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孫文越飛宣言:1922年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從廣東退居上海,絕境中得到共產國際的幫助。1923年1月,蘇聯特使越飛來滬,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內與孫中山會晤,商討改組國民黨、建立革命軍以及共產國際援助中國革命問題。以此為精神,1月26日,雙方聯名發表《孫文越飛宣言》,表明孫中山開始拋棄對帝國主義的幻想和尋求國際進步勢力援助的願望,使國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礎。

基本信息

背景

孫中山孫中山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廣東退居上海,絕境中得到共產國際的幫助。1923年( 中華民國12年)1月16日,蘇聯特使越飛來到上海,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內與孫中山會晤,商討改組國民黨、建立革命軍以及共產國際援助中國革命的問題。以此為精神,蘇俄代表越飛與孫中山在26日簽訂了《孫文越飛宣言》。宣言的簽訂,表明孫中山開始拋棄對帝國主義的幻想,並表達了尋求國際進步勢力援助的願望。

當時孫中山想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手下只有幾萬雜七雜八拼湊起來的軍隊,美國英國日本在中國看中的是北洋軍閥,誰也不支持他,孫中山連廣東都統一不了,迫切需要外來援助。當時他向剛剛取得十月革命的蘇俄政府求援,這個時候的蘇俄恰恰剛剛驅逐了日本支持的白俄武裝,進入到遠東,但是在國際上受到了列強包圍,那個時候的蘇俄幾乎沒有黨政的外國朋友,因此蘇俄想在中國找一個有實力的派別結盟就看中了孫中山,正是由於這種共同的利益,使雙方走到了一起。

內容

越飛越飛
(1)孫逸仙博士認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無使此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越飛完全同感,認為中國最要最急之問題在民國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

(2)依孫逸仙的要求,越飛重申1920年9月27日蘇俄對華聲明:即蘇俄準備且願意根據俄國拋棄帝政時代中俄條約之基礎,另行開始中俄交涉。

(3)因承認中東鐵路問題只能於適當之中俄會議解決,孫逸仙以為現在中東鐵路之管理,事實上只能維持現狀。越飛同意鐵路管理辦法以雙方實際利益與權利,適當時候進行改組。孫逸仙認為此點應與張作霖商洽。

(4)越飛宣稱俄國現政府決無亦從無在外蒙實施帝國主義之政策,或使其與中國分立。孫博士因此以為俄國軍隊不必立時從外蒙撤退。

事件分析

孫中山與蘇俄全權代表越飛的這一談話紀要,前三點表明當時蘇俄政府對中國的支持以及平等待我中華的態度,當然這些是在當時特定的國際環境下,蘇俄所採取的積極的對華政策。因為當時蘇俄政府初建,國際上相當孤立,再加上反資本主義的國家性質,蘇俄很難在資本主義占主流的國際社會中尋求承認,因此只能把目光投向遭受外國資本主義蹂躪的中國來尋求支持。支持中國共產黨是蘇俄最大的心愿,但當時中共在中國還是非法,很難短期內取得中國的政權,只有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是合法政黨,而且又帶有明顯的反封建反外國資本主義的特徵,與孫中山的合作便成了當時蘇俄最好的選擇。作為中華民國精神領袖的孫中山先生是一位民族主義者,爭取蘇俄對中華民族的平等對待是他能與蘇俄合作的前提,當然蘇俄對孫中山先生的支持也換來了孫中山先生對蘇俄的承認,更重要的是換來了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使蘇俄的真正盟友中國共產黨有了合法合理的發展空間。

孫文越飛宣言的第四點是關於外蒙古問題,實際上也是民族問題,在宣言中蘇俄表示了對外蒙古的態度:承認外蒙古是中國不可分立的一部分,但維持在外蒙古的駐軍。從這一會談紀要可以看出,當時蘇俄是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的,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同意蘇俄在外蒙古駐軍,是因為當時中國北京政府根本沒有能力統治這一地區,否則將造成該地區的混亂,甚至可能造成該地區的“獨立”,這將對中國及蘇俄都是不利的。

意義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國民黨與蘇俄正式建立了合作關係。表明了孫中山公開確立聯俄政策,也表明蘇俄政府對孫中山的支持,這為後來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和開展大革命奠定了基礎。

影響

越飛越飛
當時蘇俄的政治信仰和奮鬥目標是輔助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取得勝利,可是這個時候的中共剛剛建立,沒有底盤更談不上有一兵一卒。從蘇聯現實的國家利益需要,蘇聯領導人矚目的是在中國有實力而且能夠聯俄的集團,找來找去就只有國國民黨,因為孫中山畢竟手下有數以萬計的黨員,在廣東有幾萬軍隊,儘管他們不贊成共產主義和蘇維埃制度,卻是唯一能夠同他們聯合的實力派,正是出於這種國家當前利益與意識形態和長遠目標的矛盾,蘇聯一方面聯合孫中山,並在意識形態問題上表示遷就,另一方面對《孫文越飛宣言》一直採取淡化態度。《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簽字之後,蘇聯官方在塔斯社的報導和《真理報》上曾經記載有此事,可是刊登的文字非常簡單,而且有意迴避了具體內容,此後的幾十年來蘇聯官方出版的歷史書和檔案彙編提到這個宣言也只講題目對內容做了省略。

蘇聯對華政策這種兩面性實際上也種下了後來國共破裂,以及國民黨同蘇聯破裂的隱患,1926年至1927年初大革命風暴興起之後,面對共產黨的大力發展,國民黨要人馬上指責這違反了《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後來的歷史證明在原則問題上可以求同存異,卻不應該採取實用主義,《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對中國大革命的興起雖然有作用,卻因為它的實用主義方式,預示著蘇俄和國民黨以及中國的國共兩黨的奮鬥目標不同,日後不可避免的會發生階級利益的衝突,那么中國革命的勝利也只有靠共產黨獨立領導才能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