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里鎮

孝里鎮

孝里鎮位於長清區西南20.8公里。因地勢低洼積水,曾名水裡鋪。東漢初,村南巫山(今孝堂山)上建郭巨墓,遂因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改名孝里,清代名孝里舖。孝里鎮全鎮面積124.60平方公里,下轄7個辦事處,57個行政村,5.32萬人口,現有耕地4658公頃。2004年,人口出生率為8.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8‰。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孝里鎮齊長城源頭遺址
孝里鎮地理位置優越,與齊河、東阿、平陰、肥城(市)毗鄰,是“濟南--泰安--聊城”三角區的中心,220國和濟菏高速貫穿南北,是濟南通往菏澤等魯西南地區的必經之路,濟菏高速在孝里設有出入口,具有獨特交通優勢。燕李浮橋連線黃河兩岸,境內道路縱橫交織。境內古蹟薈萃,文物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最古老的齊長城源頭遺址、晚清太古學派代表人物張積中傳授太古文化的發祥地黃崖山寨、長清革命的搖籃和省級森林公園大峰山風景旅遊區等。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相繼引進和培植了百信達工貿公司、熱噴塗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生產的脫硫除塵器獲山東省名牌產品,“環冠”牌獲省著名商標。以發展規模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標準化農業為重點,成立了大峰山瓜果蔬菜配送中心,註冊了“大峰山”、“孝堂山”、“靈芝山”、“齊城源”、“醬園春”、“聖泉”等農業品牌,品牌優勢日益呈現。畜牧業實現了“肉改”向“奶改”的轉變,對“利木贊”、“西門塔爾”肉牛和“波爾”山羊進行改良,建成高標準奶牛小區1處。舉辦了首屆孝堂山孝文化旅遊節,開展了孝子郭巨系列紀念和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成功舉辦了山東省首屆慈孝文化論壇,孝堂山“孝”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彰顯。孝里鎮先後被評為省級文明鎮、省級模範五保供養先進單位、市級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市級教育示範鄉鎮、市級衛生先進鄉鎮和長清區全方位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

行政區劃

轄:孝里一村、孝里二村、孝里三村、孝里四村、石崗村、老王坡村新王坡村、黃花園村、安蘭村、西辛村、東辛村、後辛村、勝利村、朱莊村、高莊村、馬莊村、郭莊村、公莊村、趙莊村、孟道口村、土台子村、後楚村四街村、金村、張營村、三義村、大街村、廣里村、廣里店村、潘莊村、龍泉官莊村、馬嶺村、方峪村、房頭村、嵐峪村、南黃崖村、中黃崖村、北黃崖村、南鳳凰村、北鳳凰村、常莊村、胡林坡村、楊莊村、大橋村、松竹店村、陳家峪村、姚河門村許道口村、袁道口村、太平莊村、米莊村、燕莊村、宋莊村、付莊村、龐道口村、劉營村、窪里村

經濟狀況

孝里鎮孝里鎮
孝里鎮以“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實現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58767萬元,同比增長8%,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6156萬元、25115萬元、1749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1%、10.2%、16.0%。全鎮財政收入346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7元,同比增長2.1%。

農業方面,孝里鎮以“創優環境,重點突破”為思路,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省畜牧改良示範鎮,逐步完善起萬畝魚藕生態農業觀光基地、地瓜澱粉加工生產基地,全鎮農業水平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工業方面,孝里鎮堅持“兩翼齊飛”,在保持環保設備、磁性材料等傳統項目的基礎上,將招商引資和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全鎮工業的重中之重,致力於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該鎮工業園區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分為工業南區、工業北區和商貿區。現工業園區已落實面積1070畝,園區內水、電、路、訊暢通,土地平整,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善。同時,工業園區具備了良好的管理機制,設有園區管委會,下設“一站式”收費辦公室和事務管理辦公室,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2004年底,全鎮擁有工業企業30家,個體業戶900戶。逐漸形成了以鑄造、磁性材料、陶瓷、環保、食品加工為主的新型工業體系。

名優特產

孝里鎮甘藍
大峰山無公害蔬菜

公司是以濟南市無公害瓜果蔬菜專業生產地為基礎,吸納周圍二十多個具有長期瓜果種植經驗且有一定規模的村而成立的集瓜果菜集種植、檢測、經營於一體的專業中心。

在上級黨委鎮府的領導下,中心無公害瓜菜種植規模已達二十萬畝,品種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瓜菜遠銷東北、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地在市區人大常委會和市區農業局、蔬菜局支持下一個現代化灌溉、生態效益示範區正已初步形成。為形成整體優勢,實現規模效益成立了大峰山無公害瓜果蔬菜中心,註冊了“孝堂山”牌蔬菜“大峰山”牌瓜果商標,同時興建了無公害專用有機肥廠,經濟難事書才具皮準,建立了無公害蔬菜檢測站。

本公司所轄萬畝保護栽培基地,經市質量監督局、蔬菜辦公室組織檢測和認證,已達到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公司主要有西瓜、甘藍、實桿芹菜、菠菜、白蓮藕、瓜果類、核桃、中華壽桃、玉杏、其他農產品有山雞蛋、雜糧、脫毒地瓜、澱粉、粉條、羅非魚、鯧魚、鯰魚等。年產量已達5百公斤,可根據客戶要求加工、包裝、送貨,是省、市各黨政機關、企業單位、院校、超市購買、配送無公害蔬菜產品的好去處。

甘藍

孝里鎮的廣里店村,素有“甘藍之鄉”的美譽,有耕地1800畝,是長清區重要的菜籃子。自1996年以來,認真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建立了300多畝無公害甘藍。日交量10萬公斤,註冊了“靈芝山”牌無公害農產品商標。2008年五月份該村又註冊資金50萬元,成立了“齊城源高貿有限公司”從事農產品綜合經營,為全鎮農產品流通打通了路子。

孝里鎮白蓮藕
白蓮藕

孝里鎮立足實際,在80年代初,率先從外地引進白蓮藕種植,經過20多年的精心選育和培植,光大農民掌握並積累了一套養藕的技術和經驗,畝產鮮藕由引進初期700公斤增加1500公斤以上,面積也由開始的幾十畝發展到2000多畝,由於摸索出科學的種植方法,他們種出的藕個大、鮮嫩。每隻長達1.5米左右,重達5公斤。有於白蓮藕產量大幅度增加,上門訂購的客商逐年增加,他們以靈活的推銷方式和誠實的供貨信譽,逐步打開了外地市場的大門,外銷數量逐年增加,有於產量倍增,種藕業戶均增收5000多元,是先樂“家家有藕種,戶戶有錢賺”的致富目標。

城鎮建設

孝里鎮孝里鎮
孝里鎮為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提升小城鎮的建設規模和檔次,不斷加大對小城鎮建設建設的力度,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集中利用有限資金,精心打造區域亮點,使城鎮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小城鎮正形神兼備地呈現出來。2008年2月21日,該鎮已成功迎接了濟南市“城鎮建設行動”領導小組的檢查,極好地為該鎮的城鎮化建設進程奠定了基礎

該鎮已高標準地建設好新老鎮駐地部分基礎設施,其中道路硬化和維修8000平方米,安裝路燈58盞,路沿石1100米,排水溝1100米,鋪設花磚5000平方米,綠化苗木200餘株。同時,在基礎完善的前提下,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適當超前”的原則,以市“城鎮建設行動”為契機,以小城鎮中心區域道路框架綜合配套建設為重點,確定在鎮政府周圍0.7平方千米範圍之內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城鎮的示範區域中心區。該鎮在中心區範圍內將重點實施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據此安排了“城鎮建設行動”工程為:“一軸、一周、一廣場”的建設(七條道路,一個廣場),的建設格局,“一軸”即以孝城街為建設中心軸;“一周”即鎮駐地周圍的郭巨路道路建設、、大順路道路改造、子騫路南段道路改造、子騫路北段道路建設、齊長城街道路建設、大峰山街道路改造、黃崖寨街七條道路改造形成“三縱、四橫”的交通道路體系;“一廣場”即鎮政府東側的中華孝文化廣。孝里鎮擬建設的中華孝文化廣場分兩部分,分別位於鎮政府東側和鎮政府後側。總面積為1.1萬m2,該廣場設計以綠地、鋪設花磚和設定標誌性景觀物——郭巨塑像、栽植各類名貴樹木為主,突出孝文化底蘊,安裝景觀燈,並輔以休息亭、健身設施、石桌、石凳等,將此建設成對外宣傳的視窗,弘揚孝文化的基地,健身娛樂的場所。同時還加大對城鎮環境整治力度,確定在孝城街沿線新修水沖式廁所兩處,配備垃圾清運車一輛,設定垃圾箱10個、果皮箱40個,各個道路設定標誌牌,並對廣告牌匾進行統一整治。

為確保城鎮建設行動進展順利,該鎮成立建設指揮部,由黨委書記任總指揮,鎮長任常務指揮,分管城鎮建設工作的副鎮長靠上做工作,建委、村鎮辦、執法中隊等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全力做好“城鎮建設行動”各項工程的指導、協調、監督和管理工作。同時,精心規劃設計,嚴格設計標準與招標,加強工程管理,科學確定施工方案,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嚴格質量關口”的原則,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政工程。據了解,該鎮“城鎮建設行動”將於2008年11月份底全面完成。

領導分工

孝里鎮視察工作
董慶哲黨委書記:主持鎮委全面工作,分管幹部、黨校、武裝工作。

董培忠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審計工作,側面農業經濟工作。

馬雍黨委副書記(黨群):協助董慶哲同志分管幹部、黨校、武裝工作,分管黨政辦、組織、宣傳、紀檢、人大辦、政協辦、武裝辦、團委、婦聯、工會、電視台、老幹部辦、旅遊辦工作,協調大峰山旅遊管委會工作;聯繫宋莊辦事處工作。

肖洪嶺黨委副書記(政法財貿):分管財貿辦、國稅分局、地稅分局、供銷社、交管所、糧所、郵政支局、網通公司、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民爆站、民政所工作,協調發廳、交警三中隊、國道收費處、燕李浮橋工作;聯繫馬嶺辦事處工作。

肖洪嶺黨委副書記(紀檢監察信訪)主持鎮紀委工作,分管監察辦、信訪辦工作,協助劉明忠同志分管審計工作;聯繫孝里辦事處工作。

張輝黨委委員(農業):分管農委、農技站、林業站、水利站、蔬菜辦、農機站、經管站(物價所)、統計站、獸醫站、屠宰站、漁場工作,負責抗旱防汛、護林放火、氣象、能源、黃河河務工作,協調東風電灌站工作;聯繫廣里辦事處工作。

張汝濤副鎮長(建委):分管建委、村鎮辦、房管所、土管所、城管執法中隊、“村村通”公路工作,協調濟荷高速公路工程、福壽園公司工作;協助董超同志聯繫胡林辦事處工作。

董超副鎮長(科教文衛計畫生育):分管教育辦、計生辦、衛生院、文化站、有線廣播電視、科技、農廣校工作,協調孝堂山文物管理所工作;聯繫胡林辦事處工作。

趙洪勇人大主席團副主席:協助做好人大主席團工作,以及黨委其他中心工作;聯繫廣里辦事處工作。

陳玉泉政協工作室副主任:主持政協工作是全面工作,協助做好“村村通”公路工作以及黨委其他中心工作;協助董培忠同志聯繫宋莊辦事處工作。

新農村建設

孝里鎮孝里鎮
該鎮把編制村莊規劃做為新農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已完成村莊編制規劃的村有龍泉官莊、廣里、潘莊等25個,正在實施的有10個。實現村莊“四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為目標,著力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根據各村的新村規劃,利用春季有利時機,全鎮新增綠地面積3000平方,新植各類綠化苗木2萬株,新修街頭小廣場4處,新修村內排污管道6萬米,新安路燈700盞。按照“政策扶持,政府引導,全民參與”的原則,切實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在2007年完成1200個沼氣池建設的基礎上,力爭2008年新建戶用沼氣池1000個,現已建成300個,沼氣池協會2個。實現了農村秸桿利用的節約化、資源化、能源化,促進農村節能減排,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學習借鑑章丘市三澗溪村經驗,研究適合各村實際的為民服務方式,積極搭建為民服務載體。針對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在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空殼家庭”的實際,各村組織黨員、幹部和一些農村各行業的能人與“空殼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及時為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以黨員幹部和這些能人為中心結成一些小合作體,共同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之中來,春秋二季“三大堆”的清理、新植花草樹木的管理、新建街道及平時日常街道的保潔、春種秋收等大家互相幫忙,形成一種新的良好的鄰里關係,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發展。五是充分發揮龍泉官莊、趙莊等示範村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區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四街村這個典型。在村村通公路建設中,四街村多方酬資124.6萬元,將村內4米以上的街道全部硬化,實現硬化總長度達6.85公里,總面積達27476平方米。在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中,建設沼氣池78戶,在村莊環境整治過程中,共清理垃圾800立方,安裝路燈120盞。今年該村將整修排水溝1200米,栽植綠化苗木5000株,建設文化娛樂廣場四處,建設垃圾池15個,建設沼氣池140戶,爭取本年度內70%的戶用上沼氣池,50%的戶安裝上太陽能,真正實現村莊綠化、淨化、亮化、美化的目標,切實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特色村屯

孝里鎮明清古村
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齊長城西端起源處,有一個群山環抱的明清古村——方峪。村里滿目滄桑的老屋主要是石頭建成,歷經數百年依舊巍然屹立,最古老的已經近500歲了。

這個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村中的主要建築是明清期間建成,有近兩百座石頭房。由於石頭很堅固,房子不怕水火,後人要做的工作只是修繕,因此古村的格局和建築保存極好,出乎一些考古專家的預料。

70歲的方慶祥老人說,他家的房子到底有多少年頭,連他的老爺爺都說不清楚,據說已經歷了十代300餘年。老房子冬暖夏涼,舒服極了,他捨不得搬走。

這裡的街巷也全部由石頭鋪成,歷經歲月,反射著悠悠光澤。村裡的年輕人都搬到新村區,這裡的老人老屋幽靜自然,老碾、糧倉和古房相得益彰。除了寬敞的大道,還有些僅容一人通過的小巷。整個古村坐落在山峪里,就一個出口,即便有賊偷了東西也難以逃走。

村南的水井旁有一石碑,記載著水井的來歷。村里人就石碑上所記載的捐獻和鑿井人名的輩分推算,該井是乾隆年間所立,井口上的石板被井繩磨出了深深的印記。

教育事業

孝里鎮孝里鎮
馬嶺中心國小成立於1956年,後經一次搬遷到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南10公里。在國家級森林公園-大風山森林公園的山腳下,東、南兩面是鬱鬱蔥蔥的松柏覆蓋著的連綿山丘;西可以眺望素有九曲迴腸的黃河,以及近在眼底的南水北調輸水工程。真是夏有小橋流水潺潺,冬有紅裝素裹的山巒。古有齊長城橫臥此處,又有孝子郭巨生活於此,還有黃崖寨張七“撒豆成兵”的優美傳說發源於此。革命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峰山革命根據地建立與此,長清縣政府成立於此,至今有三十多名革命烈士長眠於此。

學校現有八個教學班,三百多在校生,教師13人。轄區內有馬嶺、方峪、房頭、嵐峪四個村,近六千人口。學校建校多年來,每年都有從這裡走出的學生金榜題名的喜訊傳來,僅在2006年高考中,就有六名學生跨進大學校門。全體教師工作兢兢業業,學生在這裡得到了全面發展,學校的工作得到了民眾和領導的肯定,課改工作進展順利,連年被評為鎮先進單位。2006年11月順利通過了區級規範化學校的驗收。

校園景區優美,現在的校園內春有桃花、杏花爭艷,夏有月季花的芬芳和桃李的果實的清香。六月一號既是“國際六一”兒童節,又是該校的“桃子成熟的採摘節”,師生共同採摘校園裡的桃子,品嘗著成熟的果實,收穫的喜悅在校園中迴蕩。秋有各色菊花招蜂引蝶,冬有塔松、翠柏傲雪而立,來者均稱讚學校成了花園。學生琅琅讀書聲在山谷中迴蕩,烈士的音容笑貌伴隨著學生一代代成長。學校的各項工作在師生民眾的共同努力下立下,逐步推進。

旅遊資源

孝里鎮郭氏墓石祠
郭氏墓石祠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位於山東省長清縣孝里舖的孝堂山。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孝堂山是一座高約30米的土山,古代曾稱作巫山,因為這裡保存有一座石祠,因而自從南北朝以來此山即因此而著稱於世。巫山也因石祠而更名為“孝堂山”。孝子堂是東漢初年(約公元一世紀)的孝子郭巨的墓祠,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石祠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8米、進深2.13米,高2.63米,牆厚0.20米,全部用青石砌築而成。室內正中有八角形的石柱,高0.86米,兩端呈斗形,與後牆之間的跨度約2.13米的三角形石樑和東西兩柱相連結,負載著重達20多噸的屋頂,並將石祠分為東西兩間。

祠的各種建築構件上雕刻有藏紋、垂帳紋、菱紋等簡樸的裝飾,石壁和三角形石樑上還雕刻有精美的圖畫,內容包括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天文星象以及朝會、出行、迎賓、征戰、獻俘、狩獵、庖廚、百戲等,十分豐富。雕刻手法多採用平地線刻法,在漢畫像石中獨具一格。

祠內還保存著許多漢唐以來的遊人題記,其中最早的是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和永康元年(167年)二則題記。在石祠山牆外側刻有北齊隴東王的《感孝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書法藝術價值。

郭巨墓祠由於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自從宋代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把它錄入其著作《金石錄》以來,後代又多次被著錄,但是有關建築的確切年代卻仍是千古之謎,至今仍眾說紛紜。為保護這一歷史文物,於1953年在石祠外修建罩室,加築圍牆。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孝里鎮黃崖山山寨
黃崖山山寨

黃崖山山寨位於長清縣孝里鎮境內大峰山東北側2公里,方圓0.7平方公里,距濟南市59公里,海拔426米,因山崖呈黃色而得名黃崖山,清朝鹹豐6年間(公元1856年)江蘇儀征人張積中在山上建寨避兵講學,遂張名為黃崖山寨。黃崖山東西南三面異峰突起,絕壁如削,唯西北向有一崎嶇小徑,蜿蜒通向山頂。自張積中來黃崖山後,砌牆成寨。並修築疊澀式房屋一千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達六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祭祀堂”、“詠歸台”、“璇璣書屋”、“吳家宅子”等,山寨和房屋建築遺址至今脈絡清晰。現存的“一寨門”,寨牆厚1.6米,高2.5米,長五百餘米,全部用青石砌成,建有排槍、箭孔;“二寨門”兩側建有哨樓,寨牆厚1米,高2.5米,長600米。山寨主建築“祭祀堂”為凹字形鎖皮廳,東西長21.1米,南北寬13.2米,現僅存3.5米高殘牆。堂西南800米有一處院落,稱“吳家宅子”,曾是濟南知府吳載勛避兵之處,現存完整石屋4間。黃崖山寨屬人文旅遊資源,由於資金問題,尚未開發利用。黃崖山東西南三面異峰突起,絕壁如削,唯西北向有一崎嶇小徑,蜿蜒通向山頂。自張積中來黃崖山後,砌牆成寨。並修築疊澀式房屋一千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達六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祭祀堂”、“詠歸台”、“璇璣書屋”、“吳家宅子”等,山寨和房屋建築遺址至今脈絡清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