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療法

食物療法

食物療法,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

概述

食物療法 飲食療法

 食療(食物療法),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他患”。可見,食物本身就具有“養”和“療”二方面的作用。而中醫則更重視食物在“養”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療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通過飲食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食療文化源遠流長,食療是一種長遠的養生行為。以前的人通過食療調理身體,現在的人通過食療減肥、護膚、護髮。食療是一種健康的健體之道。

食療的歷史

原始人類在與自然界鬥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有些動、植物既可充飢又可保健療疾,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並開始利用火。《禮含文嘉》中記載:“燧人氏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可見火的發現是人類飲食營養養生保健的一次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陶器的出現和使用,食物的炮製不僅限於“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調方法日益多樣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時期還出現了酒,在《呂氏春秋》中就已有“儀狄作酒”的記載,但最初只限於糧食作物和果實自然發酵而成的酒,此後又出現了複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藥用酒。

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飪器具,並發明了羹和湯液等食品,開創了煮食和去渣喝湯的飲食方法。公元前5世紀的周代,出現了專門掌管飲食營養保健的“食醫”。此後,醋、醬、糖、豆腐等調料及食品也相繼出現。

戰國時期的《內經》是我國第一部醫學理論專著,《素問·五常政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書中高度評價了食療養生的作用,也是食療養生理論的重大進步。

東漢名醫張仲景治療外感病時服桂枝湯後要“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在服藥期間還應禁忌生冷、粘膩、辛辣等食物,可見其對飲食養生及其輔助治療作用的重視。

隋唐時期有很多食療專著問世,如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專論食治,他主張“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體現了“藥治不如食治”的原則。此後《食療本草》、《食性本草》等專著都系統記載了一些食物藥及藥膳方。宋代的《聖濟總錄》中專設食治一門,介紹各種疾病的食療方法。宋代陳直著有《養老奉親書》,專門論述老年人的衛生保健問題,重點談論了飲食營養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編撰的《飲膳正要》一書,繼承食、養、醫結合的傳統,對健康人的飲食做了很多的論述,堪稱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穀物、蔬菜、水果類藥物300餘種,動物類藥物400餘種.皆可供食療使用。此外,盧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及費伯雄的《費氏食養三種》等著作的出現,使食療養生學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食療的分類

粥類: 粥即用米加水煮製而成,如加入藥物同煮便稱作藥粥,亦可將適量藥汁兌入粥中供病人服用。它包括了食療與藥療的雙重效果。如乾薑是中醫用於溫中散寒的藥物,但無補養作用,只適用於里寒之症;粳米或糯米可以健脾益氣,卻沒有散寒力量。若用乾薑與米合煮粥服食,就成為具有溫補脾胃,治療脾胃虛寒的食治良方。又如用糯米煮成粥,在煎煮時加入適量蔥、姜,煮熟後兌入一小杯醋,既能治療感冒,又能防感冒。由於穀米煮粥,加入藥特別是補益性的藥粥,可以正常當作早餐或點心食用,既可充飢,又作食治。粥類食品簡便易行,在古今食療中用的最多。

羹類: 羹又稱湯,它是以肉、蛋、奶、海味等為主體原料,製成的較稠厚的湯液。可作為正餐,亦可作為佐餐食用。如百合銀耳羹,用百合50克,銀耳25克,冰糖50克,先將百合、蓮子、銀耳加水煮熟,用文火煨至湯汁稍粘,再加入冰糖,冷後即可食用。具有安神健腦之功,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多夢、焦慮、健忘。

茶類:又稱“代茶飲”,是指含有茶葉或不含茶葉的藥物,經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製品(有些藥物不經粉碎亦可)。一般不用峻猛或過苦的藥材。藥茶用開水沏後或加水煮後,即可象日常飲茶一樣頻頻飲之。如治療風寒感冒的薑糖茶,即由生薑、紅糖組成。又如菊花茶,即以中藥菊花用水沏後頻服,可治頭暈、目眩,具有清熱、明目之功。

酒類: 亦稱“藥酒”,即用中藥與酒相結合的一種液體劑型,可用浸泡法或釀製法製備。中醫認為,酒能通血脈,去寒氣,行藥勢。常用的藥酒有枸杞酒、人參酒、鹿茸酒、健美酒等。但這種藥酒的缺點是不能飲酒的人或肝腎功能差的人不宜用。

食療的優點

中醫歷來強調“藥療不如食療”,以食物為藥物具有以下幾大突出的優點:

一、食療不會產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藥物治病則不然,長期使用往往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和依賴性,而且還可能對人體的某些健康造成影響;

二、這些食物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價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讓我們在日常用餐中便可達到治病的目的,這又是昂貴的醫藥費所無法比擬的;

三、食物為藥還具有無痛苦的優點,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針、吃藥,甚至手術之苦。有此幾大藥物無法可比的優點,我們又怎能不以食物為藥、以食療治病呢?當然,食療是最好的偏方,食療確實時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於藥物治療的優點,但不等於食療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藥物治療。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套用食療後疾病不減輕,應該請醫生指導。

世界流行的食療八法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崇尚健康天然的治療方法,比如通過飲食來治療疾病。下面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八種食療方法。

食療長期堅持才有用

最近常有病人問我,所謂的“食療”到底管不管用?大街上到處都是打著“藥膳”旗號的餐館;報紙上、網路上、電視上也在天天宣傳,吃這種食物可以抗癌,吃那種食物可以補充維生素,我們往往虔誠地按圖索驥,但吃了之後到底有沒有起到作用,就誰也說不清了。

1.紅茶防治流感日本科學家用比一般紅茶水濃度淡的紅茶液在病毒感染區浸泡5秒,該病毒就會失去感染力。為此,研究人員提出:在流感高發季節,人們常飲紅茶或堅持用紅茶水漱口可以預防流感。

2.維生素B6防治糖尿病法國、義大利及日本均有報導,維生素B6低於正常值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供給100毫克維生素B6,6周后四肢麻木及疼痛等症狀會減輕或消失。平時多吃糙米、麵粉、蛋、白菜、乾酵母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同樣對防治糖尿病有效。

3.牛奶防治支氣管炎美國學者最近的一項調查統計發現,吸菸者患慢性支氣管炎的人有31.7%是從來不喝牛奶的,而每天喝牛奶的吸菸者中患支氣管炎的人卻低於20%。牛奶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A可保護支氣管和支氣管壁,使之減少發炎的危險。牛奶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小心喔!

4.蜂王漿防治關節炎英國科學家對200名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後得出一個新結論:每天服用一次蜂王漿的關節炎患者,其疼痛減輕程度高達50%,關節靈活度也改善了17%。

5.橘汁防治尿道感染美國婦產科醫生研究認為,易患尿道感染的人,每天喝300毫升的橘汁,有助防治尿道感染,其效果比單純飲水要好。

6.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科研論文指出,每天堅持吃一把南瓜子(50克左右),可治療前列腺肥大,明顯改善第三期病情。因為南瓜子中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初期的腫脹,同時還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7.澱粉類食物防治腸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亞結腸癌發生率是中國人的4倍,其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亞人攝入的澱粉少。專家們指出,香蕉、土豆、豌豆等富含澱粉類食物中的丁酸鹽能直接抑制大腸細菌繁殖,是癌細胞生長的強效抑制物質。

8.菠菜防治視網膜退化美國哈佛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吃2~4次菠菜,可降低視網膜退化的危險。據稱,菠菜保護視力的關鍵是類胡蘿蔔素,此化合物存在於綠葉蔬菜中,可防止太陽光對視網膜的損害。

常見疾病的飲食療法

緩解疼痛食療法

提起疼痛,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找藥吃,其實有些食物完全可以減輕疼痛,還沒有副作用。美國《FITNESS》(《體線》)雜誌最新一期發表了洛杉磯營養專家蘇珊·拉克博士的文章,指出偏頭痛、痛經、關節痛、胃痛泛酸等症狀的食療方法。

偏頭痛:

建議多吃鮭魚、沙丁魚等含較高脂肪的魚類。蘇珊博士解釋,人體內的前列腺素及激素類化學物質是引起炎症和偏頭痛的重要原因,而高脂肪的魚類富含歐咪伽3脂肪酸,可降低這些物質的生成。患有偏頭痛的人最好少吃香腸等加工的肉類,以及味素、紅酒、朱古力和檸檬等,因為研究顯示:20%偏頭痛患者的犯病原因與這些食物有關。

關節痛:

建議多吃草莓、橙子、獼猴桃等含維生素C比較多的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減少關節的磨損,在骨膠原的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而骨膠原是組成軟骨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痛經:

建議多吃亞麻籽。蘇珊博士指出,當前列腺素進入人體組織時,子宮會產生反應性痙攣,這是造成痛經的重要因素。食用含高脂肪的魚類和亞麻籽都可以阻止前列腺素釋放,而二者起作用均由於其中含有歐咪伽3脂肪酸。但對於女性來說,生魚片或奶製品中的花生四烯酸會促使引起疼痛的前列腺素釋放,因此她建議,痛經的人最好每天吃1—2茶匙亞麻籽油,可將它抹在麵包上或拌沙拉。

胃痛泛酸:

建議多吃薑。姜可加強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阻止胃酸反流入食管。而一些高脂肪食物,如黃油和肉會抑制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功能。此外,辛辣或酸味食物也會引起胃痛泛酸,腸胃功能不好時,要儘量少吃。

夏季“去火”食療法

夏季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用“食療”來“去火”會有獨特的效果。

1.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2.豬肝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3.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4.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5.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夏季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用“食療”來“去火”會有獨特的效果。

6.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7.豬肝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8.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9.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高血壓食療六法

1、決明子粥

原料:決明子(炒)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把決明子放入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待冷後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

用法:適膈春夏季食。每日1閃,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症以及習慣性便秘等。宜忌:大便泄瀉者忌服。

2、鮮芹菜汁

功效:降血壓,平肝,鎮靜,解痙,和胃止吐,利尿。適用於眩暈頭痛、顏面潮紅、精神易興奮的高血壓患者。

配料:鮮芹菜250克。

製作:將芹菜洗淨,放入沸水中燙2分鐘,取出後切碎絞汁。

用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3、一號降壓茶

功效:清熱平肝,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可降脂、降壓,也可防治冠心病。

配料:蘿布麻葉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上述4味用開水沖泡。

用法:代茶飲,不限量。

4、二號降壓茶

功效:去淤生新,消食健胃,補中益氣,適用於高血壓偏於陰虛和血脈淤滯者。

配料:冰糖50克、食醋100克。

製作:將冰糖放入食醋中溶化。

用法: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飯後服用。

忌宜:潰瘍病人和胃酸過多者不宜服用。

5、海帶決明湯

功效:清熱明目,降脂降壓。

配料:海帶30克,草決明15克。

製作:將海帶洗淨,浸泡2小時,連湯放入砂鍋,再加入草決明,煎1小時以上。

用法:飲湯,吃海帶。血壓不太高者,1日1劑,病重者可每日2劑。

6、荷葉米粉肉

功效:健脾養胃,升清降濁,有降血脂作用。

配料:新鮮荷葉5張,瘦豬肉250克,大米250克,精鹽、醬油、澱粉等各適量。

製作:先將大米洗淨用砂盆搗成米粉;豬肉切成厚片,加入醬油、澱粉等攪拌均勻,備用;將荷葉洗淨裁成10塊,把肉和米粉包入荷葉內,捲成長方形,放蒸籠中蒸30分鐘,取出即可。

減肥食療法

(1)荷葉粥:鮮荷葉一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①粳米淘淨,鮮荷葉洗淨,切成一寸方的塊。

②鮮荷葉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10分鐘~15分鐘,去渣留汁。

③粳米、荷葉汁放入鍋內,加冰糖、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將赤小豆、粳米洗淨、入鍋,加清水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濕,健脾、減重。

(3)燕麥片粥:燕麥片50克。將燕麥片放入鍋內,加清水待水開時,攪拌、煮至熟軟。或以牛奶250毫升與燕麥片煮粥即可。每日一次,早餐服用。具有降脂、減肥作用,適用於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及健康者日常保健用。

(4)茯苓餅:茯苓200克,麵粉100克。將茯苓研成粉末,與麵粉和水混合後做成餅,烙熟即成。經常食用,具有健脾化濕,養胃、適宜長期服用。

(5)鮮拌三皮:西瓜皮200克,黃瓜皮200克,冬瓜皮200克。將西瓜皮颳去蠟質外皮,冬瓜皮颳去絨毛外皮,與黃瓜皮一起,在開水鍋內焯一下,待冷卻後切成條狀,放入少許鹽,味素,裝盤食用。可經常食用,具有清熱利濕,減肥之效。

(6)黃瓜拌蜇絲:嫩黃瓜500克,蜇皮100克,香菜、生薑、鹽、醬油、醋、味素、香油各適量。將嫩黃瓜洗淨消毒後,切火柴梗絲。海蜇皮溫水泡發,去沙洗淨,切絲後入溫開水中略氽,即撈入冷開水中投涼。香菜洗淨切段,生薑去皮,洗淨切絲。將鹽、醬油、醋、味素、香油同置一碗中,對成調味色清汁。將黃瓜絲、海蜇絲分層碼入盤中,上撒香菜段、薑絲,澆上調味色清汁,拌勻即可食用。

(7)涼拌髮菜:髮菜100克,青蒜苗、茭白各適量,精鹽、味素、胡椒末、麻油各少許。將髮菜用溫水泡發,入籠蒸熟。青蒜苗、茭白切成極細絲,加鹽稍醃,和髮菜裝盤,撒入味素、胡椒末拌勻,淋上香油即可食用。

(8)麻辣萵筍葉:嫩筍葉500克,乾紅辣椒70克,鹽、醬油、醋、味素、香油、花椒、薑末各適量。將嫩筍葉洗淨,切成段放碗中加鹽醃至出水。乾紅辣椒去籽切段。將醃筍葉中的水分擠乾,放碗中加醬油、味素、醋,放上薑末及辣椒段。淨鍋上火加香油、花椒,浸炸出香味,撈出花椒不用,將熱油潑在辣椒段上,拌勻即可。

(9)白菜拌荷鮮:嫩白菜心500克,嫩藕400克,乾紅辣椒、香菜、生薑、鹽、白醋、味素、白醬油、香油各適量。白菜心洗淨只取嫩葉,切絲後放碗中加鹽,醃5分鐘。香菜洗淨切段,乾紅辣椒去籽,用溫水泡軟,生薑去皮,均洗淨切絲。嫩藕去泥,洗淨,切段,再切成絲,放清水中泡去粉汁,入沸水中燙脆,撈出用冷水投涼,控乾水分。碗中加精鹽、白糖、味素、白醬油、香油對成調味清汁。將白菜絲擠去鹽水,加入藕絲、香菜段、薑絲、辣椒絲,澆上調味汁,拌勻即可食用。

(10)馬蹄木耳:水發木耳100克,荸薺150克,生油、鮮湯各適量,醬油、白糖、醋、濕澱粉各少許。水發木耳用冷水洗淨,瀝乾水。荸薺洗淨去皮,用刀拍碎。炒鍋中放生油,燒七成熟,把木耳、荸薺同時下鍋煸炒,加醬油、白糖、鮮湯,燒沸後用濕澱粉勾芡,起鍋裝盤即成。

感冒食療的中藥組方

單味食療方

1)生薑 性微溫,有一定解表散風寒作用。適用於風寒型感冒。可用生薑50克、紅糖30克煎成薑茶頻頻飲用。若能蓋上被子出點汗,效果更佳。

2)蔥白 有疏散風寒、發汗解表作用。用於風寒型感冒輕症,常與淡豆豉煎湯飲用。

3)淡豆豉 為大豆加工製品,既能疏散表邪,又能宣散鬱熱。感冒之風寒型、風熱型均可套用。

4)菊花 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用於風熱型感冒,尤以杭菊較佳。常入藥粥、藥茶中使用。

複方食療方

1)薄荷茶 薄荷10克,廣藿香10克,蘇葉10克,生薑3克用沸水沖泡5分鐘後頻頻飲用,治療夏季暑濕感冒。

2)蔥豉黃酒湯 連須蔥白30克,淡豆豉15克,黃酒50克。先煎煮豆豉約10分,鍾再放入洗淨切碎的連須蔥白,繼續煎煮5分鐘,濾出煎液,加入黃酒,趁熱服用。1日分2次服。適用於風寒型感冒。

3)五神湯 荊芥9克,蘇葉9克(洗淨),茶葉6克,生薑9克,煎煮,濾汁去渣,加入紅糖30克,攪拌使糖浴解。1日內分數次服用。適用於風寒型感冒。

4)神仙粥 生薑6克,糯米100克(淘洗淨),共煮一、二沸,放入洗淨切碎的連須蔥白30克,繼續煮,待粥將成時加入米醋10毫升,稍煮,趁熱服用。服後宜蓋被靜臥,微出汗。適用於風寒型感冒。

5)荊芥粥 荊芥9克,薄荷3克,淡豆豉9克,煎煮,沸後5分鐘,濾出藥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每日2次,溫熱服食。適用於風寒型感冒。

6)菊花蘆根茶6克,蘆根21克(鮮者加倍),水煎(或開水沏)代茶飲。適用於風熱型感冒。

7)桑菊飲 桑葉、菊花、金銀花各9克,薄荷、淡豆豉各6克,蘆根15克(鮮者加倍)。水煎,1日內分數次飲服;或開水沏,代茶飲。患風熱型感冒者宜服。

8)薄菊粥 薄荷、菊花、金銀花各9克,桑葉、淡竹葉各6克。水煎,沸後5分鐘,濾出藥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每日分2次服食。適用於風熱型感冒。

9)薏米扁豆粥 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0克,共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食。適用於暑濕型感冒。

10)藿香代茶飲 鮮藿香葉、鮮荷葉各12克(乾者減半),白糖適量。水煎(或開水沏),代茶飲。適用於暑濕型感冒。

11)香薷扁豆茶 香薷9克,白扁豆12克(炒黃搗碎),陳皮3克,荷葉6克,白糖適量。水煎(或開水沏),代茶飲。適用於暑濕型感冒。(健康人)

B肝食療法

1.茵陳粥

茵陳,加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至米爛湯稠,加白糖少許,稍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7-10天為1療程。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出現身目俱黃,尿黃如濃茶,噁心、乏力,舌紅苔黃膩患者。

2.田基黃煲雞蛋

田基黃,雞蛋,同煲,飲湯吃蛋。治療急、慢性肝炎。

3.黑木耳湯

黑木耳,煎湯代茶,加糖適量,可小量長期食用。用於恢復期無濕熱者。

4.泥鰍粉

泥鰍烘乾,焙末,飯後服。用於慢性肝炎。

5.玉米須茵陳湯

玉米須、茵陳、車前草,加水,濃煎去渣,加白糖適量,每次服200ml,每日3-5次。用於淤膽型肝炎。

6.枸杞雞蛋羹

雞蛋,去殼,加枸杞,精鹽少許,加水適量攪勻,隔水蒸熟後食用。用於:慢性肝炎。

7.雞骨草蜜棗燒豬肉

雞骨草、蜜棗、瘦豬肉,加適量水及佐料煲爛熟,1-2天1次,可用於重症肝炎患者,具有解毒退黃扶正護肝作用。

8.泥鰍燉豆腐

泥鰍、豆腐,泥鰍洗淨去腸煎熟燉豆腐,每周1-2次。用於慢性重型肝炎,有退黃利水的作用。

9.苡仁綠豆粥

薏苡仁,綠豆,粳米,洗淨,加水,文火煮1小時後食用。本方健脾益氣,清熱化濕,用於急、慢性肝炎脾虛兼濕熱者。

10.醋梨

雪梨,洗淨切片,泡入米醋中,放置4小時,口服,每日3次,每次5片,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

11.金針豬肉湯

金針菜、瘦豬肉,加適量水煮,吃肉、菜,喝湯,每日2次,每次1料,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12.柳葉葶薺湯

柳樹葉、荸薺,加水微火煮1小時,吃荸薺喝湯(當茶喝),每日2次,每次1料,治急性肝炎。

13.荸薺煲豬肚

豬肚,荸薺,微火燉至熟爛,每日1次,每次1小碗,治療慢性肝炎。

14.雞胗蘿蔔煲

鮮雞胗,蘿蔔,陳皮,生薑,共放入砂鍋中,微火燉至熟爛,連湯帶渣服用,治療慢性肝炎。

15.貫眾烏梅湯

貫眾,烏梅,先將烏梅打碎,與貫眾共放鍋內,加水500ml,慢火煎至250ml,撈出藥渣,再加冰糖,溶化後分次服用,每日1劑,治療慢性肝炎。

16.芝麻母雞

母雞、黑芝麻、陳皮,將雞去掉毛,洗淨內臟,用乾淨紗布將黑芝麻、陳皮包好,置入雞腹內,放入砂鍋內燉至爛熟。治療慢性肝炎。

17.蘑菇銀耳燜豆腐

鮮蘑菇、銀耳、豆腐,將蘑菇洗淨,削去根部黑污;銀耳用清水浸發後去蒂,豆腐切小塊。超油下鍋,下豆腐煎至微黃,加少許清水,下蘑菇、銀耳,文火燜透,調入鹽、糖、味素、醬油、麻油等,下芡粉煮沸即可。隨量食用。治療慢性肝炎屬脾虛陰虧者,表現為體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咽乾口乾,伴有煩熱。

18.紅蘿蔔芹菜車前草

紅蘿蔔、鮮車前草、鮮芹菜,三物共洗淨切碎搗汁,加蜜糖適量調服。治療慢性肝炎屬肝熱脾虛者,表現為脅肋脹痛,口苦吐酸,心煩易怒,飲食減少,體倦乏力,面色萎黃,小便短

病毒性肝炎的食療方法

1、板藍根煨紅棗

板藍根30克,紅棗20枚。先將板藍根洗淨,切片後放入紗布袋,扎口,與洗淨的紅棗,同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煨煮30分鐘,取出藥袋,即成。早晚2次分服。本食療方適用於各型病毒性肝炎。

2、雲芝粉

雲芝l000克。將乾雲芝微烘後,研成細末,裝入密封防潮的瓶中,備用。每日2次,每次15克,用蜂蜜水送服。本食療方對肝脾不調型病毒性肝炎尤為適宜。

3、香附陳皮茯苓茶

炒香附10克,陳皮10克,茯苓30克,山楂20克,紅糖2O克。將陳皮、茯苓洗淨後,曬乾或烘乾,切碎,研成細末,備用。炒香附、山植洗淨,切成片,放入紗布袋中,扎口,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先用大火煮沸。調入陳皮、茯苓粉末,攪和均勻,改用小火煨煮3O分鐘,取出藥袋,調入紅糖,小火煨煮至沸即成。早晚2次分服,代茶,頻頻飲用。本食療方對肝脾不調型病毒性肝炎尤為適宜。

4、枸杞當歸煲鵪鶉蛋

枸杞子30克,當歸30克,鵪鶉蛋10個。將當歸洗淨,切片,與揀淨的枸杞子、鵪鶉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煨煮30分鐘,取出鵪鶉蛋,去殼後再回入鍋中,小火同煨煲10分鐘,即成。早晚2次分服,當日吃完。本食療方對肝陰不足型病毒性肝炎尤為適宜。

5、首烏枸杞肝片

制何首烏20克,枸杞子20克,豬肝100克。先將制何首烏、枸杞子洗淨,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濃煎2次,每次40分鐘,合併2次煎液,回入沙鍋,小火濃縮成50毫升,配以水發木耳、嫩青菜、蔥花、蒜片,加適量料酒、醬油、薑末、精鹽、味素、香醋、水澱粉,將豬肝(切片)熘炒成首烏枸杞肝片。佐餐當菜,隨意服食,當日吃完。本食療方對肝陰不足型病毒性肝炎尤為適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