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倉鎮

便倉鎮

便倉鎮是見諸宋史的千年古鎮,地處鹽城市郊和亭湖區南大門,東倚通榆河,南枕鬥龍港,串場河、新長鐵路、204國道穿越全境,緊傍寧靖鹽、鹽海高速公路,距鹽城機場僅2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全鎮現有1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萬人口,總面積78平方公里。境內一馬平川,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素有蔬菜重鎮、蠶桑強鎮、旅遊名鎮和枯枝牡丹之鄉的美譽。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便倉鎮便倉鎮-蔬菜基地
便倉鎮是鹽城市蔬菜基地。1957年為新橋鄉,1958年更名便倉公社,1983年改便倉鄉。位於鹽城市郊西南部,距縣府21公里。面積70.5平方公里,人口4萬。通輸公路、串場河穿境而過。轄富倉、西團、明亮、西陳、井塘、金陳、新橋、地塘、民權、界溝、窯塘、烏港、新港、北李、新陳、灣河、港東、便倉、鹽河、水產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稻、麥、棉、黃芽菜。便倉枯枝牡丹聞名海內外,稱“枯枝牡丹之鄉”。

鹽都縣便倉位於鹽城市正南,是見諸宋史的千年古鎮。

鎮中有奇、特、怪、靈而馳名中外的枯枝牡丹,古典小說《鏡花緣》及明、清《鹽城縣誌》均有記載。從宋末到如今,已七百餘年,歷經朝代興替,滄桑巨變,經受戰火摧殘,始終不敗,還是那么昌盛,不絕於途。詩云: “乘興尋芳結伴來,枯枝名卉盡仙胎。東溟花色午年發,一度春風一度開。”

歷史傳奇

便倉鎮便倉鎮-牡丹
便倉鎮稱“枯枝牡丹之鄉”,此名卉傳奇眾說紛紜,盛廣有三。一如《鏡花緣》中載:唐代武則天為慶賀登基,責令百花隆冬齊放,唯有牡丹仙子玩誤御旨,引怒武后,遂將宮中二千株牡丹用火灸烤,以成枯枝。《鏡花緣》仍有記載述稱:“如今世上所傳的枯枝牡丹,淮南卞倉(便倉)最多,無論何時,將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內,如乾柴一般,頓可燃燒

二說元朝末年,少年卞元亨臂力過人,曾赤手空拳打死一虎,嘗其智勇,吳王張士誠官以兵馬大元帥。士誠敗,元亨隱退便倉,途中馬鞭丟失,遏一花鹿,口銜枯枝,跪倒馬前,元亨取其枯枝,策馬而歸,至便倉家園,插枯枝於地,遂為枯枝牡丹。

三傳明朝有一伍佑鹽官楊應廣,悉元亨遺戍,知牡丹奇異,醒愛之靈氣,隨移植官署,仍栽而不活,只得棄之,卞氏後裔復取,栽至原地,競枝舒葉茂,生機勃發。

便倉鎮便倉鎮-牡丹
追溯其源,此花靈根乃原主人——卞濟之,宋未任陝西參知政事時所植(1988年出土文物石件記載)。宋亡後,濟之將此花從國府園中移紅白二本植於姑蘇楓橋鎮,後為避世又從姑蘇退隱東溟(今便倉),其花隨主人遷移於古鎮一便倉。到了元末,濟之嫡孫元亨——被吳王張士誠委以兵馬大元帥(簡明歷史辭典145頁記載),乃愛其花,1367年9月士誠敗(簡明歷史辭典124頁記載),元亨解甲隱退於便倉,將原植株二本分成十二株,至此奇花名噪鄉里。明太祖愛卞元亨文武才能,曾三請其而不出,太祖元璋怒,元亨被遣遼東充軍十年,此間牡丹總不放花。赦歸,又重放異彩,滿園紅花。84年叉從洛陽、荷澤引進各類瓣型76個珍品牡丹,10多種顏色,新辟一園,加上遍植各種奇樹異草,把偌大的枯枝牡丹園裝點得如入仙境,成了蘇北的一大人文號觀遊覽勝地。

農業特點

便倉鎮便倉鎮-西紅柿種植基地
便倉蔬菜面積2.2萬畝, 棚室蔬菜栽培面積已逾萬畝,年畝平純收入5000元以上,高的達萬元以上。1999年全鄉生產蔬菜20萬噸,生產總值達1.6億元, 占農業總產值的53.3%。便倉鄉蔬菜生產由來已久,自84年開始棚室蔬菜生產逐年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隨著農業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大力推進,該鄉發揮本地優勢,大做“菜”文章,圍繞“基建大投入,生產大規模,檔次大提高,銷售大市場,經營大效益”的思路,大抓“主菜”經濟,初步形成了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全鄉先後投資5000萬元,建成標準化日光能溫室16座,16畝;鋼架大棚12000座,8500畝;竹木中小棚5000座,3000畝。投資500萬18元建成一個年交易量達20萬噸的蔬菜批發市場。投資500 萬元建成年加工能力2000噸的蔬菜製品加工廠一爿,200噸冷藏庫一座。投資500萬元新建橋樑、涵閘45座。蔬菜生產區內水、土、田、林、路綜合開發,溝、渠、橋、涵、閘配套齊全,澇能排,旱能灌,田成方,樹成行,路通車。全鄉西紅柿、茄子、青椒、大白菜、西洋芹、絲瓜、黃瓜、苦瓜、西藍花、香椿、西葫蘆、包菜、花菜等6大系列30 多個品種,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時令菜、反季節菜產銷兩旺。除供應本省各大城市外,還遠銷上海、浙江、安徽、山東、北京、黑龍江等地,深受消費者歡迎。便倉鄉棚室蔬菜之所以能夠得到迅猛發展,關鍵是位置突出,著子過硬,措施得力。

經濟特點

便倉鎮便倉鎮
便倉鎮項目推進勢頭猛。堅持親商、愛商、安商、富商理念,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以工興鎮戰略,不斷加快工業化進程,形成了機械、服裝、建材、塑化、電子、食品等六大支柱產業,培植起門類較全、較為完整的主體經濟產業鏈,塑化產業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宏立電子、金聯建材等新上項目對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便倉鎮高效農業步伐快。東菜、西禽、中間桑的產業布局特色明顯。蔬菜專業種植已有50多年歷史,現有集中連片、反季節、高品質、無公害、大棚設施栽培蔬菜1.16萬畝,擁有紫長茄等8個無公害品牌蔬菜;蠶桑生產是便倉的重頭戲,現有高標準連片桑園近萬畝,有4個桑園面積超過1500畝的蠶桑專業村,桑園生態化,品種優良化,年產優質鮮繭3萬擔;便倉的畜禽飼養、淡水養殖、雜交稻制種、花卉種植等產業優勢也十分明顯。

便倉鎮旅遊產業後勁足。擁有古青色馬道、卞氏宗祠遺址、極樂寺、千畝楠竹園、枯枝牡丹園等眾多人文景觀,便倉

便倉鎮便倉鎮

的枯枝牡丹已有七百多年歷史,以奇、特、怪、靈著稱於世,堪稱一絕,“枯枝奇艷”被評為鹽城新十景。便倉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把旅遊產業作業一項新興的支柱產業來抓,擬定了枯枝牡丹風景旅遊區建設規劃,已逐步實施,新建墨香閣、奇葩軒等10多處景點,投資1億元的生態休閒觀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便倉鎮集鎮建設亮點多。新改造的倉中路、新建的花園路、倉南路,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三縱六橫的交通網路已經形成;現代通訊、金融服務、賓館餐飲、娛樂休閒、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商貿活躍人氣旺;正在開發建設的花園小區設計新穎、風格獨特、設施一流、環境優美,小橋、流水、綠地、遊園相得益彰,具有濃郁的現代生活氣息。

大棚蔬菜

便倉鎮便倉鎮-大棚蔬菜
鹽城市亭湖區便倉鎮地處鹽城市南大門,素有“蔬菜之鄉”之稱,六十年代就被省、市列入菜籃子工程。全鎮蔬菜複種面積達17500畝,年畝平純收入5000元以上,高的達萬元以上,年產蔬菜20萬噸。

便倉鎮的大棚蔬菜種植歷史長達四十多年,是鹽城市乃至蘇北地區蔬菜生產的“搖籃”,已被市政府列為全市永久性保護基地,該鎮現有集中連片、反季節、高品質、無公害綠色大棚設施栽培蔬菜上萬畝,從2002年被省農林廳確定為無公害蔬菜基地,其中“便倉牌”紫長茄、西洋芹、大白菜、黃瓜、菠菜、大蒜等系列30多個品種,被部和省評為無公害農產品。全鎮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時令菜、反季節菜產銷兩旺。為確保全鎮蔬菜產得出,賣得好,成立了蔬菜協會,培植專業經紀人隊伍200多人,銷往上海、無錫、蘇州南京、揚州等大中城市,平均每戶銷售收入達40000多元,純收入20000元以上。

2006以來,隨著全市“雙百工程”和該區“一三五”工程的大力實施,該鎮以實施無公害蔬菜建設為契機,加大創建品牌的力度和高效優質蔬菜的引進力度,先後新建成無公害綠色大棚600座。目前通過農戶組織成立蔬菜專業產購銷合作社,該鎮的紫長茄、西洋芹無公害生產基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擴大銷售渠道,已形成一定產業特色。合作社生產的反季節西洋芹產量高,香味濃,在省內農貿市場小有名氣,產品供不應求,目前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