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果寺廟會

善果寺廟會

善果寺在廣安門內報國寺西北,東通下斜街,西接皈依寺。建於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初名唐安寺,年久失修,成為廢墟。

基本信息

善果寺廟會善果寺廟會
至明天順元年(1457年)重建,賜名善果寺。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據《天咫偶聞》載:“善果寺在慈仁寺後,完然無恙。山門內左右廊有完懸山,大殿頗卑,與藍澱廠廣仁宮相類。”
每年舊曆六月初六日有“晾經會”,是日,僧眾要舉行禮佛、誦經儀式,所以又稱為“晾經法會”。如天氣晴朗,僧眾們乃將所有經典從藏經樓搬出,一一平鋪在院裡的條案上,將經書打開,用經撥子支起使之通風見光,以便防蠹。同時,所有袈裟、僧衣亦同時搭掛院內,一併晾曬。後來經書佚散減少,至晚清時已無經可晾,僅循舊例開放一天而已。
當年城南的居民每到舊曆六月初六這天,除了去護城河看洗象的外,就是到善果寺看晾經的,故廟前形成臨時集市,有舍經書、“善書”的,有舍“冰水”、暑藥的,有售賣香燭及各種吉祥物的。“士女雲集,駢闐竟日”。但進廟燒香、參觀者僅限男人,不接待婦女。

善果寺廟會介紹

善果寺坐落在廣安門內廣義街東側,是一座歷史悠久,建築規模宏偉的北京外八剎之一。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後梁乾化元年(81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善果寺初名唐安寺。“廢弛歲遠,甚址尚存”。至明天順八年(1464年)春,尚膳監太監陶榮捐資恢復,次第煥新,奏請寺額,明英宗朱祁鎮賜名為善果寺。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冬,內官監太監姚訓在東西兩廊添設了羅漢堂,塑五百羅漢像,姚訓還將自己的像也塑了進去,後又撤掉。歷時兩載,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月完工。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世祖福臨“聖駕臨幸,嘉其喬木蔭森,院宇宏敞,不雜闤闠,宛然名山,嘆為京師第一勝地。”

善果寺,恢宏壯麗,氣勢不凡。寺前有放生池,上架石橋。進山門後依次天王殿、大雄寶殿、大士殿、大法堂,最後為藏經閣。另外還有東西配殿、配房60餘間及鐘鼓二樓。東西配殿內,有泥塑大山,形態各異的五百羅漢坐臥其間,古剎、亭閣、寶塔、假山花木點綴各處,頗具仙境氣氛。山上還布滿了按照《山海經》、《萬鳥圖》等神話傳說塑造的各種珍禽異獸。當年,它與北海小西天、朝外九天宮,並稱為“北京泥塑三絕”。此外,大雄寶殿內,姿態逼真的十八羅漢塑像、藏經閣內的四十二臂觀世音像,都是塑造藝術中的精湛之作。

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又重修,使寺院的規模更加宏偉。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師大地震,善果寺受到嚴重破壞,後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修復,並撤塔院,在舊址改建大法堂。乾隆四十年(1775年)再次重修。

早年,每逢舊曆六月初六有“晾經會”。是日,僧眾要舉行禮佛、誦經儀式,所以又稱為“晾經法會”。如天氣晴朗,僧眾們就把所有經典從藏經樓搬出,一一平鋪在院裡的條案上,將經書打開,用經撥子支起使之通風見光,以便防蠹。所有袈裟、僧衣亦搭掛在院內一併晾曬。後來經書佚散減少,至晚清時已無經可晾,僅循舊例開放一天而已。

當時城南的居民每到舊曆六月初六這天,除了去護城河看洗象的外,就是到善果寺看晾經,故廟前形成臨時集市,有舍經書、“善書”的,有舍“冰水”、暑藥的,有售賣香燭及各種吉祥物的。“士女雲集,駢闐竟日”。但進廟燒香參觀者僅限男人,不接待婦女入廟。

早年間,善果寺還流傳著一段神秘的傳說。從前,寺內曾隱居有兩隻仙蝶,在清明至中秋之間,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仙蝶便翩翩起舞,滿院飛翔,並不避人。如果遊人以手招呼,口喊“老道”,仙蝶立即聞聲飛來,隨手起落飛舞,情意纏綿,不忍離去。人們附會它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身。據說在民國年間,寺內還保存有清乾隆帝的序文和御製詩文的仿宋版《蝶仙小史》一冊,後被人借去末還,下落不明。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夏,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寺院遭到嚴重破壞,佛像、文物盡被侵略軍搗毀、掠去,無一倖存。民國時,善果寺已頹廢敗落。1949年以後,這一帶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善果寺被徵用,僧人四散。1993年山門也被拆掉,舊址上建造了居民住宅樓。至此,名剎善果寺已蕩然無存,除了前邊一條被命名為善果胡同的地名外,別無遺蹟可覓

相關詞條

朝陽公園廟會崇元觀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大鐘寺廟會地壇廟會東嶽廟廟會都城隍廟廟會黑寺廟會(4)

北京傳統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