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分區]

西南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分區]
西南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分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南地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北地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共五個省市區。 口語中提及的西南地區有時也只指老四川(含重慶不含川西高原)、雲南、貴州,即“西南三省”。其中,四川盆地是該地區和中西部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華、歷史最深厚、文化最昌盛、教育最領先、科技最超前、交通最便捷、區位最重要的地區。盆地內的成都、重慶是西南及中西部最發達的城市、是新一線城市的龍頭,合稱“西南雙子星”。 西南地區省區行政區劃代碼均以數字“5”開頭。西南地區曾多次調整,直至1955年基本形成穩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稱為“西南四省(區)”;1997年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在此之後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重慶合稱為“西南五省(區、市)”。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臻美西南 臻美西南

位置境域

西南地區在中國的位置 西南地區在中國的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在地理區劃概念與行政區劃概念下,涵蓋不同的區域範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概念中,西南地區又被稱作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24.5% 。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大部。區域地理位置為東經97°21'~110°11',北緯21°08'~33°41'之間。

水系

•河流

本區大江大河較多。本區中部和北部以長江流域的河流為主。南部和西部則分屬珠江流域、元江(紅河)流域、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怒江(薩爾溫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恆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另外,藏北內流區還有眾多的內流河匯入大小高原湖泊。

•湖泊

本區的湖泊主要為高原湖泊,基本集中在三個區域:1、藏北高原湖泊區,包括西藏的阿里、那曲、日喀則三個地區的部分區域,主要代表湖泊為納木錯;2、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區,包括雲南的中南部昆明以南的地區,主要代表湖泊為滇池、撫仙湖;3、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區,包括大理以北的雲南省內地區,主要代表湖泊有洱海、瀘沽湖等。

氣候

•綜述

西南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分區] 西南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分區]

與地形區域相對應,西南地區的氣候也主要分為三類:四川盆地濕潤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該區從西北到東南的溫度和降水均有很大差異,東部年均氣溫達24℃,西部年均氣溫最低可達 0 ℃ 以下;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相差上千毫米,時空分布極不均勻. 該區氣候類型由溫暖濕潤的海洋氣候到四季如春的高原季風氣候,再到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以及青藏高原獨特的高原氣候,形成了獨特的植被分布格局。

雲貴高原低緯高原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低緯高原是生產四季如春氣候的絕佳溫床,四季如春氣候的代表城市有昆明、大理等,山地適合發展林牧業,壩區適宜發展農業、花卉、菸草等產業。高山寒帶氣候與立體氣候分布區。是主要的牧業區。此外,本區南端還分布有少部分熱帶季雨林氣候區,乾濕季分明。

•降水

西南地區小雨日數最多,占總降水日數的 75%,其次為中雨日數。但大到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50%以上。青藏高原以東的西南地區(川、渝、黔、滇)境內分布著眾多河流,該地區受季風環流和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常發生局部強降水,是中國降水局部區域差異最大、變化最複雜的地方之一。

年降水量整體呈“東多西少”的分布形態,四川盆地、重慶大部、貴州大部及雲南南部地區都是多雨區,中心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川西高原邊坡的四川盆地西部雅安附近和高黎貢山、無量山及哀牢山以南的滇南地區,年降水量在 1600毫米以上,次中心位於黔西南地區和武陵山西段南側的黔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川西高原地區是整個西南地區的少雨區,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

春季,降水量整體偏少,但重慶大部及貴州中東部降水量相對較大,達到300毫米以上,四川雅安地區春季降水量也在250毫米以上,雲南大部和川西高原地區的春季降水量都相對較少,不足150毫米。夏季是一年中降水相對較多的季節,其降水中心在四川盆地雅安地區,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除川西高原地區夏季降水量在400毫米以內,其他大部地區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秋季,降水量大值區同樣是在四川雅安地區和滇南地區,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川西高原仍為降水的低值區,不足150毫米。相對其他三季而言,冬季降水量最少。西南地區東部降水量基本保持60毫米左右,特別是在西南地區西部,降水量一般不足20毫米。

西南地區降水主要以中雨為主,年中雨量可達340毫米以上,約占年降水量的1/3,其次為小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暴雨。西南地區雨日數呈東北—西南向的“偏少—偏多—偏少”型分布,大值區主要在青藏高原東部川西高原邊坡、川滇黔交界處烏蒙山等附近。其最大值中心位於有著“天漏”之稱的四川盆地西部雅安地區及盆地西南,年雨日在230 天左右,次大值位於川滇黔交界處的黔西北部地區,年雨日在200天以上,盆地西北部有180天以上的次中心。雲南楚雄的西北部年雨日不足100天,是西南地區雨日最少地區,其次為滇西南與滇東南交界區、川西高原南部的巴塘—稻城以西地區,年雨日維持在120天左右。

地形地貌

西南地區地處祖國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東南部。行政區劃下的西南地區地形比較複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

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山地。主要範圍包括四川省中東部、貴州省中北部、雲南省東北部和重慶直轄市大部。

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範圍包括貴州全境與雲南省的中南部和中東部。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範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西南地區地形 西南地區地形

區域內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的海拔分別為 2 000米和1000米,而青藏高原東緣的海拔基本在3500米以上,區域內各種地貌形態分布廣泛均衡,其中: 低地盆地、平原,小起伏低山和小起伏中山的面積較大,分別占總面積的14.34%、12.22%和15.89%,其和超過總面積的42%,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廣西地區、貴州高原以及雲南西南部等地勢相對較低的區域; 峽谷區主要分布在橫斷山區,由幾大河流如瀾滄江、金沙江以及怒江等長期以來劇烈的切割作用造成,表現出極大的地表切割和起伏。

地質

西南地區地處環球緯向特提斯造山系的東部,是一個由泛華夏陸塊西南緣和南部岡瓦納大陸北緣不斷弧後擴張、裂離,又經小洋盆萎縮消減,弧-弧、弧-陸碰撞形成的複雜構造域。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根據1:100萬中國植被圖和中國數字高程模型(DEM)圖,西南地區9種主要植被類型大致分布在高、中、低3 個海拔梯度上,其中,高海拔區包括草原、草甸和高山植被;中海拔區包括灌叢、針葉林、闊葉林和沼澤;低海拔區主要分布草叢和栽培植被。

西南地區江河、林木、牧草資源十分豐富,有大面積高山區和草場以及常年生的林木和牧草,無霜期長,是中國發展橡膠、甘蔗、茶葉等熱帶經濟作物的寶貴地區。 雲南省是中國物種最豐富的省份,素以“動植物王國”著稱,有高等植物約17000種,占全國的57%,已知有陸生野生動物1366種,占全國的58%。四川省有維管束植物9254種,其中喬木約1000多種,占全國總數的一半;脊椎動物1259種,占全國總數的40%以上 。

西南地區是中國現生獼猴屬種類最多的地區,除台灣獼猴之外,其餘5種獼猴屬都有所分布,並且這一帶依然是獼猴分布比較密集的地區。為仰鼻猴分布的重要地區之一,殘存有多種長臂猿,同時也是是古今大熊貓分布的主要地區之一。

西南地區受保護的野生脊椎動物物種總數為2426種, 為中國野生脊椎動物物種總數的38.12%; 西南地區受保護的野生高等植物物種總數為20965種,是中國野生高等植物物種總數的近70%。在中國西南地區自然保護區中,得到保護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共119種,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總數的46.13%,其中保護的1級保護動物42種,保護比例為43.8%,保護的2級保護動物77種,保護比例為47.8%;得到保護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共138種,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總數的54.3%,其中保護的1級保護植物29種,保護比例為56.9%,保護的2級保護植物109種,保護比例為53.7%。

土地資源

據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數據表明:該林區總林業用地面積為5819.78萬平方千米,有林地面積3627.00萬平方千米,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2.23%,森林覆蓋率36%。

礦石資源

西南地區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已發現礦種130種,有色金屬約占全國儲量的40%。例如四川,釩、鈦儲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82%和33%;雲南有色金屬達112種,其中鉛、鋅、鍺均為全國之首;貴州擁有64種礦,其中汞、煤、鋁、磷等30種礦物居全國前列。

在全國重點規劃部署的19個重要成礦(區)帶中,西南地區有4個,即西南三江成礦帶、岡底斯成礦帶、班公湖 - 怒江成礦帶和川滇黔相鄰成礦區。 其中,在全國重中之重的6個重要成礦(區)帶中,西南地區有3個,即西南三江、岡底斯和班公湖 - 怒江成礦帶。西南地區銅礦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 雲南和四川三省區內。

水能資源

據統計,四川全省大小河流1300多條,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達267條,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2億千瓦,占全國的27%左右,居首位。2013年5月,四川省水利廳發布的該省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顯示,四川境內共有4607座水電站,裝機容量7581.12萬千瓦。四川、雲南為中國水資源大省,“十二五”末水電裝機分別達到6939萬千瓦、5774萬千瓦,外送能力達到2850萬千瓦、1850萬千瓦,2016年兩省水電發電量占到全國發電量的8.9%。

根據南網“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南網西電東送規模將新增1730萬千瓦,達4300萬千瓦;西電送廣東將新增1370萬千瓦,達3810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末,西南地區人口約1.9298億人,占西部地區總人口的53.55%,占全國總人口的14.08%。

民族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分布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分布

漢族在西南地區均有分布,人口所占比例較大。西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西南地區,有白族、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門巴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

經濟

西南地區是中國21世紀以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發展區域之一,也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和戰略儲備的重要基地。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萬億元,其中西南地區實現生產總值95128.9億元,占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0.569%,其中四川省40678.10億元全國排名第六,重慶市20363.20億元全國排名第十七,雲南省17881.10億元全國排名第二十名,貴州省14806.50億元全國排名第二十三名,西藏自治區1400.0億元全國排名第二十八名。

西南地區支柱產業情況
省份直轄市支柱產業
四川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飲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
重慶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製造業
貴州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菸草製品業、
雲南菸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西藏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飲料製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醫藥製造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資料來源:

旅遊收入:

2008年以來,四川、重慶和貴州的經濟增速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地位的提升勢頭已經開始顯現。在金融資本方面,成都2011年吸納外商投資額超過110億美元,相當於同年廣州與深圳的總和,並呈現不斷攀升的態勢。

西南五省區旅遊收入均值由1996年的41.26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953億元,旅遊人次均值由1996年的1 818.21萬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4125.06萬人次。從1996~2001年,西南五省國內客流量增長了2.04倍,年均增長率為14.5%。2002~2010年,西南五省國內旅遊客流量增長了5倍,年均增長率為22.5%。2002~2010年,西南五省旅遊收入增長了7.06倍,年均增長率為28.4%。

四川省

四川省統計局網站公布的2018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0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接待國內遊客7.0億人次,增長4.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0012.7億元,增長13.5%。接待入境遊客369.8萬人次,增長10.0%;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5.1億美元,增長4.5%。旅行社組織出境遊客人數為170.5萬人,增長2.1%。

貴州省

貴州省統計局網站公布的貴州省2018年主要統計數據新聞發布稿顯示,全省旅遊總人數9.6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30.2%;實現旅遊總收入9471.03億元,增長33.1%。

雲南省

雲南省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18年雲南經濟發展綜述顯示,2018年全省接待海外遊客706.1萬人次,同比增長5.75%。接待國內旅遊者6.81億人次,同比增長20.24%;全省共實現旅遊業總收入8991.44億元,同比增長29.89%。

重慶市

重慶市2018年1—12月接待境內外遊客59723.7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344.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3%和31.32%。其中:接待入境遊客388.02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1898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28%和12.44%。出境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201.66萬人次,同比下降2.25%,其中:出國游173.07萬人次,同比下降3.23%;港澳游21.93萬人次,同比增長1.99%;台灣游6.66萬人次,同比增長11.96%。

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2018年1-12月份,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33687256人次,同比增長31.5% ,(已完成年度計畫100.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76187人次,同比增長38.6%;接待國內遊客33211069人次,同比增長31.4%;實現旅遊總收入490.1421億元,同比增長29.2%(已完成年度計畫114%)。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4709萬美元,同比增長25.1%;國內旅遊收入473.7396億元,同比增長29.3%。

旅遊

改革開放以來,西南地區的旅遊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

四川省

四川有世界遺產6處,列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一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東風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臥龍、黃龍、稻城亞丁)。

四川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2017年),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2010年)。有“中國旅遊勝地40佳”5處(2010年)。截止2017年7月,四川省境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2家,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85家,峨眉山、九寨溝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6年末,四川全省自然保護區169個,面積8.34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7.2%。年末有國家級生態縣(區)15個,省級生態縣(市、區)48個。

四川地質構造複雜、地質地貌景觀豐富,已發現地質遺蹟220餘處,有興文和自貢2處世界地質公園(自貢恐龍博物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為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國家地質公園14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6處,其數量居全國前列。

四川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1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9項。

自古歷來有“天下山水在於蜀”之說,並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金城天下奇”之譽。四川有貢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華鎣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頂山、西嶺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橫斷山系的雀兒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以及大涼山、小涼山、龍門山、丹景山、葛仙山、米倉山、大巴山、龍泉山等大小山脈。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2家)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
綿陽北川羌城旅遊區(中國羌城-老縣城地震遺址-“5·12”特大地震紀念館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北川新縣城-吉娜羌寨)
樂山峨眉山旅遊景區
樂山樂山大佛風景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景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黃龍風景名勝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特別旅遊區(震中映秀-水磨古鎮-三江生態旅遊區)
南充市閬中古城旅遊景區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景區
廣元市劍門蜀道劍門關旅遊區
南充市朱德故里景區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溝景區
四川旅遊 四川旅遊
四川21市州主要旅遊景區一覽表
所屬地區主要旅遊景區
成都市 天府廣場、武侯祠、青羊宮、杜甫草堂、文殊院、金沙遺址、都江堰、青城山、永陵、明蜀王陵、望江樓、人民公園、寬窄巷子、錦里、春熙路、成都遠洋太古里、大慈寺、琴台路、東郊記憶、昭覺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博物院、寶光寺、西嶺雪山、天台山、九龍溝、劉氏莊園、丹景山、銀廠溝、太陽灣、龍興寺、三昧水、白鹿鎮、建川博物館、楊升庵祠及桂湖、罨畫池、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平樂古鎮、安仁古鎮、泰安古鎮、街子古鎮、石象湖、朝陽湖、花舞人間、桃花故里、成都歡樂谷、國色天香樂園、成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綿陽市 越王樓、北川、七曲山、竇圌山、李白故里、藥王谷、九皇山、報恩寺、尋龍山、仙海、綿陽科技館、子云亭、富樂山、綿陽博物館、躍進路1958
自貢市 自貢恐龍博物館、榮縣大佛、中國彩燈博物館、鹽業歷史博物館
攀枝花市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攀西大裂谷格薩拉、龍潭溶洞
瀘州市 黃荊老林、太平古鎮、佛寶、堯壩古鎮、方山、天仙硐、張壩桂圓林、玉蟾山、瀘州老窖旅遊區、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德陽市 三星堆、香山鷺島、綿竹年畫村
廣元市 劍門關、皇澤寺、翠雲廊、七里峽、西武當山、曾家山、昭化古城、明月峽、天曌山、千佛崖
遂寧市 中國死海、觀音故里、龍鳳古鎮、陳子昂故里、中華侏羅紀探秘旅遊區、宋瓷博物館
內江市 石牌坊、安泰山莊
樂山市 樂山大佛、峨眉山、夾江天福觀光茶園、黑竹溝、大佛禪院、樂山嘉陽國家礦山公園、馬邊大風頂、金口大峽谷、郭沫若故居、東方佛都、夾江千佛岩、嘉定坊、羅城古鎮、嘉州綠心公園
資陽市 安岳石刻、圓覺洞、陳毅故居
宜賓市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洞鄉、七洞溝旅遊景區、夕佳山、李莊古鎮、紅岩山
南充市 閬中古城、朱德故里、琳琅山、西山、凌雲山、嘉陵第一桑梓、升鍾湖、禹跡山、太蓬山
達州市 真佛山、賨人谷、八台山、龍潭河、金山寺、百里峽
雅安市 碧峰峽、蒙頂山、安順場、東拉山大峽谷、上里古鎮、金鳳山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達古冰山、畢棚溝、汶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亞丁、海螺溝、木格措、措普溝、海子山、跑馬山、瀘定橋、丹巴美人谷、新都橋
涼山彝族自治州 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靈山、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廣安市 鄧小平故里、華鎣山-石林、寶箴塞、天意谷、神龍山巴人石頭城
巴中市光霧山、恩陽古鎮、義陽山、米倉山、南龕石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諾水河
眉山市三蘇祠、瓦屋山、老峨山、黑龍灘、眉山音樂噴泉、峨眉半山七里坪、彭祖山、齊山雙佛、柳江古鎮、中岩寺、中國泡菜城、青神國際竹藝城、仁壽城市濕地公園、江灣神木園、丹稜桃花源、洪雅藤椒文化博物館、槽漁灘、清涼寺、龍女寺

貴州省

截至2017年底,貴州省有風景名勝景區71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景區18個,省級風景名勝景區53個。5A級旅遊景區5個,比2016年末增加1個;4A級旅遊景區95個,比2016年末增加27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區131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1104個。

名稱區位概括
黃果樹瀑布安順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
龍宮風景區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全世界電磁輻射最小地方。
西江千戶苗寨雷山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赤水赤水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4A級風景區,唯一直接以行政區命名的風景區。
馬嶺河峽谷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集雄、奇、險、秀為一體。馬嶺河峽谷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縫,谷內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千姿百態。
萬峰林國家4A級景區,千萬座奇峰組成,氣勢宏大壯闊,山峰密集奇特,整體造型完美。
百里杜鵑 畢節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地球彩帶、杜鵑王國、養生福地、清涼世界。
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溶洞之王。
威寧草海世界十大觀鳥勝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遵義會議會址遵義貴州主要紅色旅遊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小七孔荔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
紅楓湖景區貴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天河潭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青岩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建於600年前的軍事古鎮。
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六盤水國家AAAA級景區
甕安縣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 甕安 國家4A級景區,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
貴州省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市 息烽集中營舊址、馬頭寨古建築群陽明洞和陽明祠、文昌閣和甲秀樓
六盤水市 大洞遺址、小沖墓群
遵義市 遵義會議會址、楊粲墓、海龍屯、湄潭浙江大學舊址、務川大坪墓群、復興江西會館、尚稽陳玉璧祠、茅台酒釀酒工業遺產群
安順市 穿洞遺址、天台山伍龍寺、雲山屯古建築群、安順文廟、寧谷遺址、平壩棺材洞、鮑家屯水利工程、安順武廟、王若飛故居
銅仁市 石阡萬壽宮、東山古建築群、寨英村古建築群、思唐古建築群、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石阡府文廟、樓上村古建築群
畢節市 大屯土司莊園、奢香墓、黔西觀音洞遺址、可樂遺址、織金古建築群、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七星關摩崖、敖氏和羅氏墓石刻、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紅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七星關五尺道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交樂墓群、“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龍廣觀音洞遺址、普安銅鼓山遺址、興義萬屯墓群、明十八先生墓、魯屯牌坊群、興義劉氏莊園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增沖鼓樓、青龍洞、郎德上寨古建築群、地坪風雨橋、飛雲崖古建築群、舊州古建築群、黎平會議會址、和平村舊址、鎮遠城牆、隆里古建築群、榕江大利村古建築群、岩門長官司城、錦屏飛山廟、高阡鼓樓、宰俄鼓樓、金勾風雨橋、三門塘古建築群、述洞獨柱鼓樓、重安江水碾群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福泉城牆、葛鏡橋、惠水仙人橋洞葬、黔南水族墓群
跨省市區 茶馬古道、紅軍四渡赤水戰役舊址
貴州境內的中國森林氧吧
名稱類型地理位置
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銅仁市,地跨江口、印江、松桃三縣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畢節市七星關區
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貴陽市南明區
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黔南州荔波縣
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

雲南省

雲南建成一批以高山峽谷、現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熱、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蹟、傳統園林及少數民族風情等為特色的旅遊景區。全省有景區、景點200多個,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有134個,其中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處,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有53處。有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1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會澤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昆明市石林風景區、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麗江古城、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騰衝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昆明世博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風景名勝區、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騰衝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九鄉風景名勝區、建水風景名勝區、普者黑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祿豐縣黑井鎮、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劍川縣沙溪鎮、騰衝縣和順鎮、雲龍縣諾鄧鎮諾鄧村、石屏縣鄭營村、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孟連縣娜允鎮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紅河哈尼梯田

•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中國南方喀斯特(昆明石林)、澄江生物群

雲南省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名錄
所在州市等級景區名稱
昆明市5A昆明石林、昆明世博園
4A九鄉風景名勝區、雲南民族村、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昆明金殿景區、官渡古鎮、雲南野生動物園、七彩雲南景區、轎子山
3A 雲南人家、晉寧盤龍寺、昆明經典假日谷、青龍峽風景區、昆明星耀·水鄉旅遊度假區、星河溫泉、岩泉風景區、昆明石林萬家歡藍莓莊園、中國兵器房車溫泉度假中心、翠湖.講武堂景區、黑龍潭公園
曲靖市4A陸良彩色沙林、羅平九龍瀑布群、珠江源風景區、師宗鳳凰谷、會澤大海草山、師宗菌子山
3A 多依河景區、魯布革三峽風景區
西雙版納州5A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4A 西雙版納傣族園、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西雙版納花卉園、西雙版納野象谷、曼聽公園、西雙版納望天樹景區、勐泐大佛寺、西雙版納茶馬古道景區
3A 西雙版納州勐景來風景區、曼邁桑康景區
玉溪市4A秀山公園、玉溪映月潭修閒文化中心、匯龍生態園、澄江祿充景區
3A 古滇國文化園、漠沙大沐浴旅遊文化生態村
昭通市4A西部大峽谷
3A 豆沙關
大理州5A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
4A 南詔風情島、雞足山風景區、銀都水鄉新華村、劍川石寶山·沙溪古鎮旅遊區、大理古城、祥雲水目山文化旅遊區、巍山古城—巍寶山旅遊區
3A 蝴蝶泉公園、天龍八部影視城、大理地熱國、洱源西湖、大理張家花園、千獅山、羅荃半島旅遊區、無量山櫻花谷
麗江市5A玉龍雪山景區、麗江古城
4A 麗江玉水寨景區、束河古鎮、黑龍潭、瀘沽湖景區、觀音峽景區、東巴谷景區、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黎明景區
3A 白沙壁畫景區、麗江文筆山、麗江金塔、東巴萬神園
迪慶州5A普達措國家公園
4A 梅里雪山風景區、虎跳峽景區、松贊林景區、藍月山谷風景區、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景區
3A 霞給藏族文化村
保山市5A騰衝火山熱海
4A 和順景區
3A 保山施甸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
楚雄州 4A 世界恐龍谷、彝人古鎮、元謀土林、武定獅子山、楚雄州博物館、楚雄紫溪山
3A 黑井古鎮、咪依嚕風情谷、石羊古鎮、光祿古鎮、元謀人博物館、楚雄永仁方山景區
紅河州 4A 阿廬古洞、建水燕子洞、建水文廟、團山古村、建水朱家花園、哈尼梯田、彌勒湖泉生態園
3A 紅河州博物館、開遠南洞—鳳凰谷旅遊區、彌勒可邑旅遊小鎮景區、箇舊錫文化創意產業園、撒瑪壩梯田風景區、瀘西青龍山生態休閒農業莊園景區
文山州 4A 普者黑景區
3A 世外桃源壩美
普洱市 4A 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勐梭龍潭景區
3A 北回歸線標誌園、景東文廟、中華普洱茶博覽苑
德宏州 4A 南甸宣撫司署、勐巴娜西珍奇園
3A 瑞麗一寨兩國景區、畹町邊關文化園、瑞麗市邊寨喊沙風景區、瑞麗姐告國際旅遊景區
臨滄市 3A 滄源司崗里崖畫谷、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遊區、和成·臨滄生態文化創新產業園、耿馬孟定芒團景區

重慶市

重慶擁有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點300餘處,其中有世界文化遺產1個(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2個(重慶武隆喀斯特旅遊區、重慶金佛山喀斯特[110]),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森林公園24個,國家地質公園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個。

截至2018年1月31日,全市共有224個A級景區,其中:5A級8個,4A級85個,3A級77個,2A級52個,1A級2個。

2017年,重慶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58.35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9.48億美元,分別增長13.2%和15.5%。

主要景點
人民解放紀念碑朝天門重慶人民大禮堂及人民廣場(4A)洪崖洞民俗風貌區(4A)
大足石刻景區(5A)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5A)武隆喀斯特旅遊區(5A)酉陽桃花源(5A)
萬盛黑山谷(5A)南川金佛山(5A)江津四面山(5A)雲陽龍缸景區(5A)
豐都名山風景區(4A)奉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4A)忠縣石寶寨(4A)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4A)
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北溫泉風景區(4A)野生動物世界(4A)歌樂山烈士陵園(4A)
南山植物園(4A)紅岩革命紀念館(4A)豐都雪玉洞(4A)榮昌萬靈古鎮(4A)
黔江小南海(4A)重慶市規劃展覽館(4A)重慶湖廣會館(4A)統景溫泉風景區(4A)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4A)海蘭雲天溫泉度假區(4A)金源方特科幻公園(4A)重慶動物園(4A)
貝迪頤園溫泉(4A)頤尚溫泉(4A)重慶科技館(4A)觀音橋商圈都市旅遊區(4A)
華岩旅遊區(4A)加勒比海水世界(4A)石柱大風堡景區(4A)上邦溫泉旅遊區(4A)
萬州大瀑布群(4A)長壽湖旅遊區(4A)巫溪紅池壩(4A)綦江古劍山風景區(4A)
永川茶山竹海(4A)白鶴梁水下博物館(4A)重慶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4A)彭水阿依河(4A)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4A)鐵山坪森林公園(4A)北碚金刀峽(4A)雲陽三峽梯城(4A)
重慶園博園(4A)璧山觀音塘濕地公園(4A)奉節天坑地縫(4A)巫山神女景區(4A)
潼南大佛寺(4A)銅梁安居古城(4A)涪陵武陵山大裂谷(4A)開州漢豐湖(4A)
名人紀念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4A) 開縣劉伯承同志紀念館(4A) 趙世炎故居 潼南楊闇公故里景區(4A)
楊滄白故居 楊尚昆故居 雲陽張飛廟(4A) 秦良玉陵園
甘寧將軍墓 嚴顏墓 愚王祠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劉仁故居 劉子如故居 陳獨秀舊居(4A) 黃山蔣介石官邸
何其芳故居重慶桂園馮玉祥故居雲岫樓
歷史名鎮、特色鎮
磁器口古鎮(4A) 酉陽龔灘古鎮(4A) 酉陽龍潭古鎮(4A) 黔江濯水古鎮(4A)

西藏自治區

西藏名勝古蹟眾多。全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5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地(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9處。

瑪旁雍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7月設立)

單位位置
布達拉宮拉薩市
大昭寺拉薩市
甘丹寺達孜縣
薩迦寺薩迦縣
扎什倫布寺日喀則
昌珠寺乃東縣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江孜縣
藏王墓 瓊結縣
古格王國遺址札達縣
哲蚌寺拉薩市西郊
色拉寺拉薩市北郊
羅布林卡拉薩市西郊
夏魯寺日喀則
托林寺札達縣
桑耶寺扎囊縣
卡若遺址昌都縣
扎塘寺扎囊縣
白居寺江孜縣
小昭寺拉薩市中心
朗賽林莊園扎囊縣
大唐天竺使出銘吉隆縣
拉加里王宮 曲松縣
吉如拉康乃東縣
桑喀古托寺洛扎縣
科迦寺普蘭縣
列山墓地朗縣
吉堆吐蕃墓群 洛扎縣

交通

鐵路

特等站:成都站、成都東站 成都北站(貨運) 重慶西站、重慶北站、貴陽東站、貴陽站、貴陽北站、貴陽南站。

公路

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成都、宜賓、內江、南充、綿陽、瀘州、達州、廣元、攀枝花、雅安、重慶、永川、萬州、貴陽、遵義、六盤水、都勻、畢節、拉薩、昌都、昆明、曲靖、大理、景洪、河口、瑞麗。

航空

•機場分布

西南機場群以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5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各機場構成。在既有31個機場的基礎上,布局規劃新增和遷移宜賓、江黔、康定、騰衝、六盤水等21個機場,機場總數達到52個。

機場分布
省份直轄市機場名稱
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達州河市機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建)宜賓萊壩機場
綿陽南郊機場廣元盤龍機場
九寨黃龍機場西昌青山機場
南充高坪機場攀枝花保全營機場
瀘州藍田機場巴中恩陽機場(在建)
宜賓五糧液機場(在建)瀘州雲龍機場(在建)
雲南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普洱思茅機場
麗江三義國際機場 保山雲瑞機場
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 臨滄機場
迪慶香格里拉機場 文山普者黑機場
大理荒草壩機場 騰衝駝峰機場
昭通機場 德宏芒市機場
貴州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 興義機場
銅仁鳳凰機場安順黃果樹機場
黎平機場六盤水月照機場
荔波機場遵義新舟機場
重慶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永川大安通用機場
萬州五橋機場 大足登雲機場
黔江武陵山機場武隆仙女山機場(在建)
江南機場巫山神女峰機場(在建)
西藏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 日喀則和平機場
昌都邦達機場那曲機場
林芝米林機場 阿里昆莎機場
資料來源:

•運輸數據

2015年,西南機場群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有4個: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占西南機場旅客吞吐量的81.7%。旅客吞吐量達到1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有11個,完成旅客吞吐量占西南機場旅客吞吐量的93.58%。其中,雲南省百萬級機場達到5個,成為全國百萬級機場最多的省份之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三個機場的貨郵吞吐量突破10萬噸,完成貨郵吞吐量占西南機場貨郵吞吐量的87.91%。

2018年西南地區主要機場生產統計
機場旅客吞吐量(人)同比增速(%)貨郵吞吐量(Kg)起降架次(次)
成都/雙流529505296.32665128.422352124
昆明/長水470881405.28428292.120360785
重慶/江北415958877.44382160.775300745
貴陽/龍洞堡2009468110.96112396.151158567
拉薩/貢嘎435394817.0936320.41536224
資料來源:

軌道交通

城市運營/在建線路首條線路通車時間運營里程
成都 成都捷運1號線 成都捷運2號線 成都捷運3號線 成都捷運4號線 成都捷運7號線 成都捷運10號線 成都有軌電車蓉2號線 成都捷運5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6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8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9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10號線二期(在建) 成都捷運11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13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17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18號線(在建) 成都捷運19號線(在建) 成都有軌電車蓉1號線(在建) 2010年9月27日226.017千米
重慶 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 (包含國博線、空港線) 重慶軌道交通環線 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在建) 重慶軌道交通9號線(在建) 2004年11月6日 264.3千米 (不含環線)
昆明 昆明軌道交通1號線 昆明軌道交通2號線 昆明軌道交通3號線 昆明軌道交通6號線 昆明軌道交通4號線(在建) 昆明軌道交通5號線(在建) 昆明軌道交通9號線(在建) 2012年6月28日88.76千米
貴陽 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 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在建) 2017年12月28日12.9千米

教育

西南地區主要高校 
省份學校名稱主管部門學校名稱主管部門
四 川 省 四川大學教育部西南民族大學國家民委
西南交通大學教育部成都學院四川省
電子科技大學教育部成都工業學院四川省
西南石油大學四川省攀枝花學院四川省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四川旅遊學院四川省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省四川民族學院四川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省四川警察學院四川省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省成都東軟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西華大學四川省四川傳媒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交通運輸部成都文理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四川工商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西昌學院四川省成都醫學院四川省
西南醫科大學四川省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川北醫學院四川省成都師範學院四川省
四川師範大學四川省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省教育廳
西華師範大學四川省阿壩師範學院四川省
綿陽師範學院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四川省
內江師範學院四川省西南財經大學教育部
宜賓學院四川省成都體育學院四川省
四川文理學院四川省四川音樂學院四川省
重 慶 市 重慶大學教育部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市
西南大學教育部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市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重慶科技學院重慶市
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市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市
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市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市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市重慶警察學院重慶市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市重慶工程學院重慶市教委
長江師範學院重慶市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市教委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市----
雲 南 省 雲南大學雲南省雲南民族大學雲南省
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玉溪師範學院雲南省
雲南農業大學雲南省楚雄師範學院雲南省
西南林業大學雲南省雲南警官學院雲南省
昆明醫科大學雲南省昆明學院雲南省
大理大學雲南省文山學院雲南省
雲南中醫學院雲南省雲南經濟管理學院雲南省教育廳
雲南師範大學雲南省雲南工商學院雲南省教育廳
昭通學院雲南省滇西科技師範學院雲南省
曲靖師範學院雲南省紅河學院雲南省
普洱學院雲南省雲南財經大學雲南省
保山學院雲南省雲南藝術學院雲南省
貴 州 省 貴州大學貴州省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貴州省
貴州醫科大學貴州省凱里學院貴州省
遵義醫學院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貴州省
貴陽中醫學院貴州省貴州財經大學貴州省
貴州師範大學貴州省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省
遵義師範學院貴州省貴陽學院貴州省
銅仁學院貴州省六盤水師範學院貴州省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貴州省貴州商學院貴州省
安順學院貴州省貴州師範學院貴州省
貴州理工學院貴州省----
西 藏 自治區 西藏大學西藏自治區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自治區
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自治區------
資料來源:
軍事高校一覽表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2110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2110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飛行學院
重點大學 重點大學

文化

歷史文化

自170萬年前雲南元謀地區古人類活動蹤跡始現至嬴秦王朝一統全疆,西南各地域文明逐漸從原始氏族進化為地域方國,最終匯入華夏文明體系。在初生階段,各地的文明發展始終處於孤立、隔絕的狀態,受山川地理環境制約明顯,呈現出風格迥異的聚核特徵。

蜀漢三國時期,因區域軍政割據,西南地區從中央集權的控制中分離出來,再次成為一處獨立的地文區。

隋唐宋元時期,西南地區再次陷入分裂局面,雲貴川渝各自平行演進,榮衰更迭、此落彼興。唐宋時期,隨著益(劍南西川)、利(山南西道)、梓(劍南東川)、夔(山南東道)四路的行政建制,“四川”地文格局正式形成;與此同時,雲南在南詔、大理地方政權的割據經營下初顯格局;在黔地,唐朝設黔中郡、圈置矩州。

明清時期,重新一統的政局使西南四地再度復歸一體。明清兩朝統治者在治邊之策上進行了大幅改革:一方面通過行政層面的“土流並舉”、“改土歸流”,逐步回收、瓦解民族地區番邦部族的權力;另一方面著力對邊夷地區進行積極的軍墾開發,使邊夷地區發展呈現出夷漢融合的態勢。

•蜀文化

受惠於川西平原的千里沃野,蜀地是先秦時期西南地區文明程度最高,發展進程最為迅速的地區,其演進歷程基本與中原夏商周王朝同步並行。各歷史時期中,蠶從、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等王族此興更迭 。

•巴文化

巴文明因地處峽江,巨山大川制約了其空間的拓展,峽江水道因此取代了陸路山彎成為巴地聚落邦部往來的主要通廊。於是,巴國城市的演進軌跡與蜀地殊途大異,呈現出依附江河、線性串珠的生長狀態。江州(重慶)、枳(涪陵)、平都(豐都)、墊江(合川)、閬中等為巴國歷代都城 。

•滇文化

受此地貌影響,古代滇域文明其先民唯有利用境域內僅剩的湖泊及其周邊局部平壩作為滋養文明的源泉,以漁撈、採集為生,在金沙江、瀾滄江環抱界域中規模較大的“湖壩區域”展開自身的文明形態。

•黔文化

古代貴州因丘陵地貌導致空間破碎,不僅阻隔於外界,地域內部聯繫也極為不暢。在此背景下,境域內文明發展始終難以聚合,土著濮人“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遂成“百濮”。春秋戰國時期黔地曾一度興起牂牁、夜郎等國”。

地域文化

•會館文化

除改土歸流、軍屯戍邊外,清順治至乾隆年間在國家政策鼓勵、引導下的第二次“湖廣填川”移民運動對西南地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闡述了遍布西南各地的會館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