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家教

鍾家教,客家拳術的一種。清嘉慶十五年(1835年),興寧縣永和鎮錦洞鄉鍾佑古所傳。鍾家教流傳於興寧永和、四望嶂、泥陂、壢陂等地。特點是只有拳術對拆,沒有器械,拳法多用掌法,少用拳法,不用腿法。拳術有軟拳二十四手,硬拳二十四手等。散手有雙手合、豹力斷掌、雙龍搶珠等。

概述

客家拳術的一種。
清嘉慶十五年(1835年),興寧縣永和鎮錦洞鄉鍾佑古所傳,他的師傅是福建上杭吳宗均。鍾佑古把技藝首傳給其子鍾壯生,後傳給陳伯鄉。陳伯鄉學成後曾到印尼傳技,著名弟子有陳昆郎、陳稼堂和興寧人曾運義等人。曾運義在印尼學得此拳後,因年紀老邁又回返興寧黃槐坪下鄉休居。曾運義晚年時,一方面把技藝傳給其曾孫曾任松;一方面把拳術作為保健之用,天天操練,風雨無間,活到88歲。
鍾家教流傳於興寧永和、四望嶂、泥陂、壢陂等地。

特點

鍾家拳的特點是只有拳術對拆,沒有器械,拳法多用掌法,少用拳法,不用腿法。在步法上,丁不丁,八不八,名為丁八步。在掌法上五指伸張,不是虎爪,也不是柳葉掌。在身型上要求蛇頭、龜背,在步法上要求紮實穩健,變化多端。動作有時溫柔和順,有時剛勁威猛。

分類

拳術有軟拳二十四手,硬拳二十四手等。散手有雙手合、豹力斷掌、雙龍搶珠等。

練功方法

1、抓握竹竿:竹竿長約一尺五寸,粗約三公厘直徑。用陰陽手握住竹竿,先向內抓握,直至疲勞為止。目的是訓練腕力。

2、抓吊瓶口:瓶重5-20斤,瓶內可貯水或沙。先用右手抓吊,再用左手抓吊。然後左、右手輪流抓吊。目的是訓練指力。

3、手法訓練:兩掌在胸前,一上一下。右手以逆時針劃弧,左手順時針劃弧,然後改為左手逆時針劃弧,右手順時針劃弧,目的是訓練上路及中路的防守能力。

4、步法訓練:用雙手叉腰,用丁八步先向右前進,再向左前進,然後練習轉向後繼續前進。目的是訓練前進出擊的能力。

5、氣勁練習:吸氣後突然作抓掌鞭掌、頂掌、頂腕等動作,目的訓練勁力。

軟拳套路

特點:以使用柔勁為主,變硬為軟,軟硬結合。

套路動作名稱:

1、開步立正

2、丁八步雙搶插地

3、雙虎鏇拋手

4、進步左虎攔防右手纏壓(三次)

5、手內鏇抱拳於腰

6、有後射身右劈手

7、雙手推掌

8、丁步雙手左鏇下劈

9、雙掌前撥推

10、反彈掌

11、左跨步前推掌

12、右雙手前撥推

13、反彈手

14、右跨步前推掌

15、雙纏尋腰抱拳

16、左右轉身右劈手

17、進步左虎攔防右手纏壓(三次)

18、退步左攔防右纏壓

19、纏手後轉體20、收勢

硬拳套路

特點:橋手剛勁、發力迅猛、尤以插掌、推掌、劈掌等較為突出。

套路動作名稱:

1、開步立正

2、丁八步下蹲雙插手

3、開關

4、上挑雙手前插

5、胸前纏手

6、右鳳眼拳鏇腕前沖

7、左鳳眼拳鏇腕前沖

8、右手收拳抱腰

9、上左步左推掌

10、左鏇腕前插掌

11、左手回收抱腰

12、右前上步右推掌

13、鏇腕單指手

14、外關手右掌背外頂

15、右掌下壓前插掌

16、雙手外鏇抱拳腰間

17、左右轉身右劈手

18、右上步右鳳眼拳前沖

19、右腕內鏇外頂

20、前沖後右拳抱腰

21、上左步左掌前推

22、左腕內鏇,半月利剪草

23、左掌前插

24、上右步右推掌

25、右單手指、外頂

26、右手內收,掌背外頂

27、下壓前指

28、兩拳抱腰

29、左右轉身

30、左纏手左手下插拳

31、左手反提右下插拳

32、跪步下劈拳

33、纏手雙抱拳

34、收勢

對拆

甲、五力對拆:五力是指龍、虎、豹、蛇、鶴五力的運用各有不同。

龍行土力(靈活性)有沉浮吞吐之功;

虎行火力(爆發性)有排山倒海之勢;

豹行金力(剛勁性)有移身憑之行;

蛇行水力(柔韌性)有纏枝鏇轉之姿;

鶴行水力(平衡性)有翱翔太空之態。

拆法:

1、龍力:當對方握住我的右腕時,出手反握對方手腕,用力下壓。同時右腳向前一步,抵住對方左腳,然後用肘頂住他的胸部,迫其向後倒地。

2、虎力:當對方用右拳向我的頭部打來時,我用右手往外一撥,隨即向他的耳邊打去。

3、豹力:當對方用左拳向我的胸部打來時,我用左掌擋住後,隨即雙手由上而下向他的頭部抓去。

4、蛇力:當對方用右拳向我的腹部打來時,我用右手纏住他的手腕,並按住他的肘部,將其帶向前下方倒地。

5、鶴力:當對方用雙拳向我打來時,我用雙臂由內而外把他分開,隨即揮拳向他頸部打去。

乙:二人對拆

這種拆法,無固定套路,無固定手法,只知隨機應變,將勢就勢。

1、甲弓步右沖拳,乙弓步右搭腕架住,並用右虎爪向前抓出。

2、甲左手下壓掌,乙右手搭腕,左掌向前推出。

3、甲右退步右手外挑,乙左鏇腕右掌向前推出。

4、甲左手外撥,乙繞腕外撥,又把他封住。

以姓氏命名的中國拳法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在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武術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武術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岳氏連拳
陳氏太極拳
莫家拳
巫家拳
岳家拳
杜家拳
鄒家拳
蔡李佛拳
蔡家拳
李家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家拳
胡氏戳腳
劉家拳
戚家拳
岳家教
李家教
周家拳
朱家教
鍾家教
高家拳
趙家拳
溫家拳
薛家拳
洪佛拳
刁家教
楊家短打
祈家拳
郝氏戳腳
羅家三展
林氏下山拳
武氏十八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