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蚧

哈蚧

蛤蚧,學名大壁虎( Gekko gecko),屬於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有鱗目Squamata、壁虎科Geckonidae ,是熱帶的一種爬行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常雌雄成對出來活動,雄的叫聲象蛤、雌的應聲似蚧,所以稱為蛤蚧。由於曬乾的大壁虎可以入藥,而遭到人們大量捕殺,目前野生資源要加以保護。

基本信息

簡介

哈蚧哈蚧
蛤蚧學名為大壁虎(Gekkogekko)又稱仙蟾,台灣稱為大守宮,體長可達30厘米以上,頭長大於尾長。背腹面略扁,頭呈扁平三角形;皮膚粗糙,全身密生粒狀細鱗;體色有深灰色、灰藍色、青黑色等,頭、背部有深灰、藍褐等顏色橫條紋,全身散布灰白色、磚紅色、紫灰色、橘黃色斑點,尾有白色環紋。棲

息于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縫隙、石洞或樹洞內,主要捕食昆蟲

蛤蚧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福建及雲南等地。台灣省也有記錄。國外分布於西起孟加拉,向東到中南半島各國,南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方。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形態特徵

形如大壁虎,全長34厘米,體尾等長。頭呈三角形,長大於寬,吻端凸圓。鼻孔近吻端,耳孔橢圓形,其直徑為眼徑之半;上唇鱗12~14,第一片達鼻孔;吻鱗寬,不達鼻孔;吻鱗後緣有三片較大的鱗。頭及背面鱗細小,成多角形,尾鱗不甚規則,近於長方形,排成環狀;大而突起的鱗片成行的鑲嵌在小鱗片中,行距間約有三排小鱗,分布在軀幹部的有10~12縱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側有三對隆起的鱗;胸腹部鱗較大,均勻排列成復瓦狀。指、趾間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單行劈褶皮瓣,第一指趾不特別短小但無爪,余者末端均具小爪。雄性有20餘枚股孔,左右相連;尾基部較粗,肛後囊孔明顯。體背為紫灰色,有磚紅色及藍灰色斑點;液浸標本成為深淺相間的橫斑,背部約有7~8條;頭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淺相間的環紋7條,色深者寬;腹面近於白色,散有粉紅色斑點。

棲息環境

在廣西主要生活於亞熱帶石灰岩構成的石山中,山上有矮小樹木並有供其飲水的水源,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在雲南的棲息環境有3種類型:一為樹洞中,二為房舍環境,三為喀斯特地貌石山裂隙中(河口),三種環境的共同特點是四周多農田。

生活習性

習性

哈蚧哈蚧
棲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縫隙、石洞或樹洞內,有時也在人們住宅的屋檐、牆壁附近活動。聽力較強,但白天視力較差,怕強光刺激,瞳孔經常閉合成一條垂直的狹縫。夜間出來活動和覓食,瞳孔可以擴大4倍左右,視力增強,靈巧的舌還能伸出口外,偶爾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塵。它的動作敏捷,爬行的時候頭部離開地面,身體後部隨著四肢左右互動地扭動前進,腳底的吸附能力很強,能在牆壁上爬行自如。原來認為它的腳下有吸盤,其實其趾端膨大的足墊並不是吸盤,而是在足墊和腳趾下的鱗上密布著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絨毛一樣微絨毛,如同一隻只彎形的小鉤,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抓牢物體,可以在牆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絨毛頂端的腺體的分泌物也能增強它的吸附力。

它的尾巴易斷,但能再生,這是由於尾椎骨中有一個光滑的關節面,把前後半個尾椎骨連線起來,這個地方的肌肉、皮膚、鱗片都比較薄而鬆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擊時就可以劇烈地擺動身體,通過尾部肌肉強有力的收縮,造成尾椎骨在關節面處發生斷裂,以此來逃避敵害。由於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單純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能量,而糖原更容易釋放能量,所以剛斷下來的尾巴的神經和肌肉尚未死去,會在地上顫動,可以起到轉移天敵視線的作用,因此在民間還流傳著大壁虎的斷尾巴會鑽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謬說法。斷尾以後,自殘面的傷口很快就會癒合,形成一個尾芽基,經過一段細胞分裂增長時期,然後轉入形成鱗片的分化階段,最後長出一條嶄新的再生尾,但與原來的尾巴相比,顯得短而粗。不過,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斷尾,因為斷尾畢竟是它身體上所受的嚴重損傷,不僅失去了尾巴上儲存的脂肪,而且還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類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時,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對於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著極大的優勢。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動頻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縫隙的深處冬眠。

食物

蛤蚧的食物以各種活動的昆蟲為主,包括螻蛄蚱蜢飛蛾蟬螂黃粉蟲蠶蛾等,大壁虎是不食死的昆蟲和食物的,但經過人工馴養,也可放養。人工養殖大壁虎的過程中,應以動物性昆蟲為主、植物性昆蟲為輔的原則,否則易導致大壁虎的營養不良,發生疾病。

蛤蚧的飼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壁面20~30米為宜。但大壁虎有大吃小、強吃弱、成年大壁虎吃卵等現象出現,應按大小分群飼養,規格相同的養在一起,小大壁虎單獨飼養。大壁虎對氣溫變化較為敏感,利用人工調節溫度,使室溫保持在25~30℃之間。大壁虎無冬眠期,一直處在活動、採食、生長狀態。保持大壁虎舍的清潔衛生,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在大壁虎舍內禁止存放農藥及有特殊氣味的藥品、霉敗物品。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福建及雲南。台灣省有記錄。國外分布於西起孟加拉,向東到中南半島各國,南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方。

繁殖方式

蛤蚧的繁殖期為5~8月,5月開始交配產卵,但以6~7月產卵最多。每次產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質鞘,比鴿子的卵略小,呈圓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牆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為35~45天,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剛出殼的幼體的體長大約為8厘米。廣西桂南地區8月上旬以後產出的卵到翌年3月才能孵出,需時198~205天。10月至3月為冬眠期。

蛤蚧一般在5~6月間發情交配,6~7月為產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間,要嚴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大壁虎過多,往往引起雄爭雌而打鬥。雌大壁虎交配後到來年產卵。雌大壁虎往往選擇較陰暗的牆角、頂角、側壁等地方產卵。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對產卵的大壁虎要加強管理,適當提早增加食物,尤其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及礦物質飼料和維生素,使之早產卵,早孵化,使幼壁虎出殼後有較長時間生長,達到一定體重,為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礎。要進行人工孵化時,就需要在蛤蚧喜歡產卵的地方貼上一些紙,讓其把卵產在紙上,以便採集。采卵應該等到卵殼完全變硬後才能進行,剛產下的卵不宜馬上採集,否則影響到孵化率,採集的卵存放在33~35℃的環境中,經100天左右才孵化出幼壁虎。剛出殼的幼蛤蚧,要及時移到幼壁虎飼養室。幼蛤蚧在採食前,可先餵些白糠水或鹽水,5~7天后餵一些小蟲,15天后,隨著其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昆蟲投放量,使當年孵出的幼壁虎在進入越冬前就達一定的體重。

種群現狀

哈蚧哈蚧
據我國在廣西(壯語叫做aekez)8個地區調查,除桂林地區外,其餘7個地區所轄48個縣(市)內的228個鄉(鎮)或村都有分布。東北長白山區有分布。

1967年以前,蛤蚧資源相當豐富,年均產量可達24萬對,最高年產量達到40.8萬對,60年代初期每年的收購量僅為5.3萬對,1963~1965年產量上升,平均年收購量約37.8萬對;1968~1976年產量基本保持在15萬對左右;1978年以後蛤蚧資源迅速下降,年平均收購量約3.86萬對。

唐業忠等人1995年對廣西隴瑞自然保護區大壁虎調查表明,每年在隴瑞自然保護區被捕殺的蛤蚧在2400隻以上。

1998年前後,國內蛤蚧的數量急劇減少,已瀕臨滅絕。

2008年5~6月,徐永莉等對弄崗自然保護區調查發現,弄崗片大壁虎較多,隴山片和隴呼片分布較少,估計種群密度為13.45對/平方千米。

2008~2010年對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壁虎的觀測結果顯示其數量保持穩定。

當前國內大壁虎的數量已急劇減少,幾近枯竭。大壁虎去內臟乾制的整體中藥稱大壁虎,常成對出售,用量甚大。活體還被加工為各種中成藥,如大壁虎酒、大壁虎精、大壁虎補腎丸、大壁虎定喘丸等銷售國內外。因此,每年僅廣西一地收購量即達數十萬對之多,由於大量捕捉,產量劇減,價格大幅度上漲,從而刺激民眾捕獵,以至陷於枯竭狀況。此外,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大壁虎的棲息地逐漸縮小,也是影響它數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自50年代以來就開始人工馴養及繁殖的研究,但規模甚小,且在飼料及繁殖問題上未能很好解決,很難說已經成功,更談不上大規模增產滿足市場需要。198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與農業部聯合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大壁虎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保護措施

應及時將大壁虎上升為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在一定時期內封山禁捕,待數量恢復到一定水平後,逐步開放。

建立以蛤蚧為主要保護對象自然保護區。

貿易量

國際貿易:根據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調查統計,每年我國對外出口蛤蚧的數量在40萬隻以上,而進入90年代前期,每年只有不到20萬隻,到了後期,數量急劇減少,每年採集量不足7萬隻。

非法國際貿易:

2000年1月,雲南省祥雲縣公安局查獲走私蛤蚧5,580隻。

2006年8月2日,拱北海關向珠海市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移交查扣的約328千克大壁虎乾。

2005年,深圳海關緝私局查處6,882隻大壁虎乾。

2006年5月,廈門海關緝私局查獲走私入境的3,860隻蛤蚧。

2008年4月,廣州森林公安分局查獲走私大壁虎10隻。

2013年12月,肇慶市高要區查獲非法收購40條蛤蚧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3個月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物種價值

蛤蚧身和尾的醇提物均可加強豚鼠白細胞的運動力、肺和支氣管吞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功能和腹腔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蛤蚧提取物能顯著增加小鼠脾重,並能對抗強的松龍的免疫抑制作用,還能提高小鼠靜脈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數,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後血清的溶血含量,蛤蚧尾醇提物能增強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抗體效價和提高小鼠淋巴細胞轉化率,蛤蚧體僅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抗體效價,而頭則無明顯影響。

蛤蚧的乙醇提取物(GEA)可延長雄雌果蠅平均壽命及半數致死時間,提高果蠅飛翔活力和耐寒力,延長小鼠缺氧存活時間,初步證實大壁虎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對甲醛性大鼠踝關節腫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及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並可使幼年大鼠胸腺蔞縮,還能顯著降低正常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表現促腎上皮質激素樣作用,但不能對抗蛋清所致的豚鼠過敏性休克。桂圓肉和大壁虎的醇提物除有明顯的抗應激作用外,尚能增加正常小鼠體重,對利血平化小鼠體重下降有非常顯著的對抗作用,並能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對靜脈碳粒廓清指數。

《綱目》

昔人言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大壁虎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勞損痿弱,許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補也。劉純雲,氣液衰、陰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雲,定喘止嗽,莫佳於此。
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

《本草經疏》

大壁虎,其主久肺勞咳嗽、淋瀝者,皆肺腎為病,勞極則肺腎虛而生熱,故外邪易侵,內證兼發也。大壁虎屬陰,能補水之上源,則肺腎皆得所養,而勞熱咳嗽自除;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氣清,故淋瀝水道自通也。

《海藥本草》

療折傷,主肺痿上氣,咯血咳嗽。《日華子本草》

治肺氣,止嗽,並通月經,下石淋及治血。《開寶本草》

主久肺勞,療咳嗽,下淋瀝,通水道。《本草衍義》

補肺虛勞嗽。

《本草再新》

溫中益腎,固精助陽,通淋,行血。大壁虎尾能治疝。

藥用價值

哈蚧哈蚧
祛風,活絡,散結。骨髓炎,淋巴結結核,腫瘤。定驚,解毒。治中風癱瘓,歷節風痛,風痰驚癇,瘰癧,惡瘡。

①治癱瘓,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御米殼(蜜炒)5克,陳皮25克,壁虎(炙黃)、乳香、沒藥、甘草各12.5克。上為末。每服15克,煎服。

②治歷節風,疼痛不可忍:蠐螬(濕紙裹煨熟,研)三枚,壁虎(研)三枚,地龍(去泥,研)五條,乳香0.5克(研),草烏頭三枚(生,去皮),木香25克,麝香(研)5克,虎腦(研)2.5克。上八味,將草烏頭、木香搗羅為末,合研勻,為丸,如乾入少酒煮麵糊,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乳香酒下。

③治破傷風,如角弓反張,筋脈拘急,口噤:辟宮子七枚(微炙),天南星50克(炮裂),膩粉50克,白附子50克(炮裂)。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研下七丸,以汗出為效,未汗再服。

④治久年驚癇,心血不足:守宮50克,珍珠、麝香、片腦各一字(研細)。上將守宮一個,以鐵鈐鈐定,剪去四足,連血細研,入珍珠、麝香、片腦各一字許,研細,薄荷湯調作一服。先須用奪命散,逐下痰涎,或用吐法,次服此藥。

⑤治心虛驚癇:褐色壁虎一枚。連血研爛,入硃砂、麝香少許,薄荷湯調服。繼服二陳湯。

⑥治癘風:蝎虎一條(焙乾),大蠶沙五升(篩淨,水淘二遍,曬乾),白面四斤或五斤,拌蠶沙為絡索,曬乾。上為末,每服一、二合,熬柏葉湯調服,食前,日三服。

⑦治瘰癧初起:壁虎一枚,焙研。每日服半分,酒服。

⑧治癰瘡大痛:壁虎焙乾研末,油調敷之

蛤蚧抗癌的藥用價值

蛤蚧臨床用於治療食道癌、腸癌、原發性肝癌、肺癌等。

⑴治療原發性肝癌、肺癌:壁虎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藥2g。肌肉注射每次4~6ml,每日2次。共治肝癌48例,總有效率為54%;治肺癌27例,顯效2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為62.9%。

⑵治療食管癌:用壁虎50g(夏季用活壁虎10條),澤漆100g,錫塊50g,用黃酒100ml浸泡5~7日,濾去藥渣,製成壁虎酒。每日3次,口服,每次25~50ml。共治療食管癌患者42例,治癒率為30.95%,總有效率為92.86%。每日用壁虎1條和米適量炒至焦黃,研成細粉,分2~3次以少量黃酒調服。治療4例,臨床症狀均消失。

鋇餐造影複查,1例食道下段狹窄消失,但邊緣仍欠整齊;1例食道下段狹窄較前為輕;1例見癌灶消失;1例食道中段仍然狹窄,但脫落細胞檢查陰性。

禁止買賣

蛤蚧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刑法第341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歷史研究

大多數蛤蚧是沒有毒的!而有些人認為有毒,還引用了百科裡的這段話:“自古以來,民間流傳蛤蚧之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蛤蚧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因此,古時將其列入「五毒」(蜈蚣壁虎蟾蜍)之一。蛤蚧尿液如接觸皮膚,需立即清洗,否則經皮膚吸收後,輕則皮下組織充血、水腫、出血、壞死和肌層中性白細胞浸潤,重則損傷腦筋樞神經系統,引起脊髓的嚴重不良性改變,呼吸麻痹,最後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捕捉時不可不慎。” 

完全是斷章取義。還有一個傳說:過去古人把壁虎叫守宮, 說守宮極淫,喜水,每遇水轍交。其精劇毒,人食之化為膿水。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里就有記載這樣的故事,說是夏天,一家的女人晚上給自己的兩個孩子洗澡,旁邊桌子上有白天喝剩的茶水,孩子口渴,就拿給他們喝了。誰知道一會的時間孩子就不見了,盆里的水變成又渾又腥的。所以自古隔夜茶都不許喝的,怕晚上有壁虎在水邊交配,蛤蚧的精液落入水中有劇毒。當然這是一種繆論,蛤蚧是一種爬行動物,除了有些品種是帶毒的以外,大多數都沒有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