節目(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部署),4月17日上午首次播出,節目長度37分鐘。4月17日,在河南省地理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作“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4月20日,在鄭州大學幹部班作“當代科技發展動態的若干問題”報告。

2010年4月21日,在河南電視台作“對話中原”節目(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認識問題),4月24日上午首次播出,節目長度37分鐘。

2010年4月24日,在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31次會議上作“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主講報告,該論壇綜述5月5日得到省委領導批示。

2010年4月28日,在河南大學幹部班作“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10年5月6日,在《鄭州日報》頭版頭條發表“發展現代農業前景無限”。

2010年5月10日,在《大河報》B15版發表“節能建築暢享低碳易居”。

2010年5月13日,在《河南日報》第6版(理論)發表“四化驅動 中原崛起”。

2010年5月19日,《科學時報》發表記者譚永江對其進行的採訪,題目“新型城鎮化將成河南發展新動力”。

2010年6月2日—3日,到洛陽市與中央電視台經濟新聞中心共同採訪和調查研究“國家取消優惠電價以後電解鋁產業發展問題”。

2010年7月2日,參加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協助匯報《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綱要》,並就國家層面區域規劃發展的理論背景以及要求進行匯報。

2010年7月8日,參加省委領導主持的“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座談會”,並就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科學基礎發表了意見。

2010年7月9日,《河南日報》發表記者尹江勇對其進行的專訪,題目“新型城鎮化:河南發展的新動力”。

2010年7月14日,河南電視台頭條播發其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7月9至11日在河南調研考察期間對河南“三農”問題指示的理論分析。

2010年7月20日,參加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等聯合舉行的“全省理論界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座談會”,發言題目“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其摘要刊發在21日《河南日報》理論版,題目“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典型意義”。《大河報》對其發言中對國家層面區域規劃的理論分析進行了報導。

2010年7月21日,河南電視台頭條播發其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7月9日至11日在河南考察期間指出的河南發展面臨寶貴機遇的實際套用意義與價值分析。

2010年7月28日,《經濟視點報》發表記者鄭磊的長篇專訪,題目《張占倉:創新與活力》。

2010年7月28日,河南電視台《新聞頻道》開播,在晚上8:30播出的《中原視點》(半個小時)中,與主持人吳震宇共同討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7月9日至11日在河南考察期間重要講話和整個活動安排的戰略意義及對全國和河南省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影響,特別是提出像2005年以前胡錦濤在河南新鄉的那次講話成為國家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基本依據一樣,胡錦濤這次講話對全國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划起著全局性、綱領性、方向性影響。

2010年8月14日,參加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舉辦的“構建中原經濟區與民營經濟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

2010年8月20日,《河南商報》發表專訪,談論“十二五”期間的若干重大民生問題。

2010年9月1日,在河南電視台錄製《對話中原》節目,題目《大招商推進大發展》,與河南省商務廳廳長李清樹共同討論2010年河南省招商引資進展情況及成效,9月12日播出,時長45分鐘。

2010年9月2日,參加由香港中國通訊社、網站、電視台等組成的香港媒體中原經濟區集中採訪懇談會。

2010年9月5日,參加國務院發展中心與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聯合主持的“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座談會”。

2010年9月10日,在《鄭州日報》14版發表“建設中原經濟區 鄭州怎么辦?”

2010年9月16日,在鄭州大學幹部班作“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10年9月18日,在北京飯店參加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北京大學舉辦的“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

2010年9月19日,在北京國際飯店參加由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主持召開的“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

2010年9月25日上午,在許昌學院“河南省低碳經濟與構建生態城市學術研討會”上作學術報告,題目: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研究。下午,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於鄭州主辦的“科學發展與區域轉型學術研討會”上作學術報告,題目: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研究。

2010年10月17日,在商丘師範學院作“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研究”報告。

2010年10月22日,在河南工業大學作“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研究”報告。

2010年10月24日,在河南大學舉行的“全國第二屆黃河學研討會”上作“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研究”報告。

2010年10月26日,在固始縣舉行的“唐人故里·第二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創業者論壇上作理論點評,並作“建設中原經濟區商機無限”報告。 2010年11月5日,參加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40次會議,發表“河南省十二五時期發展的戰略舉措”。

2010年11月13日,參加河南大學經濟學院“中原經濟區建設報告會”,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舉措。

2010年11月9日,參加省政府會議,討論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0年11月20日,參加河南擔保業高峰論壇,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舉措。

2010年11月24、25日,在河南電視台《中原視點》解讀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2010年12月3日,完成“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項目。

2010年12月8日,在《河南日報》發表記者長篇訪談:總體戰略:準確認知 抓好落實

2010年12月28日,參加河南省領導與社科專家學者座談會,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舉措。

2011年1月7日,參加省政府中原經濟區政策研究組,研究中原經濟區建設政策。

2011年1月16日至23日,列席河南省十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

2011年3月8日、9日分別在鄭州大學幹部班、河南大學幹部班作“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研究”報告。

2011年3月10日至3月17日,帶隊到江蘇省、安徽省調研沿海經濟帶和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建設情況。

2011年3月28日,參加省委書記盧展工到河南省科學院的調研活動。 2011年4月6日,在鄭東新區參加龍永圖主持的中原經濟區論壇,會後負責會議論文專業把關。

2011年4月7日,參加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孔玉芳參加、省委常委劉春良主持的“科技創新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座談會,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動力與希望“,摘要發《河南日報》8日8~9版。

2011年5月3日,參加省政府郭庚茂省長主持的“中原經濟區政策研究”專題討論。

2011年5月15日至22日,參加河南省援疆活動,到新疆幫助哈密地區修改中長期人才規劃。

2011年5月26至30日,在北京出席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2011年6月3日,在濟源市“月末大講堂”為機關幹部800多人作報告: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集聚區建設。

2011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參加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項目“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財政政策研究”評審研討會。

2011年6月13日至17日,國家33個部委領導與專家對中原經濟區建設進行專題調研以後,河南電視台對本次調研的戰略意義、標誌、影響以及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推動作用等對其進行系統採訪,編成《中原視點》,分兩期在河南電視台新聞頻道25日、26日播出。

2011年8月15日、9月28日,分別參加省委副書記葉冬松、省委書記盧展工主持的對省委黨代會報告徵求意見會議。

2011年10月6日,接受中央電視台與河南衛視聯合採訪,解讀《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最關鍵的“三化”協調發展問題,該節目在8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在河南衛視《河南新聞聯播》和河南電視台新聞頻道的《聚焦中原》播出。

2011年10月8日,在河南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原視點》解讀《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當天晚上9:00—9:15分播出。

2011年10月9日,在《河南日報》發表《務實河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思想基石》。

2011年10月10日,參加河南省社科聯組織的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發言題目《把握實質 務實發展》。

2011年10月13日,在黃河迎賓館參加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日報等聯合組織的“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高層論壇”,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

2011年10月14日,在中州賓館參加由河南省委統戰部、河南日報等聯合組織的新型城鎮化理論研討會,發言題目《中原經濟區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河南日報》10月20日刊發。

2011年10月14日下午,在鄭州市金水區為機關幹部500多人作學習《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輔導報告。

2011年10月17日下午,參加省建設廳主辦的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座談會,發言題目《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

2011年10月18日上午,在紫荊山賓館參加河南省科技界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座談會,發言題目《科技創新決定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成敗》,發言稿刊發在10月20日《河南日報》理論版。

2011年10月19日上午,在鄭東新區參加河南省工信廳等主辦的“中原經濟區建設與能源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發言題目《把握實質 務實發展》。

2011年10月22日下午,在鄭州市房地產局為全體職工作《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輔導報告。

2011年10月29日,在北京雲湖度假村金秋博士論壇作《中原經濟區建設及其影響》報告。

2011年11月7日,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作《中國區域規劃的理論與實踐》學術報告。

2011年12月20日,參加省委書記盧展工主持的2011年省領導與專家學者座談會,發言題目《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

2012年3月5日,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中國區域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的學術報告。

2012年3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辦公樓712會議室參加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面合作協定》簽字儀式。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省長郭庚茂分別代表雙方在協定上籤字。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河南省政府副省長徐濟超,以及中科院相關局所和河南省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河南省科學院相關領導出席簽字儀式。這是中國科學院繼2000年、2008年之後,第三次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定,旨在發揮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優勢,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國家戰略,為中原崛起提供科技支撐。

2012年3月12日、14日分別在鄭州市委黨校、鄭州大學幹部班作《中原經濟區戰略及其影響》的報告。3月17日,在河南博物院演播大廳面向社會公眾作《中原經濟區戰略及其影響》的報告,與會聽眾400多人。10月,參加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城市領導者——新興產業研究班學習。11月初,參加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院士專家研究班學習,到英國倫敦參加區域研究協會2012年冬季年會。11月底,主編的《三化協調發展的河南實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3年1月19日-24日,列席河南省政協會議科技二祖。2月9日,參加省委書記盧展工等領導舉行的中原經濟區建設座談會,總結中原經濟區建設研究工作。3月11日,為鄭州大學市廳級幹部班和處長班作“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與發展研究”報告。3013年4月10日,在“中原大講堂”為河南省省直機關幹部作“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與發展研究”報告,聽眾約800人,省政協副主席梁靜等領導幹部到會,《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商報》、《東方今報》等均作了報導。4月17日,在《河南日報》理論版發表“抓緊發展是第一要務”。4月19日,為中共河南省直機關工委作“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與發展研究”報告,4月25日為省司法廳作該報告,5月22日省委辦公廳作該報告,5月24日在河南發展高層論壇55次會議上作該報告。6月19日,在《河南日報》理論版發表“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科學內涵與地方回響”。

主持研究的項目:區域發展的“兩群戰略”,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研究等。

2015年8月30日,河南省委決定張占倉同志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張姓名人盤點(一)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續揚
張永俐
張永禮
張雪吾
張學莊
張作忠
張作武
張左王番
張尊中
張祖望
張祖廉
張緒良
張永煥
張永鴻
張宗九
張永弘
張永高
張自劭
張學雲
張自恆
張自國
張性雄
張永春
張子章
張子有
張子恭
張灼中
張燭今
張永成
張仲倫
張永昶
張忠山
張穎俊
張英漢
張中營
張稚楓
張智仁
張英昌
張智博
張致君
張應山
張治洮
張應年
張志興
張應端
張志賢
張學瀛
張翼伸
張志升
張益發
張益彬
張志美
張易謙
張懌慈
張志呈
張修社
張議經
張之奎
張之凡
張正儒
張義先
張正林
張義綱
張鎮波
張以鍾
張以茀
張一先
張秀太
張一斌
張振錄
張振堃
張業華
張振峰
張振純
張貞林
張肇濂
張肇誠
張兆銀
張兆森
張兆鈞
張戰平
張占勝
張業成
張耀亭
張展洪
張增傑
張曾譻
張澤清
張耀然
張運剛
張允武
張允什
張允平
張允漢
張勻華
張云然
張雲華
張雲貴
張雲方
張越林
張月清
張月娥
張苑岳
張遠慧
張源茂
張元林
張元初
張豫生
張毓海
張鈺鳴
張學妨
張學方
張玉乾
張玉琦
張玉民
張堯道
張玉姣
張鍚清
張雁鵬
張星蒲
張宇彰
張瑜芳
張佑清
張有山
張有明
張有均
張友三
張尤恩
張用夏
張彥福
張永照
張永鑫
張延廷
張自東
張子忠
張振亞
張振慶
張雨田
張宗珍
張志南
張秀玉
張學勇
張英俊[京劇文武老生]
張玉峰[京劇演員]
張植榮
張玉成
張正權
張學勤
張秀榮
張永明
張永奎
張耀光
張永江
張智敏
張質良
張志中
張秀敏
張運祥
張修德
張玉書
張一凡[電影剪輯師]
張玉海
張選群
張宗堯
張鎮九
張永田
張振權
張振民
張永康
張一鳴
張忠林
張忠厚
張雅林
張玉璽
張志偉
張志強
張隱西
張燕玲[作家]
張秀英[教師]
張宗禮
張永福
張永德
張自強
張仲寅
張鍾華
張亦春
張志文
張耀林
張志國
張雁鳴
張振聲
張振傑
張學忠
張學明
張玉麟
張緒光
張展霞
張宗成
張志新
張永智
張宗祜
張志和[唐代詩人]
張占倉
張直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