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鄉

南苑鄉

南苑鄉地處北京市區南部,是豐臺區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龐大的規模和客戶群體以及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在大紅門打造北京“時裝之都”的服裝商貿核心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本信息

簡介

南苑鄉南苑鄉

南苑鄉地處北京市區南部,豐臺區東部,北與崇文、宣武相接,南與大興區接壤,東與朝陽區相連,西與花鄉、盧溝橋毗鄰,鄉域內有9個辦事處,屬城鄉結合部,2002年鄉域面積為57.2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2318.6畝,其中耕地面積7224.2畝,林地面積4554.4畝,漁業養殖面積540畝。

轄15個行政村:分鐘寺村、西鐵營村、果園村、槐房村東鐵營村成壽寺村石榴莊村、馬家堡村、東羅園村等。

南苑地區是豐臺區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地區,轄區內現有9個辦事處(占全區的半數以上),11個派出所,4個工商所,7個稅務所。

區劃人口

南苑鄉南苑鄉

南苑鄉轄區面積52平方公里,總人口26758人,現有15個行政村,設15個村委會。1948年,大紅門以南地區屬北平市南苑區,北部屬北平市第十五區,後兩區合併,曾改名23區、14區和11區。1952年8月,11區改名為南苑區,1958年8月,南苑區建制撤銷,原地區分別劃歸大興縣和豐臺區,1958年8月成立南苑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建南苑農村辦事處,1987年2月又改建南苑鄉人民政府。

下轄15個行政村,總戶數10908戶,常住人口26758人。其中男性11959人,女性14799人,勞動力資源數17453人,從業人員數16842人,其中男性7551人,女性9291人。從事農林牧漁業人員4993人,工業從業人員數5900人,建築業從業人員330人,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643人,商業、餐飲業從業人員1310人,其它從業人員3666人。計畫生育率100%,晚婚率80%。

地理

南苑鄉位於豐臺區東部,鄉政府距天安門5公里,鄉域面積56.74平方公里,北側與宣武區、崇文區接壤;東側與朝陽區相鄰;南側與大興區接壤;西側是京開高速路;二、三、四環路橫貫東西;南中軸路、馬西路、右安門路、成壽寺路縱貫南北;捷運4號、5號線終點站分別位於馬家堡和宋家莊,路網分布合理,交通便利。

發展狀況

南苑鄉南苑鄉

該鄉屬於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地區。特別是木樨園以南的中軸路兩側地區,陸續建起了京溫大廈、大紅門服裝商貿城、新世紀服裝市場、天雅大廈等二十多個專業性服裝或服裝輔料市場,並帶動了相應的服裝輔料加工、銷售、貨運、物流,餐飲等配套行業,形成了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服飾和紡織品批發集散地。原有的一些村辦企業已不適應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求。
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徹底解決當地的安全和環境問題,我鄉開始逐步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所占比重已由2000年的60%上升到目前的80%以上,成為該鄉的主要經濟成長點,並形成了以大紅門服裝商業區為主的第三產業聚集區,很好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繁榮與發展,促進了本地區經濟的良性、持續發展。
2008年3月被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正式批准為北京市21家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最終將大紅門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區域環境優美、服務管理規範、品牌形象良好,集群優勢企業,集聚高端人才、資本、技術、信息和服務,最終形成以設計為龍頭,以時尚為核心,以品牌為支撐,以產業鏈為紐帶,以市場交易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保障的北京時裝之都核心區。

經濟概貌

南苑鄉南苑鄉

2002年全鄉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23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一產完成2040萬元,二產完成8440萬元,三產完成31820萬元。全鄉上繳國家稅金7279萬元,同比增長22%,農民從集體得到的收入人均達6860元,同比增長7.4%,勞均達到12800元,同比增長4.1%。

積極深入推進社區股份制改革,到年底全鄉共完成七個村的改制工作。規劃建設進一步加快,年內全鄉建設項目共62項。其中:正式項目8個,預備項目17個,計畫項目37個。施工面積49萬平方米,投資約6.4億元。全鄉已成立10家房地產開發公司,2002年底竣工項目4個,(槐房國小大紅門服裝城二期、槐房新村一期工程部分、時村小區二期北區)竣工面積5273平方米,其中住宅29萬平方米,投資約5.98億元。年內國家建設共征地1400畝,(西鐵匠營、花園、右安門)轉非1646名,其中:區政府安置1025人。配合市、區完成西鐵匠營??石榴莊涼水河污水截流工程,爭取資金170餘萬元、馬草河南苑鄉段整治工程、馬西路拆遷工作,為制桶廠爭取資金100餘萬元、四環路兩側百米綠化帶宅基地拆遷整治工作,為大紅門村、槐房村帶走84戶社員宅基地,面積10264平方米,為兩村節約資金3000餘萬元。

2003年南苑鄉國內生產總值5.3億元,其中第三產業4.3億元,占81%;比上年的77.3%增加3.7個百分點。近年來,結合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南苑鄉對第二產業採取鞏固、調整和完善的戰略,同時大力發展適合城市化進程要求的第三產業,堅持以土地規劃為龍頭,加快舊村改造和土地開發的速度,使全鄉的第三產業和稅收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長,稅收的增長以地方稅最為明顯。

2008年,全鄉完成總收入56.85億元,增長10.1%;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2.1億元,增長10%;人均從集體得到收入達到13830元,增長8%;上繳稅金4.37億元,增長10.2%,其中,留區稅收1.62億元,增長6.6%。(占區域留區稅收8.2億元的19.8%)

基礎建設

南苑鄉南苑鄉

南苑鄉在城市化進程中建設步伐加快,鄉村建設規模有序發展。南苑鄉不斷改革、調整、完善、創新,始終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加快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和舊村改造步伐,槐房、新宮、時村、果園、右安門、成壽寺等村舊村改造已初具規模。其中時村村一、二期開發慧時家園、都市綠洲,槐房村開發的城南嘉園,右安門村開發的星河城,成壽寺村開發的世紀風景,鄉永聯開發公司開發的瑞麗江畔等已經成為南城較有影響的樓盤項目。
根據兩代會提出的“加快城市化建設,全面實現‘四七二’總體發展”的目標,全鄉規劃建設進一步得到發展,年開復工面積180.8萬平方米,其中年內新開工面積92.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01.4萬平方米;強化路網建設,完成了方莊路南延工程1.5公里,右外大街路南延2.9公里,馬西路南延工程也正在開工建設,將進一步為地區發展最佳化環境。

環境建設與管理取得明顯效果。年內全鄉共植各種樹木7萬多株,擺放鮮花6萬多盆,完成綠化任務705畝,其中槐房村273畝,新宮村92畝,大紅門村240畝,石榴莊村100畝。年內綠地面積已達548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41.36%。落實“進村第一印象工程”,開展了爭創環境達標街和環境優美街活動,其中環境達標街13條,環境優美街12條;開展爭創市級衛生村工作,鄉右安門村、花園村、馬家堡村、大紅門村通過市、區愛衛會的驗收,達到市級衛生村的標準。

在環境設施的建設上,全年完成了30座公廁的改造任務,新建垃圾房54座。全鄉共清除垃圾31373噸,渣土38770噸,粉刷牆體24000平米,清溝11150米,硬化鋪裝18150平米,綠化美化37748平米,修下水4976米,總投資976.5萬元。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完成2噸以上燃煤鍋爐22台的改造任務,並爭取市、區改造資金600多萬元;西鐵匠營巨晨汽車修理廠噴漆污染治理,紅海建築材料廠遷址工作,並爭取部分治理項目資金11萬元;抓好施工工地揚塵預防工作,重點對槐房北天津莊、時村慧時家園兩處工地進行了揚塵預防工作管理,區環保部門多次檢查都基本滿意;年內全鄉完成108家餐飲業、工業污染源調整登記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各項管理責任制及鄉領導掛點單位工作督辦制。

特色產業

大紅門紡織品行業大紅門紡織品行業

大紅門紡織品行業
位於京城龍脈——南中軸路上,北起南三環木樨園,南至涼水河北岸。形成了以批發流通為主,帶動產銷的商品流通市場體系,構成了較規模的大紅門服裝商業圈。
整個商業區域內共有服飾、紡織品、鞋帽等綜合市場24家,各類商戶7000多個,總營業面積24萬平方米,累計投資5.1億元人民幣,年總交易額30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市場。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依託華北,面向全國,輻射亞歐的服裝輕紡產品集散地。
 
服裝專業市場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產物,它與服裝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密不可分。大紅門服裝商業圈形成於上世紀80年代,最初由服裝企業和經銷商戶自發聚集而成。到90年代初,京溫、大紅門服裝商貿城、新世紀等服裝市場相繼建成,大紅門初步實現了從大棚經濟到現代化市場的跨越。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因勢利導,統一規劃,使大紅門服裝商貿區成為北京服裝流通領域的重要交易場所。南苑鄉政府是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的投資主體,2006年南苑鄉納稅3.6億元,其中大紅門商貿區納稅額占30%,並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解決了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

資源條件

大紅門服裝商貿區大紅門服裝商貿區

1.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巨大。《大紅門服裝商貿區》位於北京南中軸路兩側,北距天安門5公里,臨北京著名的商業中心——前門、大柵欄、天橋,這一地區,“老字號”林立,是2008年奧運期間的重要商貿區;南接大興服裝生產聚集區,是保證大紅門經營戶產品迅速上櫃的基地。大紅門地區交通便利,客商雲集,適宜建立一個具有設計、製造、信息、物流、服務多功能為一體的完整服裝商貿核心區體系。
大紅門地區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有連片的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有條件結合北京現代化城市規劃風格和市場全面升級演變的需要,合理配置展示、倉儲、物流、配送、服務等的配套產業,建設品牌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大紅門服裝商貿核心區。
2.市場已具規模,輻射全國各地。大紅門成熟的市場環境,為其締造了無限商機。目前商貿區內現有各類服裝、鞋帽、輔料、紡織品、日用百貨交易市場39家,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15000個攤位,日貨物吞吐量2000噸左右。商貿區內多種經營模式混合發展,即批發、代理、加盟等經營模式交叉使用,多資源經營。從面料供應、成衣加工到批發零售等,各環節一應俱全。年交易額占北京紡織服裝鞋帽年交易額的54.5%,交易產品覆蓋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地區,是北京、天津、內蒙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等省市重要的服裝物流中轉地。還遠銷歐洲、俄羅斯、烏克蘭、朝鮮半島等國家和地區。
3.產業特色突出,各地品牌雲集。大紅門服裝商貿核心區是以服裝產業鏈為主線建造和發展的,南苑鄉已對“大紅門”商標註冊,並設計了VI標識。商貿區內一批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入駐,例如華倫天奴.露迪、夢特嬌、凱普狄諾、金利來、雅戈爾卡丹路、蘋果、纖絲鳥、李寧、背靠背、鹿王、鄂爾多斯、賽琪、佐羅世家、布宜坊、聖天狐、彬依奴、英偉、阿依蓮、喬頓、勁霸、七匹狼、恆源祥、申花、東方夫人、太子龍、紅豆、安慧子、維格、奧豹、都市女秀、諾曼琪、西域駱駝、波斯登、雅璐、南極人、佐丹奴、方仕、彬彬、迪奧、花花公子、金盾、袋鼠、卡帝樂鱷魚、威銘、報喜鳥三槍賓度啄木鳥、夏蒙、藍威龍、安踏、紅馬蟻、康奈、紅蜻蜓、聖大保羅、金猴、森達、雙星。市場與這些企業及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國內很多著名服裝企業就是依靠“大紅門”發展起來的。目前,還不斷有新的企業要求進入市場經營,營業場地一直供不應求。
4.政府大力支持,地位日顯重要。北京的服裝產業要在服務全國中壯大發展自己。北京市在《促進北京時裝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調整最佳化服裝商業布局,打造不同特色的品牌街區以滿足不同需求為著眼點,對現有的商業設施進行調整和完善,進一步形成具有北京特色和現代氣息的不同時裝類別、不同功能、多種檔次的商廈、街區和分銷中心。”
為提升大紅門地區服裝市場的競爭力,2003年豐臺區政府引入服裝商業核心區CBC(ClothingBusinessCenter)概念,擬以服裝產業為核心,結合相關配套產業(物流、貿易、教育、行銷服務等)形成特色商業區域,計畫啟動五大系統建設,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型購物廣場、生活配套服務、信息服務系統、物流儲運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2005年,北京市委書記劉琪到大紅門地區調研時指出:大紅門地區要圍繞服裝銷售、展示等,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把豐臺大紅門地區建成中國北方服裝集散地,使服裝產業成為豐臺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帶動豐臺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來自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優越的地理位置、龐大的規模和客戶群體以及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在大紅門打造北京“時裝之都”的服裝商貿核心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人文

南苑鄉南苑鄉

全鄉共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128份,共召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會35次,舉辦學習班5次。重點加強聯防隊的組織建設,成立了南苑鄉民兵治安聯防隊。加強對出租房屋及流動人口的整治力度,制定了《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相關法規告知書》及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出租房屋管理、流動人口管理等長效管理機制。

開展防火安全工作,年內共組織消防宣傳活動日三次,受教育面達2300人次,全鄉有義務消防隊15支,各村、企事業單位檢查落實消防安全126次,消防安全知識普及面達95%以上。加強對重點地區的整治。年內整治期間全鄉清理“三合一”場房6574間,清理小鍋爐710間,清理六小456個,清理黑網咖88家,配合公安、工商、城管清理大紅門地區違法運營黑三輪車600餘輛,共拆除違法建設470662平方米,完成區下達的44萬平方米的任務。文教衛生事業上新台階,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規範化工作;舉辦了五月鮮花歌詠比賽;成立了南苑牛攝影協會;加強鄉有線電視網的運行管理,投資15萬元,置換了9公里光纜,改善了部分地區的收視效果;開展了國民體測工作,對全鄉920人進行了身體素質測試。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對全鄉印刷、箱包、家俱行業進行職業衛生專項檢查,共檢查印刷廠5家,家俱廠9家。

教育事業

全鄉進行各類培訓2131人,高中畢業120人,大專畢業37人,本科畢業4人,大專在校生264人,大本在校生29人,在讀研究生12人。全面推進依法治村,依法治鄉,制定了鄉“四五”普法規劃,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全鄉共集中開展培訓17次,受教育人數1610人;製作宣傳展板372塊,解答諮詢1200人,舉辦知識競賽6次,製作法制宣傳刊物3份(《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指南》、《外來人口管理辦法》、《外來人口常用法律知識小冊子》)。

社會保障

“依法種樹、確保電網安全”為主題的宣傳月活動“依法種樹、確保電網安全”為主題的宣傳月活動

發揮村黨總支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鄉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村已達到100%。“村民自治章程”入戶率達到了100%。全年共接待民眾上訪410件,其中接待來訪221次,1856人,處理來信39件,解答法律諮詢150餘人次,處理解決到市政府集體上訪13件,678人,到區政府集體上訪20次724人。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鄉共開展講課、知識競賽、宣傳日、展板、廣播、電視錄象等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10多項,發放各種宣傳材料10萬多張,受教育幹部民眾3萬多人次。
繼續開展以文明單位、文明小區、文明家庭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鄉有2個村(分鐘寺村、西鐵營村)獲得了首都文明村的稱號,4個村(果園村、槐房村、東鐵營村、成壽寺村)獲得了豐臺區環境優美村的稱號。此外根據南苑鄉外來人口多的特點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大紅門服裝城市民文明學校,並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至2002年底鄉村兩級共建民眾健身場所7個(分鐘寺村、石榴莊村、馬家堡村、成壽寺村、果園村、槐房村、東羅園村)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做好對全鄉軍烈軍屬、優撫對象的走訪慰問工作,全鄉共發放各類慰問品、慰問金總計131334元,落實現役軍人優待金396005元。向災區捐贈了5萬元救災款,募集衣被等物364包,16086件,獲得了區民政局頒發的捐贈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豐臺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