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門水道

蕉門水道(JiāoménShuǐdào)珠江入海水道之一。西北起於廣州市番禺區大坳口,接沙灣水道,東南至廣興圍,接蕉門。長34公里。

基本概述

珠江八大口門之一,北江主要出口之一,位於南沙及龍穴島西部,萬頃沙東面。元代在今黃閣鎮蕉門村附近,穿流於黃山魯及大山乸之間,因沙洲不斷沉積成陸且受攔門沙分流作用,蕉門在地理景觀上已支離破爛,現在習慣上的蕉門是指從亭角大橋開始到南沙港快速路的新龍大橋之間近20公里的珠江口門,寬度約為2000-3000米,平均潮差2.45米。根據廣州城市南拓戰略,蕉門與珠江後航道(大學城),沙灣水道(廣州新城)將成為廣州三大沿江重點發展地帶,未來南沙濱海新城就沿蕉門兩側展開分布。
狹義的蕉門是指位於南沙和黃閣之間的蕉門河(滘),長約8公里,寬不足100米,根據南沙的城市規劃,現正投資3億元重點整治拓寬美化,將成為代表南沙新城市的軸心和客廳,未來南沙區府和4號捷運站定址在此。
廣義的蕉門水道是指從沙灣水道大坳口開始直到蕉門出海口,除上述蕉門外包括有欖核河,淺海涌,西瀝,西樵水道,騮崗水道等星羅棋布的珠江水系,並通過鳧洲水道與虎門相連,通達上下橫瀝水道與洪奇門相連,基本覆蓋了南沙大沙田所有鎮區。廣義的蕉門水道是指從沙灣水道大坳口開始直到蕉門出海口,除上述蕉門外包括有欖核河,淺海涌,西瀝,西樵水道,騮崗水道等星羅棋布的珠江水系,並通過鳧洲水道與虎門相連,通達上下橫瀝水道與洪奇門相連,基本覆蓋了南沙大沙田所有鎮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