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外代答》

《嶺外代答》

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周去非(生卒年不詳)字直夫,浙東路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孝

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試尉桂林﹐分教寧越”,在靜江府(今廣西桂林)任小官,東歸後於淳熙五年撰此書。

簡介

宋代地理名著。

《嶺外代答》 嶺外代答校注
周去非撰,共十卷。周去非(生卒年不詳)字直夫,浙東路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試尉桂林,分教寧越”,在 靜江府(今廣西桂林)任小官,東歸後於淳熙五年撰此書。

周去非自序稱此書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加以耳聞目睹的材料而成。共錄存二百九十四條,用以答客問,故名曰代答。書分地理、邊帥、外國、風土、法制、財計等共二十門,“今有標題者十九門,一門存其子目而佚其總綱”。它記載了宋代嶺南地區(今兩廣一帶)的社會經濟、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以及物產資源、山川、古蹟等情況。其中外國門、香門、寶貨門兼及南洋諸國,並涉及大秦大食木蘭皮(故地在今非洲西北部和歐洲西班牙南部地區。約自1056年開始建國,至1147年滅亡。)諸國,反映了當時嶺南地區與海外諸國的交通、貿易等情況;邊帥門概述嶺南沿邊各軍事建置的淵源、演變和轄屬;法制門列舉一些當時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方面特殊規定;財計門記載當時嶺南地區的財政、商業等情況,並附有統計數字,這些都保留了許多正史中未備的社會經濟史料。所記條分縷析,較以前記載嶺南情況各書敘述為詳,參考價值甚高,是研究嶺南社會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原本已佚,今本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近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楊武泉校注的《嶺外代答校注》本。

時代背景

周去非與范成大同為南宋孝宗年代被委派到嶺南地區任職的官員。其字直夫,永嘉郡(今浙江永嘉縣治)人。於孝宗隆興元年(公元ll63年)考取進士,淳熙年間(公元ll74—1178年)曾任廣南西路桂林通判。晚年有專著《嶺外代答》一書。

《嶺外代答》 《嶺外代答》

在周去非任職期間,南宋政府十分重視對嶺南各地的經營管理,桂林成為西南重鎮,廣州成為對外貿易中心。一時間,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此地。人們生活富裕,使嶺南地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發展迅速快於戰亂頻繁的北方,地位越來越引人注目。宋高宗趙構還因為自己做過靜江節度使和桂州牧,於建朝初的紹興三年(1133)就把桂林升為靜江府。宋孝宗即位後,也非常重視嶺南地區的發展和建設。被派到嶺南地區任職的官員如范成大、周去非等自然十分重視考察當地的風土民情,以尋求更好的治政之道。周去非善於利用工作的便利,在檢查州縣、遊歷名勝古蹟時,細心觀察社會的民風俗情,並不恥下問,認真記錄,獲得了許多寶貴資料。

宋朝政府承襲唐朝的管理制度,在廣西東部漢族聚居區實行郡縣制,但在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羈縻州縣和溪峒。羈縻州縣和溪峒的長官,由當地族酋擔任,稱為土官。宋代對諸羈縻州縣、和峒的統治卻比唐朝時期有所加強。在邕州宣州融州、欽廉溪峒都分別設有安撫都監、兵馬都監或巡檢使,宋政府為了加強和鞏固南方邊陲,在財政上對廣西給予了關照。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以大量的篇幅,讚賞的筆調描寫了宋政府這一舉措。這種“習基舊俗,官其酋長”的政策改善了宋政府與嶺南邊陲地區的關係,促進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也利於全面正確地認識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的管治制度。

廣西是壯族最大的聚集地,古代的壯族也有多個分支。為官第二年,周去非根據史料記述和自己的耳聞目睹,認為當地有土人、俚人、瑤人、北人、射耕人等民族。從《嶺外代答》中的記述可推知:周去非書中的“土人”、“俚人”,就是歷史上的“駱越”、“俚僚”的後裔,是今天壯族的先民,其居住的欽州,亦是壯族聚居區之一。這為研究壯族的族源提供了依據。北人、射耕人,則是遷居廣西的漢人。周去非對瑤族也作了一番考究,書中寫道:“瑤人者,言其執徭役於中國也。”指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同瑤族的關係。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歷史上有過多次大遷移。廣西的瑤族,唐代開始從湖南遷入,唐代以前,瑤族被稱為“莫徭”,主要原因是那時瑤族不必向官府服役。到了宋代,桂北一些山區瑤人數量增加。宋以後,封建王朝在對瑤族實行羈縻政策的同時,還派官吏對某些瑤族聚居區徵收賦稅,讓瑤人服徭役。這就是瑤族的稱謂由“莫徭”,變為“瑤”的原因,周去非佐證了瑤族族稱的由來。

廣西民族眾多,即使在國泰民安之時也難免發生民族間的衝突。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交趾入侵欽州。剛開始,官吏陳永泰不以為然,直至敵兵兵臨城下,他才慌忙招兵買馬,但終因輕敵、無為而被殺。此事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也使得周去非對廣西各族人民鞏固邊防、抗擊交趾侵略的鬥爭,給予了充分的注意。他通過記述這件民族衝突事件,揭露了交趾的侵略暴行,痛斥了陳永泰之流的腐敗無能,給後人以警示。

成書經過

周去非的憂國憂民還表現在對廣西一些少數民族的社會制度方面,

《嶺外代答》 《嶺外代答》
如對 峒丁制度等野蠻落後的習俗進行了揭露和抨擊,加速了落後制度的瓦解。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應邀參加了邕州諸峒官娶親的 宴會。當宴會進入到高潮時,傳統的“ 入寮”儀式開始了。幾個待殺的奴婢渾身顫抖地跪在大堂之上,哀愁滿面地等待著自己的鮮血為主人家的婚禮“添紅增喜”。還沒等周去非大喝阻止,就見人頭落地,無辜百姓的鮮血映紅了少數民族官吏家的堂屋,周圍人照例吃喝。這一幕令周去非痛徹心扉。他立即對這種落後制度進行了詳盡的調查了解和詳實的記錄登載。同時,他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對愚昧的當地少數民族官吏進行了說服教育。在今天看來,他對廣西民族情況的考察所作出的貢獻,是當時沒有人能超越的。

為了獲得廣西經濟發展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周去非還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船坊碼頭,進行了詳細的考察記述。廣西地處邊陲,和中原漢族地區比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周去非在書中用較大的篇幅客觀地描述了兩廣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

宋時,廣西各地農業生產情況發展很不平衡。當時,靜江(今桂林地區)和欽州地區在耕作方式上實施人耕牛耙。周去非曾寫道:“其耕地,先以人工踏犁,乃以牛平之。”大體上反映了桂北和桂東南地區當時的耕作水平。這種人耕牛耙的耕作方式,比起長江流域早就普遍推廣套用的牛耕方式,落後了一步。周去非對這種狀況存在的原因進行了剖析。

宋代廣西手工業生產以紡織業較為突出。所用紡織原料有苧麻棉花蠶絲及野生植物纖維,成品種類較多,以麻布、棉布為主。麻紡織業是各族都較為精通的家庭手工業,壯族、瑤族等民族都掌握了較為出色的紡織技術,瑤族人民創造發明的蠟染印花技術更是富有藝術特色。對其它手工業,如酒、筆、墨、銅器、鐵器、腰鼓等產品的製作和產地,周去非也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據記載,靜江瑞露酒、容州墨、桂州腰鼓和儺舞面具等都是比較有名的產品。這不僅反映了宋代廣西的手工藝技術發展水平,而且也顯示了廣西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周去非對廣西的造船業和水路運輸情況也作了詳細的記述。廣西河流縱橫、水量豐富、又臨大海,造船業和航運業比較發達。從周去非的記載可知,宋代廣西的船舶種類有:木蘭舟藤舟刳木舟。造船材料以紫荊木為主。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有一天,操勞過度的周去非終於病到在灕江岸邊。當地漁民匆忙以桂花蒸魚慰勞他,桂花的飄香和著魚肉的鮮美,使得周去非神清氣爽,胃口大開,同時也引發了他對一些動植物的特點及其生長環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作了比較細緻科學的記述。“肉桂入藥,枝能發散,肉能補益,二用不同……”。他還糾正了醫家認為桂樹年愈長,皮愈薄,以薄桂為良的理論,並指出桂樹年愈長,皮愈厚。他還詳細地記載了廣西各地豐富多樣的特產,如瑤族地區的沙樹、融州的燕脂木、左右江的思儡木和八角茴香、龍荔等都是較為有名的。這些植物在他的妙筆下生花,名揚中國,更促進了廣西經濟的繁榮昌盛。

任職期間的調查研究,使周去非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正如他在《嶺外代答》的自序中所說:“在桂林任職時,尚隨事筆記,得四百餘條……”從書中各條內容可以看出,雖然有引錄前人史志記載的資料,但大多數內容是他親自觀察、考證、採集得來,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古時,由於交通落後,信息閉塞,人們很難得到居住區以外地方的信息。據說,周去非退職還鄉以後,親戚朋友常常向他詢問有關嶺南地方的各種事情。他倦於三番五次的解答,但又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此外,范成大著的《桂海虞衡志》也給了他啟示,於是他把自己在桂林任職期間所思、所感、所記,編撰成書,取名《嶺外代答》。

主要內容

《嶺外代答》取材廣泛,

《嶺外代答》 《四庫全書》收錄了《嶺外代答》
比與其同時代的姐妹作《桂海虞衡志》內容更廣博詳細。全書共分地理、邊帥、外國、風土、法制、財計、器用、服用、食用、香、 樂器、寶貨、寶石、花木、禽獸、蟲魚、古蹟、蠻俗、誌異等二十門,二百九十四條。所記的地域包括廣南西路(今廣西全區以及廣東 雷州半島海南島),兼及大秦、木蘭皮國(今非洲西北部和西班牙南部)。

《嶺外代答》,內容之豐富,為前人所寫的嶺南志書所不及。晉朝嵇含寫的《南方草木狀》和唐朝劉恂的《嶺表錄異》都是記錄蟲魚草木為主。范成大著的《桂海虞衡志》略早於《嶺外代答》,但也沒有記錄邊帥、法制、財計等內容。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l773年)《四庫全書》收編了《嶺外代答》,並給予了周去非很高的評價。

有關周去非的資料史書記載很少,對他的了解主要是從他寫的《嶺外代答》中略知點滴。而此書原著早已失佚,後從《永樂大典》錄出,編入《知不足齋叢書》。從《嶺外代答》的內容可以看出,周去非是一個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精於治政、關心人民、講求實效的務實派官員。他所寫的《嶺外代答》,為後人留下了一份有價值的史料,其中關於南宋時廣西的政治、經濟、民族等社會狀況的記述尤為珍貴,是研究當時兩廣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獻。

與桂海虞衡志的關係

范成大在離桂赴蜀的途中已經寫成了一部類似的志書——《桂海虞衡志》,加上作者位高名重,這部一萬多字的書一時洛陽紙貴。而周去非回鄉途中竟然還遺失了那四百餘條筆記資料,他可能打算放棄寫書了。但回鄉後看到《桂海虞衡志》刻印發行,他又急忙於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寫成七萬多字的《嶺外代答》,並在序中寫明以《桂海虞衡志》條目為基礎。但正因如此,《嶺外代答》長期被後世視為《桂海虞衡志》的注釋本,評價不高,導致乏人問津乃至佚失,幸得清代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才基本恢復原貌。 
范成大在桂才兩年,且身居高位、政務繁忙,對廣西風物的了解肯定不如身居下僚、在桂六年且潛心收集資料的周去非詳盡,所以學者對周去非襲用《桂海虞衡志》內容的動機一直眾說紛紜。一說是范書在前,聲名顯赫,周書既要一較高低,又要表示對老上司老朋友的尊敬,所以才襲用部分,表明自己並非故意“分庭抗禮”;還有一說是周覺得范書語焉不詳,所以增言備細,借著范書暢銷的東風為眾人“解癮”,有點“唱和”的意思;更有一種大膽的猜測是范在桂林時就看過周的筆記,搶先一步出書,周無奈才用“代答”的曲筆挽回一點心血。 
無論真相如何,《嶺外代答》在內容的豐富方面都要大大高於《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種廣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現代學者重視,被推為唐宋時期廣西史志的壓卷之作。 

目錄

《嶺外代答》全書10卷21門294則:

卷一

地理門 《百粵故地》、《桂林岩洞》、《廣西水經》、《靈渠》等 22則 邊帥門 《廣西經略安撫史》、《宜州兼廣西路兵馬都監》、《融州兼廣西路兵馬都監》等11則

卷二

外國門上 《安南國》、《海外黎蠻》、《占城國》、《真臘國》、《蒲甘國》《三佛齊國》、《闍婆》、《故臨國》、《注輦》等10則

卷三

外國門下 《大秦國》、《大食諸國》、《木蘭皮國》、《崑崙層期國》、《西天南尼華囉國》《波斯國》、《蜑蠻》、《三佛馱》等14則 “兵丁”門 (“兵丁”二字原缺) 《沿邊兵》、《峒丁戍邊》、《田子甲》、《土丁保丁》、《惰農》等12則

卷四

風土門 《廣右風氣》、《雪雹》、《屋室》、《巢居》、《方言》等11則 法制門 《定擬》、《試場》、《南海役法》等6則

卷五

財計門 《廣西左右漕計》、《廣西鹽法》、《經略司買馬》、《邕州永平寨博易場》、《欽州博易場》等8則

卷六

器用門 《端硯》、《筆》、《墨》、《茶具》、《蠻刀》、《梧州鐵器》、《木蘭舟》等20則 服用門 《布》、《安南絹》、《吉貝》等10則 食用門 《酒》、《茶》、《食檳榔》等7則

卷七

香門 《沉水香》、《眾香》、《 鷓鴣班香》、《箋香》、《零陵香》、《蕃梔子》等7則 樂器門 《平南樂》、《腰鼓》、《銅鼓》、《桂林儺》等6則 寶貨門 《珠池》、《蛇珠》、《琥珀》、《硨磲》、《龍涎》等7則 金石門 《生金》、《丹沙水銀》、《銅》、《銅綠》、《滑石》、《石燕》等16則

卷八

花木門 《桂》、《榕》、《沙木》、《思櫑木》、《竹》、《檳榔》、《蕉子》、《烏欖》、《茉莉花》、《素馨花》、《水西花》、《豆蔻花》、《匾菜》等44則

卷九

禽獸門 《象》、《虎》、《天馬》、《山豬》、《花羊》、《香鼠》、《麝香》、《孔雀》、《靈鶻》、《春蟲》、《翻毛雞》等39則

卷十

蟲魚門 《蚺蛇》、《六目龜》、《蝳瑁》、《蟺》《河魚》、《鱘鰉魚》、《天蝦》、《蜮》等12則 古蹟門 《韶石》、《秦城》、《古富州》、《銅柱》、《陟屺寺》等9則 蠻俗門 《蠻俗》、《入寮》、《掛劍》、《打甏》、《十妻》等16則 誌異門 《天神》、《聖佛》、《武婆婆》、《家鬼》、《蠱毒》等15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