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鴻昌[革命烈士]

吉鴻昌[革命烈士]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恆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河南省扶溝人,祖籍陝西韓城縣西原村吉家巷。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軍長,驍勇善戰。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準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難。經黨組織同意,吉鴻昌與南漢宸、宣俠父等一起擬定了暴動計畫,準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為置吉鴻昌於死地,宋美齡不遺餘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孩童時代

吉鴻昌,原名吉恆立,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吉茂松在鎮上以開小茶館為業。由於家道貧寒,吉鴻昌從小就在茶館幫父親打下手。

吉鴻昌打小就是一個硬骨頭,不肯被人欺負,時常與別人打架。每回在外面打架闖禍,吉父知道後往往掄著扁擔追著揍他,所以少年時代的吉鴻昌有個外號叫“扁擔楞”。  

革命歲月

1913年秋天,馮玉祥在河南招兵。不滿18歲的吉鴻昌瞞著家裡到堰城投軍。他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被馮玉祥賞識,被送入模範連當學兵,不久提升為手槍連連長,爾後又提升為營長。

吉鴻昌 吉鴻昌

1925年10月,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平時省吃儉用,興辦公益事業。1926年9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回響北伐。吉鴻昌率部參加了西安之戰。1927年4月,吉鴻昌所部擴編為第19師,升任師長,歸屬馮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所轄。國民革命軍沿隴海路東征,吉鴻昌率部攻克洛陽、鞏縣,又強渡黃河,占領豫北重鎮新鄉,奉軍被打得抱頭鼠竄。吉鴻昌所部被譽為“鐵軍”。  

1928年任第30師師長,調防甘肅天水。1929年7月,吉鴻昌進兵寧夏,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軍軍長。他整飭了軍隊和吏治,致力於漢回團結,提出了“開發大西北”的口號,決心為民興利除弊。

1930年4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吉鴻昌奉命率部從寧夏出潼關,參加討蔣大戰。9月,馮玉祥的西北軍戰敗。吉鴻昌為了保存實力,接受蔣介石改編,就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不久被蔣派往光山、商城一帶進攻鄂豫皖蘇區。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吉鴻昌聞訊立即回國寓居天津,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繫。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環球視察記》,藉以抒發他憂國報國的熱情。同年4月,吉鴻昌在北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共產主義戰士,從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3年5月26日,吉鴻昌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和集合東北義勇軍在張家口宣布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敗退的熱河軍,蒙古族武裝,察哈爾當地民團和一些當地的土匪武裝建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旋任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偽軍進擊,在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城池後,吉鴻昌又指揮部隊向多倫進攻。7月12日終於收復多倫。  

1933年8月26日,吉鴻昌率領3000多人試圖去商都同抗日同盟軍高樹勛會合,建立蘇區。但遭到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蘇區因而無法建立。吉鴻昌無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準備一同進攻由國民革命軍駐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進到日軍和國軍交界的非武裝區。日軍飛機投放傳單,要求吉鴻昌部隊3日內離開,不然派兵剿滅,吉鴻昌在3日內離開了。10月10日,吉鴻昌部隊在進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軍夥同晉軍、西北軍包圍,軍隊大部崩潰。

吉鴻昌戰至10月,因彈盡糧絕而失敗。為了保存抗日實力,吉鴻昌與方振武到國民黨第32軍駐地同商震談判。不料,蔣介石卻電令商震把吉鴻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審問。途中,吉鴻昌用計使方振武脫身。車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員在吉鴻昌感化下,冒險放走了吉鴻昌。

天津吉鴻昌舊居 天津吉鴻昌舊居

1934年5月,吉鴻昌回到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為主任委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他家三樓一角,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機關刊物《民族戰旗》報。他的住宅也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因而被黨內同志稱為“紅樓”。

6月,吉鴻昌、南漢宸秘密與西安楊虎城將軍取得聯繫,並得到楊虎城的援助。吉鴻昌積極籌資購買武器,進行武裝抗日反蔣的準備工作。

吉鴻昌還親自約集原西北軍中具有反蔣思想的蘇雨生、刑肇棠、雷中田等人來天津,由天津地下黨組織集中進行開展秘密武裝鬥爭的訓練,然後派往西北、豫南、豫西、安徽等地,組織人民抗日武裝自衛軍。  

被捕犧牲

1934年11月9日晚,吉鴻昌在法租界秘密開會時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被法國工部局逮捕。蔣中正的妻子宋美齡和姻親孔祥熙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吉鴻昌被引渡到國民黨“北平軍分會”。11月23日,北平軍分會舉行了一場所謂的“軍法會審”,以“叛國罪”(多次煽動兵變)和“叛黨罪”(脫離國民黨加入共產黨)判處吉鴻昌槍決。11月24日,吉鴻昌英勇就義。  

人物評價

1971年周恩來總理評價吉鴻昌時說:“吉鴻昌同志由舊軍人出身,後來參加共產黨,犧牲時很英勇,從容就義,要把他的事跡出書!”  

1984年,在吉鴻昌烈士犧牲50周年前夕聶榮臻評價吉鴻昌說:“吉鴻昌烈士是民族英雄,將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吉鴻昌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詩詞著作

報國殺賊
有賊無我,有我無賊。
非賊殺我,即我殺賊。
半壁河山,業經改色。
是好男兒,捨身報國。

抗日同盟軍第一次軍民代表大會任命吉鴻昌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吉鴻昌率領抗日同盟軍,於6月20日開赴張北抗日前線。出征之前,吉鴻昌做戰前動員講話。並鏗鏘有力地賦此詩。之後,抗日同盟軍半月之內收復了康保、寶昌、沽源,並與日偽軍激戰七天七夜,一舉收復塞北重鎮多倫。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軍手中收復的第一片國土,舉國為之振奮。  

軼事典故

鐵軍

做官即不許發財 做官即不許發財

1925年10月,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十幾年裡,吉鴻昌雖不斷升官,但卻絲毫沒有改變“當兵救國,為民造福”的初衷,時刻銘記著父親“作官即不許發財”的教誨,並把這句寫在細瓷碗上,交給陶器廠仿照燒制,發給部下以勉勵大家廉潔奉公。他嚴於律己,也約束部隊不許擾民。吉鴻昌結識共產黨員宣俠父等人,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吉鴻昌所部被譽為“鐵軍”。  

“考察實業”

吉鴻昌與妻子胡洪霞 吉鴻昌與妻子胡洪霞

1931年9月21日,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I am a Chinese!(我是一個中國人!)”並將其掛在胸前,走在美國的大街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在國外,吉鴻昌通過利用記者的採訪,以事實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並斥責英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醜惡行徑。在德國時,吉鴻昌曾多次要求到蘇聯進行訪問,遭到蔣介石反動政府使館的百般刁難,不予簽證。悲憤之下,吉鴻昌揮筆疾書:“渴飲美齡血,飢餐介石頭。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做官即不許發財

1920年5月,吉鴻昌的父親得了重病。吉鴻昌回家探望,看到父親那依依不捨的眼神,知道父親有話要講,便說:“爹,您有啥話儘管說,孩兒一定銘記照辦。”他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吾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我有一句話要向你說明:當官要清白廉政,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即不許發財。你只要做到這一點,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難安眠啊!”吉鴻昌強忍悲痛,含著熱淚答道:“孩兒記下了,請父親放心!”

父親病逝後,吉鴻昌即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

自此,吉鴻昌就將那隻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隻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殉難

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吉鴻昌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於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歷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醜行。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國民黨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

遺囑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妻胡洪霞的遺囑。原文如下:  

洪霞吾妻鑒: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一死,我死您也不必過悲傷,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家中余產不可分給別人,留作教養子女乾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兄弟的遺囑。全文如下:

國昌、永昌、加昌等見字兄已死矣,家中事俱已分清,您嫂洪霞及小兒鴻男、悌悌由您洪霞嫂教養,吾弟念手足之情照應可也,唯兄所恨者先父去世囑託繼母奉養之責,吾弟宜竭力孝敬不負父兄之託也。

兄 吉鴻昌書

十一月二十四日十一時沖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好友的遺囑。全文如下:

欣農、仰心、遐福、慈情諸先生鑒:昌為時代而死矣,家中事及母親已托二、三、四弟奉養,兒女均托洪霞教養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辦學校校款欣農遐福均悉,並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紳辦理,所慮者吾死後恐吾弟等有不明白之處還要強行分產,諸君證明已有其父兄遺囑,屬呂潭地方學校教育地方貧窮子弟而設款項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產也。永昌弟鑒:兄死矣家產由先父已分清學校款您不必過問,您嫂洪霞教養兩子您能照料則照料否則不必過問,聽之可也,有不盡之言大家商量辦去,我心已亂不能再往下寫,特此最後一信祈兄等竭力幫助生者感激死者結草鑒書匆匆不盡餘言。

吉鴻昌手啟

十一月廿四日

後世紀念

吉鴻昌墓

鄭州吉鴻昌墓 鄭州吉鴻昌墓

吉鴻昌墓位於鄭州市西郊烈士陵園內。他的墓用水泥砌成長方形,墓前立了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鴻昌烈士瓷像。距墓冢90米處建有紀念碑和紀念亭。紀念碑上鐫刻胡耀邦題寫的“吉鴻昌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墓冢四周松柏翠綠,莊嚴肅穆。  

紀念館

吉鴻昌紀念館 吉鴻昌紀念館

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城內的吉鴻昌烈士紀念館為省級文保單位。江澤民同志為該館題寫館名,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而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門、廣場和展廳組成。大門朝東,巍峨壯觀的仿古式門樓正上方由江澤民同志在1995年親筆題寫的館名:“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兩側有假山點綴,水泥道路兩旁平坦有形,北側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覆的“河南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的立碑。西側為小何莊殉難烈士紀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紀念館廣場,廣場面積600平方米,廣場正中央由花崗岩砌成的底座上,豎立著戎裝的吉鴻昌將軍半身銅像。廣場正北就是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的主展館,展廳面積為190平方米,展出實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紹生平事跡。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 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    
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