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群

哀牢山群

哀牢山岩群的P一T點比較分散,而瑤山岩群的點集中於矽線石相區。可能反映瑤山岩群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較高溫度的作用,埋藏階段的變質痕跡保留較少。

簡介

地層名稱:哀牢山群

地層名稱(英文): Ailaoshan Gr

階代碼: Pt1al

地區代碼: 32

命名

雲南省地質局區測隊196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雲南元江縣小羊街南滿河(小羊街組),元陽縣大文迷河(鳳港組阿龍組),箇舊—金平公路大平台(烏都坑組)。

沿革

雲南區測隊(1965) 將沿哀牢山分布的一套混合岩化強烈的變質岩系命名為哀牢山群,時代定為前奧陶紀,1970年,雲南第二區測隊將其歸於元古宙。1973年,該隊將其自下而上分為小羊街組、阿龍組、鳳港組、烏都坑組,並認為是一個向北東傾斜的單斜構造。董申保等(1986)將該群變質作用時期暫置於古元古代。雲南地礦局(1990)沿用了四分方案,但又認為阿龍組與烏都坑組可能為同一地層的構造重複,該群構造形式可能為一軸面傾向北東的複式倒轉背斜,其正常層序自下而上為小羊街組、阿龍組(即烏都坑組)和鳳港組。程裕淇等(1990)將其改稱為哀牢山岩群

特徵

(圖)哀牢山群哀牢山群

呈帶狀以北西—南東向沿哀牢山分布,東西兩側以哀牢山斷裂 (金沙江—哀牢山斷裂的南段)和紅河斷裂為界,向北延至南澗縣密滴附近,因上述兩條斷裂交匯而消失,向南延入越南。出露面積約3800km2。 1. 小羊街組 下部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薄層斜長角閃岩、角閃(透輝)變粒岩、黑雲片岩,有均質混合岩;中部為黑雲變粒岩、黑雲斜長片麻岩、二雲石英片岩;上部為紅柱斜長二雲片岩、石榴紅柱二雲片岩。厚度大於1294m。 2. 阿龍組 分上、下兩個亞組,下亞組下部為含石墨電氣黑雲斜長變粒岩、石榴黑雲斜片麻岩、變粒岩夾夕線黑雲片麻岩和黑雲斜長方柱透輝石岩。中部為夕線黑雲二長片麻岩、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夾黑雲鉀長透輝石岩、鉀長方柱透輝石岩。上部為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上亞組主要為大理岩夾薄層斜長角閃岩、透輝角閃斜長變粒岩。厚度大於1788m。 3. 鳳港組 下部為夕線黑雲二長片麻岩、夕線黑雲斜長片麻岩、變粒岩,夾石榴角閃石岩、角閃斜長變粒岩、鉀長黑雲透輝石岩,有混合花崗岩;中部為斜長角閃岩、含黑雲透輝石岩;上部為夕線黑雲二長片麻岩、變粒岩、斜長角閃岩、石榴斜長角閃岩和混合花崗岩;頂部為大理岩夾斜長角閃岩條帶。厚度約1419m。 4. 烏都坑組 可分6個岩性段,下部4個岩性段以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為主,其次有黑雲斜長片麻岩、變粒岩、(透輝)斜長角閃岩、大理岩等、有混合岩化;上部2個岩性段為眼球狀黑雲混合岩、石榴黑雲斜長變粒岩,混合岩化夕線黑雲石英片岩、奧長白雲片岩、石墨片岩和石英片岩等。厚度大於2264m。 該變質岩系中已發現10多處沉積—變質型銅礦點,鄰國越南與其相同地質條件的變質岩帶,發現了大型沉積-變質型銅礦床。侵入於該群中的喜瑪拉雅期一些偉晶岩產紅綠寶石、海藍寶石、黃晶等中檔寶石(孫克祥,1993)。具遞增變質帶,由高綠片岩相—低角閃岩相組成,其中低角閃岩相在分布上占優勢。原岩為中基性—基性火山岩的類復理石型火山沉積岩組成(董申保等,1986)。斜長角閃岩Sm-Nd模式年齡為1971.9Ma、1958.3Ma和1672.2Ma;石榴輝石岩40Ar/39Ar年齡為1710.3±24Ma(王鎧元,1993)。該群與相鄰的下古生界及中生界均呈斷層接觸關係。

備考

雲南地礦局(1990)認為分布於雲南河口縣戛馬—河口縣城,以及蒙自縣綠水河一帶,與哀牢山群緊鄰的瑤山群大致相當於哀牢山群的小羊街組和阿龍組;分布於雲南大理市點蒼山—羅坪山一帶的蒼山群可能相當於哀牢山群的阿龍組。是後期構造作用使它們彼此分離的。

編撰者: 孫大中

作者1: 董申保

年份1:1986

作者2:程裕淇

年份2:1990

作者3: 雲南省地質局第二區測隊

年份3: 1970

系名: 古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