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椏果[植物]

五椏果[植物]
五椏果[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椏果(學名:Dillenia indica Linn.)是五椏果科五椏果屬植物,常綠喬木,常綠喬木,高25米,胸徑寬約1米,樹皮紅褐色;嫩枝粗壯,有褐色柔毛。葉薄革質,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先端近於圓形,有長約1厘米的短尖頭。花單生於枝頂葉腋內,花梗粗壯,被毛;萼片5個,肥厚肉質,近於圓形。果實圓球形,不裂開,宿存萼片肥厚,稍增大;種子壓扁,邊緣有毛。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外圍東部地區。天然分布地域寬廣,從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爪哇到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及馬達加斯加均有分布。現已引種至熱帶亞洲的大部分國家,美國也有引種。中國台灣、海南、廣東湛江、福建廈門、雲南省南部均有引種種植。喜生山谷溪旁水濕地帶;喜高溫、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 其樹形壯觀有氣勢,樹冠潔淨颯爽,葉形及花均美麗,在園林綠化上受到廣泛歡迎;果實碩大誘人,味酸、清香,可鮮食;根、皮均有一定藥用功效,木材材質優良。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株

五椏果 五椏果

常綠 喬木高25米,胸徑寬約1米,樹皮紅褐色,平滑,大塊薄片狀脫落;嫩枝粗壯,有褐色柔毛,老枝禿淨,有明顯的葉柄痕跡。

五椏果 Dillenia indica 五椏果 Dillenia indica

葉薄革質,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15-40厘米,寬7-14厘米,先端近於圓形,有長約1厘米的短尖頭,基部廣楔形,不等側,上下兩面初時有柔毛,不久變禿淨,僅在背脈上有毛,側脈25-56對,乾後在上下兩面均突起,脈間相隔5-8毫米;第二次支脈近於平行,與第一次側脈斜交,脈間相隔2毫米,在下面與網脈均稍突起,邊緣有明顯鋸齒,齒尖銳利;葉柄長5-7厘米,有狹窄的翅,基部稍擴大,多少被毛。

五椏果 五椏果

花單生於枝頂葉腋內,直徑約12-20厘米,花梗粗壯,被毛;萼片5個,肥厚肉質,近於圓形,直徑3-6 厘米,外側有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7-9厘米;雄蕊發育完全,外輪數目很多,內輪較少且比外輪長,無退化雄蕊,花葯長於花絲,頂孔裂開;心皮16-20個,花柱線形,頂端向外彎;胚珠每心皮多個。

五椏果 Dillenia indica 五椏果 Dillenia indica
五椏果內心 五椏果內心

果實圓球形,直徑10-15厘米,不裂開,宿存萼片肥厚,稍增大;種子壓扁,邊緣有毛。

氣味

在初成熟時有淡淡的芒果味,在完全成熟時有濃烈的氣味。

生長環境

喜生山谷溪旁水濕地帶。

五椏果 五椏果

五椏果喜高溫、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適溫18℃至30℃。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微酸性壤土中生長最好,不宜種植於礫土或鹼性過強的土壤中。五椏果生長迅速,根系深,不怕強風吹襲。

分布範圍

五椏果 五椏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省南部。也見於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

主要價值

五椏果樹姿優美,葉色青綠,樹冠開展如蓋,分枝低,下垂至近地面,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庭園觀賞樹種、行道樹或果樹,近幾年在華南地區的苗木市場上十分暢銷。同時,由於其葉形優美,葉脈清晰,盆栽觀葉也極為適宜。另外,它的果實多汁且略帶酸味,可作為果醬原料。

五椏果樹果實可食。

五椏果 Dillenia indica 五椏果 Dillenia indica

栽培管理

五椏果栽培管理較為粗放。移植時可採用裸根移植,但要注意不可乾燥。若在雨天移植,成活率高。大樹移栽時最好帶土球,主幹留1.5至2米高。夏季生長後可適當修剪整形。

病蟲害防治

五椏果病蟲害較少,在通風不良時,會產生蚜蟲,可用50%氧化樂果500至800倍液防治。

繁殖方法

1.可進行有性繁殖,是將種子播於泥土中,使其發芽成新株,播種的方式可以分為條播法及點播法。

2.可進行無性繁殖,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的其中一部分(根、莖、葉、根)來培育幼苗,從母體分離,並生長成為獨立的新株,一般可用扦插、壓條、分株和嫁接法。

採用播種繁殖:果實成熟時,採收並取出種子,浸於熱水中1小時,隨後點播或條播於砂質壤土中。經30至40天能發芽,留床1至2年後移植。盆栽播種時,在苗床留栽1年後即可移植。移栽後3至4年能開花。

高空壓條繁殖一般在生長旺盛的5至6月進行。壓條後2至3個月能生根,第2年春天時,從母株上將其分離即可直接種植。

五椏果目百科

五椏果目種類

五椏果目只有1科10屬約300種。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其列在五椏果亞綱中,包括2科─五椏果科和芍藥科,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不承認這個目,將芍藥科列在虎耳草目之下,將五椏果科直接列在核心真雙子葉植物分支之下,不屬於任何一目,2003年經過修訂的APG II 分類法維持原分類,但2007年2月21日新修訂的結果是恢復五椏果目,只包括五椏果科一個科。

五椏果科

五椏果科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 1科。直立或纏繞藤本,無托葉或托葉翅狀並與葉柄合生。約10屬,400餘種,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洋洲(澳大利亞)尤多。我國有2屬,5種,產西南部至南部;雲南有2屬,4種。
五椏果屬 大花五椏果五椏果小花五椏果
錫葉藤屬毛果錫葉藤錫葉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