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生新月蕨

島生新月蕨

島生新月蕨,葉遠生,葉片三角形或卵形,金星蕨科植物。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島生新月蕨Pronephriuminsularis(K.Iwats.)Holtt.
島生新月蕨島生新月蕨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1)卷
5.島生新月蕨(植物分類學報)變葉新月蕨(台灣植物志)
Pronephriuminsularis(K.Iwats.)Holtt.inBlumea20:123.1972;KuoinFl.Taiwan1:429.1975;Jarrett,Ind.Fil.Suppl.5:160.1985

植物特徵

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鉤狀毛和疏被帶毛的三角狀披針形鱗片。葉遠生;長10-15厘米,基部被線狀披針形鱗片;葉片三角形或卵形,長20-35厘米,寬15-25厘米,頂生羽片遠較大,線狀披針形,基部深裂;側生羽片4-7對,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圓鈍狀,不對稱,下部羽片具短柄,上部的無柄。葉脈新月型,小脈聯結成網眼。孢子囊群圓形,相距較遠,著生於小脈中部,無蓋。

地理分布

台灣(花蓮)和日本(琉球)。生林下,海拔1000米。罕見。

腫足蕨屬和新月蕨屬植物

腫足蕨屬中小型的石灰岩的旱生植物。屬約16種。主產亞洲和非洲的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中國為本屬的分布中心,除東北和西北地區外,廣布全國各地。生乾早的石灰岩石縫中。現知有12種,1變種。新月蕨屬為土生中型蕨類植物。全世界共有61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現知有18種,主產南嶺以南、台灣及雲南南部,向北達重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