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西路

河北西路

河北西路。

府四:真定,中山,信德,慶源。州九:相,浚,懷,衛,洺,深,磁,河北西路地圖
祁,保。軍六:天威,北平,安肅,永寧,廣信,順安。縣六十五。

真定府

,常山郡,唐成德軍節度。本鎮州,漢以趙州之元氏、欒城二縣來屬。開寶六年,廢九門、石邑二縣。端拱初,以鼓城隸祁州。淳化元年,以束鹿隸深州。慶曆八年,初置真定府路安撫使,統真定府、磁相邢趙洺六州。縣九:真定,槁城,欒城,元氏,金-河北西路等(公元1189)
井陘,熙寧六年,省入獲鹿、平山。八年復置,徙治天威軍,即縣治置軍使,隸府。獲鹿,平山,行唐,靈壽。熙寧六年,省為鎮入行唐。八年復。天威軍。相州,鄴郡,彰德軍節度。縣四:安陽,熙寧五年,省永和縣入焉。湯陰,宣和二年,以湯陰縣隸濬州,尋復來隸。臨漳,熙寧五年,省鄴縣入焉。林慮。

中山府

,次府,博陵郡。建隆元年,以易北平並來屬。太平興國初,改定武軍節度。本定州,慶曆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撫使,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八州。政和三年,升為府,改賜郡名曰中山。縣七:安喜,無極,曲陽,唐,望都,新樂,北平。北平軍。慶曆二年,以北平砦建軍。四年復隸州,即北平縣治置軍使,隸州。

信德府

,次府,鉅鹿郡。後唐安國軍節度。本邢州。宣和元年,升為府。縣八:邢台,宣和二年,改龍岡縣為邢台。沙河,任,堯山,平鄉,熙寧六年,省平鄉縣為鎮入鉅鹿。元祐元年復。內丘,熙寧六年,省堯山縣入焉,元祐元年復。南和,熙寧五年,省任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復。鉅鹿。濬州,平川軍節度。本通利軍。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陽縣為軍。天聖元年,改通利為安利。四年,以衛州衛縣隸軍。熙寧三年廢為縣,隸衛州。元祐元年復為軍。政和五年升為州,號浚川軍節度,改今額。縣二:衛,熙寧六年,廢為鎮入黎陽。後復。黎陽。懷州,河內郡,防禦。建隆元年,升為團練,俄為防禦。縣三:河內,熙寧六年,省武德縣為鎮入焉。修武,熙寧六年,省為鎮入武陟。元祐元年復。武陟。衛州,汲郡,防禦。縣四:汲,新鄉,熙寧六年,廢為鎮入汲。元祐二年復。獲嘉,天聖四年,自懷州來隸。共城。監一:黎陽。熙寧七年置,鑄銅錢。洺州,廣平郡,建隆元年,升為防禦。熙寧三年,省曲周縣為鎮,入雞澤。六年,省臨洺縣為鎮,入永年。元祐二年,曲周、臨洺復為縣,尋復為鎮。四年,曲周、雞澤依舊別為兩縣。縣五:永年,肥鄉,平恩,雞澤,曲周。深州,饒陽郡,防禦。雍熙四年,廢陸澤縣。縣五:靜安,本漢下博縣,周置靜安軍,以縣隸,俄復焉。太平興國七年,又隸靜安軍。雍熙二年軍廢,還屬,三年廢,四年復置,改今名。束鹿,淳化中,自真定來屬。安平,饒陽,武強。磁州,滏陽郡,團練。舊名慈,政和三年改作磁。縣三:滏陽,熙寧六年,省昭德縣為鎮入焉。邯鄲,武安。祁州,蒲陰郡,團練。端拱初,以鎮州鼓城來屬。景德元年,移治於定州蒲陰,以無極隸定州。熙寧六年,省深澤縣為鎮,入鼓城。縣三:蒲陰,鼓城,深澤。

慶源府

,趙郡,慶源軍節度。本趙州,軍事。大觀三年,升為大藩。崇寧四年,賜軍額。宣和元年,升為府。縣七:平棘,寧晉,臨城,唐縣。熙寧六年,省隆平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復。高邑,熙寧五年,省柏鄉、贊皇二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皆復。隆平,柏鄉,贊皇。保州,下,軍事。本莫州清苑縣。建隆初,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建為州,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清苑。縣一:保塞。太平興國六年,析易州滿城之南境入焉。安肅軍,同下州。本易州遂城縣。太平興國六年,建為靜戎軍,析易州遂城三鄉置靜戎縣隸焉。景德元年並縣,改安肅軍。宣和七年,廢軍為安肅縣。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縣一:安肅。永寧軍,同下州。雍熙四年,以定州博野縣建寧邊軍。景德元年,改永寧軍。宣和七年,廢為博野縣,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縣一:博野。廣信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改易州遂城縣為威勇軍。景德元年,改廣信軍。縣一:遂城。順安軍,同下州。本瀛州高陽關砦。太平興國七年,置唐興砦。淳化三年,建為順安軍。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陽來屬。熙寧六年,省高陽縣為鎮。十年,復為縣。縣一:高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