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

峰峰

原峰峰市,原歸磁縣管轄。1952年將峰峰市所屬行政區域歸邯鄲市領導,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併交接工作事宜,改為邯鄲市峰峰礦區至今。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峰峰礦區西依 太行山脈,東臨冀南 平原,北有洺水涓涓,南系 漳河東漸,是南北經濟交流中轉要地和區域性經濟的腹心。與 武安,邯鄲市相鄰。南北長22.2公里,東西寬18公里,全區總面積353平方公里,轄9個鎮、148個 行政村、68個社區。全區總人口50.2萬人,其中 城市人口30萬人,是邯鄲市的次中心。九鎮為臨水鎮、 峰峰鎮、新坡鎮、 大社鎮、和村鎮、 義井鎮、彭城鎮、界城鎮、 大峪鎮。區政府駐滏陽東路44號。
醫院醫院

行政區劃

臨水鎮 鎮政府駐滏陽東路44號。面積30.0平方千米,人口10.75萬。轄19個社區、16個行政村:春光花園、滏陽新村、鐵東、鐵北、濱河、 朝陽、滏南、滏北、躍西、興旺、機廠、商貿、通順、電廠、泉頭、 九龍、五指院、建材廠、人民街;新清流、東清流、西清流、中清流、 東泉頭、西泉頭、 黑龍洞、東紙坊、西紙坊、北留旺、 郭莊、南頭、東溝、清泉、石橋、臨水。
峰峰鎮 鎮政府駐通山路。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8.22萬。轄13個社區、14個行政村:五礦一、五礦二、五礦三、人民一、人民二、太安一、太安二、太安三、新新一、新新二、新新三、工程處、607;峰峰、九合、立合、 霍莊、袁窪、上 官莊一、上官莊二、後西佐、中西佐、前西佐、羊渠河、辛寺莊、街兒莊、滏嶺莊。
彭城鎮 鎮政府駐彭新路。面積33.7平方千米,人口5.60萬。轄1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彭東、彭西、彭北、聯東、聯西、新華、河泉北、河泉南、三和東、三和西; 張家樓、南羊台、沙果園、豆腐溝、羊角鋪、常范、北新、富田、三和、聯合、 韓莊、新華、爐上、河泉、吝莊、新村。
和村鎮 鎮政府駐何莊。面積61.4平方千米,人口7.13萬。轄6個社區、21個行政村:何莊、萬年、 姚莊、和平、南 長樂、北長樂;何莊、 東莊、曹莊、西和、 杜莊、東和、柏泗、姚莊、集賢、北胡、 金村、南胡、崗頭、東苑城、董家莊、北八特、南八特、大溝港、李崗西、劉崗西、後連莊。
義井鎮 鎮政府駐義和街。面積61.9平方千米,人口5.83萬。轄6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永勝、礦院、零三、鐵廠、六廠、義井;義西、義中、義北、南侯、北侯、 宿鳳、崗頭、羊一、羊二、山底、 李莊、新莊、上腦、下腦、王一、 王二、王三、一社、二社、 馬莊、石臼、義 張莊、東王看、三河底、上撥劍、下撥劍、九龍蛟、 西山
大社鎮 鎮政府駐 大社村。面積41.6平方千米,人口4.79萬。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 薛村礦一、薛村礦二、牛兒莊礦一、牛兒莊礦二、小屯礦;南大社、樂意莊、寺後坡、牛二莊、北羊二莊、南羊二莊、薛村、磨屋、莊裡、東屯、彥亭、西屯、南崗、佐城、 香山、張莊、南旺。
界城鎮 鎮政府駐北界城村。面積29.1平方千米,人口3.02萬。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黃沙礦、 孫莊礦西、孫莊礦東;北界城、南界城、小河溝、 劉起溝、李家山、雙 合山、東老鴉峪、西老鴉峪、孫莊、何莊、蘇一、蘇二。
新坡鎮 鎮政府駐羊渠河礦工人村。面積24.4平方千米,人口3.03萬。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羊北東、羊北西、羊南;新坡、 姚一、姚二、姚三、姚四、大潘、西潘、前台、野莊、前朴、後朴、 崔莊、王莊、 後台
大峪鎮 鎮政府駐三礦北工人村。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2.06萬。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峪南、峪北; 南山、仁義、新立、藺家溝、南大峪、北大峪、東北澗溝、西北澗溝。

歷史沿革

夏時,(公元前21世紀)禹分天下為 九州,峰峰地區為 冀州之域。
商初(公元前19世紀),屬殷地。商的中期,曾屬“啟”、“受”氏部落。商末 ,屬商紂的王畿之地。
西周, 約周武王十二年 (公元前1065年)周滅商後,武王封商紂王子 武庚為殷侯,峰峰地區為殷侯所統。約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62-1061年)武庚、“三監”叛亂,被 周公旦征滅。峰峰地區屬衛國。
春秋時期,本地區大部分地域屬趙。
秦,秦王 嬴政十九年、 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秦克 邯鄲,設邯鄲郡。峰峰地方屬之。
漢代,峰峰地方鼓山以東為魏郡之鄴縣,鼓山以西為武安縣屬。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析武安縣、鄴縣始置臨水縣,隸 廣平郡
兩晉因之。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省臨水縣,入鄴縣(今 臨漳縣西南)。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復置臨水縣,改屬 成安郡。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 臨水縣移治松谷。(唐《 元和郡縣圖志》原文“移理松釜”,宋《 太平寰宇記》改“釜”作“谷”。)
北周武帝 建德年間(572—577年) 臨水縣移治涉城(今 涉縣)。建德元年(572年)從臨水縣析出滏陽縣,屬成安郡。建德六年(577年)廢臨水縣入滏陽縣。
隋開皇七年至十年(587—590年)臨水縣復置, 治所移 於西戌(今涉縣東北)。轄今涉縣、武安、磁縣廣大地區。隋開皇十年廢成安郡,於滏陽縣置慈州(因滏陽縣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取是名),臨水縣治又移至松谷,乃屬慈州。隋大業二年(606年)廢慈州,臨水縣和滏陽縣改屬 魏郡相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慈州,領滏陽、臨水、成安三縣。六年省臨水縣入滏陽縣。唐貞觀元年(627年)慈州廢,滏陽縣改屬相州。
唐永泰元年(765年)復置慈州,領滏陽縣。廉察使 薛嵩“於滏口之右故臨水縣城置昭義縣”。唐開成四年(839年)昭義縣治移至 固鎮驛(今武安 冶陶鎮一帶)。
宋太平 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 趙光義繼位後,避諱“義”字,改昭義縣為“昭德縣”。宋熙寧六年(1073年)省昭德縣為鎮,入滏陽縣,仍屬慈州。宋 政和三年(1113年)改“ 州”為“慈州”,屬 河北西路。滏陽縣轄有四鎮,即 台城鎮、觀城鎮、昭德鎮和臨水鎮。
元初因之,元末滏陽縣和磁縣俱廢。
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復置 磁州,屬廣平府。二年四月,磁州又改屬 河南彰德府(今安陽)。
清初因之,清 雍正四年(1726年)因滏陽河上源於邯鄲、 永年諸縣用水爭訟,事關河南、 河北兩省文務,從 怡親王請,將磁州由河南彰德府改屬廣平府,歸 直隸統轄,至清末。
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改磁州為磁縣,屬直隸省冀南道。今 礦區南部屬磁縣,北部的和村、大社一帶屬武安縣。次年又改屬大名道。十七年廢道,磁縣直隸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區。
1937年9月, 日本侵略軍占領磁縣。11月1日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政府駐地天壕村,北岔口村,後又遷駐 彭城。1939年磁縣屬太行區。1939年底,根據對敵鬥爭需要,中共磁東縣委成立,管轄敵占區的鼓山以東、平漢線之西、漳河以北、邯武公路之南的地區。1942年3月,磁縣和武安縣南部(武南辦事處、 邯鄲縣西部劃入部分)合併成立了磁武縣。縣駐地彭城,屬太行六專區領導。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磁武縣撤銷,恢復原建制。1945年10月2日磁縣解放,磁縣人民政府駐地彭城鎮,屬太行六專區領導。1946年5月2日改屬太行三專區。1947年1月1日磁縣又改屬太行五專區。1948年1月6日又改屬太行區六專區。同年4月磁縣人民政府從彭城鎮遷駐磁縣城。9月磁縣屬 華北行政區六專區。1949年3月1日改屬太行區五專區。5月,太行區調整區劃,隨磁縣隸屬安陽專署領導。8月1日河北省人民立,8月20日隨磁縣劃歸 河北省邯鄲專署領導。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磁武縣撤銷,恢復原建制。1945年10月2日 磁縣解放,磁縣人民政府駐地彭城鎮,屬太行六專區領導。1946年5月2日改屬太行三專區。1947年1月1日磁縣又改屬太行五專區。1948年1月6日又改屬太行區六專區。同年4月磁縣人民政府從彭城鎮遷駐磁縣城。9月磁縣屬華北 行政區六專區。1949年3月1日改屬太行區五專區。5月,太行區調整區劃,隨磁縣隸屬安陽專署領導。8月1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8月20日隨磁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署領導。 峰峰礦區於1950年6月正式成立,由邯鄲專署直接領導。
1952年6月峰峰礦區歸河北省直屬領導。
1955年2月,峰峰礦區改建成峰峰市,直屬河北省政府領導。
1956年10月12日, 國務院全體會議第39次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撤銷河北省峰峰市的決定》。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併交接工作事宜。峰峰市撤銷,改為邯鄲市峰峰礦區至今。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該區位於 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北緯36°20'—36°34',東經114°3'—114°16'),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帶,距 北京500公里。
地形地貌:西側為山間 盆地,東側是傾斜平原,最高海拔891米。
氣候特點:全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總降水量增均627㎜。

資源優勢

峰峰礦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已探明並具開採價值的有 、鐵礦石、瓷土、鋁礬土、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30多種,其中原煤儲量35億噸,鋁礬土4億噸,優質石灰石55億噸,煤矸石3億噸,紫砂土2億噸。這些資源不僅儲量大,而且埋藏淺、品位高、宜開採,對於發展煤化工、電力、建材、陶瓷等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區內工礦企業眾多,行業門類齊全,現有各類企業1000餘家,其中 峰峰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太行華信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重點火力發電工程邯峰電廠等均在境內,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煤炭、陶瓷、建材、電力工業基地之一。此外,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電器、冶金鋼鐵等新型產業也初具規模。 周恩來、劉少奇、郭沫若、 黃華、李鐵映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峰峰視察。

基礎建設

峰峰城市化水平較高,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健全,實現了網路化集中供應。近年來,峰峰大力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圍繞“主城區現代化、建制鎮城市化”和“打造邯鄲市次中心”的目標,加快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污水處理、 滏陽河治理、遊園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歷史古韻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 山水城市特色。
峰峰交通便利,東距京廣公路、 京廣鐵路、京珠高速不足20公里,北臨邯鄲機場,省道 邢峰公路貫通南北,邯磁環行鐵路橫穿全區,並與京廣鐵路接軌。全區有7個客貨混運站,37條廠礦專用鐵路,35條客運線路,600餘輛客運車輛直通全區各鎮村及周邊城鄉。全區14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油路”,鄉級以上公路通車裡程達248公里,建成了“六縱五橫”的公路網路。

經濟發展

峰峰礦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立足實際、著眼未來,確立了建設煤化工城、陶瓷之都和循環經濟示範區,全面打造實力峰峰、生態峰峰、和諧峰峰的奮鬥目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08年,全區生產總值(小口徑)完成81.06億元,增長11.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8.75億元,其中,地方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58億元,分別增長26.3%和34.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7億元,增長26.1%;全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4.53億元,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457元和5273元,分別增長14.9%和6.2%。全區入統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4%,削減化學需氧量3325噸、二氧化硫3061噸,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人均 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 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 響堂山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元寶山綠化工程被評為河北人居環境獎,區政府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再就業先進工作單位”。

歷史文化

峰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新石器時代的 磁山文化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生息繁衍,從事農耕、漁獵和制陶;商朝後期建有頗具規模的“九侯城”;戰國時期,築有 趙國南長城;北齊時期,已是 太原——鄴城兩個政治中心的交通要塞,著名的 太行八陘之一——滏口陘就位於轄區境內。區內現有 名勝古蹟120多處,其 中國家和省市重點保護文物23處,南北 響堂石窟、磁州窯遺址和 玉皇閣分別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北響堂石窟集 中國石窟雕刻藝術之大成,雕刻精美,氣勢恢弘,現有16窟,大小佛像4300多尊,刻經6萬多字,堪稱中國北朝晚期石窟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磁州窯系中國最大的民窯體系,文明聖火千年不熄,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譽。

醫療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滏陽河畔、鼓山腳下。醫院前身為清末民初(1903年)的“六合溝煤礦醫院”,解放戰爭時期隸屬於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7年),稱晉冀魯豫工礦局醫院,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峰峰礦務局醫院(1949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劉少奇、周恩來、黃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來礦務局到醫院視察。無論在解放戰爭中,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大規模工業建設時期,以及後來的礦山安全生產工作中,總醫院都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現已發展成為冀南、豫北地區享有盛譽的大型綜合性醫院。1994年獲得邯鄲市首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稱號。

邯鄲愛眼醫院 是由原邯鄲市第三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張改秀創辦的愛眼眼科發展、升級、擴編,參照國家三級眼科醫院標準籌建,經邯鄲市衛生局審批設定的以眼科為主的非營利性綜合醫院。邯鄲愛眼醫院是邯鄲市醫保、農合、城合定點醫療機構;是河北省白內障復明工程定點醫療機構;是邯鄲市紅十字會白內障扶貧定點手術醫院、邯鄲市殘聯白內障復明工程定點手術醫院;邯鄲市法醫院傷殘鑑定定點醫院;邯鄲市視力殘疾、聽力殘疾等級評定醫院;邯鄲市教委中小學生體檢協作單位。

名勝古蹟

雄關漫道滏口陘

滏口陘
滏口陘,又稱滏口,位於峰峰礦區西 紙坊村南,是古代著名的太行八陘(八個天然的出山通道)之一。北有鼓山,南有神麇山(俗稱元寶山),系滏陽河上橫切山地形成的峽谷。因緊臨水泉沸騰的滏陽河上源而得名。平均寬約200米,長約300米。山嶺高聳,地勢險要,古為連通晉冀之間天然交通要道。
據唐《元和郡志》云:滏山有滏水出,為太行第四陘。這裡山高溝深,自古以來就是 兵家必爭之地。滏口陘之所以重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磁州的瓷器。“磁州窯”之名源於北宋,有“南有景德,北有新城(磁州)”之說,說明磁州窯當時在我國陶瓷行業中的重要地位。
更重要的是,當時北齊王朝有兩個政治中心,即今河北臨漳縣鄴鎮的國都和山西 晉陽的陪都。北齊皇帝和他的大臣們常常穿梭於晉冀豫,滏口陘成為此時二都之間往返的通道。他們不僅修整了河谷中的道路,還在響堂等地開鑿石窯,修建廟宇,既為獻佛,也為往來商旅、行者提供行宮。

北響堂寺

響堂寺位於和村鎮鼓山西側,建造在半山腰石壁之上。它草創於北魏建於北齊(公元550—577年),北齊後隋、唐、宋、元、明又均有續鑿。現存 石窟9座,(其它小龕不在其內)大小佛像725尊。石窟分南、中、北三組,每組皆有以北齊為代表的一個大窟。中國史學家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寫道“北響堂石空窟大佛洞可以與龍門石窯的賓陽洞、鞏縣石窟第五窟、雲崗石窟的各大窟相媲美”。

南響堂寺

南響堂寺位於古太行八陘之一“滏口陘”西側要隘處(現在西紙坊村),由石窟、靠山樓閣、殿宇和 古塔組成。據現存隋碑記載,始建於公元565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石窟現存7座,共有大小造像3700餘身,刻有記年題記的有38處之多。石窟均鑿於北齊年間,窟內外及附近岩壁上還有不少隋唐等朝代補鑿的摩岩造像。寺內有宋塔、明清殿宇、百年古樹。

玉皇閣

玉皇閣,原稱“玉帝四明無梁閣”。位於南響堂寺東南一華里,為磚瓦結構的無梁建築。始建於明隆慶萬曆年間(公元1567—1573年),清光緒二十二年重建(公元1896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閣建於石供券平台上,券沿雕四龍、二鳳和花卉,閣內無一 樑柱。閣頂支承,在層層出跳的磚制華拱之上,總計24層,造成強烈的上升氣氛。頂內木雕,刀法精湛,生動異常,具有很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被世人稱為“天下江北第一閣”。

老爺山摩崖石刻

老爺山摩崖石刻位於南響堂寺隔河南岸,元寶山下。始建於唐末。石刻為浮雕式佛教石刻,高不足1米,長約20米,上下交錯,開龕兩排,共7個佛龕,大小造像83尊,分有姿態各異的佛教,密教和道教題材。與南響堂寺、無梁閣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天然 風景區

黑龍洞

黑龍洞位於元寶山下。該洞為石灰岩深洞,由地下水常年浸蝕而形成,後因地下水位和地殼變動而露出水面。洞下有泉,稱 黑龍泉,是滏陽河的主要水源之一。黑龍泉多以岩縫、石洞噴射而出,猶如群龍吐水。龍洞東西100米有大泉眼26個,小泉眼不計其數,形成泉群。

風月關

風月關又稱滏口祠,位於黑龍洞之上。風月關始建於唐,歷代重建已失其原貌。1986年礦區人民政府投資重建,使這一古老建築又煥發新顏。關內有 崑山明月閣、菩薩廟、關公廟、 黑龍廟等建築,建築面積540多平方米。

晉娘祠

晉娘祠位於西紙坊村,立廟久遠,始建年代不詳。廟中建有 聖母殿,內供奉神像和山西太原 晉祠供奉的晉祠娘娘相同,廟記憶體明萬曆22年間(公元1486年)石碑一塊。廟下有泉,泉入滏陽。

磁州窯

磁州窯的歷史可追溯到7500年前新石器時代“ 磁山文化”,尚處在 母系氏族社會的祖先們就已經在這裡燒制陶器了,可謂是我國古老陶器的發祥地之一。繼“磁山文化”之後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商代的灰陶、戰國時代的印紋硬陶等,在磁州地方相繼都有發現。
磁州窯博物館
磁州窯一直從宋代燒制到現在,千年窯火未斷,千年的文化未斷,在世界的一片驚呼中,磁州窯成為中國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的一部神話。
白地黑花,亦稱鐵鏽花,是磁州窯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裝飾方法,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是磁州窯陶工的發明創造和卓越貢獻。它的出現,為我國宋以後青花和五彩瓷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新紀元。
千年瓷都彭城鎮在陶瓷史上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進斗金”的美譽。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歷經滄海桑田卻始終綿延不絕,向人們展示了一幅雲蒸霞蔚、鴻篇巨製的歷史畫卷。
磁州窯遺址在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