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廟會

妙峰山廟會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於明朝,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開山半月余,日以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叩首;有的竟以背鞍、滾磚、耳箭、懸燈等方式進香以示虔誠。各種民間香會邊走邊練,幡旗飄揚,鼓磬齊鳴,觀者如潮。妙峰山廟會期間,京都萬人空巷,其規模堪稱華北之首。娘娘廟位於妙峰山主峰的台地一隅。依金頂地形,偏向東南,面對北京城。以山門殿充當廟門,有殿院、拜台、正殿和東西配殿。殿後原來的白衣大士殿被改成後牆和門字形長廊,與東西兩側配殿構成娘娘廟殿堂。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殿、正殿、地藏殿、藥王殿、觀音殿、月老殿、財神殿和王三奶奶殿,此外,還有廟外建築回香閣。廟外過去還有喜神殿、東嶽廟、關帝廟、法雨寺等建築。1993年恢復廟會,對廟堂布置有所調整,把喜神殿遷入娘娘廟內。

基本信息

(圖)妙峰山廟會妙峰山廟會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於明朝,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開山半月余,日以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叩首;有的竟以背鞍、滾磚、耳箭、懸燈等方式進香以示虔誠。各種民間香會邊走邊練,幡旗飄揚,鼓磬齊鳴,觀者如潮。妙峰山廟會期間,京都萬人空巷,其規模堪稱華北之首。

三多特色

(圖)妙峰山廟會妙峰山廟會

距今300餘年、規模堪稱華北之首的妙峰山廟會於農曆四月初一正式開幕,吸引了數千香客趕到妙峰山進香,有的甚至是很早趕來的,為的是能爭得燃進第一柱香的機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俗學會、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石景山區文聯和妙峰山景區管理處樹立的“緣源”的石碑也在這裡舉行了揭碑儀式。

香道多是妙峰山廟會的特點之一,妙峰山進香從古至今有五條香道。中道、中北道、老北道大概十七八公里,南道大概20多公里。舊時每年春廟時,各條香道上全是進香祈福的遊人,經常是走3天,絡繹不絕。據《燕京歲時記》載:“每屆四月,自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輻輳,車馬喧闐,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計之,共約有數十萬……香火之盛,實可甲於天下。”

前來妙峰山進香的香會數目也十分龐大,現有記載的有150多檔香會來過,又分為文會和武會。文會負責設點服務,如沿途的粥棚、茶棚、饅頭棚等。武會負責表演,如高蹺秧歌、中幡等。每年妙峰山廟會最大的看頭就是香會進香。一般分為三撥。第一撥是修道會、清道會等香會,提前一個星期左右開始進山工作,修理道路,清理衛生。第二撥是廟內服務的香會,如撣塵老會、獻供會、糊棚會、鮮花會等,提前兩三天進廟工作,掃除灰塵,修補窗戶、頂棚,將面貢、水果、鮮花等貢品放好。第三撥是各種茶會、粥會,提前兩天左右開始在香道沿線設點,給進香的香客免費舍茶舍粥舍饅頭,提供服務。

香會又分為行香走會坐棚香會。行香走會由會頭帶領,手拿三角會旗,敲鑼打鼓,邊走邊表演。遇到路邊擺棚設點的坐棚香會,就必須停止表演並打知,也就是打招呼,交換名片。“一般是見門參門,見會參會,見茶棚參茶棚。規矩很多。”。同時,上山進香的香會遇到下山的香會時,“回香讓保香,就是上完香的要讓進香的。”到了山下一里處的靈官殿,香會必須報號,才能進山

兩大特點

(圖)妙峰山廟會妙峰山廟會

一是前來參加廟會的香會組織為廟會上的香客們免費提供服務成為廟會的一大亮點。這些香會組織都是自發前來,他們的宗旨是“錢糧自備、茶水不擾、分文不取”,並且免費向香客們舍粥、舍茶、舍饅頭、舍鹹菜等。二是民間花會表演成為妙峰山廟會的重頭戲。來自北京各處的民間花會組織在這裡表演了高蹺、中幡、舞獅、小車、旱船、秧歌、花鈸、挎鼓等精彩的傳統民俗節目。來自門頭溝區莊戶村的京西幡會帶來了十幾面大幡,引起了香客們的特別關注,他們表演的國家級試點項目京西幡樂給傳統的廟會增添了濃重的民俗氛圍。

每年舊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日,妙峰山開山半個月。京都的善男信女們都去進香朝頂。北京西北大道上,日以千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有的以黃布包頭,有的頭戴“朝山進香”大紅絨字,邊走邊喊“虔誠”!據《燕京歲時記》載:“每屆四月,自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輻輳,車馬喧闐,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計之,共約有數十萬……香火之盛,實可甲於天下。”廟期,各種民間香會,均朝頂進香,沿途邊走邊練,鼓鈸齊鳴。路上觀者如堵。西直門萬壽寺,蘭靛廠西頂廟,海淀區亮甲店、北安河,石景山區北辛安鎮、模式口,門頭溝區三家店等處,均搭有茶棚,招待香客飲茶休息。知客(茶棚招待人員)亦均口喊“虔誠”、“自求多福”等吉祥話,使香客欣然色喜。以澗溝村為主的山中村民們稱此廟會為“廟秋”。意即象秋收一樣,是發財致富的良機。有的騰出居室供香客們下榻。村中婦女,每年在開廟前,用麥莖編成草帽、團扇、花籃以及各種花鳥魚獸等玩具;男人們則到山上砍些桃木枝幹,剁成二、三尺長的拐杖(說是拄著它下山可以避邪);或用紅紙剪成金魚(象徵富貴有餘);或用金銀紙糊成元寶錁子(象徵招財進寶);或用彩紙做成小人(謂之招財童子)或用紅紙做成蝙蝠頭花(象徵戴福還家),以及其它象徵吉祥的手工藝品。等到廟期,便出攤叫賣,供香客們選購。香客們為取個吉利,便爭相購買。山民們鹹利十倍。

北京傳統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