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拳

周家拳

周家拳是流傳於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的漢族傳統拳術,屬於南拳的一個流派,創於清末民初。周家洪頭蔡尾之稱,既有洪拳之剛,亦有蔡家拳的步法靈活,而小伏虎拳則為基本拳。周家拳曾學洪拳、蔡家拳、北少林拳,所以周家拳的手法近似洪拳,其技擊兩家大致相同;不過在手法上,尤其運勁,洪家比較剛猛、沉重、步法較為簡樸。是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起源

周龍,周協,周彪,周田,周海像周龍,周協,周彪,周田,周海像

周家拳創於清末民初,當時嶺南武林稱此拳派為洪頭蔡尾。

拳法創自周龍,乃參合洪拳與蔡拳有所發明而來。後流傳廣遠、聲名鼎盛,故稱為周家拳。

周龍之弟周協、周彪、周海、周田重武稱雄堪與乃兄相媲美。

二十年代嶺南武林稱為周家五虎,享譽達半世紀。

周龍

周龍祖籍廣東新會縣沙富鄉,世代務農,崇尚武藝,農隙之暇有所寄託,以避免子弟於不良嗜好。周龍之叔父周雄,曾從洪拳名師學技,本領推為一邑之冠。周龍年幼少年時,周雄喜其矯健明慧,授以拳法。練洪拳多以馬步為主,不論年輕、稚子、壯夫皆以為苦,獨周龍毫不介意,從不言苦,周雄更加喜愛,對之另眼相看,十載淬礪,周龍練得步法沈雄、穩健,拳勢威猛而剛勁有力,深得洪拳之特色。

周龍後隨肇慶名師蔡九公習蔡家拳,其突擊手法更為靈活,步法更為堅實穩固。周龍自得洪蔡拳法,習之不輟,技藝益發精進,身手比昔日更為精深,此時已將洪蔡兩家拳法融會貫通,有所發明而自成一家。

民國三年黑旗軍福軍統領李福林,聘請拳師出任武術教育,采公開比賽方式,冠軍者予以聘任。當時報名者逾百人,分十組比賽采淘汰制。周龍報名參加,連戰奏捷。最後與一名高手管金池決賽,管終不敵周之技高勇猛而拱手稱臣。周龍受聘為福軍武術教官,聲名因此益著。

周龍任福軍國術教練時,李福林將軍贈與周家武館「振武堂」館號。館門”聊曰”「用力力中能借力,臨機機內要關機」。

特點

其拳術重手法,和運勁與洪拳相似,但步法身法會比較快速柔慎,以快打慢,而洪拳則以剛克弱。不過,洪拳在練功運勁有獨到之處、手法精嚴;『周家拳』之中的『萬字拳』源於洪拳、『十字拳』源於蔡家拳、『大伏虎拳』講求勁力,歸之於虎豹,精於技擊,實與洪拳拳理同出一轍; 但鑒於本來之洪拳有失於呆滯之病,故保留剛勁手法,所以兼汲了蔡家之進退靈活。

內容

套拳及器械

有 :

1、小伏虎 第一套拳法,, 以訓練基本拳路,力量,身法。 直來直往,以強制敵.

2、小洪拳 源自蔡家拳,以靈活步法進退,斜步順勢攻擊。 走步如風,以弱制強

3、萬字拳 源自洪拳,以剛勁橋手馬步,引全身之力進攻。 遇強愈強,以剛制剛。

4、柴 椿 以低馬及地搪腳法破敵 沉樁力定,橫掃制敵。

5、大伏虎 源自少林洪拳,訓練以氣運勁,用掌法甚多。力沉氣定,一招制勝。

6、虎豹拳 源自北少林,以低馬及地搪腳法,勢如虎豹。 出招快狠,巧妙取勝。

7、小四平拳

刀槍兵器

1、 周家單刀 刀如猛虎, 出刀如電, 以左右鏇刀,兜刀為主。 以勢壓人, 以力迫人取勝。

2、 梅花雙刀 梅花雙刀, 變化萬千, 快如千刀萬劍. 以萬變刀勢,攻防緊密取勝 。

3、 周家櫻槍 槍扎一線, 以長制短, 用割、禁、槍法取勝 以長打短,一槍制勝。

4、雙 頭 棍 . .

5、九 環 刀 勢如泰出壓頂, 左右中三面鏇擘,刀猛如牛、 以勢破法,以剛制人。

6、單 頭 棍 如槍之一線,亦如棍打一片,變化萬千 以巧力,勁力取勝。

7、長凳

8、鋤頭

9、大關刀

10、扇

對拆套路

1、 攻 守 對 拆

2、 三節棍對櫻槍

馬 步:

四平馬、步半平馬、吊馬、滿馬、弓箭馬,低跪馬、坐馬、半跪馬.....

拳 法:

穿拳(直拳)、 輥捶、兜捶、鞭捶 、下擘拳、掛捶。

掌 法;

蝶 掌: 下 擘 、標 拍 、橫 按 掌、美 人 照 鏡 、 招 手、 撓 手 、 貓 兒 洗 面 、下 按 掌

腿 法:

穿 心 腿、橫 掃 、下 掃、釘 腿、側 踢、前 踢、鏇風腿、後掃。

功法練習

小伏虎

三角馬

「小伏虎」是周家拳的入門拳法,主要讓學員熟練「三角馬」等基本步法。「三角馬」又名「穿閃迫步」,是蔡家拳十分著名的步法。如敵人揮拳向我進攻,若對方拳力沉雄力猛,身型更比我高大強壯,此時不宜作出硬拼,唯有以穿閃技巧躲避他的拳勢,但並不代表不施以還擊。

假設敵人以直拳向我右額攻擊,我便把左腳向左方橫移,閃避他的直拳後,右腳便順勢從左方而上,以右步向對方迫近。接近對方之時,我更可選擇以拳或爪作出攻擊,這便是「三角馬」靈活之處。

偏身釘錘

「偏身」是周家拳首重的身法,而「偏身釘錘」更是連消帶打的招式之一。若對方以直拳或?拳向我頭部攻擊,我便以「偏身虛步」化解來勢。

倘若對手是以右拳向我迎擊,我便左腳成虛步,偏身閃避對方的直拳後,並以左手擒拿對方的橋手前端,右拳緊隨而上,向對方的大陽穴或面部擊出。亦由於左手已成擒拿勢,緊扣對方的前手,我右拳釘錘以後,更可順勢向對方的手肘劈下。「偏身釘錘」是先擊打對方的頭部在前,繼而破關節再後的招式。若對方使的不是右拳,而是左拳,我更可中路直入,用左手招架或擒拿對方的左手,右釘錘便從他面部長軀直進。

萬字拳

劈肘撩掛撞

萬字拳是周家拳著名的拳法之一,招式之中,以「劈肘撩掛撞」最為顯著。師叔祖周田於西江傳授拳法,弟子更遍布流域一帶,他們在水上的活動最為頻煩。不少船家以助人渡江為業,從中收取費用來維持生活。欠缺金錢渡江的周家子弟,只要向船家演練「劈肘撩掛撞」一式,以此證明周家弟子身份,船家便無條件的助他們渡過西江。

「劈肘撩掛撞」聞名之處並不止於渡江而不收取費用,此招式更是周家拳的近身短打功夫、擒拿技巧。若對方以右拳向我迎頭痛擊,我先以左手擒拿對方的右手前端,然候進馬四平,或踏出半四平馬,右手手肘向?對方的手肘位置劈下,此招稱之為「劈肘」。對方此時右手關節已被折斷,頓時失去戰鬥能力,我更順勢將右拳撩向對方的下陰,此式稱之為「撩」。對手下陰重創,身體向前彎曲,我立即以掛搥擊打他的天靈蓋。對方若有還擊之力,向我左方閃避,靜待施以痛擊。我便偏身將來勢消解,以右拳劈下他的直拳,我不等拳勢變老,右拳配合進馬之力,沖向對方的下巴。這便是運用「劈肘撩掛撞」的整個過程。

若對方是以左拳施展攻勢,我便以左手使出一記「招手」,防守對方的左直拳,繼而左手擒拿對方的脈門,此時他中門大開,我機不可失,右手手肘便向他的心窩位置劈下,再而使出「撩」、「掛」、「撞」的攻擊方法。

「劈肘撩掛撞」是連環進攻的招式,在運用之時,更可隨機而變,任意施展。只要巧妙使用「劈肘」和「撩」這連續招式,已可克敵制勝。

帶馬歸槽

萬字拳在整體的招式組合上,是十分?調左右手的靈活配合運用,「帶馬歸槽」這連消帶打的招式亦是如此。若對方右手持?短刀,指向我胸部或腹部,我不慌不亂,偏身之後,先以左手使出一記「招手」,擒拿對方右手的脈門,然候右手緊隨而上,快速擒拿對方右手前端,我右手手肘同時向?對方的手肘壓下,我雙手使力,把他向我方一帶,他的手肘便應聲折斷,此時我右腳彈出,朝向對方的面部或下陰攻擊。若對方是以左手持?短刀,我便以相同技法作出還擊,只是先以右手招架,然候左手並用,繼而左彈腿同時踢出。

推窗望月穿雲掌

若對手雙手齊出,成牛角之勢,從外而入,向我頭部攻擊,我雙手便成推窗的動作,向左右兩方分開,招架對手的「牛角搥」,此時我立刻變招轉式,右掌便順勢向對手大動脈的位置劈下。由於人體的大動脈十分脆弱,突然受力重創,血液運行不均,腦部短暫缺氧便馬上暈倒。若我運用劈掌時,手力十足,對手的頸骨一但移位,更有致命的可能。

「推窗望月」在運用之時,更可配合擒拿的手法。倘若對方持刀,由上而下向我襲擊,我便成半「推窗望月」之勢,先以左手緊扣對方持刀的手臂,右手更是實中有虛,以標指方式,快速插向對方的眼晴,乘對方心神一亂,雙目緊閉,我右手便中途而回,快速變招,以劈拳攻擊對方持刀的手臂,他手中的匕首便立刻掉下。

虎豹拳

「虎豹拳」名稱的由來並不是代表此拳法是以「虎形」和「豹形」為主,而是突出此拳法不但具備豹的靈活,更兼備老虎的兇猛。

黃牛倦糞

「黃牛倦糞」此招式實是「較剪腳」,是周家拳非常著名的腿法。從前,鄉村多以牛隻耕田,它們身體受蒼蠅滋擾,痕癢難當,便立即躺在地上,不停的與地面磨擦,為求趕走不速之客。祖師在旁觀察牛隻此舉動後,便以雙腿在地上模彷此動作,繼而創下此獨突腿法。

「黃牛倦糞」在運用上可分為主攻和以守為攻的兩大法門。若我和對方在遠距離相持,我倆心意互通,同時的奔向對方,我便計上心頭,在適當的距離,突然在地上滑下。此時,我先以前腳在他兩腿之間的空位內涉入,後腳便向他小腿內則的關節扣下,此時我兩腳的方向應是相反,才能把對方的腿部緊扣,以致對手失掉平行倒下,頭部向地上跌落,此招一但運用得當,便能把對手重創。若對方反應敏捷,及時以雙手保護頭部,我不讓對方脫身,雙腳向相反方向緊扣,身體順勢一轉,便形成「十字腳鎖」,把對方的腿部折斷,這便是「黃牛倦糞」威力之處。

若我和對方在短距離相持,對方雙手向我一推,我便借勢加速在地上滑下,以此腳招的威力將對手重創於地上。

烏鴉晾翼撩陰腿

「烏鴉晾翼撩陰腿」此招式與「推窗望月穿雲掌」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假設對方以短刀向我頭部插下,我便一手擒拿,一手五指插向對方雙眼,然候彈腿撩陰。此式更是一氣呵成,攻守同步。

兵器套路

雙頭棍

周家棍法兼槍帶棒,棍法之中更有槍法的配合。「雙頭棍」的意思是棍頭和棍尾的粗幼相同,兩邊棍頭皆可使用。

美女撐舟剎棍

若對手以槍或棍向我前腳刺下,我便右踏虛步,稍作偏身,閃避對手的來勢後,我棍身便在腰間發力,右手些微垂下,向對方的棍頭或槍頭一割,此棍招如?舟的動作無異,右手便順勢提上,左手立刻按下棍尾,雙腳迫步而上,右手提起棍身前端,以棍頭打向對方的頭部。此棍招既簡單而實用,是不可多得的招式。

師傅擔傘

若我先採取攻勢,以「剎棍」向對手頭部打下,對方卻以橫步閃避我的來棍,我不作被動,把左腳橫移,步開四平,緊貼對方,我棍頭便由下而上,右手把棍尾緊扣於右肩,我此時沉腰坐馬,藉助腰馬之力,左手把棍頭向對方的下陰撩上。此棍法變招奇快,是連環進攻的不二法門。

烏龍擺尾夾底槍

假設敵人從後偷襲,以槍向我後腳一刺,我便腳走麒麟,右手把棍尾垂下,以抽棍擊向敵人的槍頭,對方變招奇快,以快槍向我頭部一刺,我亦順勢擺棍擋格,我不等招式變老,更借勢轉身,手腕猛然發勁,把棍身鎖於液下,以夾底回馬槍向對方刺出。

十字單刀

單刀看手

單刀亦稱為「搏命單刀」,而「單刀看手」的意思是並不是單指在演練刀術時,手與刀法的配合優美與否,而是在對敵之時,手能否與刀法協調運用。若對手以槍向我刺出,由於槍是「兵中之王」,於遠處攻擊,比刀更為優勝,唯有與對手的距離縮短,採取貼身緊迫攻勢。

對方以「中平槍」向我刺出,我便腳走麒麟,此時我刀口向外,刀尖向地,左手推向刀背,輔以偏身技法,把長槍往身外處擋格,左手便脫離刀背,緊握對 方的槍桿,他此時無所適從,我便順勢進馬?刀。

若對方以槍棒向我頭部剎下,我便左手推向刀背,擋格來勢之後,我亦是緊握對方的槍桿,順勢進馬?刀。

十字梅花槍

拳術有南北兩派之分,兵器的分類亦是如此。周家的「十字梅花槍」雖是屬於南派槍法,但亦有少量北派槍法的運用。不少門派在使用槍法時,多以左手為前鋒手,唯獨周家持槍的方式是以右手為先,左手為後。

「攔槍」的使用方法和「拋棍」類同,只是角度較為微小。若對方以槍向我扎(刺)出,我便槍貼胸前,手腕使勁,槍劃半圓,勁透槍尖,向?對方的前鋒手攔截,對手手指受創,兵器便應聲掉下。

拿、扎

「拿槍」的運用方法亦與「攔槍」相約。若對方持槍由上而下劈落,我便偏身作出閃避,槍把置腰,手背發勁,以槍頭攻擊對方的前鋒手,然候槍尖扎出。

槍尾的部份稱為「把手」,而「把手」亦有「撩把」、「壓把」、「橫手把」之分。槍是長兵器之一,槍頭受擋格之時,便可長槍短用,以「把手」還擊,槍於遠距離,以槍頭神鋒之利,克敵制勝,更兼備「把手」的配合,可謂長短兼宜,這亦是槍稱為「兵中之王」的原因。

壓把

若對方向我下陰使出「撩刀」,我便可卸馬後退,以「把手」將對方的兵器壓下後,便可以「撩槍」作出還擊。

撩把

若我以「劈槍」向對方攻下,對方卻能閃避來勢,我便「迫步」而上,以「把手」向對方的下陰撩上。

鯉魚翻水鎖喉槍

「鯉魚翻水鎖喉槍」是周家十分著名的槍法。若我以槍向對方劈下,他以「平摭棍」擋之,我便以「撩把」向他的下陰撩上,他若退後作出閃避,「撩把」之勢便直取而上,向他的下巴攻擊,他若以棍身擋格我的「撩把」,我便借勢向後小跳,槍身由下而上,以「鎖喉槍」的技法,向對方的咽喉直刺而出。

毒蛇欄路回馬槍

若對方手持長兵器,向我直衝而上,我便向後小跳,以近似「拿槍」的方法,向他的兵器小纏一圈,消解對方攻勢後,我於空中回身,長槍反刺而出,直取對方咽喉位置。

梅花雙刀

絞花

「梅花雙刀」是周家武藝的象徵,威力究竟如何驚人,旁人實難以推斷。「雙刀看走」是指雙刀必須配合步法和身法,才可進退得宜,發揮雙刀的功用,而周家的雙刀多與麒麟步互相配合。不少人認為雙刀「絞花」嚴密只是為了美觀,目的只是取悅觀眾,其實刀花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用途,周家的雙刀花亦是如此。我先以前刀擋格敵人的兵器,後刀便從敵人頸上劈下。若對手沒有兵器在身,雙刀便連續的向對方劈下,正手與反手互相交替,刀勢連綿不斷的連環斬落。

以姓氏命名的中國拳法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在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武術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武術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岳氏連拳
陳氏太極拳
莫家拳
巫家拳
岳家拳
杜家拳
鄒家拳
蔡李佛拳
蔡家拳
李家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家拳
胡氏戳腳
劉家拳
戚家拳
岳家教
李家教
周家拳
朱家教
鍾家教
高家拳
趙家拳
溫家拳
薛家拳
洪佛拳
刁家教
楊家短打
祈家拳
郝氏戳腳
羅家三展
林氏下山拳
武氏十八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