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

潭江

潭江發源於廣東陽江市陽東縣牛圍嶺,自西向東流經恩平、開平、台山、新會,在新會雙水鎮附近折向南流,經銀洲湖出崖門口注入黃茅海。幹流全長248公里,流域面積6026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45‰。流經恩平、開平、新會,最後在會城鎮注入銀洲湖出崖門入海,被稱為新會市的母親河。河長248公里,集水面積5068平方公里。潭江流域有一級支流九條,即萌底河、蓮塘水、蜆岡水、白沙水、鎮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橋水、址山水。其中鎮海水為潭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主源於新興乾坑頂,流經開平龍勝、蒼城、沙塘、長沙,在樓岡交流渡匯人潭江。

基本信息

名稱:潭江

潭江潭江

地理位置:中國廣東省
潭江是流經廣東江門市的一條重要河流

幹流概況

潭江發源於廣東陽江市陽東縣牛圍嶺,自西向東流經恩平、開平台山新會,在新會雙水鎮附近折向南流,經銀洲湖出崖門口注入黃茅海。幹流全長248公里,流域面積6026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45‰。流經恩平、開平、新會,最後在會城鎮注入銀洲湖出崖門入海,被稱為新會市的母親河。河長248公里,集水面積5068平方公里。
潭江流域有一級支流九條,即萌底河、蓮塘水蜆岡水、白沙水、鎮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橋水、址山水。其中鎮海水為潭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主源於新興乾坑頂,流經開平龍勝、蒼城、沙塘、長沙,在樓岡交流渡匯人潭江。

潭江潭江
潭江蒲橋以上河段又稱錦江。上游山高林密,雨量充沛,有良西、大田等暴雨高區,年均降水量為1800~2500毫米,年均徑流總量21.29億立方米,年均流量為65立方米一秒。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能蘊藏量達28.86萬千瓦。為開發整治上遊河段,已建成8個梯級電站。潭江下游多為平原,土地肥沃,為江門地區糧、蔗、果主要產區之一。潭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與山塘17私座,控制流域面積1972 平方公里。蓄、引、提工程灌溉面積180.19萬畝。已建成小水電站132宗,裝機容量7.49萬千瓦,年發電量2.3億千瓦時。築有堤圍177條,長 1016.5千米,捍衛農田面積91.16萬畝。從開平三埠港至崖門口乾流一般水深5~7米,千噸級以下輪船可航至開平三埠港,枯水期水位最低2米, 500噸級以下船仍可通航。現辟有新會、三埠、公益等港口。
潭江,一條流經廣東僑鄉的美麗河流,源於恩平市的烏豐頂,自西向東經恩平、開平、台山、新會,最後經崖門進入南海,全長248公里。 據環保監測部門的監測,流經開平的潭江56公里的河段中,上游36公里為二類水質,下游為三類水質。

流域概況

潭江是流經廣東江門市的一條重要河流,發源於廣東陽江市陽東縣,幹流自西向東流經恩平市、開平市、台山市

潭江潭江
和新會區,從銀洲湖出崖門口。潭江流域面積占江門市土地總面積的60%,是全市工農業生產和商貿核心地帶。

水利樞紐

潭江、小欖水道
潭江發源於廣東省陽春市與恩平市之間的烏豐頂,自西向東流經江門市轄下的恩平、開平、台山和新會市,於熊海口與江門水道匯合,經崖門水道注入黃茅海,潭江是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縱”即廣州港出海航道、西江下游出海航道、白坭水道—陳村—洪奇瀝水道;“三橫”即東平水道、潭江—勞龍虎水道—蓮沙容水道、小欖水道—橫門出海航道)航道網中的一橫。此次整治里程57公里,建設標準為:水深4米,航寬80米,最小彎曲半徑480米,整治工程項目包括疏浚、護岸、站房、碼頭、水位站、航標、航標工作船、通訊設備等。工程項目的實施使得河道疏通,水流平順,航槽水深增加,通航條件得到改善,可通航1000噸級江海輪,其中砌石護岸使堤圍更加安全穩固,還有利於排洪排澇。潭江的整治,加快了開平市、台山市港口的建設,促進了珠三角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小欖水道也是“三縱三橫”中的一橫,上接西江下連橫門,經橫門出海,是西江出海的主要通道之一。整治前,小欖水道航道維護水深為2.5米,底寬40米,彎曲半徑300米,只能航行500噸級內河船舶,此次建設標準為航道水深4米,航寬80米,最小彎曲半徑480米,整治後可通航1000噸級江海輪。工程項目包括有護岸工程、切灘工程、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及配套工程。小欖水道的整治竣工,實現了海輪進江,江海直達,促進了沿江區域特別是中山市外貿運輸及臨港經濟的發展。

潭江潭江
潭江、小欖水道的整治完畢,標誌著我省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千噸級高等級航道網已具雛形,經過“十五”期的建設,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從104公里增加到550公里,初步實現海輪進江、江海直達,珠三角能源和貨櫃運輸瓶頸問題得到緩解。珠三角航道網上溯滇、黔、桂,下接珠三角及港澳,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建設,為“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出海通道,促進了沿江各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橋樑設施

1992年11月開始通車的“黃克競大橋”一座長616米、寬13米、通航淨高8米的大橋凌空而立,位處會城鎮三聯管

潭江潭江
理區與南坦島之間,它就是由黃克競捐資1600萬元港幣。黃克競與弟弟黃祖棠合資在新會小岡鎮和南坦島之間開始興建紀念父親的“黃宣充紀念大橋”,並於1992年12月建成通車。該橋與黃克競大橋構造基本一致,但橋長和通航淨高略有區別,橋長為948米,通航淨高為13米。1994年,黃祖棠獨自捐資1600萬港元,在新會七堡鎮與南坦島之間建造了另一座大橋,並為紀念母親張見而命名為“黃張見紀念大橋”,該橋長998.46米,橋面寬11.5米,通航淨高13米,通航淨寬100米。

環境保護

保護潭江,早在1987年就開始了。當時,潭江面臨的狀況是:由於不適當填江造堤、人為設定障礙物,使江面日益縮窄、河床逐年淤積、行洪能力降低;工業污水、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等污染潭江,影響居民飲用水。治理潭江刻不容緩。對潭江進行有效的綜合治理,為保護潭江、淨化潭江、美化潭江作出努力。
開平人大常委會監督潭江治理
《潭江水資源保護暫行管理辦法》使保護潭江更加有章可循。對有整治污染任務或需要搬遷但行動較慢的單位,要求迅速制訂整治計畫和行動起來。6月專門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重點污染企業和潭江長堤。充分肯定治理環

潭江潭江
境污染、清理河障、建設長堤兩岸所取得的成績,要求有關部門以從嚴治污為重點,把保護潭江工作長期抓下去。由於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經過一年多時間努力,潭江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幹部民眾比較滿意。

保護潭江水質不受污染,人大常委會積極運用多種監督形式,支持和督促政府做好潭江保護工作。人大常委會重視抓好經常性的監督工作,自1991年至今,緊緊圍繞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和預防控制,有六年的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政府關於貫徹實施《環保法》、保護潭江水質情況的工作報告,多次組織執法檢查和專題視察,不斷強化監督力度,促進政府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把好建設項目審批關,落實“三同時”規定,切實保護好潭江水質。

1994年,人大常委會視察開平澱粉廠、長沙良朋漂染廠、宏誼洗水廠、鴻發製衣廠的排污狀況,發現“三廢”治理欠理想,污染潭江嚴重,督促市政府依法採取措施,要求污染較嚴重的企業限期整改或搬遷。1997年,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環保工作情況的匯報,肯定潭江水質保護工作,並作出了關於《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工作的議》,要求市政府嚴格貫徹執行《環保法》和開平市不再上重污染項目的決定,對一切有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特別是造成嚴重污染的,必須加強監督和管理,狠抓治理落實,決不姑息。2001年,對與市政府簽訂環保工作“一控雙達標”責任書的60多家企業治理污染的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提出意見建議,督促市政府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促進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工作。生活污水影響潭江水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大常委會對此十分重視,就城區生活污水和潭江長堤飲食店亂丟垃圾、污水問題,多次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整治意見和建議。
2001年,開平市決定籌建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保護潭江水質和改善城區環境質量。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27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提請審議的關於依法徵收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報告,認為是符合法律法規、符合實際的,建議積極籌集建設資金,加快建設項目上馬。目前,開平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已進入招投標階段。今年2月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加強三埠城區小飲食店占道經營及環境衛生整治的意見》的議案,經大會主席團審議列為重點建議。市人大常委會於6月專門召開建議督辦工作會議,聽取了市政府辦理這件代表重點建議的情況匯報,提出督辦意見。市政府非常重視建議辦理,研究制訂和出台了工作方案,從9月1日起,聯合市有關部門行動,重點對潭江兩岸等的飲食店占道經營及環境衛生問題依法進行整治,依法查處油煙、污水處理不達標或沒有領取《排放污染物許可證》的飲食店。
潭江模式
同飲一江水,同為一家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在規劃布局上往往只考慮到當地利益,注意保護境內的上游水,卻不管自己排到其他市縣的水質如何,如此一來,越往下流水質就越差。
發源於廣東陽東的潭江也曾有過類似的遭遇。潭江自西向東流經恩平開平台山新會,在崖門注入黃茅海。在經濟發展初期,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直排潭江,潭江兩岸也曾臭氣熏天。潭江不整治不行了。經過深入研究,五邑的領導達成了共識,既然潭江為五邑所共有,就應由五邑所共管,污染沒有邊界,決不能各管各的。

潭江潭江
1990年8月,恩平、開平、台山、新會四市領導聯合簽訂了《潭江資源保護責任書》,推出了“潭江模式”,規定各市領導必須對轄區內的水質負責,並作為考核領導政績的一個重要內容;江門市政府每年年初下達必檢廠企計畫,年終組織檢查;確定交界水質監測斷面,規定水質交接標準,
以防扯皮;潭江沿岸要上污染項目,必須由四市共同評價,聯合審批。潭江成為廣東省第一條實施跨縣邊界水質達標管理的河流。令出必行,一場兩岸四市協同作戰、聯防聯治共保潭江的戰役打響。恩平的有關主管領導立下軍令狀,親自帶隊,搬遷沿江工廠,每年減少200萬噸工業廢水。開平市由市人大牽頭,成立了由8個部門組成的“處理潭江議案工作小組”,全面監督潭江整治。台山市狠下決心,責令江邊娛樂城停業;投資1?1億元,對潭江的支流台城河進行全面整治。新會投入1?2億元綜合整治會城河,使昔日的“龍鬚溝”變成今日的綠化廣場。
幾年來,五邑否決了36個重污染項目,關停了56家水污染企業,拆除或停業了30余艘水上餐廳,完成了治理項目37項,用於綜合治理潭江的費用達3?18億元。為了獎勤罰懶,由江門市牽頭,建立二級潭江水資源保護專用資金,設立專戶,每年從各市地方財政收入中提取2‰,於次年第一季度末上繳各市財政專戶,其中20%同時解繳江門市財政專戶,全部用於潭江污染的防治。
潭江在兩岸百姓的共同呵護下,終於重展俏麗容顏。一河兩岸,回清倒影,盡顯潭江天然水色。潭江的水質基本符合國家地面水Ⅱ類標準。生態環境的改善,又促進了當地投資環境的改善,取得了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潭江模式”的精髓,在於沿岸各市能跳出一時一地的利益得失,協同作戰,聯防聯治。整個保護過程,目標明確,任務到人,就像一條生產的流水線,既能管好自己,又相互協調。
十年來,潭江模式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廣東省人大、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政府以此為鑑並頒發了《廣東省跨市河流邊界水質達標管理試行辦法》,並將此用於東江流域的保護也獲得了成功。近期召開的全省水污染防治會議上還透露,今後全省將跨市河流邊界水質進行達標考核,在跨市河流兩市交界處或多市共河段選擇代表性好、易於分清責任、便於監測的地點布設邊界斷面,由有關監測部門進行統一監測和抽測。省政府對跨市邊界水質連續兩年完全達標(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的予以通報表揚,對達標考核不合格(水質達標率低於80%)的市,實行一年提醒,兩年黃牌,三年紅牌並登報批評。1990年8月,江門市政府組織恩平、開平、台山三市和新會區政府的領導聯合簽訂了第一輪《潭江水資源保護責任書》,以後每5年簽訂一輪。
經過10多年的不斷實踐,逐步摸索出一套適應江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潭江模式”: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建章立制,依法治水;科學規劃,綜合防治;共定措施、群防聯治;定期檢查,量化考核。1990年以來,“潭江模式”實現了從自我保護到聯合保護、從定性檢查到定量考核、從幹流保護到全流域保護的轉變,建立起潭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協調行動的平台,成為廣東率先實施流域跨界水質達標管理的地區。潭江模式”是我國水資源保護的成功範例,而開平則是該模式的一個典型代表。

“這才是有生命的河流啊。”凡是到過廣東開平的人,無不被這裡碧藍而清澈的江水著迷。有著小武漢之稱的開平市,三江六岸充滿生機。當年市領導立下的“軍令狀”一一得以實現,他們為百姓守住了綠水青山,建成了讓人羨慕的綠色生存環境。不久前,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一行到廣東開平考察,稱讚開平環保工作搞得好,認為潭江是廣東省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最好的河流之一,“潭江模式”可以做全國環保教材。
建污水處理廠保護水資源
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是開平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工作重點。為解決環保資金不足的困難,開平市決定委託市公用事業局為項目法人代表,採用BOT模式向社會招標,選擇了廣州市隧道開發總公司和江門文昌沙水質淨化廠承擔該市逕頭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和移交等工作。目前,逕頭生活污水處理廠總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在落實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區BOT建設模式的同時,還多方籌集資金9000多萬元同步進行生活污水管網最佳化方案的設計與施工。目前,整個管網的輔設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今年底,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網就能正式投入運行。

為有效控制污染,該市自加壓力,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任務擴大到水口、赤坎、蒼城3箇中心鎮。中心鎮籌建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均已通過了規劃、設計、征地等程式,其中水口鎮已確定了BOT模式的合作夥伴,目前已進入緊張的施工階段。

近年來,除了加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和繼續加強對工業污水處理的監管力度外,還配合市政建設先後投入了3000多萬元抓好潭江兩岸及其支流的綜合整治工作。不但在潭江兩岸建設了“世紀之舟”、“潭江春曉”等“九景連堤”景觀工程,還對城區河涌和潭江支流蒼城河段進行河道清障挖淤和護土水泥長堤的建設,收到了景美水秀的整治效果。

“兩集中”構築環保長效機制
為實現“環境優市”的戰略目標,開平市積極探索環境保護長效機制。首先是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切實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堅持“重污染控制、輕污染抓治、無污染促上”的原則,同時嚴禁在二類水質的河段和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設立排污口,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

其次是充分套用現代科技改革污水處理工藝和提升環境監察能力。一方面,該市所有的電鍍污水處理工藝由傳統的硫酸亞鐵加石灰處理的方法改造為焦亞硫酸鈉加氫氧化鈉的污水處理工藝,提高了環保效果;另一方面加快水污染源遠程監控系統建設,通過實施排污線上監控,確保工業污水達標排放。

此外,積極推行工業污染源集中管理和污染物集中處理的“兩集中”環保模式,構築環保長效機制。該市根據自身工業的發展特點,對電鍍和洗水整染等污染行業實行入園經營,集中管理,統一治污。目前,由上海同濟大學在該市月山鎮投資興建的天虹電鍍城已竣工,預計現有的電鍍企業在2007年底前就可以陸續遷入區內;首期占地1200多畝的沙塘紡織城也在緊張的籌建之中。

旅遊資源

美麗的潭江河把開平市區劃分成四部分,市內橋樑、河堤眾多,風景優美,特別2000年用彩燈把潭江兩旁的河堤、樹木、建築物裝飾一新,整個水鄉的夜晚更顯得五彩繽紛、美麗異常。
潭江半島酒店
坐落於全國著名的江門五邑僑鄉開平市中心潭江河畔,是廣東省粵西地區首家五星級酒店。 也是全國第一家縣級

潭江潭江半島酒店
掛牌五星級酒店。酒店擁有290間豪華舒適的客(套)房及行政貴賓樓層。獨特的設計今每一位人住酒店的客人都能眺望潭江兩岸秀麗的景色。餐廳烹飪最地道最樸實的五邑特色菜,洋溢濃郁鄉情。酒店股東為江門市中國銀行

珠江三角洲水系

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衝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一般來說它的最西點定義在三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