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祠

張巡祠

張巡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園內有唐代"安史之亂"時因守睢陽而殉國的張巡之墓。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巡祠張巡祠

唐朝的睢陽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公元757年,安史之亂叛軍為了打通睢陽,然後南下江淮,派大將尹子奇率兵13萬奪取睢陽。睢陽太守許遠求助於雍丘防禦史張巡。張巡立即帶兵3000進駐睢陽,與許遠守軍3800人合兵抗戰。張巡善謀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勝多,抗擊了安史叛軍。許遠自知軍事上不如張巡,戰守事宜全由張論指揮。張巡率眾抵抗,日夜苦戰,殺敵無數。有時一天多達數十戰。張巡等堅守了十個月,大小戰鬥400多次,殺敵12萬多。其間,城中的戰馬、麻雀、老鼠、樹皮、草根、紙、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兵士僅餘400人,終因飢餓、疲憊至極,無力再戰,城池淪陷。張巡、許遠及南霽雲等將土被俘後罵敵不絕,英勇殉國。睢陽之戰以少勝多,阻住了安史叛軍的南下,保全了江淮,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大功。張巡等將土的壯舉,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後人傳頌。張巡甚至於被江淮、台灣、東南亞等地的人們稱為張王爺,象敬神一樣敬奉。

重建

為滿足海內外人士懷念、祭祀張巡的心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0年重建了張巡祠。新祠占地4.07萬平米,包括廣場區、建築區和墓葬園林區三部分。整個祠堂宏偉壯觀,莊嚴肅穆。10餘年來,台灣同胞已多次組團來商丘張巡祠瞻仰祭拜,緬懷英烈。

張巡簡介

張巡祠張巡祠

張巡,鄧州南陽人,唐代名將。幼年聰明,才智過人。書讀不過三遍,終生不忘。每寫文章,常提筆落紙即成。壯年後,志氣豪邁,遇事不拘小節。博覽群書,知識廣搏,知曉陣法。開元末中進士,初任太子通事舍人。當時,有人勸他拜謁把持朝政的楊國忠,如此必受重用。但他決不願依附權貴。後調任清河縣(令河北南宮縣東南)令,因政績顯著,清正廉潔,又更調真原縣(今河南鹿邑縣)令。任上鎮壓惡吏,縣境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天寶十四年冬,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叛亂,軍威迅猛,所到之處,守將不戰而逃,或者望風而降,京師震驚,唐玄宗被迫南遁。在此危亡之際,張巡起兵討賊,在寧陵、雍丘(今河南杞縣)屢破敵軍,後來雍丘縣令令狐潮投敵,協同叛軍圍攻縣城。張巡扼守六十多個晝夜,因城牆單薄,率眾至睢陽(今河南商丘),與太守許遠會合共同抗敵。至德二年(757年),敵將尹子奇率兵十萬,圍攻睢陽。許遠認為自己才幹不足,把軍政大權拜託給張巡,自己甘事後勤。

張巡祠張巡祠
張巡平素待人忠厚,軍紀嚴明,賞罰有度,深受官兵誠服。每次敵人攻城,他常用奇謀,擊退敵人。

為表彰他的忠勇,唐肅宗詔封御使中丞。他固守數月,救兵不至,城內糧食斷絕,以網羅鼠雀充飢,煮馬鞍、鎧甲皮件填腹。

在他身陷危難之際,乃使部將南霽雲冒死突圍,至臨淮向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告急,請求援兵。但賀蘭進明忌恨張巡的聲威,又懼人藉機奪已地盤,竟袖手旁觀,不予相助,致使睢陽城陷落,張巡、許遠、南霽雲等一併被俘。諸將在敵面前,堅貞不屈,敵將尹子奇勸他投降,他嗔目怒罵。敵抉其口,齒盡落,血遍流,仍大罵不止。他與南霽雲、雷萬春共三十六人,遂為敵害。但他堅守睢陽,蔽遮東南,使唐朝不亡,其功光耀日月。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下詔褒贈其為揚州大都督,詔封為鄧國公。因他在初被尹子奇軍時,被詔封為御史中丞,故史稱“張中丞”。後人為紀念張巡,在睢陽、杞縣、南陽等地為他建立祠廟。並把他與張衡、張仲景譽為“南陽三張”。他血戰睢陽,寧死不屈,使叛軍延誤時機,不能南下江淮,因之護衛了東南半壁河山。至今,台灣省許多居民仍供奉張巡像,尊稱他為“唐代岳飛”,並成立張巡研究會,出版各種研究著作予以宣揚傳頌。

商丘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商丘市是火的發源地。早在1萬年前,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人工取火,開創了人類文明歷史的新紀元,燧人氏被人們譽為火祖,故商丘主火。
景點芒碭山 | 壯悔堂 | 梁孝王墓 | 孔子還鄉祠 | 漢高祖斬蛇碑 | 陳勝墓 | 微子墓 | 倉頡墓 | 閼伯台 | 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 木蘭祠 | 張巡祠 | 伊尹墓 | 商均墓 | 崇法寺塔 | 帝嚳陵 | 八關齋 |白雲寺 | 歸德古城 | 造律台遺址 | 張飛寨 | 隋堤 | 梁園 | 龍崗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