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信中學

執信中學

執信中學是孫中山先生於1921年為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而親手創辦的紀念性、示範性學校,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他曾率先推進新學制,開中國現代教育之先河。早在二十年代,執信中學就是中國37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再次定為省市重點中學,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基本信息

發展史

建校以來,執信中學 與時代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雖歷盡滄桑,依然挺拔崢嶸,莘莘學子,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改革開放以來,曾多次承擔和出色完成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的教育科研任務,培養了一支團結奮鬥、勵精圖治、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構建有利於創新教育實施的新型管理模式,注重對學生的技能思維的訓練,逐步開發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校課程,為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闖出了一條新路子。與此同時,學校還建立了科學的管理機制,使學校管理嚴謹、高效,保證了辦校水平持續穩定提高。
執信中學30年代的執信中學
執信中學努力營造實施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有多個多媒體電腦室,有教師課件製作室、教師電子閱覽室、電視演播廳和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多媒體教學平台,為全面實施信息教育創造了條件,全校實施了教學場地空調化。執信中學的科技文體活動,具有民眾性、多樣性、持久性的特點。特別是有一批高質量、高品位的研究課程更受到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
執信中學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環境優雅,人傑地靈。近年來加大了校園改造的力度,廣種花木,開闢草坪,增設景點,改造舊建築,使校園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執信中學的青少年綠色志願者基地更是成為集環境、綠化、生物、地理等多學科教育科研的大型學生實踐基地。
執信中學是一所開放型的學校,近年來接待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前蘇聯澳大利亞、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教育代表團、專家學者的訪問。目前學校和加拿大、香港的學校或教育團體保持互訪交流活動。
廣州執信中學認真貫徹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中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在辦學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擴大學校辦學空間,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先後創辦了公辦民助的南海執信中學,民辦的番禺執信中學
2008年,執信中學制定了跨世紀的發展目標,增創發展新優勢,努力把學校辦成現代化中心城市的視窗學校。

執信靈魂

執信中學朱執信
朱執信,原名大符,字執信,原籍浙江蕭山,生於廣東番禺。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入廣州教忠學堂,組織群智社,探求新知識。1904年官費留學日本,結識孫中山。次年加入同盟會,任評議部評議員兼書記。以蟄伸、縣解筆名在《民報》上發表多篇政論文章,批駁保皇論調,闡發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尤其側重闡發民生主義,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的一些內容。
1906年朱執信回國,在廣東高等學堂、廣東法政學堂和兩廣方言學堂任教,秘密進行革命活動。1910年參與策劃廣州新軍起義。次年4月參加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逃亡香港。武昌起義後在廣東發動民軍起義。廣東光復後任軍政府總參議、廣(州)陽(江)軍務處督辦、廣東審計院院長。宋教仁案發生後力主整頓加強軍隊,武力討袁。“二次革命”失敗後堅持反袁鬥爭,加入中華革命黨,任中華革命軍廣東司令長官。1917年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府軍事聯絡兼掌管機要文書。次年到上海,協助孫辦理華僑捐款事宜和撰寫《建國方略》等,擔任《星期評論》、《建設》雜誌編輯撰述工作,參加新文化運動,讚揚布爾什維克精神,攻讀俄文準備赴蘇俄學習。
1920年朱執信奉命贊助漳州護法區建設,敦促粵軍回師驅逐桂系軍閥,又赴廣東發動各地民軍。9月21日在虎門調停丘渭南部和鄧鈞部的矛盾時被亂槍擊中犧牲。噩耗傳到上海,孫中山如失左右手,稱讚其為“最好的同志”、“中國有數人才”。1921年2月27日孫參加朱執信追悼大會並撰寫挽文。10月1日廣州執信學校開學,孫中山親臨致詞,稱頌其為“革命實行家,又為文學家”。著作編為《朱執信集》

孫中山的講話

執信先生為革命實行家,又為文學家。中華民國之有今日,實賴執信先生之毅力感化同黨,及感化國民有以致之。……先生復邃文學,著作等身,無一不非驚人之論。……願諸生人人皆學執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學,及改造未來之社會,以完成一莊嚴璀璨之中華民國,有厚望焉。(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

首屆校董

金曾澄汪精衛胡漢民、林森、廖仲愷、伍朝樞、許崇清、鄒魯、陳璧君、李石曾、吳稚暉、孫科、鄧澤如、古應芬、林雲陔、胡清瑞、陳廉伯、陳耀祖、陳融、郭標、戴傳賢、李大釗、張繼、霍芝庭、曾醒等25人,皆為一時俊彥。

桃李芬芳

執信中學廖承志
政治家廖承志 執信最早期校友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著名昆蟲學家蒲蟄龍 1949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廣東省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等。

著名學者張素我張治中將軍的女兒) 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華全國婦聯副主席

第一代女飛行員伍竹迪 執信五一屆校友。

物理工程學家黎克 主持了“七五”、“八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建立我國第一個大型積體電路測試程式庫和具有國際水平的檢測實驗室。

執信建築物

校門:執信校門是廣州市保護文物,從最初的執信學校到執信女中到現在的執信中學,執信的校門歷盡滄桑變幻,今天屹立在的依然是雄偉的門樓。從執信的校門讀出執信深刻的文化內涵和代代執信人傳承著執信的精神。
執信中學執信墓
執信墓:朱執信先生墓位於執信中學校園內,朱執信先生的碑文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所題。每年清明節朱執信先生的後代都會來到執信墓掃墓,學校團委、學生會和年級都會在清明節組織各種形式的掃墓儀式,激發同學們向朱執信先生學習,繼承先生之志向,為民族的富強努力學習。執信墓也是新生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是執信中學新生入崇德瀹智之門教育的重要一課。
執信橋:執信橋--執信校園中一個獨特的風景線。執信莘莘學子都從這座橋步入執信的教學樓,從這座橋步出校園進入社會。執信橋見證著執信校園的變遷,雖然執信橋經歷了幾次的大型維修,但仍然保留這其原有的外貌,成為了執信的又一標誌建築。
執信塘:在執信橋的兩旁有兩個小池塘,舊時兩邊都是田田荷葉,現在一邊是噴水池並作為金魚池,一邊還是荷
執信中學執信塘
塘。每年到荷花盛開的時候,吸引著許多人的眼球,讓校園充滿了優雅與祥和。在荷花謝去時,睡蓮的盛開又讓執信塘增添了另一份景色。
文科樓:文科樓是舊時的辦公樓,還做過教室。現在已經重修,主要作為科組辦公場所。文科樓上面掛著“志在沖天”,激勵著每位執信人都要志當存高遠,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作社會的棟樑之材。文科樓前是在八十五周年校慶之際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創辦執信學校而樹立的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厚望。文科樓的右邊是朱執信先生的漢白玉雕像,左邊是孫中山先生在執信學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石刻

精神傳承

執信中學執信門
優雅的老教師 採訪執信中學的下午,細雨濛濛,因為恰好是教師節,三十幾位退休的老教師在執信中學門口等車,準備去參加廣州執信中學和番禺、南海執信中學的三校聯慶。

執信中學胡曼蝶老師。胡老師國中時就在執信中學讀書,後來考入廣州女子師範,上世紀60年代,她重回執信中學教語文,胡老師雖已白髮叢生,但儀態端莊優雅,回顧起女校時代執信的校風,她一直在說:“相當嚴格。”當年的廣州女子師范似乎與執信相距不遠,每有盛大活動,雙方均“聯合辦理,擴大舉行”,可見執信在當時的影響。

在學校,一般不會允許採訪課堂,打擾課堂秩序,也不尊重老師的勞動。

執信中學執信橋
有獨立精神的學生 在學校教學樓一樓大廳內,自習課的時間組織活動,幾十個學生,沒有老師在場,只有幾位班幹部在和大家做遊戲,據黎潔瑩同學所說,她是學校學生會義工部的部長,並不是這個班級的,而是幫助組織活動的。她介紹說,高二新分到一個班的同學還不太熟悉,這些活動就是為了加深同學們的團隊精神而組織的,活動的組織者是參加過“學生領袖訓練營”的同學,他們活動採用的就是訓練營中學習到的項目。教學樓的東面有一排排芒果樹,是畢業生種植的紀念樹,上面的小牌子上都寫著班級的名稱和班主任的名字。

沿生態園繞到學校的南側,是青年綠色志願者基地,一排排的樹木,都是由校友和學校的教師同學認養的,裡面有朱健強校長的名字,有很多畢業生、校友的名字,每棵樹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同是執信中學畢業的第一代女飛行員和南航飛機師共同認養的小樹就叫做“凌雲”,而一位校友和孩子共同種植的小樹叫做“小苗茁壯”,都頗有些寓意。名校的文化資產 據胡老師介紹,執信在番禺和南海都有分校,儘管體制不同,但都是執信中學在管理,名校正在通過這種方式,提供更多的優質學位,使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 

師德報告會

執信中學報告會現場
師德建設是執信中學2008學年工作計畫中一項重要工作。在學校辦公室策劃下,2008年11月25日下午,執信中學生物科特級教師劉立翔老師應邀向全校教職工作了專題師德講座。劉老師的師德專題報告會拉開了執信中學德建設系列活動的序幕。

執信中學師德建設系列活動包括觀看中國全國優秀教師或關於師德內容的影片、邀請特級教師作專題報告、舉辦“重師德、鑄師魂”師德徵文活動和舉辦“千錘百鍊鑄執信師魂,創新勵志樹執信形象”師德演講比賽等活動。

劉立翔老師1985年到執信中學參加工作,曾被評為中國全國優秀教師、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參加過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次代表大會。劉老師在報告中向老師們介紹了自己的成長過程以及他對做一名合格教師的理解,劉老師以自己的經歷向全體教職工詮釋了一名優秀教師所應具備的素養

校園文化

師資情況

教師209人(專職教師179人)其中高級教師64人,一級教師65人。擁有碩士學位的35人,占專任教師19.6%。在職獲廣東省特級教師稱號的有7人,13位教師擔任省市教育評估專家,28位老師擔任省、市學科研究會的理事、正副會長、學科中心組成員。

教學設備

有多個多媒體電腦室,有教師課件製作室、教師電子閱覽室、電視演播廳和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多媒體教學平台,並且全校實施了教學場地空調化。除此之外還有以升樓(即科技樓)、醒園(即生物園)、仁愛樓(即藝術樓,陶藝房、鋼琴房、音樂室等都在這裡)、元培樓(即圖書館所在地,英語閱讀課就在這裡上:要做辭彙銀行和短篇讀後感,用的是英國本土教材,全英。)、奉恩堂(即小禮堂)等,以及體育館、游泳館等體育設施。其他學校有的大致都有,教學設備齊全。
文化氛圍

社團多,課外活動豐富,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充分信任,這也是學校的傳統,如小考小測不安排老師監考,學生自行自覺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