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執信中學

廣州執信中學

執信中學是一所發展中的百年老校,是孫中山先生於1921年為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而親手創辦的紀念性、示範性學校,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他曾率先推進新學制,開中國現代教育之先河。早在二十年代,執信中學就是國內37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再次定為省市重點中學,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建校以來,執信中學與時代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雖歷盡滄桑,依然挺拔崢嶸,莘莘學子,足跡遍布祖國和世界各地。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教育理念

祖執信中學校徽執信中學校徽改革開放以來,

硬體設定學校曾多次承擔和出色完成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的教育科研任務,培養了一支團結奮鬥、勵圖治、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構建有利於創新教育實施的新型管理模式,注重對學生的技能思維訓練,逐步開發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校課程,為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執信中學努力營造實施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有多個多媒體電腦室,有教師課件製作室、教師電子閱覽室、電視演播廳和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多媒體教學平台,為全面實施信息教育創造了條件,全校實施了教學場地空調化。執信中學的科技文體活動,具有民眾性、多樣性、持久性的特點。特別是有一批高質量、高品位的研究課程更受到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執信中學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環境優雅,人傑地靈。學校加大了校園改造的力度,廣種花木,開闢草坪,增設景點,改造舊建築,使校園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執信中學的青少年綠色志願者基地更是成為集環境、綠化、生物、地理等多學科教育科研的大型學生實踐基地。執信中學是一所開放型的學校,接待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前蘇聯、澳大利亞、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教育代表團、專家學者的訪問。學校和加拿大、香港的學校或教育團體保持互訪交流活動。廣州執信中學認真貫徹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在辦學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擴大學校辦學空間,先後創辦了公辦民助的南海執信中學,民辦的番禺執信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高中52個教學班,國中18個教學班規模,學生人數共3515人。 

,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62人,教輔人員38人,工勤人員6人,合計教職工306人。專任教師中碩士研究生或有碩士學位的教師56人,占27.7%;本科或同等學歷教師201人,占99.5%;高級職稱教師80人,占39.6%;中級職稱以上155人,占76.7%。執信中學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一批批立足崗位、兢兢業業、樂於奉獻的教師在這裡成長為名師。學校現有省特級教師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模範教師1、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名教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5人、南粵教壇新秀2人、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1人、廣州市優秀教師23人;全國百名高中班主任之星1人、廣東省優秀班主任1人、廣州市優秀班主任14人;國培計畫“專家庫”成員1人,廣東省中國小教師工作室主持人3人,國家、省、市骨幹教師及“百千萬人才工程”名師對象共23人;20多位教師擔任全國、省、市學科常務理事、理事和教研室中心組成員。教師形成了“殫精求知,篤志力行,尚嚴善導,以身立教”的教風。英語科組被評為“全國百佳班組”和“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物理科組被評為廣州市“青年文明號”,語文、政治、生物、數學、化學、歷史、物理等7個科組被評為廣州市優秀科組。

發展

建校以來,執信中學與時代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雖歷盡滄桑,依然挺拔崢嶸,莘莘學子,足跡遍布祖國和世界各地。改革開放以來,曾多次承擔和出色完成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的教育科研任務,培養了一支團結奮鬥、勵精圖治、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構建有利於創新教育實施的新型管理模式,注重對學生的技能思維的訓練,逐步開發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校課程,為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闖出了一條新路子。與此同時,學校還建立了科學的管理機制,使學校管理嚴謹、高效,保證了辦校水平持續穩定提高。
執信中學努力營造實施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有多個多媒體電腦室,有教師課件製作室、教師電子閱覽室、電視演播廳和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多媒體教學平台,為全面實施信息教育創造了條件,全校實施了教學場地空調化。執信中學的科技文體活動,具有民眾性、多樣性、持久性的特點。特別是有一批高質量、高品位的研究課程更受到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
執信中學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環境優雅,人傑地靈。近年來加大了校園改造的力度,廣種花木,開闢草坪,增設景點,改造舊建築,使校園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執信中學的青少年綠色志願者基地更是成為集環境、綠化、生物、地理等多學科教育科研的大型學生實踐基地。
執信中學是一所開放型的學校,近年來接待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前蘇聯、澳大利亞、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教育代表團、專家學者的訪問。目前學校和加拿大、香港的學校或教育團體保持互訪交流活動。
廣州執信中學認真貫徹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在辦學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擴大學校辦學空間,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先後創辦了公辦民助的南海執信中學,民辦的番禺執信中學。
今天,執信中學制定了跨世紀的發展目標,增創發展新優勢,努力把學校辦成現代化中心城市的視窗學校。

校容校貌

校風、教風、學風
校風:執德至弘,信道至篤。
教風:殫精求知,篤志力行。尚嚴善導,以身立教。
學風:博聞強記,多思多問。取法乎上,持之以恆。
辦學特色、育人理念
辦學特色:人文薰陶,內涵深厚。
育人理念:育德立人,以德修智,以智弘德,整體發展,學有特長。風物人文
“厚德載物”:每塊石頭都在講故事
在執信,似乎每座建築、每塊石頭都有故事。
名門 執信校門古樸莊嚴、渾厚高大,據說有為“俊彥學子大開之意。”大門的門楣上方立花崗岩橫額,上書“執信中學”四個金字,是廖承志親筆書寫。廖承志也曾在執信讀書,而他的父母當時則是在執信做歷史和國畫教師。
紅樓 執信中學內最為引人注目的建築是兩座三層高的建築,是當年為紀念朱執信的豐功偉績而建,由紅磚建成,故稱紅樓。由校門上兩段石階,可到達南座即厚德樓【2011級的初二在此樓上課學習】,儘管外表古雅,裡面卻是現代化的裝修。門額上鑲有一塊以花崗岩條為框線,白玉為底的匾額,上書“厚德載物”四字,語意與正門所書校訓同氣相連,而下面掛著的牌匾則書有“厚德樓”三字。北座紅樓現為仁愛樓【藝術樓】。
塑像 執信中學處處人文氣息,進入執信大門,可見大門背面門楣位置篆刻著當年的校訓四字“崇德瀹(yuè)智”,向裡面走,拾級而上,有一小廣場,正中為執信樓【辦公樓】,左有朱執信漢白玉半身塑像,右為升旗台。以升樓【科技樓】旁有茅以升的半身塑像,茅以升為學校題字“博聞強記,多思多問,取法乎上,持之以恆”。
園林 與其他學校不同,執信中學建築在兩座山丘之上,地勢高低起伏,各建築之間或由卵道相連,或由白色石欄接綴,輔以小橋流水,荷塘苗圃,嶙峋巨石,處處綠樹成蔭,在繁華都市間有些卓爾不群之風。
北座之後,是執信荷塘,朱紅色的石橋由中間橫跨,橋把荷塘分為兩部分,橋的東側是滿滿一池蓮葉,西側是一池小魚,在碧綠的池水間遊動。走過小橋,可見一座紅磚碧瓦的古式建築,這裡是當年的圖書館,現已成了學校的小禮堂,名曰“奉恩堂”。
歷屆英才
歷任校長:廖奉恩(代)、曾醒、楊道儀、金曾澄、林寶權、孔慶余、張逸、張克、虞肯堂、周國賢、葉世雄、辛麗群(代)等。
政治家廖承志 執信最早期校友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著名昆蟲學家蒲蟄龍 1949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廣東省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等。
著名學者張素我(張治中將軍的女兒) 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華全國婦聯副主席。
校友:第一代女飛行員伍竹迪,執信五一屆校友。
物理工程學家黎克主持了“七五”、“八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中國第一個大型積體電路測試程式庫和具有國際水平的檢測實驗室。
2009屆,向芯,國中畢業於第三中學,現就讀於哈佛大學。
2007屆,曲思凱,現就讀於香港大學,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會長,香港大學學生大使。
2007屆,韓銳,現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牛津大學中國學生會主席。

執信校史

歷史沿革
孫中山先生創辦執信學校
為表彰朱執信對革命的貢獻,孫中山先生採納了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等人發起的"建立執信學校以志紀念,敬朱先生其志願之宏、功業之偉、竟先生未竟之志……"的建議,指定廖仲愷、孫科、胡漢民三人籌建執信學校。孫中山親自發動眾人捐款辦學,自己首先捐出一萬銀圓作籌建費,並派出汪精衛夫人陳璧君等人到美國的華僑中籌款。此期,孫中山還親自致函美國舊金山國民黨支部諸同志說:"執信學校需款甚切,茲汪精衛夫人及其弟耀祖來美籌款,務望諸同志熱心捐助,並乞廣為勸捐,以示尊崇先烈,造就人才之意。
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鄒魯、孫科、許崇清、金曾澄等人為籌備員,歷時數月,始告成功。
1921年,學校籌建落成,定名為"私立執信學校",地址位於越秀山南麓清泉路應元書院舊址。當年10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出席並在開幕典禮上發表演說。
孫中山先生在執信學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執信先生為革命實行家,又為文學家。中華民國之有今日,實賴執信先生之毅力感化同黨,及感化國民有以致之。先生不論何役戰爭,皆曾參與,且必躬冒矢石,不避艱險。先生復邃文學,著作等身,無一不非驚人之論。先生不止有文武兼備之革命實行家,論其一生行為,算是中國之明星。
粵軍返斾之役,先生以救國救鄉之故,不幸竟以身殉。今同人等設立斯校,無非為紀念先生,及冀望後死者繼先烈之志起見。願諸生人人皆學執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學,及改造未來之社會,以完成一莊嚴璀璨之中華民國,有厚望焉。
建國前的發展歷程
初成立時為私立,孫中山捐款一萬元,另派李佩芳等人赴美洲募捐,得款五十六萬元。廖仲愷任廣東省長時,又將時敏書院產業撥作開辦費,另由省庫補助經常費。1922年曾醒回粵,主持校務。6月,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執信中學亦遭叛軍搶劫破壞,暫遷大北直街,叛亂平息後才遷回。
執信初成立時,即實行“六·三·三”新學制。為全國實行新學制較早的學校之一。1923年,東沙路竹絲崗新校舍建成,遷入,新校舍設備完善,有教學大樓、禮堂、師生宿舍、實驗室、圖書館、操場等,可容師生八百餘人。1924年,增設高中師範科。在大革命期間,校內民主和革命氣氛濃厚。1925至1926年間,曾先後派學生黃楚夫等人赴蘇聯等國留學。1925年沙基慘案中,執信學生參加示威遊行時有數人受傷。1927年國共分裂時,左派學生簽名去武漢參加革命,右派學生則簽名去南京。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反動派派軍警封閉執信校門,捕去學生崔耀廣等十餘人。廣州起義時,執信有不少學生參加,犧牲者十餘人。
1927年秋,由楊道儀任校長。學校在國民黨右派控制下,推行資產階級奴化教育。1928年秋,省教育廳下令男女分校,將執信男生撥入省一中(省一中女生撥入省女中和執信),改校名為“執信女子中學”。1932年,在西關寶華正中約設分校,招國中和附小生。這時正校已有高中九個班,國中六個班,共六百餘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遷校南海碧村。1938年10月,再遷校澳門。1940年9月,由金曾澄接任校長。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遷樂昌縣。1943年,改為“省立執信中學”,招收男女生。1943年7月,由林寶權繼任校長。1944年底,樂昌淪陷,遷校仁化恩村。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廣州東沙路原校址複課。不久,又恢復為女校。
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內戰。執信校長林寶權在校內進行高壓統治,平時不準學生出校門,兩周只許學生回家一次,加重功課的重壓。以三青團份子監視進步師生,使進步師生十餘人被逼離校。但廣大的進步師生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在地下教聯、地下學聯的團結和組織下,向反動派進行鬥爭,如把學生會的領導權爭奪過來;反對貪污,收回膳食管理權;組織同學參加1948年的冬令營活動和參加以基督教青年會為掩護的勵進社活動;掩護進步同學撤退到東江游擊區等活動。解放前夕,組織護校運動,迎接解放。解放後仍稱為省立執信女子中學。後改為市立。

歷史校名
時間 校名
1921—1927年 私立執信學校
1928年 執信女子中學(私立)
1943年省立執信女子中學
1953年 廣州市第一女子中學
文革開始 紅女中
1969年 廣州市第55中學
1978年至今 廣州市執信中學
首屆校董
由於學校籌備會為籌建學校而設,學校籌備期過後,另設常務校董會以維持學校的永久存在,選出:金曾澄、汪精衛、胡漢民、林森、廖仲愷、伍朝樞、許崇清、鄒魯、陳壁君、李石曾、吳稚暉、孫科、鄧澤如、古應芬,林雲陔、胡清瑞、陳廉伯、陳耀祖、陳融、郭標、戴傳賢、李大釗、張繼、霍芝庭、曾醒等25人為校董。
1年後,廖仲愷先生出缺,陳廉伯告退,經校董會決議,增聘譚延愷、何香凝、陳公博、曾仲鳴、馬洪煥、劉紀文、褚民誼諸先生為校董。

學校校歌

歌目:我們前進在先烈路上
作詞:韓笑
作曲:鄭秋楓
白雲山,珠江水,聽執信歌聲嘹亮。
黃花崗,紅花崗,聽我們書聲朗朗。
攀登文化的高峰,鍛鍊堅強的翅膀。
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們前進在先烈路上;
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們前進在先烈路上。
紫荊美,白蘭香,愛執信荷塘明月。
木棉紅,菊花黃,愛我們苗圃朝陽。
辛勤園丁育英雄,爭做祖國的棟樑。
振興中華為國爭光,我們前進在先烈路上。
振興中華為國爭光,我們前進在先烈路上。

周邊環境本

位於執信南路152號的執信中學,附近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十九路軍紀念碑、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執信中學在東風路對面與中山大學北校區(原中山醫科大學)以及腫瘤醫院相望,並與眼科醫院相鄰。可乘公車在執信中學站,執信路站,先烈南路站,腫瘤醫院站下車到達該校。
廣州捷運五號線區莊站也可到達,不過離學校有大約5分鐘路程。
捷運一號線在東山口站或烈士陵園站下車皆可,大約15分鐘路程。

分數線

年份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
公費 719 724 720 718
擇校 707 726 715 657
7招生計畫編輯學生類別招生人數
公費749人
擇校83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