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營養不良

小兒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營養素的缺少或過多及其代謝障礙造成的機體營養失調。主要就讀表現為綜合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營養不良是當前世界範圍的國家主要公共衛生天津學會問題專業之一,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超過其他環境因素。學會社會經濟因素與營養不良的發生關係極為密切,克服營養不良現象,需要全社會組織努力。營養缺乏(可查看營養缺乏症就醫指南)由於營養代謝的負平衡,機體內缺少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營養素,首先表現為中心體內組織自然營養素含量減少或濃度下降,繼而發生化學變化和功能改變,最後北京導致營養缺乏病。中國醫學中的“疳症”說的就是這類疾病。這裡的“疳”有兩層含義: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兒無節制地吃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形成疳症,說明它的病因;其二“疳者乾也”,是指氣液乾涸,形體羸瘦。

基本信息

簡介

營養不良是由於熱量和/或蛋白質不足而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症.多見於嬰幼兒期.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營養不良發病率已顯著下降,目前所見營養不良多為嬰兒期餵養方法不當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較輕。

病因

(一)餵養不當
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人工餵養者,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如乳類稀釋過度,或單純用澱粉類食品餵哺;突然斷奶,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二)飲食習慣不良
飲食不定時、偏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
(三)疾病因素
疾病影響食慾,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並增加機體的消耗。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常見疾病有: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或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徵、腸寄生蟲病、結核病、麻疹、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齶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鬆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餵養困難: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產和雙胎易引起營養不良,宮內感染,孕母疾病或營養低下,胎盤和臍帶結構與功能異常均可導致胎兒營養不足和宮內生長阻滯,為嬰兒營養不良的先決條件。
重度營養不良大多由於多種因素所致。

一般症狀

兒童營養不良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體重減輕,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皮膚毛髮乾澀、彈性小,面色焦黃,精神不振,活動減少,肌肉無力。輕度營養不良對孩子的早期身高沒有影響,長期尤其重度營養不良則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長遲緩。

病理及生理

輕度營養不良的病理改變僅為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輕度萎縮,機體其它組織、器官的病理改變尚不明顯。重度營養不良則常有腸壁變薄、黏膜皺襞消失,心肌纖維混濁腫脹,肝臟脂肪浸潤,淋巴和胸腺顯著萎縮,各臟器均見縮小,從面產生一系列理生理改變。
由於糖元不足或消耗過多常致低血糖症。體內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膽固醇下降。蛋白攝入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負氮平衡。細胞外液常呈低滲狀態,血鉀,血鈣偏低,常並有鋅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減少。活性減低,影響各種營養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搏出量減少,血壓偏低,脈搏細弱。腎濃縮能力減低,尿比重下降。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失常,運動和語言發育遲緩。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易並發各種感染,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陰性反應。

健康問題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長期攝食不是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如多產雙胎早產兒若不注意科學餵養,常引起營養不良。唇裂等先天畸形及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產生營養不良。表現為體重不增或減輕,皮下脂肪逐漸消失,一般順序為腹、胸背腰部,雙上下肢,面頰部。重者肌肉萎縮,運動功能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免疫力差,易患消化不良及各種感染。
健康檢查
主要表現為脂肪消失,肌肉萎縮生長發育停滯,同時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統的功能紊亂,降低人體的抵抗力,給很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營養不良分為三度,體重比正常小兒平均體重減少15%-25%為一度;減少25%-40%為二度;減少40%以上為三度。
健康建議
預防:
1、若發現小兒體重不增不減,脂肪減少肌肉鬆弛,面色稍蒼白,即應引起注意,分析原因,及時檢查治療。
2、母乳是小兒最完善的食品,提倡母乳餵養,注意餵養方法,按年齡及時添加輔食,掌握先稀後乾,先素後葷,先少後多的原則。1歲左右斷乳,給予易於消化而具有營養的食品。
3、注意戶外鍛鍊,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增強體質。
4、按原有之飲食逐漸增加。每次增加之量不可過多;如有消化不良症狀出現,應酌量減量。
5、注意質、量之合理分配。

中藥偏方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臟,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煎湯服。
4、山楂數個,紅糖少許,煎湯服。
5、鵝不食草3克,燉豬肉食用。
6、金不換草60克,同豆腐燉服。
7、鮮蚌肉500克,先用冷開水洗乾淨,放入白糖100克浸1小時,取汁。每服3湯匙,每天3次。
8、核桃仁2個,神曲25克,水煎加紅糖適量,口服。
9、針刺療法:針刺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配合刺雙手四縫,出針後擠出黃色液體,用清潔消毒棉花試乾,隔日一次,有健脾胃消積滯作用。
10、敷內關穴法:桃仁杏仁,生山梔各等份,冰片、樟腦少許。將三味藥共研細末後,加入冰片,樟腦混勻備用。取藥15-20克,用雞蛋清攪拌成糊狀,乾濕適宜,敷於雙側內關穴,用紗布包紮24小時,沒次間隔2-3天。
11、敷腳心法:疳積草15克、各50克。將上藥搗爛,加入鴨蛋白1個攪勻,外敷腳心一夜。隔3天一次,每療程5-7次。
12、敷臍法皮硝100克,用布包好後扎於臍部,以消積滯。

西藥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1、治療期間宜予以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或維生素B族等藥物。其他輔助治療如苯丙酸諾龍25毫克,肌肉注射,每周二次,同時給予足量蛋白質類飲食。
2、一般認為嬰兒期以牛乳蔗糖植物油為最好的食品基礎。年齡稍大可根據當地習用食品加添固體食物以提高熱卡供給,如無腹瀉、嘔吐,早期即給予每天每公斤190熱卡,逐漸增至200熱卡。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類。
3、少量多次輸血、輸血漿,行靜脈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盤血多量多次灌腸
4、頑固病例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5、針刺肝俞、胃俞身柱,用短促強刺激,不留針。

分類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營養缺乏大致分為兩類:
原發性營養缺乏病。由膳食中的營養素不足造成;
繼發性營養缺乏病。原因較多包括:機體對營養素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礙;機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增加;機體排泄營養素增多;體內營養素分解加劇等。其中以營養素攝入不足和吸收不良為引起營養不良的主要人才原因尤其經過是機體處於生長發育妊娠授乳和同時疾病狀態時對營養素的需求增加若營養素的攝取不足更易造成營養不良。

當前比較常見的營養缺乏病等獎主要有: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腺腫、鈣缺乏症、鋅缺乏症、乾眼病、佝僂病、腳氣病、維生素B缺乏症、癩皮病、巨幼細胞性貧血等,其中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腺腫和乾眼病,被稱為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

自我診斷

初期體重不增,繼而體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漸消失、消瘦,生長發育遲緩,睡眠不安;逐漸精神萎靡,面黃頭髮無光澤,皮膚無彈性,肌肉鬆弛,食欲不振,伴有嘔吐、腹瀉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多種傳染性疾病。

原因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引起小兒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餵養不當或小兒挑食偏食
餵養不當主要是“太過”和“不及”。“太過”是指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饑飽無規律,過分食用肥膩的食物,過多地吃冷食,導致食積內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餵養不足;人工餵養調配不當,如牛奶奶粉濃度太低,或以穀物(米粉麥乳精)為主食,從而因長期蛋白質和脂肪不足而發生營養不良。
小兒斷奶後或哺乳期間未能及時增加輔食;以及兔唇齶裂嬰幼兒腹瀉、腸吸收不良綜征等;急慢性傳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產、早產、雙胎等都可引起疳症。
當然如今家庭條件改善,這種病的病因多為“太過”。

1.某些慢性病,如慢性腹瀉、嘔吐、發熱、肝炎、寄生蟲病、結核病等。
2.長期飲食習慣不良,挑食、偏食造成營養攝入不足。
3.多產、雙胎、早產等先天不足的嬰幼兒,更易患營養不良。
4.嬰幼兒生長發育速度快,需要足夠的營養物質,如果餵養不當,象母乳不足或無母乳時,牛奶過稀或單純以米粉類澱粉食物餵養,從而缺乏蛋白質和脂肪。

預防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因為疳症主要是餵養不當或挑食偏食引起的,所以減少疳症的發生主要靠家庭預防,年輕父母應做到以下4點:
1、定期健康檢測:定期檢查孩子各項生長發育指標,如身高、體重乳牙數目等,早期發現小兒在生長發育上的偏離,儘早加以矯治。
2、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尤其對早產和低體重兒更為必要。不能母乳餵養要儘量採用牛奶乳製品,以保證攝入足夠的熱能和優質蛋白質脂肪。不應單獨依靠澱粉類為主食,因為它們缺乏優質蛋白質和必需胺基酸。按時添加輔食,保證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熱能。
3、積極防治疾病:積極預防治療各種傳染病及感染性急病,特別是肺炎,保證胃腸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腹瀉時不應該過分禁食或減少進食。腹瀉好轉即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4、執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證睡眠充足,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挑食、偏食,不要過多地吃零食。經常帶小兒到屋外,利用天然條件,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常開展戶外活動及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家庭治療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發現自己的孩子得了疳症後,除了上醫院進行治療外,為了幫助您的孩子快速康復,家庭長期自我治療是很有必要的。這裡介紹幾種療效顯著的中醫療法。
推拿療法——捏脊法:兩手沿著孩子的脊柱兩側由下而上連續捏提肌膚,從尾骨下端開始,直至低頭時頸後隆起最高處下方。孩子的肌膚嬌嫩,家長可預先在手上抹一些凡士林。每次捏脊3~6遍,每天或隔日一次,6次為一療程,可休息一周后再進行第二療程的治療。
食物療法
1、山楂山藥湯:山楂9克,山藥15克,白糖25克,煎湯代茶,每日一劑,連服1周。本方適用於脾虛疳積之症。
2、參芪鴿肉湯:乳鴿1隻,去雜毛及內臟,將黨參10克,黃芪15克,白朮9克打為粗末,布包後塞入鴿腹,隔水燉至爛熟,飲湯吃肉。3天燉服一劑,連服4~6劑。本方適用於氣血兩虛者。
3、石榴皮湯:取石榴皮30克,水煎,加糖適量調勻,代茶飲。
佩藥法——消疳香袋:中藥六月雪30克,研成細末,裝入布袋,經常佩在小兒胸腹部。1個月為一療程。
握藥法——取大黃9克、牽牛子2克、萊菔子10克。共研成粗末,用紗布包好後握在手中,嬰幼兒可用繃帶固定,15天一療程,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

家庭護理
1、保證居室空氣流通清潔,濕度溫度適宜。
2、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哺乳定時定量,飲食應易於消化,營養豐富,添加輔食掌握先稀後乾,先素後葷,先少後多的原則,合理餵養。
3、定時測量並記錄體重和身長,以檢驗治療效果。每周測量2次。

注意事項

1.要做好口腔清潔衛生,餵奶或飯後給少量開水,保持口腔的清潔。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先吃一些米湯、奶糕、脫脂奶、粥等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先少量,無嘔吐腹瀉再逐漸加量。
2.患兒抵抗力較差,應儘量避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更要避免其與傳染病人接觸。在冬春季各種流行病易發時,家長要格外經心。
3.應保證孩子的充足的睡眠,同時要逐漸進行合理的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根據體質及年齡選擇適當的方法鍛鍊身體,以增強消化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