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風景區

哀牢山風景區

哀牢山的地勢險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間變化,形成了一個寒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立體氣候。 哀牢山的地勢險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間變化,形成了一個寒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立體氣候。 分區南北相連,均在哀牢山中段的東北側,面積15.76萬畝,是哀牢山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哀牢山是雲嶺南延支脈,第四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由於地面抬升,河流下切,高差增大,而形成今天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由縣酒江自西北向東南斜貫直下,江西部哀牢山脈與里灑江為平行走向,山川交錯,山高谷深。哀牢山主峰大底岩海拔31659米,聳立在者是鄉與鎮流縣接壤處。次峰大雪鍋山海拔刀刃米,雲纏霧繞,巍峨壯觀,植物分布區系複雜,古老名貴植物種類較多,在氣候、地質生物等方面有較高的科研價值,是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中外科學家合作考察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著名的大帽耳山、小帽耳山,蟀嬪玉立、千姿百態。江邊一帶多衝積扇和山匠,是發展糧食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理想之地。江東為雲南高原南部邊緣地區,多屬中山中切割地貌,適宜雲南松和中亞熱帶水果生長。

簡要介紹

元江與阿墨江分水嶺。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兩大地貌區的分界線,亦為雲貴高原氣候的天然屏障。雲嶺南延分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支,起於大理州南部,止於紅河州南部,長近千公里,海拔一般2000米以上,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主峰3166米。哀牢山形成於中生代燕山運動時期,至第四紀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地面大規模抬升,河流急劇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主要由砂頁岩、石灰岩及各類變質岩組成。山體東部因沿斷裂帶下切較陡,相對高差大,西坡則較平緩。

哀牢山的地勢險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間變化,形成了一個寒溫帶亞熱帶熱帶的立體氣候。那片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連綿,層巒疊嶂中藏著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用頑強的毅力在這崇山峻岭中開鑿出了世界聞名的、壯美的梯田。這片土地給了哈尼人物質所需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藝術聖地。哀牢山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定位觀察點。峰巒疊嶂,雄天坷居,雲蒸霞蔚,氣象萬千;原始森林,蒼蒼茫茫。

氣候作用

哀牢山在氣候上的主要作用在於:冬季弱冷空氣被山體所阻,強冷空氣翻過山體後已成強弩之末;西南暖濕氣流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東進時,又受山體阻擋,形成哀牢山以西、以南降水多於東部,氣溫較同緯度、同海拔的東部地區高,冬季寒潮入侵次數也較東部少。由於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從山麓至山頂依次為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獨特的山地氣候使植被具有明顯垂直分布。西南坡垂直分布由阿墨江河谷開始:海拔1100~1800米為思茅松林及季風常綠闊葉林帶,1800~2200米為雲南松林及半濕性常綠闊葉林帶,2200~2800米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帶,2800米以上為山頂常綠闊葉矮曲林及灌叢帶。東北坡植被垂直系列從元江河谷起:海拔500~1000米為乾熱河谷植被帶, 1000~2400米為雲南松林及半濕性常綠闊葉林帶,2300~2900米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2900米以上為山頂常綠闊葉矮曲林及灌叢帶。

資源

哀牢山的地勢險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間變化,形成了一個寒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立體氣候。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那片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連綿,層巒疊嶂中藏著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用頑強的毅力在這崇山峻岭中開鑿出了世界聞名的、壯美的梯田。這片土地給了哈尼人物質所需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藝術聖地。

哀牢山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定位觀察點。峰巒疊嶂,雄天坷居,雲蒸霞蔚,氣象萬千;原始森林,蒼蒼茫茫。 是離昆明最近的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區。有以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梭羅樹為首的1016種高等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鍾萼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青樹、野銀杏、蓖齒蘇鐵、紅花木蓮等15種植物,以及眾多的省級保護植物物種。被譽為鑲嵌在植物王國凰冠上的一塊“綠寶石”。哀牢山橫跨熱帶和亞熱帶,形成南北動物遷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種“基因庫”。哀牢山群山中生活著許多珍禽異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孟加拉虎、綠孔雀、黑長臂猿、雲豹、蟒蛇等,此外還有大量的鳥類和珍稀動物,如相思鳥、太陽鳥、眼鏡王蛇、黑熊等,以及奇特的地質、大氣、水文景觀。主要景點有南恩大瀑布,大磨岩峰、大雪鍋山、國際候鳥遷徙保護區—打雀山、大(小)帽耳山等自然景觀。  

自然保護區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哀牢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新平縣景東鎮沅、楚雄、雙柏等五縣交界處。海拔2080—3165.9米。區境面積503.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5%。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面積占保護區面積的66.3%,是雲南乃至中國少見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區。以保護水源林、綠孔雀灰葉猴長臂猿等為主。

1981年,雲南省政府將哀牢山列為重要的自然保護區;1986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明文劃定保護區面積是21.99萬畝。1988年5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哀山被列為國家級撲克然保護區;後中國科學院又將哀牢山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的定位觀察站。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在楚雄州境部分,被列為楚雄、雙柏兩個分區。分區南北相連,均在哀牢山中段的東北側,面積15.76萬畝,是哀牢山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地處東亞季風熱帶、南亞季風熱帶和青藏橫斷山系三大自然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雲南省東西季風氣候和青藏高原氣候的分界線。阻擋了孟加拉北上的西南暖濕氣流。

哀牢山森林植被屬國內熱帶南部山地垂直地帶類型。由於氣候、地形、土壤的影響,新平縣境內森林類型較多,其中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的原始森林為主要森林類型,實屬罕見,因而為中外學者所注目,被專家們譽為鑲嵌在植物王國皇冠上的一塊“綠寶石”。組成這類森林群落的種類繁多,僅喬木就有75種。群落結構總的特點是喬木層以常綠樹種為主,發育尚好,井處於原始狀態;灌木、草木植物不發達Z而附生苔薛特別發達,非常普遍,故有“苔薛林”之稱。據勘察,在大雪鍋山附近海拔Zgu米處有一塊倒卯葉石礫苔莽林,其樹高29米,胸徑40厘米,平均每公頃蓄積1000立方米,它是目前所發現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中發育最好的群落類型。海拔2900米以上地帶,由於長年強風、低溫和土壤脊落影響而形成山頂常綠闊葉矮曲林,是常綠闊葉林罕見的矮林,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除此之外,還有小果持和雲南鐵杉為優勢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及山地闊葉林向山地針葉林過渡的濕性針闊混交林。保護好哀牢山區原生森林植被和稀有野生動物,對研究森林生態系統的形成和變化,繁殖生物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茂密的森林對於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以及維護生態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哀牢山綿延數百里,橫貫雲南中部,跨熱帶和亞熱帶,形成南北動物天然“走廊”,是世界上某些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是保存生物種源難得的“基因庫”。其優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勢迎來了“遠方之客”,幽靜的森林環境,使它們留連忘返而定居繁殖,故哀牢山分布著多種區系的森林動物,號稱為“動物王國”,是國內動物資源窩集的寶庫之一。哀牢山保護區的鳥、獸類多達40多種,兩棲爬行動物46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黑長臂猿黑葉猴灰時猴蜂猴懶猴熊猴短尾猴木鹿黑席穿山甲蘇門羚斑羚綠孔雀雲豹金錢豹金貓大靈貓岩羊林原斑犀鳥紅腹角雉錦雞肉角雞等。此外還有大量的珍貴經濟動物、藥用動物和觀賞鳥,罕見種的相思鳥、多種畫眉、噪眉、太陽鳥、三索錦蛇、眼鏡王蛇、黑熊和赤席等。哀牢山自然保護區經中國科學院推選,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的定位觀察站。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越來越顯得重要,已有一批批的中外學者到此進行考察,並吸引了更多的愛好者到此旅遊、觀光。

是離昆明最近的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區。有以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梭羅樹為首的1016種高等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鍾萼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青樹、野銀杏、蓖齒蘇鐵、紅花木蓮等15種植物,以及眾多的省級保護植物物種。被譽為鑲嵌在植物王國凰冠上的一塊“綠寶石”。哀牢山橫跨熱帶和亞熱帶,形成南北動物遷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種“基因庫”。哀牢山群山中生活著許多珍禽異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孟加拉虎、綠孔雀、黑長臂猿、雲豹、蟒蛇等,此外還有大量的鳥類和珍稀動物,如相思鳥、太陽鳥、眼鏡王蛇黑熊等,以及奇特的地質、大氣、水文景觀。主要景點有南恩大瀑布,大磨岩峰、大雪鍋山、國際候鳥遷徙保護區—打雀山、大(小)帽耳山等自然景觀。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該區域的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中山濕性常駐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以及長臂猿、綠孔雀等珍貴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完整,共分為8個植被型, 19個群系;共有高等植物約1486種,隸屬207科,702屬,其中蕨類植物有35科,61屬,123種,裸子植物有7科,12屬,15種,被子植物165科,647屬,1344種。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名錄中二級保護植物的有水錶樹銀杏,三級保護植物有雲南七葉樹翠柏、旱地油杉、林生芒果紅花木蓮、思茅豆腐紫外線、景東翅子樹、千果欖仁紅椿蓖齒蘇鐵任木等。

保護區內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潮濕的氣候,是野生動物理想的自下而上棲息、活動和繁衍的場所。據初步調查,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楚雄、雙柏兩個分區共有哺乳動物86種,分隸27科、63屬。其中列入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黑長臂猿、短尾猴、菲氏葉猴、樹鼠、穿山甲、小靈貓、大靈貓、金貓、豹貓、雲豹、水鹿、鬣羚、斑羚等,還有大量的黑熊、野貓出沒於叢林中。保護區內,有類323種,其中繁殖260種,旅鳥、冬候鳥和留鳥260種(旅鳥和冬候鳥共63種),雲南地方特有的鳥類20種。這些禽鳥,列入國家保護動物名錄的珍稀類有鴛鴦、紅腹角雉、綠孔雀、白鳥、白腹錦雞、棕頭鷗、緋胸鸚鵡、鳳頭鷹、雀鷹棕翅鷹、黑禿鷲、鵲鷂、蛇雕、猛隼等。保護區內,還有爬行動物39種,隸屬9科、27屬;兩棲動物26種,隸屬8 科、16屬,其中的哀牢髭蜍、哀牢蟾蜍、景東齒蟾為哀牢山的特有種。

保護區森林土壤內有繁盛的微生物。林下的凋零物和表土層,是表黴菌屬麴黴屬木霉屬頭孢霉屬等小型真菌活躍的場所。林內的倒木枯枝,是香菇、木耳的營養基地。在這塊保護區內,有天然食用菌14種。

自然保護區地處紅河上游禮舍江流域段,具有完整的水源涵養作用,其所外的地理位置,蘊藏的生物種類,保存的森林面積和完整的生態系統,對保護、挖掘、發展和合理利用生物群體的自然演變規律,發揮森林資源的經濟生態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土司寶藏

李家寶藏藏進地道在哀牢山區,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從明代就世襲土司的李家,至最末一位土司在1950年死亡,而積斂了萬貫家財,據說他家是靠販大煙、設卡收費、造大洋開工廠等發的財,至於說他家有多少金銀財寶誰也說不清,但從還保留的至今豪華氣派的土司府便可窺見一斑。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現狀一:盜賊“光顧”李家祖墳屢次被盜李家祖墳地在哀牢山半山腰的關東嶺跑馬場,現在墳墓還在,但我們只能從殘缺的守墓人石雕和墳山上那棵高5米的石柱感受到曾經的氣派。據當地的老輩人回憶,李家祖墳原來是用石塊鑲砌,石碑和墳前都精雕著各種圖案,旁邊還有守墓人石雕以及石獅等,幾乎占據了一個小山頭,是何等的氣派。但是,後來因為大家傳言李家的寶藏不知去向,有些人就將目光轉移到了他家的祖墳上,盜墓人屢屢“光顧”,一度將李家祖墳挖得千瘡百孔,據說也沒盜得什麼寶藏,而守墓人石雕和石獅子卻不知去向。

現狀二:土司府探秘游很火坐落在耀南村的土司府,原貌仍保存得完好,只是門前的12生肖石雕和牆上的圖案已破損。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新平管理局負責人羅忠俊說:“近年來在嘎灑除傳統的花腰傣民族風情游以外,在哀牢山新開闢了原始森林游、石門峽探險游、尋訪茶馬古道游、追憶土法冶煉窯、體驗要道雄關游和觀光瀑布游等,旅遊有逐年升溫的趨勢,其中,最為火爆的當數土司府的探謎游,大家除了尋古覓蹤之餘,就是為了探訪那神秘的寶藏,遊客來了一波又一波,卻沒有誰能夠揭開這個千古之謎,更使這棟古宅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羅忠俊說:“來觀光的人,當聽了導遊說起這段寶藏的故事和看到了那刻在地板上的符號時,有的付之一笑,而有的頓時心潮澎湃,在古宅中留連忘返,將古宅中的每一個牆角都瞅個仔細,特別是古宅中藏槍的密室、可能曾是水牢的地下室、土司夫人為藏寶物而設的暗室、土司為正房設的取暖暗道以及為防偷襲而設的槍眼。還有人從正院轉到側院的花園,又從花園轉到土司府背後的山上觀整個古宅的全景,力圖從中能發現蛛絲馬跡。”千古之迷謎團一:奇異符號代表了什麼?
人文歷史豐富。早在四、五千年前,今漠沙江兩岸已有人類居住。據史料記載,三千年前的商代,這裡是“濮人”部族分布區,至統一中國時,在這一段歷史時期內或更為遠古的時候,一個神秘的王國—哀牢古國曾在這塊土地生存過,又消失於歷史的滄桑,給後人留下謎一般的信物和無盡猜想。

曾經極度繁榮的滇南商賈茶馬古道;近代史義和團運動中,全國三大回響地之一:哀牢山彝族農民起義歷史遺蹟;明朝建置的新化馬龍他郎甸司府;唐代流傳至今的編鐘古樂;哀牢古王國後裔花腰傣濃郁的民風民俗等等眾多的歷史人文景觀,猶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把哀牢山裝點得更加絢爛多姿。

旅遊提示

哀牢山風景區哀牢山風景
昆明到新平縣城大約三個小時車程,而從 新平縣城到元陽則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元陽到紅河需要五個小時左右。

一路上雖然道路遙遠,但路況很好。元磨高速公路通車後,從昆明去元江縣城不再從甘莊開始起程走近1小時的老路。經元磨高速紅河大橋(世界第一高橋)後,不到10分鐘便到元江縣城。玉溪市首府所在地至轄區各縣公路全部建成高等級公路,去澄江新平通海華寧等地非常輕鬆。其中,新平縣城至花腰傣所在地的漠沙、嘎灑等紅河谷地公路,也有新建成的柏油路。
新平——嘠灑客車,行車1.5-2.5小時,票價16元,再轉乘嘠灑到景區的班車(每一天有兩趟,9:00和11:00),行車2.5小時,票價8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