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隆音樂

安格隆是印尼的一種古老民族樂器,由於它是用竹筒製成的,故也稱竹筒琴。它是利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發音的

印尼特色器樂

在印度尼西亞,除了甘美蘭樂隊,最有特色的器樂要算是安格隆音樂了。

器樂介紹

安格隆的下部是一根橫放的竹筒,在竹筒面上開有幾個長方形的洞,在每個洞中都插入一個上端修削成半圓形的竹筒,它被固定在框架上,下端修削成兩根可以活動的竹棍。當演奏者搖動框架時,竹棍就與竹筒互相碰撞而發出“格隆、格隆”的聲音。連續搖奏時音色顫動,華麗悅耳,宛如流動不息的潺潺溪水,十分動聽。
安格隆上插入的竹筒長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音高,竹筒長發音低,竹筒短髮音高,一個安格隆上兩根竹筒的發音一般相差八度。
印尼民間藝人常常把5-6個安格隆吊在一個架子上面,在街頭巷尾演奏,但因音域狹窄,演奏曲目受到限制。在印尼獨立後,雅加達的音樂家對樂器進行了改革。他們根據12平均律定音,並按半音排列。全套安格隆共30多個,音域近三個八度。新型的安格隆樂隊既能突出主要旋律,又能奏出豐滿的和聲,而且可以自由轉調,大大豐富了樂器的表現力,能夠演奏各種大型的、現代的樂曲。並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安格隆音樂”。
在安格隆樂隊中,每位隊員掌握1-2件樂器,在演奏時每人高高舉起自己手中的安格隆,按照樂曲的音調,和聲的進行,而分別搖奏,此起彼伏,忽行忽止,饒有風趣。但樂隊所有成員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並且彼此要緊密配合。一套安格隆常常需要15人-20人來演奏。有時還加上吉他低音提琴,以加強效果。此外還有一種奏低音和弦的安格隆,它琴體較大,本身就能奏出一組三和弦。在印尼的有些地方安格隆樂隊規模很大,甚至有二,三百人同台演出。 在印尼的西爪哇,安格隆樂隊十分普及,它常用來為舞蹈、戲劇、伴奏,在中國小音樂教育中也常常採用安格隆。現在安格隆已傳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菲律賓對安格隆進行了改進,30多個安格隆掛在一個大的框架上,分上下兩層懸掛,由1人操作演奏,十分靈便,並改名為竹豎琴,在美國還有人用鋁來製作安格隆。 在中國,東方歌舞團和原華僑大學藝術系都演出過安格隆音樂,很受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