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竹

孝順竹

孝順竹,禾木科刺竹屬。別名:鳳凰竹、蓬萊竹、慈孝竹。灌木型叢生竹,地下莖合軸叢生。竹稈密集生長,稈高2-7米,徑1-3厘米。幼稈微被白粉,節間圓柱形,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剛毛。稈綠色,老時變黃色,梢稍彎曲。枝條多數簇生於一節,每小枝著葉5-10片,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葉表面深綠色,葉背粉白色,葉質薄。生於山谷間或河旁,可供觀賞,稈可做傘柄等。原產中國,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西南等省區。多生在山谷間,小河旁。長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長。山東青島有栽培,是叢生竹中分布最北緣的竹種。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名稱:孝順竹

孝順竹孝順竹

類別:竹類

別名:慈孝竹、鳳凰竹、蓬萊竹

科名:禾本科

拉丁名:Bambusamultiplex

產地分布:原產於中國,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西南等省區。

形態特徵:植株矮小,枝葉稠密纖細下彎。竹稈叢生,幼稈稍有粉,節間上部有折色或棕色剛毛。籜鞘薄革質、硬脆、淡棕色,無毛,無籜耳或籜耳很小、有纖毛,籜第三者不顯著

生長習性:喜光,喜向陽高爽的地方,能耐蔭。

景觀用途:叢生竹的繁殖,園林中常以移植母竹為主,亦可埋兜、埋稈、埋節繁殖。

詳細簡介

孝順竹孝順竹

種中文名:孝順竹

種拉丁名:Bambusamultiplex(Lour.)RaeuschelexJ.A.etJ.H.Schult.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簕竹屬

屬拉丁名:Bambusa

國內分布:分布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野生或栽培。原產越南。

中國植物志:9(1):108

亞屬中文名:孝順竹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Leleba

族中文名:簕竹族

族拉丁名:BAMBUSEAETrin.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孝順竹孝順竹

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並於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後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縫毛;籜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縫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形,長5-16厘米,寬7-16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厘米;先出葉長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長4—7.5毫米,無毛,具9—13脈,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4—4.5毫米,無毛;穎不存在;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長18毫米,無毛,具19—21脈,先端急尖;內稃線形,長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脊間6脈,脊外有一邊具4脈,另一邊具3脈,先端兩側各伸出1被毛的細長尖頭,頂端近截平而邊緣被短纖毛;鱗被巾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長2.5—3毫米,後方的1片細長披針形,長3—5毫米,邊緣無毛;花絲長8—10毫米,花葯紫色,長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長約1毫米的子房柄,柱頭3或其數目有變化,直接從子房頂端伸出,長5毫米,羽毛狀。

用途

多種植以作綠籬或供觀賞。

產地分布

分布於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野生或栽培。原產越南。

本種提示

孝順竹孝順竹

查閱普陀孝順竹Bambusaglaucescens(Willd.)Sieb.Var.Httea(Wen)Wen(inJourn.Bamb.Res.4(2):16.1985)的主模式標本,華錫奇等81901(Holotyp.,ZJFI),見其葉片背面為淺綠色,而非粉綠色,竿的節間無小刺毛,籜鞘背面的縱肋隆起,籜耳近鐮刀形,籜片背面無小刺毛,籜片長度與其籜鞘長度之比,在比例上明顯較孝順竹的為短。此等特徵,顯然與孝順竹的不相符。由此看來,似不宜將它作為孝順竹的一個變種。根據主模式標本上所附採集記錄所記,竿高3米,直徑1-2厘米,但在標本上所見,僅直徑為5毫米的一段竿和所附的竿籜,根據此標本,現難以鑑定它應為何種,目前只得存疑。

參考文獻

Bambusamultiplex(Lour.)RaeuschelexJ.A.EtJ.H.Schult。InRoem.EtSchult.Syst.Veg.7(2):1350.1830;

Kengf.InTechn.Bull.Natl.For.Res.Bur.ChinaNo.8:17.1948;廣州植物志771頁.1956;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56頁.圖37,1959;

海南植物志4:355頁.1977;S.Suzuki,Ind.Jap.Bamb.102,103.(pl.17),339,1978;廣西竹種及其栽培

39頁.圖22.1987;SoderstrometEllisinSmithon.Con-trib.Bot.No.72:36.Ff.23,24.1988;

雲南樹木圖志下冊,1382頁,圖644.1991.ArundomultiplexLour.Fl.Cochinch.2:58.1790;E.G.Camus,Bambus132.1913.

LudolfiaglaucescensWilld.inMag.NeuestenEntdeck.Ges.Naturk.2:320.1808.

Arundinariaglaucescens(Willd.)Beauv.Ess.Agrost.144,152.1812;

MunroinTrans.Linn.Soc.26:22.1868.

BambusatartaRoxb.Hort.Beng.25.1814,nomnud.EtFl.Ind.ed.2:199.1832,nom.subnud;Munroinl.C.26:89.1868;

GambleinAnn.Roy.Bot.Gard.Calcutta7(1):40.Pl.38.1896.EtinHoOk.F.Fl.Brit.Ind.7:390.1897;E.G.Camus,Bambus.121.1913;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85頁.1937.

D.Glaucescens(Willd.)Sieb.ExMunroinl.C.26:89.1868;

HolttuminKewBull.1956(2):207.1956.EtinGard.Bull.Singapore16:67.1958;香港竹譜37頁.1985;Chiaetal.inGuihaia8(2):124.1988;中國竹譜20頁.1988.

B.DolichomerithallaHayata,Icon.Pl.Form.6:146.F.55.1916,p.P.(quoadspec.Yusuiko,B.Hayata.Floresctfolia);Fl.Taiwan5:751.Pl.1504.1978,p.P.(quoadflorestantum).

Lelebadolichomerithalla(Hayata)NakaiinJourn.Jap.Bot.9:16.1933,p.P.

亞屬概述

竹株的分枝上從不具小枝短縮成的軟質或硬質的棘刺。籜鞘通常為硬紙質,其質地常甚脆;籜片易自籜鞘上脫離。模式種:鳳尾竹Bambusamultiplex(Lour.)Raeuschel.ExJ.A.EtJ.H.Schult.

本屬概述

孝順竹孝順竹

灌木或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通常直立,稀可頂梢為攀援狀;節間圓筒形,竿環較平坦;竿每節分枝為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較為粗長(單竹亞屬近相等),且能再分次級枝,竿下部分枝上所生的小枝或可短縮為硬刺或軟刺,但亦有無刺者。竿籜早落或遲落,稀有近宿存;籜鞘常具籜耳兩枚,但亦稀可不甚明顯或退化;籜片通常直立,但亦有外展乃至向外翻折,在籜鞘上宿存或脫落。葉片頂端漸尖,基部多為楔形,或可圓形乃至近心臟形,通常小橫脈不顯著。花序為續次發生。

假小穗單生或數枚以至多枚簇生於花枝各節;小穗含2至多朵小花,頂端1或2朵小花常不孕,或小穗上下兩端的小花皆為不完全花,基部托以1至更多的具芽苞片;小穗軸具關節,其節間顯著較長,故小花之間彼此較疏離,成熟後易折斷;穎1—3片,或有時缺;外稃寬而具多脈,各孕性小花的外稃幾近等長;內稃具2脊,邊寬而內折,與其外稃近等長,但較之稍窄或甚窄(單竹亞屬如此);鱗被2或3,常於邊緣被纖毛;雄蕊6,花絲常分離,花葯常於頂端凹缺或具小尖頭;子房通常具子房柄,頂端增厚而被毛,具長或短的花柱,柱頭通常3分,稀為單一或2分的,細長而被毛,羽毛狀。穎果通常圓柱狀,頂部被毛,對向內稃的一面具腹溝槽(種臍);果皮稍厚,在頂端與種子分離。筍期夏秋兩季。

模式種:印度竹Bambusaarundinacea(Retz.)Willd。原產印度。本屬100餘種,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我國有60餘種,主產華東、華南及西南部。本屬種有較大經濟利用價值,撐篙竹Bambusapervariabilis、青竿竹B.tuldoides、花眉竹B.Longispiculata、油竹B.lapidea和硬頭黃竹B.Rigida等,竹材厚實堅硬,抗壓力強,為建築、水利工程、擔槓和支持等用材。青皮竹B.Textilis、藤枝竹B.Lenta和花竹B.Albo-lineata等,材薄而柔韌,抗拉力強,為編織良材,用以編制籃、笠、席、筐以及各種精細竹器和工藝品等。魚肚腩竹B.Gibboides竹筍肉厚細嫩,清脆可口,為夏秋間蔬食佳品。佛肚竹B.Ventricosa、大佛肚竹B.Vulgariscv.Wamin、黃金間碧竹B.Vulgariscv.Vittata、小琴絲竹B.Multiplexcv.Alphonse-Karr、銀絲竹D.Multiplexcv.Silverstripe和觀音竹B.Multiplexvar.Riviereorum等,有的以畸形稱奇,有的以色澤悅人,皆為園藝珍品,可供觀賞。

本族概述

孝順竹孝順竹

地下莖合軸型。竿單叢,直立或罕可攀援,節間圓筒形,惟在近分枝一側的最下部可略扁平,竿每節分多枝,主枝較顯著;葉片的小橫脈多不明顯。小穗(位於假小穗上端)含1至多朵小花,小穗軸有關節,易於逐節斷落;鱗被和柱頭兩者的數目有變化;雄蕊6(竹屬Bambusa的某些種可為2枚),花絲互相分離;子房的上部生短毛,下部呈柄狀而無毛。果實多為穎果。模式屬:筋竹屬BambusaRetz.Corr。Schreb.本族有褐紋竹屬NastusJuss、瓜多竹屬GuaduaKunth、筋竹屬、山竹屬Oreobam—bosK.Schum.以及新小竹屬NeomicrocalamusKengf.等5屬,多數種類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中瓜多竹屬限產於新大陸,新小竹屬則僅見於亞洲喜馬拉雅山區。我國現有下列2屬60餘種。

超族概述

地下莖大都為合軸型,其竿柄可延伸成假鞭或不延伸,惟在倭竹族的屬種則都是具有真鞭的散生竹類;竿籜多為脫落性乃至早落(但有例外可宿存)。花枝有葉或無葉;假小穗(或其穗簇即花序)極大多數無柄,側生於花枝(甚至是主竿)的各節上,如為頂生時,則花枝最上方的一段節間可類似其柄。果實為穎果、漿果(此時可無胚乳)、堅果(果皮乾後堅硬)或囊果(果皮質薄,與種子易剝離)等類型。模式屬:筋竹屬BambusaRetz.corr.Schreb.(nom.cons.)本超族計含梨竹族MELOCANNEAE、筋竹族BAMBUSEAE、牡竹族DENDRO-_CALAMEAE、褐紋竹族NASTEAE及倭竹族SHIBATAEEAE等5族,其中僅褐紋竹族中國不產。

前3族國產21屬240餘種,分布均在華南、西南各省區之熱帶、亞熱帶各處;而倭竹族則多生長在長江流域以南亞熱帶北緣至溫帶各地,西南省區較高海拔山嶽地帶亦有。

亞科概述

孝順竹孝順竹

植物體木質化,體中所含的SiO2可高達70%,常呈喬木或灌木狀。竿和各級分枝之節均可生1至數芽,以後芽萌發再成枝條,因而形成複雜的分枝系統;地下莖(rhizome)亦甚發達和木質化(指植株成長後而言),或成為竹鞭在地中橫走[此為單軸型(monopodium),又因竹鞭較竿徑為細,故亦稱細型(1eptomorph)],或以眾多竿(culm-base)和竿柄(culmneck)兩者堆聚而成為單叢[即合軸型(sympodium)或粗型(pachymorph)],竿柄有節而無芽,通常亦不在其上生根,它著作較長的延長時,稱之為假鞭(pseudorhizome),此時地面竿則為多叢兼疏稀散生,如同時兼有上述兩類型的地下莖,則稱為復軸型(amphipodium),其地面竿自然為多叢性的;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長方式,即由地下莖(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稱shoot)),它最初有不分枝的短暫時期。

葉二型,有莖生葉與營養葉之分;莖生葉單生在竿和大枝條的各節,相應地稱為竿籜(culm-sheath)、枝籜(branehsheath),它們有頗為發達的籜鞘和較瘦小而無明顯中脈的籜片,在兩者間的聯結處之向軸面還生有籜舌,此外籜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籜片絕對無柄;營養葉二行排列互生於枝系中末級分枝(常稱具葉小枝)的各節,並可形成類似複葉形式的同一面,其葉鞘常彼此重疊復蓋,相互包卷,葉鞘頂端還可生有葉舌、葉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屬物,葉片具葉柄,中脈極顯著,次脈及再次脈亦均明顯,小橫脈易見或否,葉柄簡短,位於葉鞘頂端由內外兩個葉舌所形成的杯狀凹穴之內,因基部具關節,故嗣後葉片能連同葉柄一齊從鞘上脫落,而葉鞘則在枝條上存留較久。

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長(數年、數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種終生只有一次開花期,花期常可延續數月之久。竹類花序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為有如普通禾草那樣,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習慣上以小穗為一單位)可形成各種式樣的花序,它們的發育是一次性完成的,術語上稱為單次發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著生部位都是在植株營養體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營養葉[稱旗葉(flagleaf或uppermostleaf)]之上,花序軸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實心,即內部結構上下均勻一致,分枝處(包括小穗柄著生處)無明顯的節,偶可有小形的鱗片狀苞片,其腋內無芽,僅在枝腋有時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類中稱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與另一類型即假花序(falseinflorescence)相對應;後一類型的基本結構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頂生於極為短縮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內側照例有1片先出葉外。

孝順竹孝順竹

其上方的葉器官均減退呈穎狀或外稃狀的苞片,且連同頂生的小穗在外觀上混為一體而類似“小穗”,但此實為一複合性的構造物,其下方屬於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內常有小枝芽[此時該苞片稱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bract)],如果此腋芽發育,則可成長為次生假小穗,後者的腋芽也有可能發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複,最後可形成一團假小穗叢,這是由各級假小穗依次發育生長而成的,故稱此假小穗叢為續次發生(interauctantinflorescence),它們著生在營養枝甚至在主竿的各節以形成穗狀、圓錐狀或球形的頭狀等式樣的花枝,惟其主軸及分枝均並不特化,仍與營養枝無異,還是有著明顯的節和中空的節間,因此也有人常將此花枝誤稱為“花序”。

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穎l至數片或可無穎,有時將穎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稱為過渡穎(transitional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內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與真正的穎有所區別;外稃具(3)5脈乃至多脈,先端無芒或有小尖頭,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從不為膝曲芒;內稃具2脈或更多脈,背部具2脊或呈圓弧形而無脊,先端有時可分裂或下凹;鱗被多為3片,稀可無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為多數(例如我國不產的群蕊竹屬OchlandraThwait.)花絲彼此分離或有部分的連合,甚至相互連成管狀或片狀而成為單體雄蕊(monadelphousstamen);雌蕊1,花柱l-3,柱頭(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圓形、長橢圓形或近於球形,有時基部乾縮而作具柄狀。果實有各種類型,穎果較常見,易與稃片相分離,果皮乾燥或新鮮時稀可肉質,有時為碩大型,此時則較子房原來體積增大許多倍(例如梨竹屬MelocannaTrin.),種臍線形,幾與果實同長,胚小,多為F+PP型或略變為其他類型,胚乳多為單粒澱粉質(梨竹屬等可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12。

模式屬:竹屬BambusaRetz.Corr.Schreb.(nom.cons.)mbosRetz.(nom.rej.)竹亞科(不包括我國不產的草本竹類)就狹義而言計有70餘屬1000種左右,一般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尤以季風盛行的地區為多,但也有一些種類可分布到溫寒地帶和高海拔的山嶽上部;亞洲和中、南美洲屬種數量最多,非洲次之,北美洲和大洋洲很少,歐洲除栽培外則無野生的竹類。在產地通常與其他植物伴生,但亦可形成純群。中國除引種栽培者外,已知有37屬500餘種,分隸6族;其自然分布限於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少數種類還可向北延伸至秦嶺、漢水及黃河流域各處。

本科概述

孝順竹孝順竹

植物體木本(竹類和某些高大禾草亦可呈木本狀)或草本。根的類型極大多數為鬚根。莖多為直立,但亦有匍匐蔓延乃至如藤狀,通常在其基部容易生出分櫱條(sucker或shoot),一般明顯地具有節(node)與節間(internode)兩部分[莖在本科中常特稱為稈(culm),在竹類中稱為竿,以示與禾草者相區別;節間中空,常為筒形,或稍扁,髓部貼生於空腔之內壁,但亦有充滿空腔而使節間為實心者;節一處之內有有橫隔板(diaphragm)存在,故是閉塞的,從外表可看出鞘環(sheathnode)和在鞘上方的稈環(culmnode)兩部分,同一節的這兩環間的上下距離可稱為節內(intrahode),稈芽即生於此處。

葉為單葉互生,常以1/2葉序互動排列為2行,一般可分3部分:①葉鞘(leafSheadth),。它包裹著主稈和枝條的各節間,通常是開的,以其兩邊緣重疊復蓋,或兩邊緣癒合而成為封閉的圓筒,鞘的基部稍可膨大;②葉舌(ligule)位於葉鞘頂端和葉片相連線處的近軸面,通常為低矮的膜質薄片,或由鞘口燧毛來代替,稀為不明顯乃至無葉舌,在葉鞘頂端之兩邊還可各伸出一突出體,即葉耳(auricle),其邊緣常生纖毛或燧毛③葉片(blade),常為窄長的帶形,亦有長圓形、卵圓形、卵形或披針形等形狀,其基部直接著生在葉鞘頂端,無柄少數禾草及竹類的營養葉則可具葉柄(petiole),葉片有近軸(上表面)與遠軸(下表面)的兩個平面,在未開展或乾燥時可作席捲狀,有1條明顯的中脈(midrib)和若干條與之平行的縱長次脈(sècondaryveins),小橫脈(crossedveitilet)有時亦存在。

孝順竹孝順竹

花風媒,只有熱帶雨林下的某些草本竹類可罕見蟲媒傳粉;花常無柄,在小穗(rachilla)上互動排列為2行(尤以多花時為然)以形成小穗(spikelet),由它們再組合成為著生在稈端或枝條頂端的各式各樣的複合花序,惟有一部分竹類的小穗可直接著生在竿和枝條之節處,此情況可說是無真正的花序而僅有花(floweringbranch),小穗軸實為一極短縮的花序軸(rachis),在其節處均可生有苞片(boract)和先出葉中(prophyll)各1片,若其最下方數節只生有苞片而無他物,則此等苞片就可稱為穎(glume),而陸續在上方的各節除有苞片和位於近軸的先出葉外,還在兩者之間具備一些花的內容,此時苞片即改稱為外稃(lemma),先出葉相應地稱為稃(palea),在習慣上通常將此兩稃片(anthoecium)連同所包含的花部各器官統稱為小花(floret),以一朵兩性小花為例。

它計有:①外稃:通常呈綠色,有膜質、草質、薄革質、革質、軟骨質等各種質地,先端漸尖、急尖、鈍圓、截平、微凹或二裂者,常具平行縱脈,主脈申出乃至成芒(其他脈亦可如此);②內稃;常較短小,質地亦較薄,先端多呈截平或微凹,背部具2脊,亦有若干平行縱脈,其2脊可伸出成小尖頭或短芒;③鱗被(亦稱漿片)(lodicule):此為輪生的退化內輪花被片,計2或3片,稀可較多或不存在,形小,膜質透明,下部具脈紋,上緣生小纖毛;④雄蕊:其數為(1)3—6枚,稀可為多數,下位,具纖細的花絲與二室縱裂開(稀可頂端孔裂)的花葯,後者常以中部背著花絲頂端,嗣後成熟時能伸出花外而擺動,用以散布花粉;⑤雌蕊1,具無柄(稀或有柄)一子室的子房,花柱2或3(稀1枚或更多),其上端生有羽毛狀或帚刷狀的柱頭,子室內僅含1粒倒生胚珠,它直立在近軸面(即靠近內稃)一側之基底。果實通常多為穎果(caryopsis),其果皮質薄而與種皮癒合,一般連同包裹它的稃片合稱為穀粒(grain),此外亦可有其他類型的果實而具游離或部分游離的果皮;種子通常含有豐富的澱粉質胚乳及一小形胚體,後者位於果實或種子遠軸面(即靠近外稃)的基部,在另一側或其基部從外表即可見到線形或點狀的種臍(hilium),通常線形種臍亦稱為腹溝(ventralsulcus)。

模式屬:早熟禾屬PoaL.本科已知約有700屬,近10000種,是單子葉植物中僅次於蘭科ORCHIDACEAE的第二大科,但在分布上則較之更為廣泛而且個體遠為繁茂,亦即它更能適應各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甚至可以說,凡是地球上有種子植物生長的場所皆有其蹤跡。中國各省區都有其分布,除引種的外來種類不計外,國產200餘屬,1500種以上,可歸隸於7亞科,約45族。

本目概述

本目只含禾本科一科,其性狀描述可詳見該科。過去有人認為它的親緣與莎草科CYPERCEAE有較密切的關係,故將此兩科同歸隸於穎花園GLUMIFLORAE之內。據新近的研究,特別是通過葉解剖與孢粉學等方面的研究,已證明未本科很可能是從須葉藤科FLAGELLARIACEAE的域外草屬JoinvilleaGaudichaud這一類型的植物演化而來。禾本科與莎草科只是形態上的相似,並非有真正的親緣,故它們不應同隸於一目。

相關變種

50b. 毛鳳凰竹(變種)(湖南)

孝順竹孝順竹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籜鞘背面被糙伏毛。

產江西、湖南。生於曠地或溪邊。模式標本采自湖南長沙。

經查閱河邊竹 Bambusa strigosa Wen 和毛鳳凰竹 B. multiplex (Lour.)Raeuschel var. incana B. M. Yang 的主模式標本(前者為金劍榮、方偉 JW81501,Holotyp.,ZJFI,後者為歐立榮 6632,Holotyp.,HNTC)看來兩者都是同一種系,故將河邊竹作為本變種的異名。

50c. 觀音竹(變種)(廣東)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分特徵為竿實心,高1-3米,直徑3-5毫米,小枝具13-23葉,且常下彎呈弓狀,葉片較原變種小,長1.6-3.2厘米,寬2.6-6.5毫米。

原產華南地區。多生於丘陵山地溪邊,也常栽培於庭園間以作矮綠籬,或盆栽以供觀賞。

50d. 石角竹(變種)(台灣)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蘀鞘先端近於兩側對稱的寬拱形。

產台灣。常年植於旱地田野間和山麓,廣州庭園間也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本變種常栽培以作綠籬和防風林。

50e. 黃紋竹(栽培型)(廣西植物)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竿節間在具芽或具分枝的一邊具黃色縱條紋。

產四川。栽培於成都望江樓公園。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成都。

50f. 小琴絲竹(栽培型)(四川) 圖版26: 16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竿和分枝的節間黃色,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竿籜新鮮時綠色,具黃白色縱條紋。

四川、廣東和台灣等省於庭園中栽培。

竿和分枝的色澤鮮明,有如黃金間碧玉,在庭園種植以供觀賞。

50g. 銀絲竹(栽培型)(香港) 圖版26: 17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竿下部的節間以及籜鞘和少數葉片等皆為綠色而具白色縱條紋。

廣州和香港於庭園中栽培。

為庭園中栽培的觀賞品種。

50h. 垂枝竹(栽培型)(擬)

本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分枝下垂,葉片細長,一般長10-20厘米,寬8-16毫米。

原產我國,廣州庭園中有栽培。

為庭園觀賞品種,葉片細長,枝葉下垂,形似垂柳,甚為美觀。

50i. 鳳尾竹(栽培型)(中國竹類植物志略)

本栽培品種與觀音竹 B. multiplex var. rivierorum R. Maire 相似,但植株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彎,具9-13葉,葉片長3.3-6.5厘米,寬4-7毫米等特徵與之有別。

原產我國,華東、華南、西南以至台灣、香港均有栽培。

多種植以作綠籬或供觀賞。

50j.小葉琴絲竹(栽培型)(擬)

本栽培型與鳳尾竹 B. multiplex cv. Fernleaf 相似,其不同處在於植株較矮小,高1-3米,竿初時色淡紅,後轉為黃色並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小枝下彎,具12-20葉,葉片長1.6-3.8厘米。

台灣和香港的庭園中有栽培。

種植於庭園中供觀賞。

生長習性

孝順竹孝順竹

為南方暖地竹種,主產廣東、廣西、福建等省,江蘇、浙江、安徽南部栽植亦能正常生長。系叢生竹類中之較為耐寒者。性好高爽,適生於溫暖濕潤、背風、土壤深厚之環境中。

繁殖培育

以母竹移栽最為簡便,應於3月間進行,以竿基芽眼肥大,鬚根發達者為佳,母竹留枝2、3盤。至於移兜栽植,則不留竿部,只栽竹兜也會成活。也可用分根或埋條繁殖,剪取每節帶葉枝條埋土繁育。

主要價值

可栽在道路兩旁或圍牆邊緣作綠籬或叢植庭園觀賞。竹稈叢生,四季青翠,姿態秀美,宜於宅院、草坪角隅、建築物前或河岸種植。若配置於假山旁側,則竹石相映,更富情趣。可食用。

觀賞價值

又名鳳凰竹、蓬萊竹、慈孝竹。桿高2-7米,徑1-3厘米,綠色,老時變黃色,喜溫暖濕潤氣候,排水良好濕潤土壤,是叢生竹類中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 竹種之一,可以引種北移。本種桿青綠色,枝葉密集下垂,形狀優雅、姿態秀麗,為傳統觀賞葉竹種。多栽培於庭院供觀賞,在庭院中可孤植、群植,作劃分空間的高籬;也可在大門內外入口角道兩側列植、對植;或散植於寬闊的 庭院綠地;還可以種植於宅旁作基礎綠地中作緣籬用。也常見在湖邊、河岸栽植。若配置於假山旁側,則竹石相映,更富情趣。

鳳凰竹生長在園林里並不特別引人注目,可生長在原野給人感覺就不一樣了。印象最深的,是岷江兩岸的鳳凰竹,當倚在船尾眺望岷江兩岸,清晨薄霧迷漫的田野上,一叢叢鳳凰竹,或近或遠,亦濃亦淡,美得超凡脫俗!不僅從寶雞越秦嶺入川所體驗的驚心動魄、也不僅訪青城、遊樂山、登峨眉激發的萬丈豪情、還因為自樂山舟行重慶,岷江兩岸的鳳凰竹如詩如畫啊。

食用價值

孝順竹開花後,可以在花中找到“竹米”,竹米可以食用,炒後十分美味。

美味佳肴

孝順竹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牠生產的筍而出名。根據《太平市志》的記載,這種野生的竹筍,只在草湖溪兩側及花蓮地區才有比較大的生產量,而且牠的分布區域以頭嵙山礫石層的地質為主,其它的地質亦偶有分布,這和牠偏好崩塌地的生育特性應有關係。

孝順竹孝順竹

每年國曆六月底到九月初是竹筍的主要採收期,尤其七、八月份的產量最多,根據了解,采筍人的入山途徑雖有從清水坑溪,也有從北坑溪,但絕大多數人主要還是從黃竹里沿著草湖溪進入。

2004年八月份平均每日約有十名左右的人從黃竹里草湖溪入山采筍,另從清水坑溪入山采筍的約有五人左右;采筍人每天約可採收十幾斤的筍,比較清楚所謂筍路的識途老馬,則可採收到二十幾斤;要購買的話可得先行預約才有,當地賣價每斤約120-130元,採收人主要來自大里塗城、瑞城、竹子坑等地區,黃竹本地的居民,這時期因為農忙(龍眼採收期),入山采筍的人反而少。今年在七二水災過後,可能因為土質鬆動比較危險,大家不敢貿然入山;也可能因為蓬萊竹根部淘空,出筍不易的關係,採摘的人數比往年少。要不然根據當地老一輩人的說法,以前孝順竹分布比較廣,當地人靠采筍補貼家計的不在少數,每天叄十餘人清早摸黑入山采筍,盛況可謂空前。

假如各位身歷其境,你將會發現采筍人必須冒著相當大的風險,攀爬在陡峭的岩壁上,所以大家為求心安,都會在草湖溪的溪畔燃燒紙錢,祭拜山神及好兄弟,祈求平安,然後才從旁邊的礫石山壁往上爬;幾年前的夏天就發生過一位采筍人墜崖的事件,當時雖然立即出動直升機前往救援,卻仍挽回不了那條寶貴的性命。

看到峭壁上有幾根筍從竹叢中冒出來,不摘實在可惜,硬是攀爬上去採下來。沒辦法,沒這樣子摘,哪有得吃?八十八歲的張老太太回想年輕時候采筍的情景。好不容易採下一根根約和拇指同大小的蓬萊筍後,采筍人多就在溪旁做初步的剝殼處理。筍的特別之處,就是牠除了筍尖外,只有各節間上緣2-3公分左右的部分,才比較纖嫩可食,因此處理起來格外費功夫。處理後背袋輕了許多,卻還得趕在下午後雷陣雨前下山,以免遇到山洪爆發呢!

開花死亡

孝順竹雖然是常見的植物,但是見到它開花的人卻不多。那么,孝順竹開花嗎?開花。因為竹子是有花植物,自然也要開花結實。大概是由於竹子的大多數種類,不像一般有花植物那樣,每年開花結實,因此有人誤認為竹子不開花。

孝順竹孝順竹

由於竹子的種類不同,開花周期長短也不一樣,這也是受遺傳性的影響。有的竹子十幾年、幾十年才開花,如牡竹、版納甜竹需要30年左右才開花,茨竹、馬甲竹需要32年才開花,箣竹屬有的種類需要80多年才開花;有的甚至長達百年才開花,如桂竹需要120年才開花。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如群蕊竹、線痕箣竹,一年左右開一次花;而唐竹、孝順竹,則開花無規律性。

正是因為孝順竹開花比較少見,並且在開花後綠葉凋零,枝幹枯萎,成批的死去,所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誤認為竹子開花是“不祥之兆”,使人們對這種自然現象產生了神秘感和種種疑問。

為什麼孝順竹開花後成片枯死呢?這是人們長期感到迷惑不解的問題,科學家對此也持有不同觀點。有的科學家認為,竹子生長到一定的年齡,必然會出現衰老,為繁衍後代,在生命結束之前開花、結果。他們作了如下解釋:植物的根、莖、葉叫做營養器官,它們的生長稱為營養生長;植物的花、果實、種子叫生殖器官,它們的生長稱為生殖生長。植物的開花習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次開花植物,如稻、麥、竹子等;另一類是多次開花植物,如蘋果、梨等。一次開花植物一生就開一次花,其特點是,生長前期營養生長占優勢,當營養生長達到一定階段後,生殖生長就漸漸轉向優勢,最後開花結實。因為開花結實要消耗掉大量的有機養料,而這些養料來自根、莖、葉,所以開花結實後,營養器官中貯存的養料大部分被消耗,不能再生活下去,就逐漸枯死了。一次開花植物小麥和水稻是這樣,當然竹子也不例外。竹子開花,使竹鞭和竹竿貯藏的養分被消耗盡,多數種類,如毛竹、梨竹等,開花後地上和地下部分全部枯死。但是,象斑竹、桂竹、雅竹等少數竹種,開花後地上部分死亡,而地下部分的芽仍能復壯更新;也有個別竹種如水竹、花竹等,開花後植株葉片仍保持綠色,地下部分也不枯死。不過,應儘快砍去花枝,以減少營養消耗,從而保證竹林的正常生長。

孝順竹孝順竹

孝順竹開花在中國古書中早有記載。《山海經》中這樣寫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晉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晉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結子如麥,又二年春巴西群竹生花。”

大面積竹林開花,會造成很大損失。1984年夏季,中國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的孝順竹大量開花,開花後大片竹林枯死,造成珍稀動物大熊貓因缺食而死亡。

孝順竹開花是一種生理現象,一般發生在天氣長期乾旱、竹林土壤板結、雜草叢生、老鞭縱橫的竹園。這是因為竹子嚴重缺水,營養不足,光合作用減弱,氮素代謝降低,糖濃度相應增高,造成糖氮比較高,為花芽的形成和開花創造了條件。可見,竹子開花是惡劣的生長環境所引起的。因此,根據竹種的特性,採取適當的管理措施,即可控制孝順竹開花。例如,採用鬆土、施肥、蓋土、澆水、挖竹蔸、防治病蟲害等措施,為竹子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就可避免竹林出現開花現象。由此看來,保護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孝順竹開花後,可以在花中找到“竹米”,竹米可以食用,炒後十分美味。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具1片頂生子葉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基數常為3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