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拳

岳家拳

岳家拳是中國較為完整地流傳下來的中國傳統拳術之一,為民族英雄岳飛根據自身所學結合與敵作戰中實戰而創立,傳說為內家拳形意拳母拳,流傳至今已800多年。 2008年6月7日,岳家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岳家拳介紹

岳家拳為宋朝民族英雄岳飛所創,最初用於軍中練兵作戰,而後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不斷豐富、完善和整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岳家拳歷經數百年不衰,並能流傳於世,與其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是分不開的。

據岳氏宗譜記載,岳飛後裔在湖北武穴已相傳三十三代,近兩千多人。自宋代至今,岳家人對岳家拳的練習從未間斷,而岳家拳的最初拳譜,就保留在《岳氏宗譜》中,是岳氏家譜的一部分。1986年,岳飛後裔、岳家嫡傳拳師岳進將岳家拳古拳譜原本捐獻給國家,自己僅留下復件,這才揭開岳家拳神秘面紗。同時,岳飛愛將張保的後裔在岳家拳傳承上也是繁衍興盛,根據祖訓,張保家世世代代學練岳家拳。共同挑起了傳承岳家拳之重任。

經過努力,岳家拳已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見第二批目錄)。

傳承保護單位為:湖北省武穴市。

拳術套路

岳家拳誕生於軍中,專為士兵作戰殺敵而創編,故以實戰著稱。岳家拳的每招每式都講究實用,不追求花架與外形的刻意美觀。流傳下來的拳術套路主要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門樁、四門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連環、十字樁。十套拳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而且每一套動作都古樸自然,緊湊嚴密,節奏鮮明,簡練易學。其中的任何一招一式,都可以為習練者在實戰中具體套用。例如,“飛挎籃”、“天羅地網”、“周倉扛糧”等技法是岳家拳技擊之精華。

風格特點

虛實結合

岳家拳雖然動作簡樸,簡單便捷,步法上直來直往,但仍然講究虛實,有七虛七實之說。七虛為動則虛、變則虛、勞則虛、曲則虛、短則虛、剛則虛、退則虛;七實為靜則實、逸則實、直則實、正則實、長則實、柔則實、進則實;且同一招式依情況而定,虛實變幻。岳家拳之特色為拳打臥牛之地,有進有退,有伸有屈,浮沉結合,曰:“浮如雲出軸,沉似石投江”。岳家拳進攻以“雲霧拋托”“五峰”“六肘”為主。防守則以“吞樁”“圓斷”“拂擊”見長。上架下防,搶占中線,左右進攻。一招一式,非攻即防;一舉一動,非擒便拿。處處防中有攻,攻中設防。有時以勇猛取勝,腳踏中門捨命進;有時又以技巧制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快速多變,靈活機動。岳家拳招法簡易,但招招都可視為絕技,之所謂一擊而必殺也。岳家拳因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故要求“容情莫動手,動手莫留情”,其中“單刀赴宴,降龍伏虎”為絕技中之絕技。

步法獨特

凡拳術無步法則不靈。俗語講“打拳容易,走步難”,“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岳家拳的步法特點是腳踏中門,左右兼顧。步法則以柳葉樁為主。柳葉樁要求,“後腳緊,前腳松,不丁不八為真宗;進步快,立樁穩,雙眸緊緊視其胸”。此步法立樁穩固,防守嚴密,以利擊破對方突然襲擊,且便於移動,既輕快又敏捷,動而不亂,以退為進,擅長進攻,能攻善守。在激烈而千變萬化的技擊中,步法為基礎,只有首先熟練掌握步法,才能在任何情況下,使自己攻守均能處於有利的位置。岳家拳譜云:“腳踏中門奪地位,左右設防穩抄勝。”岳家拳在實戰套用中,攻防進取多手法而少腿法。手法靈活多變,變化莫測,出手快,路徑短為一大特色,故拳術以短打著稱。岳家拳的手法有一指槍、二指殘等。一指槍用於點擊人身要穴,被擊者不死即傷。二指殘則快狠準,直擊對手雙目。另外,還有雲霧手、拋托手、偷桃手等手法技巧。“順風雙擺蓮”、“雲霧兩鏢手”等動作最具代表性。另外,拳術中有“肘不露,腿不起,肘露被人擒,腿起被人跌”之說,故腿法要求高不過腰。但在對付攻勢凌厲的腿法時,它的防守又有其獨特的技法。防上三路攻擊之腿以肘與肩以及身體的閃、吞為主;防下三路攻擊之腿則以截堵封踹而見長。

以氣催力

岳家拳講究氣息調理,“氣盈則力充”。練習時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帥形,以氣催力。動作之間以吸氣與吐氣相結合。吸氣時氣存丹田,氣要充滿,做到蓄氣呆發;吐氣時要發聲吐氣,氣要吐盡,動作之間前後照應,前後動作要求連貫自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退防為蓄氣呆發,進攻則以氣催力。

內外兼修為習練岳家拳的一大宗旨。如果僅僅追求外形的強壯,忽視內部調理,就會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只有做到由內及外,才能元氣充足,體魄雄偉,動作敏捷,發力沉實,從而達到內外合一,心動形隨,式斷氣連。

岳家拳亦講究意念,在平時的寢食談行上,也有較高的要求。要求習練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妥善應對來自各種不同的攻擊。拳譜云:“我在床上眠,似人立我前,思他手足動,我用推與牽;我在途中行,似人與我爭,儼然他手發,我手不留情;我在筵前食,似人與我敵,恍然他手來,我手思逼吸;我與人共談,恐人即粘殘,我心先防著,人來難上難。”

岳氏後人講述岳家拳

1132年(南宋高宗紹興元年),任江淮招討付使,率軍抗金,轉戰於鄂東一帶,曾兩敗李成,張用於黃梅,後走洪洲,留四子震住守黃梅,飛祖遇難後,震、霆二祖隱居黃梅山區,岳家軍將士亦多解甲就地務農。家拳續傳到這裡,世代相傳至盡,其分布地區以黃梅廣濟為中心,遍及鄂東各縣,練者從多。

其基本理論以推、援、奪、牽、捺、逼、吸八字為法,講究吞吐浮存,首重樁功譜雲,吞身如菏縮,吐手若蛇奔,股撞隨風入,輕重左右分。浮如雲出曲,沉如石投江,左右常顧,坐腿把陰藏,發力講驚馳崩抖,要求手到腳到氣到聲到。

其風格特點拳架短小古樸,樁沉步穩、帶氣發聲、多手法、少腿法、重技擊實用、手型有點掌、螺鏇掌、虎抱頭拳、步型以食雞步為主。兩腿彎曲,不丁不八,一到十體現著不動的側重點,器械套路有岳家槍、勾鐮槍、雙鐧、雙錘等。槍法多為刺、攔、拿、挑、劈、絞、崩等動著無花招。持槍留後把,有格鬥拼殺氣勢,其拳功方法或訓練手段,打沙袋練拳功,打抄板練掌功,並有家拳散手,家拳手法的單操動著。

基本功法

佛手陰陽

1、身體直立,雙足略寬於肩,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意守丹田。

2、雙手從身體兩側直臂上舉至頭上方後沿任脈下按至丹田部位,手背朝上,十指相對,大拇指內扣,雙臂緊挾兩肋;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踉震踵注入丹田,全身帶勁,雙手用力下按,氣在丹田內運行至忍耐不住時將氣全部呼出。

3、雙手掌心向上從身體兩側直臂上舉至頭上萬十指相對,沿任脈下行至丹田,雙臂緊挾身體兩肋;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足提跟下震,全身用勁,咬緊牙關。氣在腹內運行至忍耐不住時將氣全部呼。

功應:胸、腹、背、鳳翅。

仁貴擔山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舌頂上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雙眼似閉。

2、將棍的一端頂在牆腳下,另一端頂在心窩穴上,嘴微張吸足氣,提跟震踵吞津同氣齊注入丹田,丹田之氣上引至心窩穴,身體重心前傾,兩

手握住棍端,給心窩穴增加頂力,氣在體內運到少許呼盡。功應:心窩穴。

註:心窩穴系人之死穴,是三十六大穴中除頭、襠部穴位外最薄弱的穴位之一,較易受傷,氣運到心窩穴時,頂棍的力度要循序漸進,不能過余強求,以免受傷。

天王托塔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舌頂上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

2、雙手掌心向上,兩臂屈肘從身體兩側各自上升至腋下後向兩側平伸於扁擔形;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注入丹田,牙關緊咬,全身用勁,丹田之氣隨意向十指兩側暗運,氣在腹內運行少許,將氣用嘴呼出。

功應:雙燕入洞、內外關、掌心。

註:氣運行到雙燕人洞、內外關、掌心時,應關閉雙燕人洞兩穴,兩掌似托起兩座於年古塔。

元霸舉鼎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舌頂上瞪,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

2、雙掌心向上,直臀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上萬,十指相對,掌心朝天;上動同肘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氣人丹田後緊咬牙關,全身用勁,氣在腹內運行後至兩掌心,少許將氣從嘴呼盡。

功應:兩肋、兩腿、湧泉。

註:氣在腹內運行至兩掌時,兩掌似千斤巨鼎下壓,此肘兩臂、兩肋、兩腿應似一個整體,共同承受乾斤下壓之力。

玉骨頂心

1、準備一根長二米的木棍(白臘桿最好),面朝牆站立,兩腳略寬於肩,全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意守丹田,肛門上提。

2、將棍的一端頂在牆腳下,另一端頂在心窩穴上,嘴微張吸足氣,提跟震踵,吞津同氣齊注入丹田。

功應:心窩穴。

註:心窩穴系人之死穴,是三十六大穴中除頭、襠部穴位外最薄弱的穴位之一,較易受傷,氣運到心窩穴時,頂棍的力度要循序漸進,不能過余強求,以免受傷。

浪子划船

1、身體直立,雙手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舌頂上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肛門上提。

2、雙手掌心朝上,從身體兩側兩肘上托緊貼於身體軟堂(即肋骨之下,髖骨之上較軟和的部位)兩側;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直注入丹田後提跟震踵,咬緊牙關,全身用勁,上半身徐徐向左邊倒壓,氣在體內運行少許將氣呼盡。

3、緊接上動,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咬緊牙關,全身用勁,上半身向右邊慢慢倒壓,氣在體內運行少許,將氣用嘴呼出。

功應:左右軟堂。

註:①人體軟堂部位的組織比較軟弱,功成的速度比其它部位要慢些,練功是不能求之過急。②練本部功時,當身體倒用那一側時,氣要從丹田運行到那一側,此時的感覺似腹內有氣外鼓,腹外用掌使力內擠。

生鐵鑄身

1、身體直立,兩手各自直臂垂直於身體兩側,雙腳略寬於肩,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肛門上提,意守丹田。

2、吸氣,雙手握拳,拳心向內,兩臂屈肘從身體兩側上升至腋下。

3、上動不停,兩拳各自經山尖穴橫淮至任脈相碰。

4、上動不停,兩拳緊貼胸腹沿任脈用力緩緩下扎至丹田,少許,將氣呼盡。

功應:兩肋、山尖、膻中、丹田、膀耽。

注意:1、氣隨兩拳行走路線而行,兩拳行至身體某部位時,某部位氣感應明顯。2、吸進之氣吐盡時,全身帶勁,直到不忍受時才放鬆。

張飛擂鼓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兩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全身放鬆,舌頂上齶,肛門上提,嘴微張吸氣入丹田,提跟震踵,將氣布滿全身。

2、雙手握成實心拳,屈肘於胸前和背後同時甩打。

3、雙拳變掌從身體兩側下按,嘴微張將氣用力吐盡。

功應:胸、腹部位。

註:此功開始可用雙掌拍打,後再用雙拳甩打,最後可用鐵沙袋甩打。昏憋氣時間(也就是排打時間)可由短到長,但不可一意強求長時間憋氣。

童子拜佛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舌頂上齶,身體放鬆,肛門上提調整呼吸後,嘴吸氣人丹田,兩掌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上柑會(十指朝上,掌心相對)屈肘下壓至胸前。

2、上動不但,腰徐徐向前彎壓,兩掌直下伸,指尖著地少許,將氣呼盡。

功應:背部、腰部。

註:練此功開始時,下腰不必強求手指觸地以免腰部受傷。

猛虎扒地

1、身體直立,兩腳略寬肩平行而立,全身放鬆,舌頂上瞪,意守丹田,調整呼吸,肛門上提。

2、兩腿屈膝,上體前俯下蹲,兩臂前伸,雙手直垂於地。

3、緊接上動,兩臂前伸約0.17m,十指張開著地。

4、接上動,嘴吸氣人丹田,身體全俯,兩膝相併伸直,腳尖與指尖負荷全身體重,全身斥勁,氣運兩臂,兩肘屈,全身下撲(以胸不貼地為宜)。

5、接上動,兩臂直伸將上體撐起。

6、氣在腹內行少許,上體直,兩腿屈膝下蹲將氣呼盡。

功應:兩臂、全身。

鐵稟鎖喉

1、身體直立,兩腳同肩寬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舌頂上齶,兩手自然垂於身體兩側,調整呼吸後吸氣人丹田。

2、將丹田之氣上運至頸,頸粗。雙手握拳擊打後頸。

3、上動不停,用雙拳擊打頸兩側。

4、上動不停,雙拳變掌,用十指戳擊頸兩側。

5、上動不停,雙掌大拇指、無名指、小指屈,用食中指戳在咽喉穴。

功應:喉部。

註:①此功練到一定時候,可用槍尖頂刺喉部。②可用筷子頂住喉部擊打,將其擊斷。

天門封頂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舌頂上昭,兩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吸氣人丹田。

2、將丹田之氣沿任脈上運至頭部,咬緊牙關,頭部帶勁,雙手握拳在百會穴上拍打。

3、承上式,雙拳面緊貼兩太陽穴用力擂壓。

4、接上動,雙拳後移拍打後腦。

5、兩掌從身體兩側下按並將氣呼出。

功應:百會、太陽、後腦。

註:①初練此功時,雙掌拍打後腦時不要過急應循序漸進,由輕到重。②雙拳拍打百會穴後,隨著功力的增高,可用頭撞牆、用棍擊背、用棍擊腰、和用棍擊腹。

注意事項:1、每天保持練功兩次,每次各30分鐘以上。2、練功期間切忌吃冰冷食物。3、練功100天內禁房事。 4、加強營養,提高身體素質。

岳家拳傳人

張業金

作為岳家拳第二十六代傳人,張業金被湖北省體育局授予武術挖掘整理先進工作者。他歷時兩年,走遍全市400多個自然村,走訪了276名60歲以上的老拳師,豐富了岳家拳理論和實踐。

張業金先後將岳家拳搬上了湖北省首屆李時珍國際藥交節、河南省紀念岳飛誕辰900周年國際招商會、黃岡市第三屆運動會等開幕式的舞台。 2011年9月,廣西永樂影視傳媒公司與湖北武穴市政府簽訂了拍攝協定,電影《岳家拳》即將搬上銀幕。

岳家拳 岳家拳

岳家拳“國之武魂”,源遠流長,博採各種拳術的精華,形成獨特的技擊風格。岳家拳源於少林,成於岳飛,流傳至今已800多年。

張開明

岳家拳掌門張開明先生參加名人表演 岳家拳掌門張開明先生參加名人表演

張開明先生(岳飛愛將張憲河南宗親之後)1958年出生於中華武術發源地之一的河南省新鄉市一個中醫武術氣功世家,自幼跟隨祖父習練武術,世襲岳家武技的槍拳諸技法,他精通岳家拳武技中的岳家十八戰槍、三十六奇槍、岳家大槍、岳家六合戰槍、九步十三槍、岳家六合刀、岳家六合劍、猿清拳、岳家六合拳、岳家十三手、岳家小架拳、岳家大架拳、大戰法、小戰法、十八羅漢樁、七十二字功法、混元樁、岳家散手等。

葉子奎

金華岳家拳之祖師為張春林,字少廷,湖北蘄春張家磅村人,是末反清組織白蓮教成員,兼武術總教頭,遭清廷地方政府通緝,以行醫、堪輿、授拳為掩護,行走在江、浙、贛、魯、皖等省。

金東塘雅人鄭克榮10多歲時就在村里當學徒,受當地民風強悍之影響,少年時即拜師習練少林拳。1888年(清朝光緒十四年),16歲的鄭克榮拜張春林為師,全盤繼承張春林的拳術與醫術,之後懸壺濟世,岳家拳由此在金華落地生根。隨後,金東區傅村人朱國維於1926年前後拜鄭克榮先生為師,習練鄂東嶽家散手拳術與器械,繼承和發揚了鄭克榮之武學和練武強國思想,公開傳授岳家散手第一、二、三路拳術和器械套路“八母棒”。

鄭克榮嫡孫鄭如槐13歲由朱國維代師傳藝,並得到鄭師爺的調教,在其祖父的精心傳授下,全盤繼承其拳術與醫術,對祖傳之拳術與醫術研習至深入奧,並具獨到之見解。晚年全力編撰《岳武穆柔術拳譜》,把其祖傳的武學與己之體悟整理編輯成冊,使這一金華地方名拳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去,結束了岳家拳長期以來只能口傳身授之單一傳授方式。鄭如槐將平生所學都傳給了葉子奎。

以姓氏命名的中國拳法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在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武術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武術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岳氏連拳
陳氏太極拳
莫家拳
巫家拳
岳家拳
杜家拳
鄒家拳
蔡李佛拳
蔡家拳
李家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家拳
胡氏戳腳
劉家拳
戚家拳
岳家教
李家教
周家拳
朱家教
鍾家教
高家拳
趙家拳
溫家拳
薛家拳
洪佛拳
刁家教
楊家短打
祈家拳
郝氏戳腳
羅家三展
林氏下山拳
武氏十八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