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春

張亦春

張亦春,中國著名經濟金融學家、國家級金融重點學科學術總帶頭人、香港科學院榮譽博士、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九州四海系高級顧問 。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亦春教授 張亦春教授

張亦春,男,漢族,中國著名經濟金融學家,九州四海系高級顧問 1933 年6月生於福建連江。196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1983年任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主任,1991年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1996年組織創辦廈門大學金融研究所並任所長, 1999、2002年被香港科學院和美國國際大學分別授予榮譽博士。現為廈門大學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金融重點學科點學術總帶頭人,湖南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天證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亞洲太平洋地區金融學會理事,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及其學術委員會委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榮獲全國自學考試先進工作者、廈門市先進工作者、廈門大學教師最高獎——南強一等獎,是2001、2005年中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

個人履歷

張亦春教授曾先後任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主任和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河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天證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亞洲太平洋地區金融學會理事,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及其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成就及榮譽

張亦春教授曾榮獲全國自學考試先進工作者、廈門市先進工作者、廈門大學教師最高獎---南強一等獎,是2001年中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

在貨幣理論與政策、銀行經營管理、證券與金融市場等方面有較精深的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迄今已出版專著、教材、工具書28部,發表論文150多篇(均含合作)。

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和優秀獎10多項。

張亦春教授在國內外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入編英國劍橋出版的《遠東及澳大利亞名人錄》、《國際名人錄》和《世界有成就者》以及在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指南》、馬奎斯《世界名人錄》和在我國出版的《中國金融博導》、《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多種名錄、傳記。

社會評價

與他人合著的《中國的金融制度》(英文版1994年由美國綠林出版公司出版)被紐約《銀行家》雜誌評價為:“經過詳細調查的研究性著作,提供了中國金融制度歷史的框架並對未來作了透徹分析”,“是一本在西方國家出版的系統分析中國金融制度的著作”。

他為項目組總負責人、主持並親自參加研究的教育部重點項目《面向21世紀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與實踐》的最終成果《金融學專業教育改革研究報告》,被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組織的專家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是一份高水平的研究報告”,“並且編寫出版了一套高水平、高質量、有突破和創新的專業主幹課程系列教材”,“具有推廣價值”;“該成果在金融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以張亦春教授為首的課題組成員做出了特殊的貢獻”。該成果由教育部交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00年7月出版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第一部“白皮書”。

學術交流

張亦春在江西財經大學 張亦春在江西財經大學

2012年12月19日上午,應江西財經大學金融發展與風險防範研究中心、金融管理國際研究院的邀請,廈門大學國家級金融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張亦春教授在金融管理國際研究院報告廳為江財師生作了“當前若干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的思考”的演講。江西財經大學金融發展與風險防範研究中心主任胡援成教授主持了演講。

張亦春教授圍繞“股市基本不能表現為經濟的晴雨表”、“房地產金融與泡沫問題”,以及“綜合經營與金融創新問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與警惕影子銀行的思考”等三個專題進行了論述。針對我國當前股市、樓市以及資本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張教授藉助各項經濟金融指標進行了深入剖析,詳細分析了經濟的高增長與股票指數的虛漲暴跌、房價與收入比逐年上升、非正規金融的存在與直接融資規模比重上升的現象與原因。他認為,經濟成長與股市呈“剪刀差”暴露出股市認識的誤區和制度缺陷,在日後的治理上應端正股市定位、堅持國家產業政策、深化發行制度改革;地產稅、貸款利息和土地價格的大幅抬升的財政泡沫造成了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因此調控房價應當從擠掉泡沫著手;日益龐大的非正規金融引起資本市場的安全隱患,應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比重,著力為廣大企業提供正規的渠道。

張亦春教授雖然八十歲高齡,但他充滿激情而生動的演講,精闢而深刻的見解,不懈探索新事物的精神給師生們展現了大師的風采。

張姓名人盤點(一)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續揚
張永俐
張永禮
張雪吾
張學莊
張作忠
張作武
張左王番
張尊中
張祖望
張祖廉
張緒良
張永煥
張永鴻
張宗九
張永弘
張永高
張自劭
張學雲
張自恆
張自國
張性雄
張永春
張子章
張子有
張子恭
張灼中
張燭今
張永成
張仲倫
張永昶
張忠山
張穎俊
張英漢
張中營
張稚楓
張智仁
張英昌
張智博
張致君
張應山
張治洮
張應年
張志興
張應端
張志賢
張學瀛
張翼伸
張志升
張益發
張益彬
張志美
張易謙
張懌慈
張志呈
張修社
張議經
張之奎
張之凡
張正儒
張義先
張正林
張義綱
張鎮波
張以鍾
張以茀
張一先
張秀太
張一斌
張振錄
張振堃
張業華
張振峰
張振純
張貞林
張肇濂
張肇誠
張兆銀
張兆森
張兆鈞
張戰平
張占勝
張業成
張耀亭
張展洪
張增傑
張曾譻
張澤清
張耀然
張運剛
張允武
張允什
張允平
張允漢
張勻華
張云然
張雲華
張雲貴
張雲方
張越林
張月清
張月娥
張苑岳
張遠慧
張源茂
張元林
張元初
張豫生
張毓海
張鈺鳴
張學妨
張學方
張玉乾
張玉琦
張玉民
張堯道
張玉姣
張鍚清
張雁鵬
張星蒲
張宇彰
張瑜芳
張佑清
張有山
張有明
張有均
張友三
張尤恩
張用夏
張彥福
張永照
張永鑫
張延廷
張自東
張子忠
張振亞
張振慶
張雨田
張宗珍
張志南
張秀玉
張學勇
張英俊[京劇文武老生]
張玉峰[京劇演員]
張植榮
張玉成
張正權
張學勤
張秀榮
張永明
張永奎
張耀光
張永江
張智敏
張質良
張志中
張秀敏
張運祥
張修德
張玉書
張一凡[電影剪輯師]
張玉海
張選群
張宗堯
張鎮九
張永田
張振權
張振民
張永康
張一鳴
張忠林
張忠厚
張雅林
張玉璽
張志偉
張志強
張隱西
張燕玲[作家]
張秀英[教師]
張宗禮
張永福
張永德
張自強
張仲寅
張鍾華
張亦春
張志文
張耀林
張志國
張雁鳴
張振聲
張振傑
張學忠
張學明
張玉麟
張緒光
張展霞
張宗成
張志新
張永智
張宗祜
張志和[唐代詩人]
張占倉
張直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