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莊村

郭莊村屬於虞城縣站集鄉管轄,面積1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郭莊村

山東省曲阜市時莊開發區郭莊村

曲阜市原轄2辦、6鎮、4鄉,即:魯城街道辦事處、書院街道辦事處,吳村鎮、姚村鎮、時莊鎮、陵城鎮、小雪鎮、南辛鎮,王莊鄉、董莊鄉、息陬鄉、防山鄉。有495個自然村,392個村(居)民委員會。2003年6月,將原曲阜市陵城鎮、小雪鎮、息陬鄉3鄉鎮劃出,成立曲阜新區。 2008年時莊鎮撤鎮劃區,郭莊村為時莊開發區管轄村。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站集鄉郭莊村

郭莊村屬於虞城縣站集鄉管轄。坐落在站集,聞集,郭集,劉莊集南來北往的中心點,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利於發展,被稱作黃金十字道。全村占地面積接近1平方公里,人口120人,耕地120餘畝。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盛產五穀雜糧。農民收入來自種田,養殖,工廠。村里規劃整齊,道路平坦,村民收入穩定。目前已有振威養雞廠,紅坡棉絨加工廠,進福樓板廠三大私人企業。是該村的亮點,制富的模範。在2007年被站集鄉政府評為騰飛之星自然村。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回龍鄉郭莊村

回龍鄉郭莊村位於回龍鄉西部8公里處,全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16個自然村莊。耕地面積1187畝,總人口798人,現有村兩委班子3人,黨員總數17人。村支部2003年被桐柏縣委命名為“五好黨支部”,支部書記被評為職業化管理支部書記。郭莊村自然特點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清水秀,是一個適宜搞旅遊開發和消閒度假的好地方。有萬畝紅葉林,境內的高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山上礦藏豐富,盛產螢石、靜鐵礦、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石棉礦等。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郭莊村

郭莊村位於石橋鎮的西北端,東鄰朱村,南鄰和寨和聞莊村,西鄰南召縣,北鄰南召縣,麥河自西北經本村由東南流出,焦枝鐵路縱穿南北。我村有九個自然村,分別由前郭莊、後郭莊、支家莊、姬莊、前趙皮河、後趙皮河、東場、小北園和張莊組成。全村八個村民小組,人口2500人,580戶,耕地1993畝。截止2005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為2100元,集體收入4000元,集體固定資產50萬元。 郭莊村屬麥河流域,土地肥沃,自古除自給小麥、玉米主糧外,以種植蔬菜而聞名,特別是生薑、大蒜,既有種植技術,並有較好的品質。近年來,廣大民眾通過科技發展、意識轉變、大力發展地膜花生種植,畝產達到1500斤,從而增加了農民家庭收入,並帶動了花生運輸、加工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使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壯大。 自電網改造以來,全村基本上達到電網全覆蓋,給靠井灌生產、生活帶來的方便,全共有機井40眼,基本達到了旱天三天能澆一遍,打破了過去靠天種地的歷史,民眾吃水以自取地下水為主,沒有自來水設施。 全村電話普遍率為95%,基本達到了電話村的標準,有線電視除前郭莊、後郭莊開通外,其餘7個自然村均沒有開通。全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75%,現有私人診所4家。[1]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郭莊村

該村位於舊城鎮東北10公里處,南靠六十六排乾,東靠黃辛公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有總戶數141戶,總人口586人,總耕地面積2575畝。 該村收入以農業為主,企業和勞務輸出為輔,農業主要以大田農作物種植和林果種植為主,企業以玻璃鋼為主要特色,村內有較大規模的企業三家,員工100餘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 該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村“兩委”歷來重視抓普法教育,村治保會、治安聯防隊等民眾組織健全,職能發揮充分,多年無刑事犯罪,無治安案件、無上訪告狀。 在精神文明建設上,該村積極開展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教育,完善了《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深入開展了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健全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會等民眾自治組織,民眾的文明化程度較高。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洛門鎮郭莊村

該村地處大南河流域,洛禮公路穿村而過,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轄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共有600戶,3281人,耕地面積2402.4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1840.6元。村黨支部共有黨員79名,其中女12名,黨支部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8歲。村黨支部一班人,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及鎮黨委、鎮政府的決定、決議及各項規章制度。提出了“山地退耕建果園,川地大棚種蔬菜,加工運銷活經濟,興修水利促發展”的發展思路。近年來,村黨支部一班人抓黨建、謀發展、辦實事、求穩定、抓安全,在思想上,工作中和黨委、政府保持一致,帶領全村廣大黨員、民眾,有力的促進了全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 2005年黨支部根據村上現狀進行了村發展近期規劃。首先抓渠道維修,以保障民眾灌溉用水,先後帶領民眾清淤維修渠道3條共8次,其中東岸渠3.5公里,中岸渠2.5公里,西岸渠2.5公里,總計8.5公里。其次抓農路建設,自2005年元月至2006年6月,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已完成農路網路建設三縱二橫4.7公里,力爭在2008年使村級農路網路形成五縱四橫。同時,在全縣重點項目建設即我鎮南河東西岸渠工程的建設中,該村黨支部認真研究,想辦法,積極動員民眾投工投勞,做民眾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配合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在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已動員民眾集資6萬多元,並發動民眾對全長1550米的南河東兩岸渠進行了前期的襯砌和壓水工作。另外,配合鎮政府修建西旱坪渠道工程,開挖整修渠道和農路3公里,並計畫新開渠道兩條總計3600米。同時在今年五月份,該村黨支部還配合縣農機站給民眾解決了扶貧農機17台。在2005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收交工作中,由於個別民眾思想覺悟低,認識跟不上,對參與合作醫療工作不積極,村黨支部一班人按照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不分晝夜,利用廣播宣傳和上門動員個別談話的方法,使全村的合作醫療收交工作達到了全村總人口的95%以上。通過辦實事,民眾對黨支部信任了,通過辦實事,也密切了幹群關係,通過辦實事,民眾更加得到了實惠。從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由於渠、水、路的暢通,全村每戶就灌溉用水平均節約支出約230元,全村村民一年半共節約水費支出15萬多元,人均增收50多元,黨支部給民眾辦了許多實事,解決了許多難題和困難,從而激發了民眾的積極性[2]。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丁里鎮郭莊村

該村屬於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今年又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市級20個重點示範村之一。郭莊村位於蕭縣的南部,是丁里鎮委、鎮政府所在地,南距淮北市15公里,省道202公路穿境而過,連霍高速公路丁里出口處位於其境內,交通十分方便。目前的郭莊村是近期原郭莊、瓦房兩村合併後的新村,包括8個自然村,農業人口1390戶5166人,全村土地面積4462200平方米。 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對“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新農村建設政策出台以後,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該村經濟穩步發展,以第一、二產業為主,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蔬菜2000噸以上,畜牧產值實現120多萬元,2007年向外輸出勞動力300人(次),創收210萬元。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度人均純收入2800元。近年來該村引入棉花制種產業,固定面積300餘畝,年固定收40餘萬元,村有集體小型麵粉廠一座,每年收入近2萬元。去年,引進上海同創公司在丁里高速路出口兩側建設大型農資批發市場,建成後,將大大拓展集體經濟增收渠道。該村科技文化發展加快,村裡有2所國小,1所幼稚園,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高中入學率達80%。村有2所醫療衛生室,占地100平方米。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水利灌溉設施齊全,村莊道路新建水泥路3公里,砂石路6公里。 目前新村成立黨總支1個,下設4個支部,黨員共131人。 每個支部活動場所健全,黨員活動能夠正常開展。該村實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層組織不斷加強,黨務、村務、財務按時公開。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強,該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全體黨員幹部與民眾團結一道,艱苦創業,按照新農村建設20字要求和該村規劃要求,堅持“使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使農村面貌顯著變化的原則”,不斷加強組織建設,以“雙培雙帶”為載體,逐步開創郭莊村建設的新局面,為實現新農村示範村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建立村民自治管理體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體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項及民眾關心的問題都要通過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評議、民主理財等管理和監督機制,村務公開透明、決策管理民主,進一步提高幹群素質,構建和諧村莊、促進全村經濟發展。[3]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王集鎮郭莊村

村情概況
該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純回族村,位於曹縣城東8公里,四級河網與團結河交界處,郭莊村所在地原是一深坑,由於黃河過此,經過多年衝擊,淤泥堆積,最終將這深坑填平,成為一方沃土。元朝初年,郭氏回族遷此安家落戶,取村名為郭坑,清初改為郭莊,整個村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 郭莊村現有建設用地面積108畝,耕地756畝,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 全村共有286戶,總人口1283人,現有郭、李、馬、王等4個姓氏,郭氏最多,占總人口的90%。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前,郭莊村是當地出名的貧困村,1985年,黨支部、村委會進行了調整,以郭繼春為黨支部書記的一班人,立足當地實際,充分發揮本村優勢,組織帶領民眾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個體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村黨支部圍繞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重點抓了信息、技術和生產銷售服務,解決了民眾採購、加工、銷售遇到的實際困難,全村形成了皮毛、加工、紡紗、梳條三大系列8個骨幹企業,企業已發展到26家,到2005年,全村工農業生產值達1.2億元,向國家貢獻稅收達80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超過7500元,實現由溫飽到富裕,繼而達到小康的跨越,正朝著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
社會進步
到2005年,郭莊村相繼拓寬綠化了街道,硬化了路面,安裝了路燈,建起了商品樓房一條街,村裡有魯西南高標準的清真寺、文化大院、娛樂室、體育場、卡拉OK歌舞廳、遠程電教室和圖書閱覽室。2003年,村里投資40餘萬元建起一所設備齊全的衛生院,投資100多萬元打600米深井一眼,為民眾免費安裝了自來水,2004年投資80萬元,完成了電力改造,是菏澤市唯一的高標準電氣化試點村,架一條長3.5千米的高壓線路,有效的保障了全村企業的正常生產。全村戶戶通了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自來水,60%的戶用上了寬頻網,40%的戶擁有微機,5%的戶住上了“別墅樓”,有各種轎車100多輛,村民通過了網際網路,實行網上學習,查找新的致富信息,把買賣做到了國外,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
組織建設
自1985年以來,由原來的6名黨員發展到35名,黨員在經濟建設各項事業發展中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一是築牢堡壘,永葆農村黨員先進性。在黨支部一班人具有強烈的“堡壘意識”,始終把抓班子、帶隊伍、築堡壘作為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達到了班子建設、幹部素質、工作作風“三過硬”,實現了黨員教育管理規範化,黨內民主建設規範化和村級管理規範化。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深入開展“設崗評星”活動,設立了“黨員示範一條街”,建立健全了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受到中共先進性教育活動巡迴檢查組的表揚。二是找準優勢,帶領民眾走上致富路。村黨支部領著民眾乾,乾給民眾看,確立了搞次雜毛加工為突破口,實現全村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郭莊村成立了天一皮毛有限公司,下屬20多個加工企業,現以品正毛紡、和興毛紡、金泰毛紡、中遠毛紡、振興毛紡等8個企業為龍頭,帶動全村經濟快速發展。三是抓住機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支部始終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連續20年沒有發生違法違紀案件和經濟糾紛,連續16年免收“三統五籌”費用,基礎設施建設年年邁上新台階。
大事記
1991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 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營企業優秀單位”稱號; 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最佳省級文明單位”,被省人事廳、民政廳授予“全省模範村委會稱號”; 1998年,被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3年,被省民委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村(居)”稱號; 2004年,被省司法廳授予“優秀調解委員會”稱號; 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郭繼春同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4]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仁里集鎮郭莊村

地理位置
該村位於平泉鎮東10公里處,東連寺府,南臨虎泉村,西接景家村,北接南川上莊、原蘆村。
行政區劃
該村原有12個自然村,分別是謝山、莊門、寨珂、廟灣、湫池、杜家、上坳、新莊、白家、大莊、何草、白嶺。2004年村組合併時,將莊門、寨珂2自然村合併為莊門自然村,將大莊、2自然村合併為大莊自然村。該村現有10個自然村。
人口面積
該村現有總農戶622戶,農業人口2779人,其中男1075人,女1344人,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為4。296平方公里。[5]
[編輯本段]10、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臨水鎮郭莊村
該村隸屬於峰峰礦區臨水鎮,地理位於“元寶山、滏陽河畔”,環境優越,全村有1180口人。村內有診所3家,有效解決我村就醫難的問題。村內領導班子由8人組成,村務、財務、政務每季度公開一次,公開內容及時、準確。 該村經濟呈多元化狀態,主要經濟來源於企業發展, 企業經濟的迅猛發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極大的解決了本村村民的就業問題,村民大部分以在企業內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成為農民增收在農外的主要渠道。村兩委班子樹立大開放,大開發的思想,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村村情的發展方針,即以農業為基礎,以企業為依託,全村多業並舉,百業俱興,使得本村經濟穩步發展,工農業總產值逐年遞增。[6]

安徽省潁上縣慎城鎮郭莊村

該村位於慎城鎮西南部,五里湖流域下游西岸,南鄰八里河鎮,盛堂鄉柳溝灣,北面是大武村,西面是潘郢村,面積大約8平方公里,所轄25個生產組,分布11個自然莊,1100多戶,5098人,耕地面積5000畝(其中2000多畝低湖窪地),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雨季農作物每年正常年景每畝地純收入大約在500元,每年全村農民種地收入大約為250萬元,人均490元,轄區有一個養雞場和一個養豬場,規模都不大,本村特色產業主要有從美國引進的大白蓮藕和菱角,蓮藕每畝產量為2000至3000斤,產值在2000至5000元;菱角產量每畝在2000斤左右,每畝產值在1000至1600元。 我村水利設施較好,擁有一個排灌站,五個排灌點,U型水泥渠總長達3公里左右。 村部位於潁紅路公路牌3公里處左南側。[7]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九店鄉郭莊村

該村位於九店鄉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耕地面積1300畝,轄6個自然村、9個村民組,總人口1257人。 該村2008年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一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抓手,精心組織,科學安排,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村累計投資80多萬元對村主要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建設: 一是新建了村部,安排有老年活動室、文體活動室、圖書室等。 二是新建村民休閒廣場100平方米,各種休閒健身娛樂設施健全,全村主要道路兩旁已種植各類花卉、苗木1400餘株;硬化道路850米,建沼氣池20座,清運垃圾120方,粉刷牆體3368平方米,新建標準化衛生所及便民超市各一個。 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2008年種植菸葉面積200畝,產值達到60萬元。 該村石灰石儲量大,近年來,圍繞石灰石開發,新建石料廠一個。種植花椒120畝,年產值50萬元。[8]

河南省通許縣孫營鄉郭莊村

該村隸屬於通許縣孫營鄉,位於縣西北三十華里處,東鄰本縣蔣家村,南鄰大河口村,北鄰李莊村,西與尉氏縣瓦崗村接壤。全村現有310戶,1387口人,2670畝耕地。[9]

山東省平度市郭莊鎮郭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初年,郭郝等遷此立村,取名北莊子。後為避洪水之禍,郭姓向前移一里,重建新居故以姓得名郭莊。 政區人口 郭莊村位於郭莊鎮駐地以北。東臨馬家莊,北接瓦子丘,西臨三城路,南連鎮政府駐地。耕地3944畝。村民526戶,1966人。 經濟狀況 該村以蔬菜種植為經濟發展重點。自1996年以來,現已建成高溫大棚40個,草莓棚30個,蔬菜面積達1500餘畝。2005年經濟總收入5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35元。 優勢產業 交通運輸業是該村主要經濟支柱。現該村已發展糧食運輸車250餘輛。僅此一項收入可達300萬元。 社會事業 2006年投資10萬元硬化、美化了該村的所有大街,戶戶吃上了自來水。現該村有國小一處,村級衛生室一處,文化教育中心一處。全村固定電話500部,有線電視用戶390戶。村民參加農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 [10]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鎮郭莊村

郭莊村位於郯城鎮西北端,西依風光秀麗的沂河,東靠圍帶河,水杉路在村西穿過,現有163戶,639人全村總面積1084畝,其中耕地面積816畝,以種植生薑,葡萄等三高農業為主,村民姓氏中郭姓為最多。該村相傳建於清初年間,時稱劉頂子,後以姓氏為郭莊。 該村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連年受到上級黨委,政府表彰獎勵。從1990年至今連續被縣,鎮評為,先進黨支部和先進村。 [11]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郭莊鄉郭莊村

郭莊村位於博山區東南部,距博山城27公里。東部處東庵山下,西依淄河支流。莊東北便是“郭莊窪地”。郭莊是郭莊鄉政府駐地。設郭東、郭西兩個村民委員會。共1176戶, 4152人。耕地3,792畝。主產小麥、玉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力發展蠶桑業,桑園面積已達一千畝。工副業主要有運輸、建築、造紙、翻砂等。 年產值50萬元。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人均收入113元;1983年上升到170元。 《鄭氏世譜》載:“吾始祖十公,明初自直隸冀州遷於郭莊定居”。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均載有“郭莊”字樣。據此,明初(1268年)即有此村。 該村77歲老人郇心坦講:因該村處邀兔崖村以東,曾名“東邀兔”。後因附近鄉人募資建成鐵塔寺,寺內住持和尚姓郭,故更名“郭莊”。郭莊是烈士焦奎和翟慎坦的故鄉。莊東山建有革命烈士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