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腫足蕨

山東腫足蕨

山東腫足蕨是一種中成藥,主要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用於眩暈、頭痛。

基本信息

植物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1)卷||腫足蕨科HYPODEMATIACEAE||腫足蕨屬HypodematiumKunze||山東腫足蕨HypodematiumsinenseK.Iwats.

山東腫足蕨山東腫足蕨

10.山東腫足蕨(中國蕨類植物圖譜)圖版2:1-6 HypodematiumsinenseK.Iwats.inActaPhytotax.Geobot.11:54.1964;李法曾,山東植物志1:78.f.39.1990.——Hypodematiumcystopteroidesauct.nonKuhn1889:ChinginSunyatsenia3:13.Pl.2.1935etIc.Fil.Sin.3:Pl.123.1935.——Dryopteriscrenatumvar.shantungensisChinginSunyatsenia3:13.Pl.2.1935.prosyn.

植物特徵

植株高17-45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連同葉柄膨大的基部密被紅棕色的鱗片;鱗片長8-15毫米,基部寬2-3毫米,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緣偶有細齒。葉近生葉柄長10-25厘米,粗約1.3毫米,淺禾稈色,基部以上光滑無毛,有光澤;葉片長7-10厘米,基部寬6-18厘米,卵狀五角形,先端長漸尖並羽裂,基部心形,四回羽裂,向上為三回羽裂;羽片約8對,斜上,下部1-2對對生,相距3-4厘米,向上的互生,彼此接近,基部一對最大,長達10厘米,基部寬6厘米,卵狀三角形,漸尖頭,基部闊楔形,不對稱,柄長7-15毫米,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約8對,互生,上先出,斜向上,羽軸下側的較上側的為大,尤以基部一片最大,長3-4厘米,基部寬1.5-2厘米,漸尖頭,基部闊楔形,柄長約2毫米,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約7對,近對生,上先出,斜上,接近,長圓披針形,基部下側一片稍大,長1-1.5厘米,寬4-6毫米,短尖頭,基部楔形並下延,柄長以狹翅相連,羽狀深裂;裂片4-6對,圓形,鈍尖頭,有時淺二裂,邊緣全緣或具2-3個鋸齒;基部一對羽片的羽軸上側的一回小羽片披針形或長圓形,鈍尖頭,邊緣淺裂成鋸齒狀;第二對以上的羽片漸次縮小。葉脈明顯,乾後上面略下凹,側脈單一或分叉,斜上,小脈伸達葉邊。葉草質,乾後淺黃綠色,兩面疏被金黃色的球桿狀腺毛,沿葉脈和各回羽軸下面的腺毛較密,葉軸上也疏被腺毛。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側脈中部,每末回裂片通常一枚;囊群蓋中等大,或較小,圓腎形,灰白色,膜質,背面疏被腺毛,宿存。孢子圓腎形,周壁具褶皺,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山東腫足蕨山東腫足蕨

生長分布

山東(泰山)。

山東腫足蕨

【藥名】:山東腫足蕨

【拉丁名】:Hypodematiumsinenselwatsuki

【來源】:為金星蕨科植物山東腫足蕨的全草。

【功效】:降逆止嘔,平肝息風。

【主治】: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用於眩暈、頭痛。

【性味歸經】:辛,平。肝、脾、胃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山東。

【考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對苯二甲酸二甲酯。

【關鍵字】降逆止嘔平肝息風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眩暈頭痛

腫足蕨屬和新月蕨屬植物

腫足蕨屬中小型的石灰岩的旱生植物。屬約16種。主產亞洲和非洲的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中國為本屬的分布中心,除東北和西北地區外,廣布全國各地。生乾早的石灰岩石縫中。現知有12種,1變種。新月蕨屬為土生中型蕨類植物。全世界共有61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現知有18種,主產南嶺以南、台灣及雲南南部,向北達重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