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爭之地

兵家必爭之地

《兵家必爭之地》是由南京大學胡阿祥組織編寫的。全書凡二十三講,前五講為總論,概述中國歷史軍事地理的若干重大問題;後十八講是分論,分析中國各區域的歷史軍事地理形勢。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兵家必爭之地
作者:胡阿祥
圖書分類:政治/軍事
資源格式:PDF
版本:掃描版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書號:9787544318556
發行時間:2007年8月
地區:大陸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地理條件影響軍事與戰爭的例證不勝枚舉。從大處著眼,比如中原王朝為什麼要在邊境上修築長城以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長城為什麼要沿陰山、燕山等山脈而築7在周邊民族大規模入侵中原時,雙方為什麼常常會守秦嶺、淮河為界?明以前歷代實現統一都是自北往南用兵,為什麼明朝取代元朝卻是自南而北?為什麼山西高原、關中地區、四川盆地、江南一帶、福建區域、嶺南地區經常出現軍事割據?再從小處看,為什麼山海關、嘉峪關、蒲津渡、采石磯、劍閣道等得失,總是關係到戰爭的大局7為什麼南京、徐州、洛陽、西安、壽縣、太原、合肥、襄樊、南陽、成都等地區發生的戰爭特別多?
諸如此類的“為什麼”,我們還可以羅列出成百上千。而這些問題,又無不和地理條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國歷史軍事地理的研究,現在還很不充分;然而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將有助於強化全民的國防意識,有益於指導現今的國防與戰爭,因而顯得十分必要。這裡不妨從正反兩方面各舉一例以明之。
本世紀70年代初,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鈞將軍發出指示,要對陝甘兩省的歷史軍事地理進行研究。如何研究?預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承擔此項任務的史念海等人曾向皮將軍請教,得到的答覆是:“假定現在就要進行一場戰爭,我作為司令員,進入陣地,部隊布置,糧草運輸,作戰計畫,大致都已就緒,我要再聽取一下:以前在這個地區曾經發生過什麼戰爭?戰爭的兩方各是由什麼地方進軍的?又是分別由哪些道路退卻的?糧秣是怎樣運輸的?戰地的用水又是怎樣取得的?其中獲勝者是怎樣取得勝利的?而敗北者又是怎樣招致失敗的?”這許多的問題與重點,為久經戎行的將軍所關心,並不奇怪,蓋“料敵制勝,計險遠近,上將之道也”;同時,它也說明中國歷史軍事地理的研究,不僅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填補中國軍事史、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空白),還有著確切的現實意義,誠如孫子所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這實在是亘古迄今、無所更易的一貫原理!

作者簡介

胡阿祥,1963年出生,安徽桐城人。自幼喜好歷史、地理與文學。15歲前,先後在復旦大學讀歷史本科與歷史地理研究生,在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學術兼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副秘書長、發展部部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副長,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南京六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1986年至今,出版專著及各類大小冊子十多種,發表論文與長短消閒文字己5口余篇,主編叢書多部。

目錄

編者前言

第一講 歷史軍事地理學概述

第二講 中國古代戰爭的時空分布

第三講 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區域

第四講 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長城

第五講 中國歷史上的東西對峙、南北分裂及其攻守形勢

第六講 河南歷史軍事地理

第七講 陝西、甘肅、寧夏歷史軍事地理

第八講 新疆歷史軍事地理

第九講 山西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講 內蒙古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一講 四川(附重慶)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二講 湖北、湖南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三講 江西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四講 江蘇、安徽(附上海)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五講 山東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六講 河北(附北、天津)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七講 黑龍江、吉林、遼寧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八講 浙江歷史軍事地理

第十九講 福建歷史軍事地理

第二十講 台灣歷史軍事地理

第二十一講 廣東、廣西(附海南)歷史軍事地理

第二十二講 雲南、貴州歷史軍事地理

第二十三講 青海、西藏歷史軍事地理

後記

修訂版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