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目

莎草目

莎草目,草本或木本,多具根狀莖。單葉、有葉鞘。花單生於穎狀苞片內,由1至多數小花組成小穗,由小穗組成各式花序;花被鱗片狀、剛毛狀或缺;心皮2~3,子房上位,1室,穎果或堅果。沙蘆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乾燥草原、沙地。為良好的牧草,各種家畜均喜食。禾草被稱為飼料之王,其中最寶貴的旱生飼用禾草有羊草、冰草、溚草、沙蘆草、大針茅、沙竹等。沙蘆草還是良好的固沙植物,是乾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區退化草場補播的較好材料。典型的早生植物,極耐乾旱和寒冷,並耐風沙的侵襲。生命力強,適應性廣,在年降水量200~300毫米地區亦能生長;即使1/3根系刮出地面仍能存活、開花結實。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的土質為好。

基本信息

簡介

莎草屬莎草屬

莎草目是單子葉植物綱的一個目。2003年根據植物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II 分類法將原來分在莎草目帚燈草目谷精草目鴨跖草目中的部分科合併為一個禾本目。
本目植物分布相當廣,幾乎遍布全世界,凡是能生長種子植物的地方都有本目植物生長,而且是人類糧食和飼養動物飼料的主要來源,與人類的關係極為密切。

草本。葉具葉鞘。花生於穎狀苞片內,由1至多數小花組成小穗;花被退化為鱗片狀、剛毛狀、鱗被狀或缺如;子房上位,由2—3心皮構成,1室。

莎草科

玉米玉米

多年生或較少為一年生草本,常有根狀莖。莖特稱為稈,常三稜柱形,實心,少數中空。葉基生或稈生,通常3列,葉片條形,基部常有閉合的葉鞘,或葉片退化而僅具葉鞘。花小,單生於鱗片(穎片)的腋內,兩性或單性,2至多數帶鱗片的花組成小穗;小穗單一或若干枚再排成穗狀、總狀、圓錐狀、頭狀或聚傘花序;花序下面通常有1至多枚葉狀、剛毛狀或鱗片狀苞片,苞片基部具鞘或無;鱗片在小穗軸上左、右2列或螺鏇狀排列;花被缺或退化為下位剛毛或下位鱗片;雄蕊3,少為2—1;花粉多為梨形,也有圓球形或扁三角形,3核,單孔很少2—4孔,外壁較薄,表面具模糊顆粒狀雕紋;子房1室,1胚珠花柱1,柱頭2—3(圖8-148)。果實多為堅果或者有時為苞片所形成的囊包所包裹,三棱形,雙凸狀、平凸狀或球形。染色體:X=5-60。約96屬,9 300種,廣布於全世界,以寒帶、溫帶地區為最多;我國有31屬,670餘種,分布全國各地。

1.藨草屬(Scirpus) 稈三棱形,少為圓柱形,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或縮短成頭狀,花序下苞片似稈的延長或葉狀;小穗有少數至多數花,鱗片螺鏇狀排列,每鱗片內包1兩性花,或下面1至數個鱗片內無花;下位剛毛2—9或缺如;花柱基部不膨大。約200餘種,廣布。我國約有40餘種,常見的有:藨草(S.triqueterL.),稈粗壯,三棱形,近基部有2—3個葉鞘,最上一鞘頂端具葉片。花序假側生,苞片1枚,為稈的延伸部。除廣東以外,各地均有分布。莖纖維為編織草蓆和草帽原料,亦可造紙。荊三棱(S.yagara Ohwi),稈高大粗壯。葉稈生,條形。葉狀苞片 3—5,長於花序;下位剛毛6。幾與堅果等長。分布於我國東北、華東和西南各地。莖葉可造紙,作飼料,塊莖藥用;也是制電木粉、酒精、甘油等的工業原料。
2.莎草屬(Cyperus) 稈散生或叢生,通常三棱形。葉基生。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有時短縮成頭狀,基部具葉狀苞片數枚。小穗2至多數,稍壓扁,小穗軸宿存;鱗片2列;無下位剛毛。柱頭3,很少2。堅果三棱形。約380種,分布於溫帶和熱帶。我國約30餘種,多分布在華南、華東和西南各省區。香附子(C.rotundus L.)(圖8-149),根狀莖匍匐,細長,生有多數長圓形、黑褐色塊莖。葉片狹條形;鞘棕色;常裂成纖維狀。稈頂有2—3枚葉狀苞片,和長短不同的數個傘梗相雜,傘梗末梢約各生5—9個線形小穗。乾燥的塊莖,名香附,可提取香附油,含α-、β-香附酮,和α-、β-香附醇等;可作香料,入藥,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作用。鹹水草(短葉茳芏)(C.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 Böcklr.),多年生草本。產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四川等省,是一種改良鹽鹼地和發展多種經營的優良植物。稈可編織草蓆、坐墊、提包和草帽等。油莎豆(C.esculentus L.),引入栽培,塊莖含油率達27%,可供食用。

3.苔草屬(Carex) 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具3雄蕊;雌花子房外包有苞片形成的囊包(即果囊),花柱突出於囊外,柱頭 2—3。約2000種,廣布世界各地;我國約400種,各省均產,主要分布於北方。彎囊苔草(C.dispalata Boott),稈粗壯,基部葉鞘暗紫紅色。苞片葉狀,無苞鞘;囊包無毛,卵狀橢圓形,有三棱,呈鐮狀彎曲。分布於東北及陝西、浙江、江蘇、廣東、台灣、湖南、湖北、雲南、四川等省。舌葉苔草(C.ligulataNess ex Wight),稈粗壯,三棱形。葉鞘口部有明顯的繡色葉舌。分布於華南、西南、華中及安徽、浙江、江蘇、陝西、西藏等省區。烏拉草(C.meyeriana Kunth),稈叢生,粗糙。小穗2—3,雄小穗頂生,圓筒形;雌小穗生於雄小穗下方,近球形。分布於東北,號稱“東北三寶”之一。主要用於冬季作填充物,具有保溫作用。全草還供編織和造紙用。
4.荸薺屬(Eleocharis) 稈叢生或單生。葉只有葉鞘而無葉片,苞片缺;小穗1,頂生,常有多數兩性花;花柱基部膨大成各種形狀,宿存於堅果頂端。約150多種,廣布於世界溫暖地區。我國約有25種,遍及全國各地。荸薺[E.dulcis(Burm. f.) Trin. ex Henschel],匍匐根狀莖細長,頂端膨大成球莖,為食用荸薺。稈叢生,圓柱狀,有多數橫隔膜。各地栽培。球莖除供食用外,也供藥用,清熱、止渴、明目、化痰、消積。
莎草科常見的植物還有飄拂草屬(Fimbristylis),廣布於南、北各省。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 Rottb.),全草及根狀莖入藥。蒲草[Lepironia articulata(Retz.) Domin],原產馬達加斯加,廣東常栽培於池塘或水田中,稈供織席或編袋用。

本科重點特徵 稈三棱形,實心,無節,有封閉的葉鞘,葉3列,堅果。

禾本科

玉米

草本或木本,有或無地下莖,地上莖特稱為稈。稈有顯著的節和節間,節間多中空,很少實心(如玉米高粱甘蔗等)。單葉互生,2列,每個葉分葉鞘、葉片和葉舌3部分;葉鞘包著稈,包著竹稈的稱籜鞘,葉鞘常在一邊開裂;葉片(籜鞘頂端的葉片稱籜葉)帶形或線形至披針形,具平行脈;葉舌(圖8-150)生於葉片與葉鞘交接處的內方,成膜質或一圈毛或撕裂或完全退化;籜鞘和籜葉連線處的內側舌狀物稱籜舌;葉鞘頂端的兩側常各具1耳狀突起,稱葉耳,籜鞘頂端兩側的耳狀物稱籜耳,葉舌和葉耳的形狀常用作區別禾草的重要特徵。花序是以小穗為基本單位,在穗軸上再排成穗狀、指狀、總狀或圓錐狀;小穗有1個小穗軸,通常很短,基部常有一對穎片,生在下面或外面的1片稱外穎,生在上方或裡面的1片稱內穎,小穗軸上生有1—多數小花,每一小花外有苞片2,稱外稃和內稃,外稃頂端或背部具芒或否,一般較厚而硬,基部有時加厚變硬稱基盤;內稃常具2隆起如脊的脈,並常為外稃所包裹,在子房基部,內、外稃間有2或3枚特化為透明而肉質的小鱗片(相當花被片),稱為漿片(鱗被)(漿片的作用在於將外稃和內稃撐開,使柱頭和雄蕊容易伸出花外,進行傳粉);由外稃及內稃包裹漿片、雄蕊和雌蕊組成小花;小花兩性或稀單性;雄蕊通常3,很少1、2、4或6枚,花絲細長,花葯丁字形著生,可搖動,有利於風力傳粉;花粉近球形至卵圓形,3核,具單孔,典型的具1小孔,孔周圍有凸起的邊緣;雌蕊1,由2—3心皮構成,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2,很少1或3;柱頭常為羽毛狀或刷帚狀(圖8-151)。果實的果皮常與種皮密接,稱穎果,或稀為胞果、漿果等。種子含豐富的澱粉質胚乳,基部有1細小的胚。染色體:X=2—23。

禾本科是種子植物中的 1個大科,約750屬,1萬餘種。我國有 225屬,1200多種。通常分為2個亞科,即竹亞科(Bambusoideae)和禾亞科(Agrostidoideae);或3個亞科,即竹亞科、稻亞科(Oryzoideae)和黍亞科(Panicoideae)或竹亞科、早熟禾亞科(Pooideae)和黍亞科;或5個亞科,即竹亞科、稻亞科、早熟禾亞科、畫眉草亞科(Eragrostidoideae)和黍亞科。最近有分為7個亞科,即竹亞科、蘆竹亞科(Arundinoideae)、Centostecoideae亞科、虎尾草亞科(Chloridoi-deae)、黍亞科、早熟禾亞科、針茅亞科(Stipoideae)。
禾本科遍布於全世界,能適應多種不同環境,凡能生長種子植物處,均有其蹤跡。且本科植物多靠根狀莖蔓延繁殖,覆蓋地面,有綠化環境、保護堤岸、保持水土及海灘積淤等作用。陸地的大部分均為禾本科植物所覆蓋,構成各種類型草原的重要成分,在溫帶地區尤為繁茂。
禾本科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它是人類糧食的主要來源。同時也為工農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很多禾本科植物是建築、造紙、紡織、製藥、釀造、製糖、家具及編織的主要原料。在畜牧業方面,它又是動物飼料的主要來源。
亞科Ⅰ.竹亞科(Bambusoideae)稈一般為木質,多為灌木或喬木狀,稈的節間常中空;主稈葉(稈籜即筍殼)與普通葉明顯不同;稈籜的葉片(籜片)通常縮小而無明顯的中脈;普通葉片具短柄,且與葉鞘相連處成一關節,葉易自葉鞘脫落。染色體:X=12,稀 7、 6、 5。
本亞科約66屬,1000餘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少數屬、種延伸至亞熱帶和溫帶各地。我國26屬,200多種,多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
1.箬竹屬(Indocalamus) 灌木狀或小灌木狀竹類;稈散生或叢生,直立,節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通常與主稈同粗。葉片大型。約30餘種。我國約20種。闊葉箬竹[I.lati- folius(Keng) Mc-Clure],稈高約 1米,下部直徑 5—8毫米;稈籜宿存。分布於華東、陝南漢江流域等地區。稈宜作毛筆稈或竹筷;葉寬大,可制船篷與斗笠等防雨用品;亦用作包裹米粽。此外,稱為箬竹的尚有其他種類。葉的效用相同。
2.竹屬(Bambusa)(圖8-152)地下莖合軸,稈叢生,節間圓筒形,每節有多數分枝,小枝在某些種類可硬化成刺。籜葉直立,基部與籜鞘的頂端等寬,籜耳顯著。約100餘種。我國約60多種。鳳凰竹[B.multiplex(Lour.)Raeusch.],稈高2—7米,粗5—25毫米。枝條多數簇生於1節。葉常5—10生於1小枝上。分布於華南、西南各省,通常栽培供觀賞。變種鳳尾竹[B.multiplex var. nana(Roxb.) Keng f.],稈高2—3米,徑不超過10毫米。葉片通常10餘枚生於1小枝上,形似羽狀複葉。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栽培更多。佛肚竹(B.ventricosa McClure),稈有異型,畸形稈節間瓶狀。廣東特產,各地栽種或盆栽,供觀賞。

3.牡竹屬(Dendrocalamus) 喬木狀竹,地下莖為合軸型,稈叢生,直立,尾梢常下垂,節具多數分枝,籜葉常外反;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小穗軸不具關節;漿片缺,雄蕊6。麻竹(D.latiflorus Munro),稈高 20—25米;枝條常僅生於稈之上部,每小枝具葉7—10枚,葉梢上部貼生黃棕色細毛。小穗紅紫色至深紫色,含6—8小花。分布於華南至西南。筍味較甜,可作夏季蔬菜;竹稈粗大,是良好的建築用材;竹篾可編織;葉片可制斗笠等防雨用具。
4.剛竹屬(毛竹屬)(Phyllostachys) 稈散生,圓筒形,在分枝的一側扁平或有溝槽,每節有2分枝。約50種,大都分布於東亞,以我國為中心。我國約產40餘種,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以南。毛竹(P.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圖8-153),高大喬木狀竹類。稈圓筒形,新稈有毛茸與白粉,老稈無毛;稈環平,籜環突起而使竹稈各節只有1環。籜鞘厚革質;背部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及棕黑色暈斑;籜耳小,耳緣有毛。小枝具葉2—8。分布於長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區以及河南、陝西。適宜生長於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向陽背風的山坡生長良好。根據竹稈顏色的變化,可以判斷年齡:一年生竹稈為粉綠色,密被毛;二年生為綠色,毛脫落;三年生為黃綠色;四年生為黃色;微被白粉。一般四五年生的竹稈可選伐利用,筍供食用,可加工製作筍乾、筍衣等;稈供建築竹橋,膠合竹板,製造水管、浮筒、竹筏等;也可劈篾編織各種器具;纖維為造紙原料。桂竹(P.bambusoides Sieb. etZucc.),稈環隆起而使竹稈各節有明顯的2環,新稈綠色,常無粉,老稈深綠色;籜鞘黃褐色底密被黑紫色斑點或斑塊,常疏生直立短硬毛。小枝具葉3—6。分布於黃河流域至長江以南各省區。稈質堅硬,有彈性,為重要材用竹種,亦可劈篾編物,用途頗廣。

此外,分布於廣東、廣西、湖南的茶稈竹[Pseudosasa amabilis(McClure)Kengf.],竹稈可作滑雪杖,釣魚竿,運動器材等。
亞科Ⅱ.禾亞科(Agrostidoid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稈通常草質。稈生葉即是普通葉,葉片大多為狹長披針形或線形,具中脈,通常無葉柄,葉片與葉鞘之間無明顯的關節,不易從葉鞘脫落。
本亞科約 575屬,9 500多種,遍布於世界各地。我國約170多屬,約700餘種。
1.稻屬(Oryza) 圓錐花序頂生;小穗兩性,兩側壓扁,含3小花,僅1花結實,其餘2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位於頂生兩性小花之下;穎退化成兩半月形,附著於小穗柄的頂端;兩性小花外稃硬紙質,有或無芒,有5脈;內稃有3脈;雄蕊6。約25種,多分布於亞洲和非洲,我國有2種。稻(O.sativa L.)(圖8-154),一年生栽培作物,通常在幼時有明顯的葉耳,老時脫落。小穗長圓形;退化外稃錐狀,無毛,孕性花外稃與內稃遍被細毛,稀無毛;漿片卵圓形。水稻是我國栽培歷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根據近年發現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秈稻的存在,證明我國至少在6000—7000年前就已開始種植水稻,比世界各國都早。現全世界廣為栽培,東南亞各國出產尤多,以我國栽培面積最廣,產量占世界第一位,為最有價值的糧食作物,稻米除作主糧外,可制澱粉,釀酒,造米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煉糠醛,供工業,醫藥上用,又為營養甚高的牲畜飼料;稻稈為良好的牛草和造紙原料;谷芽和糯稻根供藥用,前者健脾開胃,消食,後者止盜汗。

2.蘆葦屬(Phragmites) 多年生高大植物。圓錐花序頂生;小穗含3—7小花;基盤細長,具絲狀柔毛。約有10種,我國有3種。蘆葦(P.communis Trin.),圓錐花序長10-40厘米,微向下垂;小穗通常有4—6小花;第一花常為雄性,第二花以上均為兩性。全國各地都有分布,生長於海灘、池沼、河岸的濕地,為優良固堤植物。嫩葉可作飼料;稈可建造茅房;纖維造紙;花序作掃帚;根狀莖含天冬醯胺、薏苡內酯、還原糖、蛋白質、澱粉等,入藥能清肺胃熱,生津止渴,止嘔除煩。
3.小麥屬(Triticum)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穗狀花序直立,頂生,小穗有小花3—9,兩側壓扁,無柄,單獨互生於穗軸的各節;穎近革質,卵形,有3至數脈,主脈隆起成脊。穎果易與稃片分離。約20種,分布於歐洲、地中海及亞洲西部。我國常栽培的如小麥(T.aestivum L.)(圖8-155),稈高可達1米以上,通常具6—7節。葉片條狀披針形,葉耳、葉舌較小。穗狀花序約由10-20個小穗組成,排列在穗軸的兩側;穎近革質,有銳利的脊,5—9脈,頂端有短尖頭;外稃厚紙質,5—9脈,先端通常具芒;內稃與外稃等長;花兩性;漿片2;雄蕊3。穎果橢圓形,腹面有深縱溝,不和稃片粘合,易於脫離。本種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麥粒磨粉,為主要糧食,入藥有養心安神作用;麥芽助消化;麥麩是家畜的好飼料;麥稈可編織草帽、刷子、玩具及造紙。栽培的品種和類型很多。

4.大麥屬(Hordeum)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頂生穗狀花序或因三聯小穗的兩側生者具柄而形成穗狀圓錐花序;小穗含1小花(稀含2小花);穗軸扁平。約有30種,分布於溫帶。我國連同栽培者約15種(包括變種),以西部、西北部及北部較多。屬中除糧食作物外多為優良牧草。大麥(H.vulgare L.),一年生。稈粗壯。葉鞘兩側有較大的葉耳;葉片扁平。穗狀花序,穗軸各節著生3枚發育的小穗。小穗通常無柄;穎線狀披針形,頂端延伸成芒狀;外稃披針形,具5脈,芒自頂端伸出。穎果成熟後,粘著內、外稃,不易脫落。果為制啤酒及麥芽糖的原料,亦可作麵食;麥芽可助消化;稈可編織草帽、玩具或造紙。青稞(裸麥)(H.vulgare var. nudumHook.f.),穎果成熟後易於脫出稃體,不粘著。我國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果食用,造酒為青稞酒。
5.燕麥屬(Avena) 一年生草本。圓錐花序;小穗下垂,含2至數小花;穎草質,長於下部小花,有7—11脈;子房有毛。約25種,分布於大陸的溫寒地帶。我國有7種,2變種,多為栽培者。本屬多數種類為很有營養價值的糧食和飼料;穀粒可制麵粉及作粥飯;谷糠、稈、葉均為家畜飼料。燕麥(A.sativa L.),小穗含1—2小花;小穗軸近無毛,不易斷落;外稃背部無毛。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常見栽培。野燕麥(A.fatua L.),小穗含2—3小花;小穗軸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節脆硬易斷落。廣布於南、北各省區,為田間雜草,可作牛、馬的青飼料。
6.針茅屬(Stipa) 多年生草本。小穗有1小花;外稃細長圓柱形,緊密包卷內稃,芒基與外稃頂端連線處具關節。約有200種,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地區,在乾旱草原區尤多。我國有23種,6變種,主產西部。長芒草(S.bungeana Trin.),稈密叢生。葉片縱捲成針狀;外稃背部有縱行排列的短柔毛;芒兩回膝曲,扭轉。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及內蒙、西藏等地。抽穗前可作牲畜飼料,抽穗結實期間不宜放牧,因尖銳纖細的果實(外稃的長芒,基盤尖銳)易刺入牲畜身體或口腔,使牲畜(羊)受害而甚至死亡。
7.狗尾草屬(Setaria)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很少開展;小穗兩性,含1—2小花,單生或簇生,全部或部分小穗下扎以1至數枚剛毛狀不育小枝;小穗脫節於杯狀的小穗柄上,常與宿存的剛毛分離。約有14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和溫帶。我國約有17種。小米(粟、穀子)[S.italica(L.)Beauv.],一年生栽培作物。圓錐花序通常下垂。長10-40厘米,直徑1-5厘米。為北方栽培的雜糧,穀粒可供煮粥,釀酒。
8.甘蔗屬(Saccharum) 多年生草本,稈粗壯。圓錐花序;小穗兩性,成對生於穗軸各節,1無柄,1有柄;穗軸易逐節脫落。約12種,多分布於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約有5種。甘蔗(S.sinense Roxb.),稈直立,高約3米,在花序以下有白色絲狀毛。稈含多量糖液,為製糖的重要原料;製糖所得副產物作飼料,或制酒和酒精;蔗梢與葉片均為牲畜的良好飼料;鮮稈入藥,生津止渴;蔗渣為造紙及壓制隔音板與尼龍的原料。
9.高粱屬(蜀黍屬)(Sorghum)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圓錐花序;小穗成對著生於穗軸各節,穗軸頂端1節有3小穗;無柄小穗兩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外穎下部呈革質,平滑而有光亮。約3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我國約5種。高粱(S.vulgare Pers.),一年生栽培作物。稈實心,基部具支柱根。葉片狹長披針形,寬3—6厘米。小穗卵狀橢圓形。我國廣為栽培,東北最多。重要雜糧之一。穀粒供食用、制飴糖及釀酒;種子及根入藥,前者治嘔吐、泄瀉,後者治浮腫。
10.玉蜀黍屬(Zea)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基部節處常有氣生根,稈頂著生雄性開展的圓錐花序;葉腋內抽出圓柱狀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數鞘狀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縱行排列於粗壯的穗軸上。 1種,全世界廣泛栽培。玉蜀黍(玉米)(Zea mays L.)(圖8-156),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穗軸中的髓可提制澱粉、葡萄糖、油脂及酒精等;胚芽含油量高,可榨油,供食用,花柱含β-谷甾醇、糖類、蘋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維生素K3、α-生育酚醌等,入藥能利尿消腫,可治小便不利、腎炎、高血壓、糖尿病、肝炎等症;稈葉可作飼料,並可作造紙和其他工業用原料。

禾本科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常見的經濟植物還有黍(Panicum miliaceum L.),北方多栽培,為重要的雜糧。菰[Zizania caduciflora(Turcz.ex Trin.) Hand.-Mazz.],稈基為一種黑穗菌(Ustilago edulis)寄生後,變為肥嫩而膨大,稱茭白或茭筍,供食用;穎果可供藥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C. E. Hubb.),葉鞘大多長於節間;葉片新鮮時扁平,乾後內卷;穎及外稃頂端鈍,沿主脈有粗毛,背部質硬,邊緣近膜質。原產歐洲,生於潮水能經常到達的海灘。近年引入栽培於江蘇及浙江海濱,根莖蔓延迅速,是一種優良的海濱先鋒植物,除保灘護堤,積淤造陸外,並可作飼料、肥料、燃料及造紙等原料。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小穗單性,雌小穗位於花序下部,2—3個生於1節,僅1個發育,包藏在1念珠狀的總苞內;雄小穗位於花序上部,排列成總狀。分布幾遍全國。薏苡種子含脂肪油、薏苡內酯、胺基酸、糖類。入藥。香茅屬(Cymbopogon)有些種類的莖、葉可提制芳香油或作飼料和造紙。重要的牧草也有很多是禾本科植物,如羊茅(Festuca ovina L.)、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雀麥(Bromus japonicus Thunb.)、鴨茅(Dactylis glomerata L.)、鵝觀草(Roegneria kamojiOhwi)、蘇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披鹼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等都是很好的牧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是常見的稻田雜草。
本科重點特徵 本科和莎草科相似,但本科植物莖圓柱形,中空,有節,葉鞘開裂,葉2列,常有葉舌,葉耳,穎果,以此和莎草科區別。
莎草科和禾本科在分類系統中雖然傳統地聯合成一目,而近年來,不少作者已將這兩科分別組成單科目,這種見解,大部分已受到禾本科與帚燈草科(Restionaceae)、莎草科與燈心草科的明顯關係的支配。克朗奎斯特根據全部有用的資料(包括化學的、解剖學的和顯著的形態學特徵),認為莎草科和禾本科是緊密相關,並出自一個共同的來源成一角度而岔開,它們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兩者花部已達到簡化的階段,子房明顯地由2或3(稀4)心皮組成,1室,具1胚珠。值得注意的是禾本科和莎草科在化學組成上,並無不一致的地方。從全面考慮,這兩科太相似了,以致不能分開,因此兩科還是組成1目為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