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十八格

廣陵十八格

廣陵十八格,相傳為中國最早的謎格。古今謎書,凡介紹謎格,必然提及“廣陵十八格”。“廣陵十八格”的提法最早一般認為見於《韻鶴軒筆談》。《韻鶴軒筆談》下卷有云:“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次莫如增損格,增損即離合也。”文中雖未提及馬蒼山,但當即世傳“廣陵十八格”之出處。

起源

廣陵十八格廣陵十八格

明人張雲龍《廣社》中,就已經有了“廣陵各格”之說,所載的謎格為無縫鎖格、滑頭禪格、連理枝格、兩 來船格、玄明傘格、玉連環格、挾山夾海格等,但是不足十八之數。據說此書系明代內府本,一向為明末清初廣陵謎家所推崇,“廣陵十八格”之說可能即淵源於此。“廣陵十八格”的提法最早一般認為見於《韻鶴軒筆談》

《韻鶴軒筆談》下卷有云:“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次莫如增損格,增損即離合也。”文中雖未提及馬蒼山,但當即世傳“廣陵十八格”之出處。由明末揚州謎家馬蒼山所創“廣陵十八格”,通常認為是指:會意、諧聲、典雅、傳神、碑陰、捲簾、徐妃、壽星、粉底、蝦須、燕尾、比干、鉤簾、釣魚、含沙、鴛鴦、碎錦、回文等謎格。

燈謎格式自“廣陵十八格”之後,不斷增加,如《清嘉錄》記謎格二十四種,《拙廬談虎集》記謎格六十種,《謎格釋略》記謎格二百餘種,《增廣隱格釋例》記謎格多達四百零七種,而明末揚州馬蒼山遂成為“謎格之祖”。但是,關於馬蒼山其人以及“廣陵十八格”的真實性,也有人提出了質疑。作為質疑意見的代表,是台灣高雄《海峽兩岸謎學論文初編》中的《“廣陵十八格”及“馬蒼山”質疑》一文。

考證

第一,歷史上是否有“廣陵十八格”

關於“謎格”最早記載,是明代李開先《詩禪》。該書序言中,介紹了自宋至明中葉出現的謎格四十種,有照影、捲簾、跳澗、三翻等等。之後,明人張雲龍《廣社》一書首次記載了“廣陵各格”,不過只有十六種。清人許桂林《七嬉·冰天謎虎》中倒是說:“近世論謎者謂有十八格”,所舉的是曹娥格、增損格、蘇黃格、諧聲格等十八種謎格,可惜他沒有註明是“廣陵十八格”。而十八格中的捲簾、壽星、碎錦三格,早在明代中葉已經出現,不能說是明末才首創。

第二,《韻鶴軒筆談》是否載有“廣陵十八格”
據考,《韻鶴軒筆談》是清道光間蘇州無名氏所著《皆大歡喜》一書的一部分。《韻鶴軒筆談》下卷開頭就說:“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次莫如增損格,增損即離合也。”後來梁章鉅《歸田瑣記》摘抄了其中的大部分,徐兆瑋《文虎瑣談》照抄了全文。他們都把《韻鶴軒筆談》中的材料抄錄以傳世,但都未提到“廣陵”兩字。事實上,《韻鶴軒筆談》並未載明“廣陵十八格”。

第三,歷史上有否“馬蒼山”其人
現代出版的燈謎辭書,一般都介紹馬蒼山是明末揚州燈謎家。但是明末張雲龍《廣社》卷一有“社壇偉雋”條,記載當時活動在廣陵的三十三位謎人的姓名與籍貫,裡面沒有馬蒼山。清人愛素生《竹西春社鈔》輯集了嘉慶間揚州“竹西春社”諸友的燈謎佳作,也沒舉馬蒼山謎品及他首創的“廣陵十八格”。愛氏又著有《竹西村舍詩集》,同樣沒有介紹這位明末揚州謎家的詩品。徐賓華是清同光間人,為淮安“隱語社”創始者,他雖然在《隱語鯖腴》中提及“燈謎相傳有‘廣陵十八格’”,但沒有說明是馬蒼山所創。光緒間揚州人吳鈺著有《悔不讀書齋謎稿》和《隱語萃菁》兩部謎書,只介紹了同邑九位謎友的燈謎遺稿,沒提到馬蒼山。清末王錫元家刻的《隅園隱語》六卷,附有揚州寶應等地七位謎友的謎稿,其中也沒有揚州馬蒼山。竹西盟主孔劍秋,身兼竹西後社和冶春後社社長兩職,曾著《心嚮往齋謎話》,可惜也沒介紹馬蒼山。另一位竹西謎家孫篤山,著有《惜今軒說謎》,他在談“謎格”時不但沒講起家鄉有位馬蒼山,甚至沒有說起 “廣陵十八格”。

中華民族文化

介紹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