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第倫桃

大花第倫桃

大花第倫桃(D.turbinata)又稱大花五椏果、枇杷果。為第倫桃科(又稱五椏果科)第倫桃屬(又稱五椏果屬)植物。該屬植物在全世界約有6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大洋洲、馬達加斯加等地區。中國有3種,除大花第倫桃外,還有第倫桃(Dilleniaindica)和小花第倫桃(D.pentagy-na),但以大花第倫桃的經濟價值最高,它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雲南等省。喜陽,喜肥沃土壤。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與分布地區

大花第倫桃大花第倫桃

大花五椏果植物在全世界約有6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大洋洲馬達加斯加等地區。
中國有3種,除大花第倫桃外,還有第倫桃(Dilleniaindica)和小花第倫桃(D.pentagy-na),但以大花第倫桃的經濟價值最高,它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雲南等省。
大花第倫桃為常綠喬木,株高10至25米,樹冠圓錐形,樹幹黑褐色,枝葉茂盛,枝條上密被鐵鏽色硬毛。葉片互生,厚革質,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5至30厘米,寬8至14厘米,邊緣有齒,幼葉古銅色。葉面粗糙,腹面墨綠色,背面灰綠色,被硬毛,葉脈較密。葉柄被銹色硬毛。

形態特徵

大花第倫桃大花第倫桃

常綠喬木,高30m,胸徑1m。樹皮灰色或淺灰色。小枝粗壯,初時被繡色粗毛。葉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30cm,寬8~14cm,頂端圓形或鈍,邊緣有疏離小齒,腹面除葉脈稍被短粗毛外,余皆近無毛,背面被疏短粗毛;葉柄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繡色粗毛或近無毛。
總花梗被黃褐色粗毛,不具花苞片,花大,黃色,直徑10~13cm,2~4朵組成頂生總狀花序;花梗粗壯,密被黃褐色粗毛;花葯頂孔開裂。果近球形,不開裂,暗紅色;種子數多,倒卵形,暗褐色。總狀花序,頂生,著花3至5朵,總花梗被鐵鏽色長硬毛,無苞片。花單瓣,花瓣5枚,勺狀,黃色,花葯紫紅色,花果期1至9月。果球形,暗紅色。

詩詞欣賞

大花第倫桃大花第倫桃

枇杷樹形整齊美觀,葉大蔭濃,四季常春,春萌新葉白毛茸茸,秋孕冬花,春實夏熟,在綠葉叢中,累累金丸,古人稱其為佳實。
宋代宋祁詩句:“有果實西蜀,作花凌早寒。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獨長嘆。”是對枇杷樹的花、葉、果的寫實,非常確切。
唐代羊士諤詩句:“珍樹寒始花,氤氳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無絕。鰯鰯碧海風,濛濛綠枝雪。急景有餘妍,春禽自流悅。”描繪了枇杷樹如亭亭玉立少女,不與人爭春,而在萬花凋零,秋葉飄落和晚秋季節里,才開始孕育花蕾到寒冬開放,迎著霧雪,獨顯高潔,留下金丸。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藥理作用

來源

大花第倫桃大花第倫桃

五椏果科(Dilleniaceae)植物大花五椏果DilleniaturbinataFin.etGagn.的乾燥葉。

性狀

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0cm,寬7~15cm,頂端圓或鈍,很少短尖,基部楔形,邊有疏離小齒;上面暗棕褐色,僅葉脈稍被短粗毛,下面棕色,被銹色短粗毛;中脈側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15~22條,稀達40茶。葉柄長2~4cm,被銹色粉毛。革質。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份

樹皮含白樺脂醛(betulinaldehyde),白樺脂醇(betulin),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樺脂酸(betulinicacid),楊梅樹皮素(myricetin),3β-羥基羽扇烷-13β,28內酯(3β-hydroxylupane-13β,28-lactone),消鏇二氫異鼠李素(dihydroisorhamhetin),山柰酚葡萄糖甙(kaempferolglucoside)及槲皮素(quercetin)衍生物等。
葉子含環木鳳梨烯酮(cycloartenone),正三十一醇(n-hentriacontanol),白樺脂酸及β-谷甾醇等。
果實、心材含白樺脂醇,β-谷甾醇。果實還含酸性多糖。果皮含五椏果素(dillenetin)。

栽培繁殖

大花第倫桃大花第倫桃

大花第倫桃的繁殖播種大花第倫桃主要採用播種繁殖。
果實成熟時,採收並取出種子,浸於熱水中1小時,隨後點播或條播於砂質壤土中。經30至40天能發芽,留床1至2年後移植。盆栽播種時,在苗床留栽1年後即可移植。移栽後3至4年能開花。高空壓條繁殖一般在生長旺盛的5至6月進行。壓條後2至3個月能生根,第2年春天時,從母株上將其分離即可直接種植。
大花第倫桃的栽培大花第倫桃喜高溫、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適溫18℃至30℃。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微酸性壤土中生長最好,不宜種植於礫土鹼性過強的土壤中。大花第倫桃生長迅速,根系深,不怕強風吹襲。大花第倫桃的栽培管理較為粗放。移植時可採用裸根移植,但要注意不可乾燥。若在雨天移植,成活率高。大樹移栽時最好帶土球,主幹留1.5至2米高。夏季生長後可適當修剪整形。
大花第倫桃的病蟲害較少,在通風不良時,會產生蚜蟲,可用50%氧化樂果500至800倍液防治。

套用價值

大花第倫桃樹姿優美,葉色青綠,樹冠開展如蓋,分枝低,下垂至近地面,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庭園觀賞樹種、行道樹或果樹,近幾年在華南地區的苗木市場上十分暢銷。同時,由於其葉形優美,葉脈清晰,盆栽觀葉也極為適宜。另外,它的果實多汁且略帶酸味,可作為果醬原料。

中醫認為,減肥應以健脾、利水為本,而枇杷具備了這些功效。
一:枇杷膏原料:枇杷肉500克,冰糖600克。
製法:將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枇杷肉繼續煮至濃稠的膏狀即成。
二:枇杷
原料:枇杷肉25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以水煮冰糖,隨後入淘乾淨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已加工好的枇杷肉,加煮10分鐘即成。

養護要點

一、施采果肥


枇杷成熟後,樹體營養水平相對較低,采果後必須及時施足肥料,要求有機肥複合肥施用,施肥量應占全年的50%左右。特別是豐產園更要加大施肥量,每畝可施農家廄肥1000—1500公斤,速效複合肥50公斤、餅肥(油枯)100—150公斤。
施肥以樹冠滴水為界環狀溝施,必須在采果後一周施完,並及時灌水,以利根系吸收營養,早促夏梢的萌發。

二、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必須以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為前題條件。修剪疏密生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枯枝。對結果枝則要短截:對衰弱結果枝要進行更新,對已萌芽的春梢側枝,保留1—2個枝梢,疏除過多的弱枝:對徒長枝,則視樹冠的空間大小酌情間疏,短截或拉枝保留:對傷口過大的主枝要及時用石硫合劑塗抹傷口、以防傷口被病菌侵染影響樹勢的生長。

三、病蟲害防治

夏梢抽發形成結果母枝期間,常見主要病蟲害有紅蜘蛛黃蜘蛛舉尾蟲黃毛蟲、天牛、枇杷灰蝶、小食心蟲和枝幹腐爛病葉班病等的危害。
葉班病類要加強肥水管理、完善排灌設施,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夏季高溫多雨時,葉面噴施30%愛苗3000倍液+2%加收米300倍液防治葉斑病、炭疽病等,用2.5%功夫或攻擊2000-3000倍液防治蟲害。用1:2冠菌銅和綠風95調成糊狀,每隔4—5天塗抹樹幹1次,連抹3次,防治枝幹腐爛病。4—5月和8—11月是紅蜘蛛、黃蜘蛛發生的高峰期,用1.8%易斬乳油或40%庫龍1500倍液防治。
舉尾蟲每年發生2次,幼蟲具有具有群居性,可以人工捕殺,用2.5%功夫或攻擊2000-3000倍液防治黃毛蟲。6月中旬—8月,天牛在分技的基部表面產卵,產卵後分枝表面是“川”字,人工挑刺剛產下卵粒,若幼蟲已蛀入枝幹時,用注射器往也里灌注80%敵敵畏乳油50—100倍液,並用粘土封堵洞口。在幼果套袋前,噴施2.5%功夫或攻擊2000-3000倍液、或用紅糖1份,醋2份,水10—20份,加少量白酒和90%敵百蟲晶體製成糖醋液誘殺,防治灰蝶和梨小食心蟲。類可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園區安裝頻振或殺蟲燈誘殺成蟲。

五椏果目百科

五椏果目種類

五椏果目只有1科10屬約300種。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其列在五椏果亞綱中,包括2科─五椏果科和芍藥科,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不承認這個目,將芍藥科列在虎耳草目之下,將五椏果科直接列在核心真雙子葉植物分支之下,不屬於任何一目,2003年經過修訂的APG II 分類法維持原分類,但2007年2月21日新修訂的結果是恢復五椏果目,只包括五椏果科一個科。

五椏果科

五椏果科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 1科。直立或纏繞藤本,無托葉或托葉翅狀並與葉柄合生。約10屬,400餘種,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洋洲(澳大利亞)尤多。我國有2屬,5種,產西南部至南部;雲南有2屬,4種。
五椏果屬 大花五椏果五椏果小花五椏果
錫葉藤屬毛果錫葉藤錫葉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